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悲歌止息
讓悲歌止息
釋證嚴
透過衛(wèi)星拍攝的畫面,可以看見地球實是宇宙中最美的一顆藍色星球;然而在人類縱欲與大肆破壞下,大地已經唱起悲歌。諸如位于南亞的孟加拉,十一月中旬遭受超級氣旋侵襲,死亡與失蹤人口估計上萬人;中美洲的多明尼加,十月底因為熱帶風暴引發(fā)大水和土石流,造成一百多人死亡或失蹤;同樣位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九月初遭颶風襲擊,摧毀二萬棟房屋,奪去近二百人的生命。
◎人人克儉世安平
短短二個半月內,全球天災如此頻繁,想到災民受災難的驚惶、失祜,很令人不舍。此外,人禍造成的社會動蕩,令人無奈;十一月初,南非慈濟人前往鄰國辛巴威,探訪多個村落與學校,發(fā)現當地人民生活貧困,真是苦不堪言。辛巴威的土質和氣候利于農業(yè)發(fā)展,曾是非洲糧倉,卻因長年政局動蕩、種族紛爭,致使民不聊生、通貨膨脹嚴重──一條吐司要價一百萬元辛幣;連續(xù)三年干旱,窮人家僅能以白色軟泥「觀音土」拌玉米粉果腹。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超過八億人口身陷饑餓,同時也有人過著奢侈的生活,如曾看到一則新聞報導,美國有家餐廳推出一份要價臺幣七、八十萬元的甜點,這些錢可以救助多少貧病苦難的人;這種「消福」的行為,實令人擔憂。人類生活基本所需,無非「食、衣、住、行」──大地生長的五谷雜糧,足以供應人們營養(yǎng),衣著干凈端莊,居處能遮風蔽雨、交通順暢即可。倘若對所需不滿足,擁有之余還要更好、更多,諸如貪圖口欲而殺食眾生肉、滿足虛榮追求華服、好逸惡勞浪費能源等作為,「有一缺九」的心態(tài),非但讓自己的生活辛苦不堪,也會導致社會,甚至宇宙大乾坤失調,而衍生災禍。
◎真誠童言為妙法
今年五月在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安排「精舍的一天」攻站活動。小朋友認真地學習做蠟燭、插燭心,還挑著柴薪過溝、爬山,體會克勤克儉、「知福、惜福、再造!沟纳。愛護大地也是慈濟幼兒園的教育重點;十月,有位小朋友到靜思書軒買書,看到附近草地有很多垃圾,于是向老師提議,大家一起做環(huán)保。
這群六歲的孩童排隊,在老師帶領下走入社區(qū)撿拾垃圾。有人問孩子們不怕臟嗎?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不怕。垃圾太多會堵塞造成淹水,我們要做地球的救護車,趕快做環(huán)保!钩嘧又那鍍魺o染、即知即行;雖是童言童語卻也是滋潤人心的妙法。大家應自我警惕──倘若再不好好地照顧地球,一旦資源消耗殆盡,人類終將承受苦果。因此疼愛地球如愛護自己的家,后代子孫才有生存空間。
◎石頭與軟玉
人身難得,既得人身,又獲得父母劬勞養(yǎng)育、社會資源的培育,應當善用生命、盡本分,對家庭盡責任,對人群有愛心,才能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若是貪圖享受,不僅耗損時光、辜負父母,也白白虛度一生。大體老師即是將生命價值運用得淋漓盡致的典范;他們其中許多是我的弟子和慈濟志工,在世時盡形壽奉獻身命,走入苦難人群,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當呼吸停止時,就將身體作大布施化為大用,引領醫(yī)者探討人體奧秘,成就醫(yī)道之明。醫(yī)者體認大體老師無私的大愛,能以真誠與感恩心尊重大體老師,自然就會疼惜病患──不只是看「病」,而是全人之愛。猶記三十多年前,有位居士送來一塊四四方方、沈甸甸的石頭,由于精舍簡陋無處放置,就擱在大殿外的草坪。而后有位泰國僧王來訪,看見這塊石頭,贊嘆這「綠色軟玉」很美,于是我請弟子送去給他,僧王很歡喜,表示要將它雕刻為佛像。
一件物品的價值與否,端看如何運用;人生是否有價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自我開拓,發(fā)揮生命的良能。期待人人能以愛匯聚力量,為苦難人付出,相信終會影響大乾坤而風調雨順。
(講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一日至二十日)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