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在心 守分有功德

  【證嚴上人7月28日志工早會開示】

  「一大早看新聞報導,臺灣中南部的豪大雨造成山崩、路斷、橋也斷,這一波的豪雨就如一個輕度臺風的威力,大家看到總是心里戚戚焉……另外,看到了國際間,同樣也是災難頻傳!」

  近期的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頻頻開示四大不調(diào)的環(huán)境惡化景象,今日上人叮嚀,天天開示,即是期望人人應把握于當下。

  不忍苦難何忍享受殷殷叮嚀守護本性

  上人說,「災難頻傳,好像天天我都在講這樣的話,可是說話就是要適于說話的時候,我們就是把握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天文、地理、人與人之間,天下形象,實際的景象我們現(xiàn)在不說,等待何時!所以我會天天說,現(xiàn)在的天氣地理的型態(tài),眞的看了很心疼!」

  上人不舍地說,「我們在同一片天、共一塊地,可是看到南北半球各有不同的生態(tài),寒熱很兩極端。北半球就是熱,天天看到熱死人的消息,不是形容詞而是眞的;南半球凍死人也不是形容詞而是真的,南北半球氣候兩極端,看到的,令人心里也感到矛盾!

  天候氣象極端異常,人心形象也極端相異。富者喜愛寒冬大雪,安排賞雪滑雪,或在炎熱夏暑游山玩水、海邊嬉游,更有甚者,不顧氣候警報,登山溯溪,一但突生意外,又需大批人員救援,上人叮嚀,「有錢的人,不計一切尋找快樂,抱著只要我歡喜沒有不可能的心態(tài),就可能會樂極生悲,忙壞這一群守護平安的人, 所以我們?nèi)税?平常就應該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反觀窮困的人,居住的地方惡山惡水,瓦破屋漏、墻不遮風,同樣都是在山水之間,富有者享受逸樂,貧窮者苦不堪言……「人與人之間矛盾多多,可是這樣的矛盾,假如在覺有情者,就是人間菩薩,他就會不忍心看到苦難人受苦受難,即使自己的環(huán)境好,也是不忍心去享受、去浪費,而會運用時間,為苦難人而付出; 運用空間,多做一些好事!

  功德財富何須遠求付出行善福份無限

  上人開示,「對于貧窮的人可以身體力行付出,拔苦予樂的就是人間菩薩。覺有情者,把握時間、度化空間,在這兩極端中,可以覺悟世間無常,不忍心享受,不忍心苦難眾生,在人與人之間付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人間菩薩都是秉慈運悲。」

  上人說,「『慈』就是『有!,『有!徊皇堑玫胶芏嗟呢敻,我們有法財、功德財,這就是心靈富有的人。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而且行在菩薩道上,可以在苦難中見到許許多多的人間道理,所以無量法門,悉現(xiàn)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不是有錢人的權力,是有心人的權利!

  上人說,菩薩享福人間,心靈豐富,享有心靈的富有,這皆因有『慈』。而有慈、有福更要運『悲』,將悲心悲智雙運運用在人間,才能拔苦予樂度人間。

  上人叮嚀,「我們可以看到天地氣候都在變,可是人與人之間這一份的純真善良不能變,我們?nèi)巳吮揪哂械木褪?a href="/remen/fox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心,佛陀的慈悲心,這是我們?nèi)巳司哂械?不論天地之間如何變化,我們的這一念心永遠不變,讓我們大家一起好好守護人心本性!

  南美極凍合和互協(xié)念念心源信受奉行

  位在南半球的南美洲正值寒冬,今年各地寒害消息不斷傳出。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慈濟人,應時應地,安排發(fā)放,提供毛毯與糧食等等物資,也安排人醫(yī)義診,跨國之間互相支持人力,上人贊嘆,「合和互協(xié)」已在這三國家的慈濟人身上獲得體現(xiàn)。

  智利今年三月初的大地震,讓慈濟與當?shù)刂竟科鹨环萆詈竦?a href="/remen/yinyuan1.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因緣。過往智利的臺商即時常收看大愛臺,從中認識慈濟、認同大愛,而這次地震后,立即接引上這份因緣。上人說,「感覺到因緣不可思議,這些臺商們,從大愛臺中認識慈濟、了解四大志業(yè),那種打從內(nèi)心的歡喜、肯定與信心,三者合一成為心地的種子,地震災難啟動了慈濟的慈善和醫(yī)療,他們也把握因緣,就這樣很快的過程,不可思議!」

  上人贊嘆,智利的慈濟人真的是「速成班」,從地震后的發(fā)放至本月進行義診,每位醫(yī)師的用心投入,感動了地方上的醫(yī)院與政府單位,一同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物資的協(xié)助,體現(xiàn)大醫(yī)王的慈悲與智慧。

  上人說,「短短的才幾個月,智利已經(jīng)慈善、醫(yī)療、人文啟動,而這不都是教育嗎?社會教育、人品道德教育,所以四大志業(yè)他們都已經(jīng)啟動起來了,在人群中度化人間,為貧為病者而付出,所以大醫(y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真的令人感動!」

  四大不調(diào),災難雖多,上人期許人人更應該以愛心與耐心,戒慎虔誠,度化眾生于人間,并時時把握時間與空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