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諸佛和眾生差別與分別?

仁德上人:為什么有諸佛和眾生差別與分別?

  無論是一切諸佛菩薩和法界一切眾生,都具備法身、報身和化身。既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同時具備法報化三身,為什么還有諸佛和眾生差別呢?法身為根本,都是一樣的,為什么還有佛與眾生的分別呢?

  為什么眾生雖具佛性法身,非要經(jīng)過修行方能成佛呢?眾生同具佛性法身,是怎么迷的?佛又是怎么覺的呢?眾生為什么會迷?佛菩薩為什么會覺呢?我們?nèi)绾尾拍苡擅曰蟮谋娚D化為覺悟的具有大智慧的佛呢?這是我們每位學佛者最關注的大問題。

  其實佛不是佛,莫作佛解,只因為有眾生的假名,才假名有佛;眾生也不是眾生,莫作眾生解,只因為有佛的名字,才有眾生的假名出現(xiàn)。佛是覺者,眾生是迷者,如果沒有迷者,怎么會說有覺者呢?如果沒有覺者,怎么知道自己是迷者呢?

  從法身本性上面來說,從來沒迷,怎么會說有覺呢?從來沒有一點污染,怎么會說有清凈呢?有了污染的心,才說要有清凈的心。真心本來清凈,無有一點染污,再說一個清凈,豈不是多此一舉、頭上安頭嗎?可是自己染著了,不把染污的東西洗干凈能行嗎?

  只因為有著相、自私自利的心,讓自己產(chǎn)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有煩惱才要用舍己為眾生的菩提心來對治自己的煩惱。如果自己根本就沒有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還要用舍己為人的心干什么呢?自己有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的煩惱,不對治能行嗎?不對治能沒有煩惱嗎?

  自己的心動念為我、為自己的名利追求享樂,就是名之為眾生,就是凡夫;自己的心動念為利眾生、為度眾生,沒有一點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完全動念都能舍己為眾生,就名之為佛,就是圣人。圣人佛與凡夫眾生就在自己的當前一念心中,并不是離開自己的當下心以外,還有什么佛或有什么眾生。

  如果自心沒有佛,就是見到心外的佛也沒用。正如提婆達多和善星比丘都在佛陀的身邊,照樣下地獄,因為他們心中沒有佛。只有自己心中的佛才能管自己的用。自己的心如果不著相,沒有一點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眾生又從何處說起呢?眾生又是什么呢?自己心中沒有眾生,心外的眾生又會把我們怎么樣呢?

  眾生與佛都是自己的一念心造出來的。一念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就是自己造出來的眾生,就是生死輪回,是自己給自己造出來煩惱業(yè)障習氣。如果回轉心念,把自己的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一下子放下,達到心空無著無我無分別的清凈狀態(tài),正是自己找到了自己本有本能本具的天真自然佛,一尊靈活妙用的佛即出現(xiàn)世間

  這尊佛正是自己造出來的,怎么造的呢?放下一切的煩惱業(yè)障習氣,也就是去掉一切的私心貪心,做到舍己為眾生的心即是佛,即是活佛出世。所以做佛做眾生全在自己一念心中,誰也無法控制,只有自己當家做主。自己想做解脫自在的佛,必須萬緣放下,放不下永遠不能成佛。

  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說了算,誰也管不了、誰也管不住。自己不想放下,十方諸佛出現(xiàn)世間來教化,也毫無一點辦法,這正是佛不度無緣之人。緣就是自己的當前一念心,想放下就是解脫成佛的緣;不想放下,繼續(xù)執(zhí)著私心貪心,追求名利,就是生死輪回的緣。誰當家?只有自己的當前一念心。

  做佛做菩薩,那舍己為眾生、利眾生、度眾生就是我們自己的本分;如果放不下,非要自私自利追求享樂、追求名利情愛、榮華富貴,非要造生死輪回,愿意煩惱、愿意受苦,這是你自己的權力,佛菩薩也無權干涉,更無權控制你。

  只有等你苦夠了,煩惱盡了,轉圈圈轉煩了,愿意放下時,愿意聽善知識的教化時,愿意放下一切的煩惱、私心貪心時,自己才會忽然明白,原來佛菩薩從來沒有舍棄我一分一秒,時時都在救度我、加持我、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只因為我被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迷失本性,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說我自己的本能大智慧從來沒有缺少過一點,只因我自己被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自迷不悟。

  原來害我自己、騙我自己、迷我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我的私心貪心執(zhí)著心。正是自己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我是一個多么可悲、可憐、可笑的迷心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