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青年的信仰與生活問題

  僧青年的信仰生活問題

  明真法師

  人為感情動物,有感情則有思想。有思想矣,亦必有信仰。信仰之與人,猶航海之有燈塔。航海之有燈塔也,船只往來于汪洋大海之中,可無觸礁沉沒之危險;人之有信仰也,凡百所為,則能有計劃,有志愿,依其所定之計劃與志愿實行,則可達其最后之目的!

  人之環(huán)境不同,習性不同,故其思想信仰也亦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農(nóng)忙之際,多盡一分氣力,即可多得一分收獲,此農(nóng)人對于種田之信仰也。囤貨居奇,操縱市場,賤賣貴賣,僅只一已貪財無厭,不愿他人死活存亡,此商人之信仰也。倘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創(chuàng)造主義,改進國家,領導社會,福利民生,此哲士仁人之信仰也。如耶酥基督,因欲傳播其教義,雖為人釘死于十字架上,臨刑而無難色,又如岳武穆王之被奸相秦檜陷害,誣以莫須有罪,風波亭上,父子同歸于難,而其所以“視死如歸”者中,忠君報國之信仰使之然也。

  吾非農(nóng)人,亦非商人,更非仁人志士,尤非英雄豪杰,故吾之信仰也,迥于此別。吾乃青年僧伽,吾之信仰為佛教,佛即吾教主釋迦牟尼世尊;教即世尊所說之遺教,其教能令吾人脫離生老病死一切諸苦,其教能令吾人實證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故吾信仰之,崇敬之,且發(fā)愿從今生乃至盡未來際生,誓愿學佛所學.行佛所佛,證佛所證。吾身可毀,吾頭可斷,而吾之信仰也,無可及稍移!

  吾之信仰即已略言之矣,而對吾青年僧伽生活一問題,當如何耶?曰:吾以為信仰與生活,是二而非一,不可相提而并論,信仰僅為信仰,生活自屬生活。當為信仰而信仰,不當為生活而信仰。為信仰而信仰也,斯信乃誠,故能始終不變,為生活而信仰也,其信為偽,信為偽,故其生活問題一經(jīng)解決,則其所謂信仰,亦歸烏有。今我國佛教其所以一敗涂地,而沒法收拾者,殆為信仰而信仰者少,為生活而信仰者多,是以欲望佛教之振興也;難矣!

  象教東流,其始也,僧伽之信仰,原為信仰,而生活亦為生活。斯時之僧伽,大多沿西土之故規(guī),所謂“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深山窮谷,日與豺狼虎豹為伍,沿門托缽,則又飽受雨雪寒霜之苦。雖然環(huán)境如此,但當時之高僧大德,乃層出不窮。迨至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僧眾始得群居而辦道,祖師之原意,乃因行腳之艱苦,難以安心而參究,故乃建殿宇,置田莊,以為僧眾辦道之資,而我們的生活呢?理應革除奢侈浪費的惡習,實行簡單樸素,勤苦耐勞的美德,更須將信仰與生活打成一片,不可為了生活而始有信仰,更不可解決了生活,而即失去信仰,信仰是精神上的食糧,生活是物質(zhì)上的資助,兩者皆不可缺,這是我對信仰與生活一點的貢獻,敬請在座各位指教!

  (原載《中流》一九四九年第二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