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二)

  般若第二

  次日,韋使君請益,師升座,告大眾曰:「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箯(fù)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dǎo)見性。當(dāng)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诘f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谀钚牟恍,如幻、如化、如露、如電?谀钚男,則心口相應(yīng)。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fù)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fù)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yīng)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cuò)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谀K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shí)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谡f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dāng)念之時(shí),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dāng)用大智慧,打破五蘊(yùn)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nèi)緸?a href="/remen/jieding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F(xiàn),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jīng),即得見性。當(dāng)知此經(jīng)功德,無量無邊。經(jīng)中分明贊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wù)f金剛經(jīng),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fù)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fù)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云覆蓋于日,不得風(fēng)吹,日光不現(xiàn)。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善知識!內(nèi)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zhí)心,通達(dá)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jīng)本無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jīng),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jīng)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于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shí),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jīng)云:『我本元自性清凈,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粌裘(jīng)云:『即時(shí)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xué)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dǎo)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fā)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jīng),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zhí)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nèi)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nèi)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dāng)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識!后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于同見同行,發(fā)愿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

  「聽吾頌曰: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凈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dāng)。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目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guān)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破有疑,即是自性現(xiàn)。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jīng)累劫,悟則剎那間!弧

  師復(fù)曰:「今于大梵寺說此頓教,普愿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箷r(shí)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shí)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