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 第十五卷
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 第十五卷
天臺智者大師說
漸漸具足菩薩下。第二授記文為七。一明因圓。二過無量下明果滿。三明國土廣凈。四明國劫名字。五明佛壽量。六明法住大久。七明佛滅后供養(yǎng)舍利。就第三國廣凈中復五。一明國大嚴凈。地平如掌者。經(jīng)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則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無有一微塵許不平。當是類如海掌耳。又賢劫經(jīng)正明如佛手掌。非引人掌也。二明純是善道。三明人天福慧具足。月藏第九法食喜食禪食。經(jīng)文總言法喜禪悅。別分應有三種差別。四明菩薩聲聞眾數(shù)甚多。五總結也。月藏第五云。不殺得十功德。一于一切眾生得無所畏。乃至第十命終生善道后作佛。國無害仗之具國人長壽。不盜十功德。一果報具足而大。為事決斷無有難礙。乃至第十死生善道。后作佛國華寶莊嚴充滿。不淫十功德。一諸根律儀為事決斷。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國無女人。不妄語十功德。一眾生信其言。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時國無臭穢常滿寶華。不兩舌十功德。一身不可壞。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國魔不能壞眷屬。不惡口得十功德。一柔軟語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法聲充滿。不綺語十功德。一天人愛敬。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眾生強記不忘。不貪十功德。一身根不缺。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無魔外道。不嗔十功德。一離一切嗔。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人得三昧。不邪見十功德。一心性柔善。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人正信。偈有二十一行半。頌上發(fā)跡授記。初有十四行頌發(fā)跡。次七行半頌授記。初復二。前七行總發(fā)諸聲聞跡。頌上我等之意也。后七行頌上發(fā)滿愿跡?傊杏形。初一行總標佛子為行難思已得垂跡之法。次知眾樂小法下。第二一行明垂跡之由。次以無數(shù)方便下。第三二行明垂跡利益。次內秘下。第四二行。明內懷大道外現(xiàn)小失。次若我具足下。第五一行指略抑廣。小欲者。示求小乘也。懈怠示退大乘也。非但示為聲聞。亦作外道及三毒凡夫也。身子示嗔難陀示貪調達示癡(云云)。今此富下。第二七行。頌發(fā)滿愿跡本。上文有三今略頌二。初五行頌顯過去本。后未來亦供養(yǎng)下。第二二行。頌三世中佛所行因。略不頌七佛及現(xiàn)佛也。供養(yǎng)諸如來下。七行半頌授記。上文有七今頌其四。初半行頌因圓。次半行頌果滿。其國名凈下三句。超頌國劫名號菩薩眾甚多下五行三句。頌國土廣凈。略不頌壽命法住滅后起塔也。第二授千二百記。一念請二與記三領解。請記如文。授記文有長行偈頌。長行有三。一總許千二百記。二別授陳如。陳如最初悟道。居首上座故別授記。三別授記五百。五百名同須別與記
問。但見五百得記。不見千二百
答。此五百即千二百數(shù)。頌中末后一行半。總授七百故是千二百也。又持品云。我先總記一切聲聞皆已授記。即指今一行半。非是止授七百聲聞也。偈頌有十一行為二。初九行半。頌記陳如及與五百。后一行半。總授一切聲聞記。五百領解文有長行偈頌。長行先經(jīng)家敘其歡喜。次自陳領解。經(jīng)家先慶今得解歡喜。次愧昔不解故自責。慶中先明內心慶喜。后明外形恭敬也。悔過自責者。即是明其愧昔不解也。世尊我等下。第二自陳領解有二。一法說二譬說。法說中初悔得少為足。次責根鈍難悟。從世尊乃至滅度。是悔責昔迷得小為足不知求大。從今乃知之。是責根鈍始悟不早知之。今知小非究竟大為真實也。譬中二。初略次正舉譬。如無智者略舉譬況。所以者何下。釋無智意也。譬說有二。一者醉酒譬。譬法說自悔得少為足不知求大。領前法。譬宿世中施權意。二者親友覺悟譬。譬法說自責根鈍難悟今乃知之。領前法譬宿世中顯實。就初復三意。一者系珠譬。領上王子結緣。二者醉臥不覺譬。領上遇其退大。三者起已游行譬。領上接之以小。譬如有人者。即二乘人也。親友者。昔日第十六王子也。家即大乘教為家也。醉酒而臥者。當于爾時大機暫發(fā)無明暫伏。以得聞經(jīng)內心微解。以無明重故還復迷失。醉有二義。一重醉都不覺知。二輕醉微覺尋忘亦名不覺。雖有二義終成系珠如毒鼓耳。官事當行者。明王子余處機興逗緣往應故云當行。弘法化他此非私務故云官事。無價寶珠者。一乘實相真如智寶也。系其衣里者。慚愧忍辱能遮嗔恚及防外惡。即是外衣。信樂之心內里善根。即是內衣。于時聞法微信樂欲。即了因智愿種子也。第二醉臥不覺知者。無明心重尋復不憶。此領中間懈退不受大法也。第三起已游行他國者。領上中間接之以小受三乘化也。善根欲發(fā)厭苦求樂。故云起已游行。無明覆解不知向本求大乘衣食。故言向他國求于小乘衣食。若魔佛相望。生死魔界為他國。佛法大小皆為本國。就小大相望。小乘未免生死。猶是他國。大乘永免生死。乃為本土。究竟還源也。明背大乘國往小乘土。不知從珠取給。而傭作自資獲一日價。得少為足也。于后會遇下。第二親友發(fā)覺譬。領上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等賜大車也。此為三。先呵責。二示珠。三勸貿。呵責譬上動執(zhí)生疑。示珠譬宿世因緣。勸貿譬得記作佛。三周皆有此三意。法說中我令脫苦縛。即是呵責。五佛章即是開示。身子得記即是勸貿。譬說中我先不言皆為菩提。即是呵責。三車一車即是示珠。中根得記即是勸貿。下根宿世因緣汝等善聽。即是呵責。覆講結緣還為說大。即是示珠。下根得記即是勸貿。系珠中三意望三周者。始在佛樹以大擬。即是系珠。無機息化即是醉臥。尋施方便即是起行。譬喻中二萬億佛所。即是系珠。遣傍人追悶絕不受。即是醉臥。三車引得即是起行。因緣中大通智勝佛所。即是系珠。中路懈退即是醉臥。接之以小即是起行。此等皆名領權也。某年日月者。指大通佛所也。佛亦如是下第二合譬。譬本有二。今各有三意。從教化我等下。合初一系珠。而尋廢忘合初二醉不覺知。既得羅漢下。合初三起已游行。一切智愿下。合后親友覺示譬。上有三今亦三。從智愿不失者。是合后一呵責。從我久令汝下。合后二示珠從我今乃知下。合后三勸貿所須也。第二偈頌有十二行半為二。初一行半頌內心得解又二。初一行頌慶喜。次半行頌悔責也。次于無量佛寶下。第二有十一行。頌自陳領解。上文有二。今初半行頌悔責得少為足。略不頌難悟今乃知之。如無智愚人半行。頌略舉譬。便自以為足。頌釋無智意。次十行頌譬說開合。初六行頌開。后四行頌合。上開有二。今初四行頌舍寶不知。后二行頌親友覺悟。余文易見
釋授學無學人記品
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無學。研修真理慕求勝見。名之為學。學位在三果四向真無漏慧也。阿羅漢果。研理已窮勝見已極。無所復學故名無學。約教釋品者。析法研真名之為學;蟊M真窮名為無學。三藏意也。體法研真名之為學。無真無惑名為無學。通意也。自淺之深名之為學。通別惑盡權實理窮名為無學。此別意也。研如來藏有學無學。法性實相非學非無學。而學而無學(云云)。是二千人;蚴菍W或是無學人。同是一流一時受記同一名號。故別為一品也。此品是授記文中第二段也。就此文為二。一請記。二授記。請中復二。一者二人請。二者二千人請。二人請記復有二。一默念。二者發(fā)言請記。發(fā)言請記復二。一者引例亦應有分。二者引望。二人最親時眾所望。羅云是佛子俗中親重。阿難持佛法藏道中親勝。勝重兩人不蒙別記。則眾望不足也
問。若重若勝應同上流。何意在此。若如列眾二人在上數(shù)中獲記。何意居下
答?偱c千二百記。二人已同上流。今更索別記耳。阿難是學人。羅云弟子位。故入學無學章耳。二千請記但有默念引例。二意同故言如阿難愿耳。無發(fā)言者。無重無勝等事也。授記復二。一先記二人。后記二千。阿難記中復五。一長行。二偈頌。三八千菩薩生疑。四如來發(fā)跡釋疑。五阿難顯本述嘆。疑者。通疑聲聞今日發(fā)心即蒙佛記國凈若此。昔方等中記諸菩薩。無量劫行乃得佛記。佛即發(fā)跡釋疑。昔日與我同發(fā)大心即是同學。由我精進前超得佛。由彼多聞猶故持經(jīng)。跡為侍者本地如此。今授妙記何足可疑。余記悉如文
釋法師品
此品五種法師。一受持二讀三誦四解說五書寫。大論明六種法師。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次臑樽x。不忘為誦。宣傳為說。圣人經(jīng)書難解須解釋。六種法師。今經(jīng)合受持為一。合解說為一。開讀誦為二。足書寫為五。別論四人是自行。一人是化他。大經(jīng)分九品。前四人無解是弟子位。后五人有解是師位。通論若自軌五法。則自行之法師。若教他五法。則化他之法師。自軌故通稱弟子;释ǚQ法師。今從通義故名法師品。若作減數(shù)說者。束五為四。即四安樂行。如后說。若束四為三者。受持是意業(yè)。讀誦說是口業(yè)。書寫是身業(yè)。別論口業(yè)是化他。身意是自行。通論三業(yè)自軌。即是自行之法師。三業(yè)教詔。即化他之法師。故言法師品。又是三門行此五法以自熏修即福德門。弘宣五法廣利益者。即化他門。自修益彼皆順佛教即報恩門。別論者。自修報恩名自行。益彼即化他。通論自軌軌他皆稱法師。故言法師品也。又讀誦書寫是外行。即如來衣。受持是內行。即如來座。解說益他是如來室。如來室別論是匠他。衣座別論是自匠。通論不爾。慈悲覆物惠利歸己名之如室。遮彼惡障己丑名之為衣。安心于空方能安他。安他安己名之為座。此則自軌三法亦名法師。利物必以慈悲入室為首。涉有以忍辱為基。濟他以亡我為本。能行三法大教宣通。即世間依止故名法師。又束為二。謂自行化他。此易解不復記。又束為一。謂如來行具一切行。悲拔一切苦。謂四趣三界二乘菩薩等苦。慈與一切樂。謂人天涅槃常住等樂。柔和衣障一切丑。謂四住無知無明等丑?兆鲆磺邢。謂有相無相非有相非無相。此則通意。別意者。慈悲生一切善。柔和遮一切惡?兆幰磺邢。又慈忍立一切福德?兆梢磺智慧。智慧是目所謂五眼。福德是足所謂六度。又慈悲勝一切聲聞緣覺。柔和勝一切凡夫外道?兆鶆傥鲶w偏等菩薩。故凈名云。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又慈悲破天魔。柔和破陰魔空破煩惱魔死魔。大品云;磺斜娚。觀一切空魔不得便(云云)。又慈忍故能問?兆誓艽。具二莊嚴。又觀空故能問。慈忍故能答。慈忍故能種能立能資?栈酃誓茉拍芷颇軐。又慈悲故何所隔。柔和故何所礙?兆屎嗡。出三諦故名為勝幢。包含普攝名摩訶衍。是如來行故稱三昧王。經(jīng)言。一切善法慈為根本。忍辱第一道無相最上。若論圓行說不可盡(云云)
- 上一篇: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 第十四卷
- 下一篇:添品妙法蓮華經(jīng)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念誦《法華經(jīng)》有六種功德利益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是什么意思?
- 《法華經(jīng)·勸持品第十三》是怎么來的?
- 《法華經(jīng)》的三車是什么樣的?羊車、鹿車和牛車
- 怎樣看待今生修學《法華經(jīng)》可以成佛的說法?
- 抄寫《妙法蓮華經(jīng)》可以改變命運嗎?
- 讀誦《法華經(jīng)》的23個功德利益
- 什么樣的人有資格弘揚《法華經(jīng)》?
- 金剛經(jīng)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華經(jīng)是諸經(jīng)之王的理解
- 日常持誦法華經(jīng),死后唯舌如故
- 凈土學人受持《法華經(jīng)》的功德利益
- 沒有悟性是無法理解佛法的奧妙
- 《法華經(jīng)》在五時八教中的地位
- 危機時刻最先出現(xiàn)在腦海中的是哪位菩薩?
- 佛陀面對蕓蕓眾生各有解脫的方法
- 欲望的大海能夠淹沒世間所有人
- 佛說學佛者的日常生活準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