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智并行·愛在海地
慈智并行·愛在海地
釋證嚴
時間轉眼流逝,生命過一天少一天,如經(jīng)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每天撕下一張日歷時,應自問:生命是增加福慧還是業(yè)力?難料無常何時發(fā)生,每一秒鐘都要自我警惕──來不及了,時時提醒自己及時行善。
海地時間元月十二日下午四點多發(fā)生強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嚴重受創(chuàng),包括總統(tǒng)府在內(nèi)的許多建筑物倒塌,無數(shù)人被埋在瓦礫堆中,傷亡慘重。
◎天災頻繁苦不堪
海地原本就貧窮,天災又多,二○○八年八、九月間,四個颶風接連襲擊海地;十一月慈濟人前往勘災,除了看到災情慘重之外,還看到極度貧窮的景況──窮人用泥土做成餅為主食,風災后生活雪上加霜。
慈濟人備齊物資,透過中華民國駐海地大使館、臺商海外工程公司(OECC)協(xié)助,于隔年元月進行兩場大型發(fā)放,致贈三千多個家庭米、油、毛毯等生活物資。
為使發(fā)放過程平和順利,不但聯(lián)系有關單位,商請維和部隊維持秩序,也請幫忙發(fā)放的海外工程公司海地員工,向同胞傳達「物資充足」的訊息,請大家安心。
慈濟人還邀請當?shù)厝藥兔Ψ盅b物資,以身作則帶動「感恩、尊重、愛」的人文。有位史帝夫就是當時帶出來的當?shù)刂竟,強震后一時聯(lián)絡不上,很為他擔心,直到第四天,他主動聯(lián)絡上美國慈濟人,表示家人安然無恙,只是房子變成危樓,他愿意協(xié)助慈濟進行各項救助工作。
全美、多明尼加和臺灣慈濟人,每天進行多次視訊會議,規(guī)畫緊急援助方案;同時準備香積飯、玉米粉、毛毯、凈水、通訊器材、柴油等物資。
◎慈智平行援海地
慈濟人不只要有慈悲、智慧,還要有韌力和耐性,用心鋪路。
元月二十日,由美國、多明尼加慈濟人組成的慈濟海地賑災團隊,在多明尼加、海地邊界與志工史帝夫會面;并于隔日起親自深入太子港災區(qū),實際了解受災民眾的需求。
感恩約旦親王很關心慈濟,交代約旦駐當?shù)氐木S和人員要陪伴與保護;因緣來自于濟暉長年累月在約旦帶動慈善工作,以慈濟理念建立形象。
在海地已先進行中小型發(fā)放,前二梯次即有三千多人受助,可維持半個月的生活糧食。發(fā)放過程,我們在現(xiàn)場帶動「愛與關懷」手語歌,透過一位當?shù)鼐旆g,介紹歌詞的內(nèi)容,表達那分愛,災民和氣地排隊,無論施與受者都很感動。
同樣生活在地球村,無論何處發(fā)生災難,都要相互關懷。全球慈濟人已展開「善念齊聚,送愛到海地」募心募款,期能為海地進行硬體建設、心靈撫慰等中長期援助。
◎智慧帶動愛萌芽
其實能付出關懷的人未必富有,有些是貧窮人家或曾遭遇苦難,經(jīng)過智慧的帶動而啟發(fā)愛心,譬如二○○九年九月間,凱莎娜臺風重創(chuàng)菲律賓,馬尼拉八成地區(qū)泡在洪水中,受災慘重。菲律賓的慈濟人不多,因此提出「以工代賑」的方式,鼓勵他們趕緊動員災民;數(shù)日內(nèi)真的帶起風氣,不僅讓市容恢復、生機復蘇,也啟發(fā)出大家的愛心,帶動災民們?nèi)司、自救,還可以救人,有不少已經(jīng)投入慈濟志工。
這次動員全球慈濟人救濟海地,菲律賓這群曾獲援助的受災人,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戶,原本家徒四壁,一場水災讓父子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幸而有機會參加以工代賑,得以維持一家生計。他們除了投入為自己的家打拚之外,還領取竹筒響應日日行善,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回饋。聽到海地發(fā)生重災,就將去年積存的竹筒悉數(shù)捐出,全家還捧著愛心箱挨家挨戶勸募。
這是我們在菲律賓結下的緣,看到大家為海地募心募款,都是愛的種子。我們也將以工代賑的觀念帶入海地,讓當?shù)厝税采怼布摇?/p>
盡管賑災路遙遠、艱巨,希望人人盡心力、發(fā)揮大愛,相信愛的心路,能將崎嶇鋪成平坦。
(講于二○一○年元月十三日至二月五日)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