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譬喻

  五蘊譬喻

  《雜阿含經(jīng)》四二經(jīng):

  一時,佛陀在中印度阿陀國恒河邊行化。佛陀看到恒河的水暴漲,有感而發(fā),向諸比丘們講說五蘊譬喻 :「恒河水暴漲,賢明的人應(yīng)當(dāng)諦觀分別構(gòu)成我人身心的五種元素 (色、受、想、行、識)是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的。因五蘊是因緣和合所生的假法,沒有實在的自性。

  譬如四大和合而有的『色』,就如同水流形成的泡沫,沒有堅實性。我們對于世間苦樂的感『受』,也像是大雨水泡,剎那破滅,沒有堅實。『想』譬如陽焰,在烈日熾盛的時候,不論看到什么東西都是幻影,譬如那海市蜃樓。如果有人求堅固材,執(zhí)持利斧,進(jìn)入山林,看見大芭蕉樹,庸直俊拔,就以為是很好的材料,而砍伐其根,斬截其峰,但是在葉葉剝落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沒有堅實,所以賢明的人應(yīng)當(dāng)諦觀思惟分別,各種心思作用的『行』,如同芭蕉的心,空無一物。好像魔術(shù)師在四衢。變幻象、馬、車乘等,賢明智慧的人應(yīng)該諦觀,我人的心『識』就是那個擅于變化多端的魔術(shù)師。

  因此,比丘應(yīng)當(dāng)諦觀思惟分別構(gòu)成我人身心的五元素(色、受、想、行、識)無所有、無、無實、無有堅固。不論是過去、未來還是現(xiàn)在,是內(nèi)、是外、是粗、是細(xì),是遠(yuǎn)、是近,譬如病、癰、刺,無常、苦、空、無我。因五蘊是因緣和合所生的假法,沒有實在的自性!

  佛陀又說 :「如果對五蘊不知、不明、不離,心不解脫,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觀色(五蘊等)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對五蘊生起厭離、離欲、滅盡,就能在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得到解脫,見法涅槃!

  啟示:

  尸羅比丘尼在大樹下禪坐,魔羅波旬心生邪念,化作一個容貌端正的少年,來到尸羅比丘尼的座前,想要來撓亂她的修行。魔羅說道 :「眾生是如何生起啊? 誰是當(dāng)中的主宰者呢? 眾生要往哪里去啊? 你在這里坐禪究竟是圖個什么啊?」

  尸羅比丘尼在禪定正念思惟 :「這個人是誰? 是人? 非人? 奸狡人? 竟然敢來恐怖我! 當(dāng)她正念觀照時,覺悟心即刻生起,她知道這是魔羅波旬前來搗亂。

  于是她大聲對魔羅說 :「你說有眾生,這是魔羅的見解,我認(rèn)為只有空陰聚,沒有所謂的眾生。譬如車軸、輻、轅、輿等眾多材料組合起來,才有所謂的一輛車子; 構(gòu)成我人身心的五陰,「色」身由地、水、火、風(fēng)四大所形成; 「色」(身)與「名」(空)和合而生「識」,色身與外境六塵接觸生成「受、想、行」。色、受、想、行、識,本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五種元素,由于因緣積聚,才假名為眾生。

  人從出生就注定會有痛苦,住世的老、病、死都是苦,若能舍一切愛苦,就能離一切暗冥。我已證悟清凈的寂滅,安住在漏盡解脫之中,并知道你是個惡魔,專門撓亂修行的人,你應(yīng)該要自我消滅!」

  魔羅波旬聽到這一席話,內(nèi)心十分憂戚,不久,即消失無蹤。

  所以這里譬喻五蘊「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事」真是非常貼切。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