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勸諫:說給客輪災難所有關聯(lián)者
核心提示:6月1日21時30分許,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旅游客船“東方之星”輪在長江湖北監(jiān)利段翻沉,船上共載有456名內地乘客和船員。面對長江客輪翻沉的慘重生命代價,面對親人的離去,我們切實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脆弱。大災大難面前,佛教界除了傳統(tǒng)的超度和祈福,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對生命之苦表達關切?鳳凰佛教海潮音專欄評論員、湖北武漢石觀音寺住持明賢法師以禪者的智慧和無畏的悲心,為災難事件的所有關聯(lián)者,用佛教的智慧為他們帶去安慰與光明。
長江客輪傾覆事發(fā)幾天,對“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故的結論和救援結果,人們仍在等待。在長江航運史上,如此重大事故尚屬罕見。而當我們與生命傾覆狹路相逢時,才驚訝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個生命的根本問題——死亡,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關注過。
在這個人天同悲的時刻,讓我們正視當下,回視信仰與宗教,在更為究竟的高度上,反思生命的走向和真相,用佛法更廣闊的世界觀、更深遠的慈悲與智慧,為災難事件的所有關聯(lián)者,帶去安慰與光明。
亡者:虔誠祝禱,給予亡者光明地指引
生死當前,在佛教來看,最需要被關懷的人群是亡者。諸如全國各地寺院為沉船事件舉行的祈福超薦法會,并不單單是一種宗教儀式上的演繹,而是通過佛法的慈悲和力量,給予亡者光明地指引,努力帶領他們趨向凈土,并最終超越輪回的苦難。
佛教常說的人生之苦,正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世間一切繁華與癲狂,都抵不過“死苦”帶來的恐懼。讓我們?yōu)橥稣唑\祝禱,企盼諸佛菩薩加被佑護,這同樣是對每一個生命高度負責、不拋棄、不放棄地實質性努力。
生還有望者:危難時念“觀世音菩薩”可化難呈祥
雖然救援現(xiàn)場形勢艱難,從國家總理、一線救援人員,到到社會中的無數(shù)關切者們,都在期待下一個奇跡。同樣,讓我們虔誠祝禱更多的人能與求援力量對接,爭取生命的奇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載:“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作為佛弟子,我們多么希望每一個親歷無常的眾生都能夠知道這一點,在死生剎那之間求得最大限度的光明指引。而從另一個角度講,佛教的弘法利生,迫在眉睫又任重道遠。
遇險者親友:配合救援,以智慧化解痛苦
對于他們,此刻應該最為煎熬,希望與絕望僅僅一線懸隔。盡管悲愴和慍怒的情緒如同風暴般交織,但我們的第一要義還是要全力配合求援力量,求取最好的結果。面對至親的生離死別,我們也必然會啟動對生命的終極追問。人生無常是一個普遍的事實,是規(guī)律之必然,任何人都無法逃脫——但不是說這個終極命題無解?缭絻汕灏倌陚鞒卸鴣淼姆鸱ㄖ腔,正是對這個問題從理論到實證的正面回答。
《入中論》講“若時自在住順處,設此不能自攝持;墮落險處隨他轉,后以何因從彼出”——我們在尚能對自己有所掌控的當下,正待積極尋求佛法智慧、及時行善,為生死桎梏的究竟擺脫做準備。倘若等到今日此時所見的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屆時的被動和慘痛,或許更勝今日。
對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者:人身難得,應當警醒
事件當前,有人唏噓天災、有人質疑人禍。無論如何定論,對于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者們都是一記警戒。佛陀說“人身難得”,在人的一生中能葆有健康和安全,有適合的身心條件和閑暇,來修福修慧,是最難得稀有的事,是最不該被無謂的人為失誤葬送的。盡心盡力為自己和他人保障安全、規(guī)避風險,不僅是職業(yè)本分,更是無量功德。
對事不關己的圍觀者:無常不僅僅屬于別人
實際上一句話可以有效提個醒:“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新媒體時代里,各色各樣的海量信息充塞著我們的耳目,有多少資訊終端的用戶們,會把如此一個噩耗,僅僅處理成了一個信息而毫不動情。佛法的基本世界觀是“一人一世界”,外境當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實際上都是我們生命軌跡中的動蕩,都與“我”息息相關。有些人真的該從沉迷的電腦游戲和連續(xù)劇中掙脫出來,換位思考,以理解之心真實地面對生活、真切地理解人生,看清無常在步步緊逼,不再去無謂地消耗生命。
對一線救援者:感恩對每個生命的珍惜和努力
更有待關照的,是事發(fā)一線的救援者們。感恩奮不顧身在救援前線的人們,感恩他們對于每一條生命的不拋棄、不放棄。讓我們不但為遇險者祝禱,也為救援隊伍的自身安全祝禱。
結語:為生命守護希望,以無常共相警策
眼下,正是日益崛起的中國,面向世界來集結“命運共同體”的時刻。多難興邦,我們從自己民族的苦難中所釋放的悲憫情懷、所彰顯的信仰力量、所形成的對于公共安全治理的反思,都將成為我們走穩(wěn)未來的基石。在大乘佛法的世界觀里,外境中所有生命的隕落,也同樣是我們生命的殘缺,需要我們負責,有待我們行動,讓我們?yōu)樯刈o希望,以無常共相警策!
- 上一篇:佛已獲證無上菩提三乘圣者難以企及
- 下一篇:佛教信仰應當具備十種正見
- 明海法師:要不忘初心,善于觀察因緣、隨順因緣
- 明賢法師:從古到今僧服都未曾改變 為什么說僧服是無價寶?
- 明賢法師:修行人對人生的三點理解 進入禪修境界的重要常識
- 明賢法師:玄奘大師揚威異域立論高明一字不易
- 明賢法師:勿在背地說人壞話!
- 明賢法師:舍命為爭取宗教信仰的彌光老和尚
- 明賢法師:嗔恨墮入惡趣忍辱功德殊勝
- 明賢法師:走偏的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訛誤半世紀
- 明賢法師:禪修要放棄一切成見
- 明賢法師:企業(yè)家為什么熱衷學佛
- 明賢法師:如果人人出家會怎么樣
- 明賢法師:佛教的世界觀
- 明賢法師:尼泊爾的中華寺
- 明賢法師: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 明賢法師:佛身如金,清凈無漏
- 明賢法師:門票關乎佛教根本 不止免費那點事
- 明賢法師:千年那爛陀興衰
- 明賢法師:佛說五個“不”連貫起來的修行路
- 明賢法師:為山僧明空上人紀行
- 明賢法師:喂鷹救鴿舍身飼虎 佛陀前世度生無數(shù)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