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仁德上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是隨緣應機,也就是做人必須要面對當下的一切現量境。面對當下的現量境,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對一切境相都能清楚地明白,一切境相皆是緣起性空,一切現象都是夢幻泡影不可得。

  對一切的境相只是知道清楚明白,不動任何的愛憎取舍之心,這就是應無所住。在達到一切不住、不著、不計較的基礎之上,要時時不離平等的同體大悲心。

  也就是把一切眾生都能看成是自己的親人骨肉,要像愛護自己子女一樣的平等愛盡一切眾生,要像孝子孝敬自己生身父母一樣的孝敬一切眾生,決定不能有一點自私自利的私心,更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斗爭嫉妒心,也不能有絲毫的怨恨惱怒心,要時時保持一顆誠敬、慈悲、感恩報恩心。這就是修行最最重要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是證到本體空性不著相,而生其心是隨緣應機而起妙用。這兩句話合起來就是體用不二,又叫性相一如,又叫理事圓融。

  也就是證到空性不住空,雖然妙用平等的慈悲心而不住有,空有兩邊都不住,行中道而不會執(zhí)著有個中道,名之為中道大智慧,也就是空有不二、理事圓融,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實體現。

  證空性、認靈知、不住相,認可一念斷處的了了常知,明了一切皆空皆幻皆不可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只要自己心甘情愿的把一切的牽掛執(zhí)著徹底放下,當下即可見性。最難的就是見性之后的隨緣應機起妙用,也就是做人遇事怎么生心?生什么心?這是我們修行最難把握的要點,更是修行的最最關鍵之處。

  一般人認為放下見性最難,事實上放下見性是世界上最最容易的事。明白一切皆空皆幻皆不可得,只要是自己的心真正明白緣起性空的真理實際,自己的一切私心、情執(zhí)與貪戀,自自然然就會徹底放下。因為一個明理見理的明白人,明明知道一切的事情都是緣起的幻相假相,是一時的水泡泡,就不會再拼命執(zhí)著這些虛幻的東西。

  只有不明理的糊涂人,才會執(zhí)著不放,才會把泡影當真實去貪愛迷戀,可是到頭來還是沒有能得到的一點東西。費盡心機抓這些根本得不到的水泡泡,吃力不討好,冤受輪回之苦,只有迷失良知的迷人才會做這樣的傻事。

  世間一般人都認為任意的起心動念,是最容易、最方便、最自由的容易事。事實上,最難最難就是把握自己的每一個心念,把自己的每一個心念都妙用得恰到好處,這是人生最大的科學,更是人生最大最大的學問。

  把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用好、妙用得恰到好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決定著自己的生死命運。自己是解脫做佛,還是受苦輪回下地獄?都在自己的當下每一個念頭之中。念頭動用好了就能解脫成佛,用不好就會生死輪回下地獄受苦,凡與圣、苦與樂都在自己的當下一念之間。

  所以見性后如何妙用自己的心念,這是一門最最無上的大學問。我們聽經聞法開智慧,妙用平等慈悲心,就是為了把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思想都能用得恰到好處,這是我們每一個學佛人不能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如何用心、如何把自己的心妙用準確?這需要般若大智慧與同體大悲心。

  一個沒有真智慧與大悲心的自私自利人,怎么用心也不會把自己的心用好,怎么用心都會造業(yè)有煩惱。只有無私無我、無執(zhí)著的平凡人,才能把自己的平常心用好啊!

  有心是凡夫,無心是死人。修行佛道,既不能有心,更不能無心,應一切不著、一切不住,隨機應緣而妙用一顆同體大悲心。遇事來臨,心有住著就煩惱,就是生死輪回,心無住著就是般若大智慧,就是清凈自在解脫。在一切不住著的清凈心中,隨機應緣妙用無私無我的平等愛心,又叫同體大悲心。

  最重要的要注意一點,同體大悲心,也就是平等的真誠感恩報恩的愛心,一定要建立在一切無住無著、無私無我、無計較、無自我分別、無傲慢自大、無心無念、無我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任意隨便的起心動念都是造罪業(yè),都是業(yè)障習氣,都是煩惱生死輪回的因。這一點千萬要注意。

  應無所住是把自我的私心貪心、欲望追求、執(zhí)著計較徹底全部的放下。真正的把自我的身心與心中所有的一切放舍得干干凈凈,達到心空如洗、一念不生。一個妄念也沒有,也就是一念的私心都不會冒出來,徹底無私、徹底無我、徹底無欲、徹底無求、徹底無著、徹底無自我的分別計較。

  把自我的私心、情執(zhí)掛礙、自我的意思、自我的知見、自我的觀點、自我的想法看法、自我的主見、自我的好處與利益,凡是有我我我的一切思想、一切念頭、一切行為,徹底全部、一絲一毫也不能保留地放舍放舍再放舍。

  放舍得心空無一物,放舍到一念不生,當下即能明見本性,親見自己的清凈法身,也就是無念的了了常知。安住空性的靈知再隨緣應機用心,就是同體大悲心。

  修學無上的解脫道,如同世間法的學技術,一定要學好學精,打好最基本的基礎,然后再上崗工作,才能不會出現任何的差錯。又如同一個教師,必須先要把自身的素質文化培養(yǎng)好,才能有資格、有能力做好合格的教師。

  徹底放舍就如同打基礎一樣,如果沒有徹底放舍的基礎,怎么能蓋好幾百層的摩天大樓呢?如果沒有無住無著的修行基礎,一動念、一妙用準出問題。一動念里面一定有我、有私心、有情執(zhí)、有住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