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略說(講稿)

  止觀略說(講稿)

  道堅法師

  止觀略說

  第一、具五緣

  一、持戒清凈:分上中下三品懺悔之法有十:1、明信因果,2、生重怖畏,3、深起慚愧,4、求滅罪法,5、發(fā)露先罪,6、斷相續(xù)心,7、起護法心,8、誓度眾生,9、常念諸佛,10、觀罪性空

  罪滅之相:身心輕利,得好瑞夢。或睹靈瑞異相,善心開發(fā),悟解心生,善識法相,聞經(jīng)知義。

  二、衣食具足:福緣具足而正命自活

  三、閑居靜處:不作眾事,無憒鬧故

  四、息諸緣務:1、治生緣務,2、人間緣務,3、工巧技術緣務,4、息學問緣務

  五、近善知識:1、外護善知識,2、同行善知識,3、教授善知識

  第二、訶五欲

  一、色欲:指愛著于男女之端莊形貌及世間寶物等種種妙色

  二、聲欲:愛著于嬌媚妖詞、淫聲染語、絲竹弦管、環(huán)釧鈴佩等聲

  三、香欲:愛著于氣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體之香

  四、味欲:愛著于酒肉珍肴、甘甜酸辣之美

  五、觸欲:愛著于冷暖細滑、輕重強軟、名衣上服、男女身分等物

  第三、棄五蓋

  一、貪欲蓋:于外六塵中生欲,于內(nèi)六根中生欲

  二、嗔恚蓋:思惟過去未來等事,故生嗔恨。嗔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惱。彼如是嗔覺覆心

  三、睡眠蓋:內(nèi)心昏暗為睡。五情暗蔽放恣,支節(jié)委臥睡熟為眠。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

  四、掉悔蓋:掉:1、身掉:游走戲謔,坐不暫安。2、口:喜好吟詠,競爭是非。3、心:心情放逸?v意攀緣

  悔:1、掉后生悔,2、重罪常懷怖畏

  五、疑蓋:1、疑自:念我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2、疑師:以貌取人。3、疑法:猶豫懷疑,法不受心

  第四、調(diào)五事

  一、調(diào)食:多則百脈不暢,少則身羸心懸意慮不固穢觸則心識昏迷,不宜之物則動宿病

  二、調(diào)睡眠:若其眠寐過多則廢修圣法

  三、調(diào)身:安座,寬衣帶,正坐,左腳置右腳上,安左手于右手上,不寬不急為調(diào)身相

  四、調(diào)息:吐濁氣納清氣三次,口唇相拄,舌抵上腭,微閉眼。不澀不滑是調(diào)息相。

  絕四相:1風,出入有聲。2喘,出入結滯不暢。3氣,出入不細。4息,不聲不結不粗,綿綿若存若亡。

  以三法調(diào)息:1、下著安心,2、寬放身體,3、觀想氣出入毛孔通而無礙。

  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則定。

  五、調(diào)心:(一)入時:1、調(diào)伏亂想,不令越逸。2、當令沉浮緩急得所。

  沉,心中昏暗,頭好低垂,當系心鼻端,心住緣中。浮,心好飄動,身亦不安,當安心向下,系緣臍中,制諸亂意。

  (二)住時:1調(diào)身,令其安隱,中無寬急。2調(diào)氣,令息道綿綿,如有如無。3調(diào)心,令不沉浮,寬急適中

  (三)出時:開口放氣,令百脈隨意而散,微微動身,次摩手足令暖

  第五、方便行

  一、欲:善法欲,意樂一切甚深法門

  二、精進:不懈不怠,勇猛無間

  三、念:念世間諸苦,禪定之可貴,導以正念

  四、巧慧:分別世間之樂與禪定之樂,抉擇可為不可為

  五、一心:一心決定修止觀

  第六、正修行

  一、坐中修:(一)對治初心粗亂修止觀:1、修止:(1)系緣守境止,(2)制心止,(3)體真止

  2、修觀:(1)對治觀,(2)正觀

  (二)對治沉浮病修止觀:但須善識藥病相對用之。一一不得於對治有乖僻之失

  (三)隨便宜修止觀:若心不明凈,於止或觀時即覺身心安靜。即應用止或觀安心

  (四)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定心細故覺身空寂受於快樂;蚶阈陌l(fā)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若不知定心止息虛誑。必生貪著

  (五)均齊定慧修止觀:如修于止,雖得入定而無觀慧。是為癡定。不能斷結;蛴^慧微少。即不能發(fā)起真慧。斷諸結使發(fā)諸法門。爾時應當修觀破析則定慧均等。

  二、歷緣對境修:行、住、坐、臥、作、語及六根、六塵

  第七、善根發(fā)相

  外善根發(fā)相:布施、持戒、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供養(yǎng)三寶

  內(nèi)善根發(fā)相:

  一、息道善根發(fā)相:1、未到地定時,有八觸:痛癢冷暖輕重澀滑,及內(nèi)視三十六物

  2、不凈觀善根發(fā)相:3、慈心觀善根發(fā)相:4、因緣觀善根發(fā)相:5、念佛善根發(fā)相:

  二、分別真?zhèn)?1、辨邪偽禪發(fā)相:身如重物,或輕欲飛,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多失心顛狂。

  2、辨真正禪發(fā)相:空明清凈,內(nèi)心喜悅,善心開發(fā),信敬增長,智鑒分明,身心柔軟,微妙虛寂。

  3、明用止觀長養(yǎng)諸善根:若於坐中諸善根發(fā)時。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進。

  第八、覺知魔事

  四種魔事:

  一、煩惱魔:謂一切煩惱之惑為魔也。蓋貪著五塵之境,起諸煩惱,障礙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煩惱魔。

  二、陰入界魔:謂色受想行識等積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奪智慧之命。

  三、死魔:謂四大分散,夭喪殞沒也。修行之人,為此夭喪,不能續(xù)延慧命。

  四、鬼神魔:若人修行,天魔為作障礙,發(fā)起種種擾亂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

  1、精魅:十二時獸變化形色。

  2、堆剔鬼,化為蟲緣人頭面等,令之不安。

  3、魔惱:魔化為順逆不順不逆等三種五塵境來破人善心。

  卻魔之法:

  修止:不取不舍,悉知虛誑而不憂不怖。

  修觀:能觀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以正念卻之。

  誦治魔咒,存念三寶,讀誦大乘經(jīng)典,親近善知識。

  第九、治病

  第十、證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