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佛教的前途--從大雄麻袋廠的加工訂貨說起
略談佛教的前途
--從大雄麻袋廠的加工訂貨說起
我們京津兩市佛教徒所開辦的大雄、大仁、大力三家麻袋廠,自開工以來,承各有關方面的照顧,加工訂貨,維持生產(chǎn),前后共訂立三次合同,共交麻袋六萬多條。此次因為五反關系,訂貨發(fā)生了問題,大家非常恐慌。我當時把這種情況報告市政府當局和中財委當局,請求設法解決困難,因為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首長們,對于我們佛教徒所開辦的生產(chǎn)事業(yè),特別重視,所以馬上給我們以收購和加工訂貨的照顧。
這使我們不自禁地和工農(nóng)無產(chǎn)階級一樣,高唱著“共產(chǎn)黨的恩情說也說不完”。從這里也使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今后佛教徒應走的道路,以及佛教的前途。
提到佛教的前途,最近有若干熱情的佛教徒向我提出許多問題:如開辦大雄麻袋廠和振新印制廠的目的何在?僧尼參加了勞動,作一個單純的工人,是否是蛻變俗化?如果開辦大雄麻袋廠為了培養(yǎng)新佛教的骨干人才,那末一年之久,成績?nèi)绾?又所謂改造僧尼,是否要僧尼統(tǒng)統(tǒng)還俗,消滅他們?有人發(fā)心出家,如何滿愿等等。我以為都是解放以來,國內(nèi)一部份佛教徒的未決之疑,有公開答復的必要,茲將我們的意見述之如下:
一、我們對于提這許多問題的人表示非常感謝,因為他的確把蘊藏在心內(nèi)的疑問,盡情吐露了出來,使我們知所警惕,同時他們那一股為佛教前途著想的熱情,也使人深受感動。我認為只有在這樣的竭誠問難之中,大家才能肝膽相見,討論和解決一切問題。
二、我們開辦大雄麻袋廠的目的有三:甲、遵照人民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宗教事務組的指示,使一向過著寄生生活的僧尼們參加勞動生產(chǎn),達到自養(yǎng)自給、豐衣足食以配合國家生產(chǎn)建設。乙、通過學習,提高僧尼們的政治覺悟和對于佛教的體認,使能從工作中實踐佛教的真精神,增進修養(yǎng)。丙、以佛教生產(chǎn)事業(yè)維持佛教文化事業(yè)。這三個目的當中,第一個算是做到了十之七八,第二個做了十之一二,第三個完全沒有做到。為什么呢?第一、我們雖然有把大雄麻袋廠全部改為電機化的準備,但目前還只能從穩(wěn)定手工業(yè)的基礎上著手。手工業(yè)出品少,成本高,工資是比不上電機麻袋業(yè)的,每人每月所得平均都在十余萬至三十萬左右,除伙食,僅夠簡單的零用,所以自養(yǎng)自給尚有余,豐衣足食則未也。但是僧尼們的生產(chǎn)情緒是相當高的,此次為完成在三月份內(nèi)交足三萬條麻袋的任務,展開了生產(chǎn)競賽,評定勞模,僧尼之當選為勞模者四人,占勞?側藬(shù)的百分之四十,所以說在第一個目的上做到了十之七八。不過他們常常這樣自問和問人家:是否紡一輩子麻,做一輩子麻袋,就算是一個新時代的佛教徒了嗎?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不易得到滿意的答復,因此他們有時非常苦悶。這正說明了我們在第二個目的上沒有做到什么,其原因有三:1.我們搞生產(chǎn)都是外行,對于手工麻袋業(yè)一點沒有經(jīng)驗,開辦之后的五六個月,都是在工作中摸索,搞錯的地方很多,因此工廠本身吃了一點虧,一度岌岌可危,后來由于訂貨順利,克服了困難,才轉危為安,穩(wěn)定到現(xiàn)在?偫ㄆ饋碚f,大雄麻袋廠自從正式開工到現(xiàn)在,都是忙著建廠工作,沒有照顧到別的方面,所以在第二個目的上沒有做到什么。2.我們都是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人,根本不知道走群眾路線,過去一年多當中,雖然也布置了政治和佛學的學習,但都不能連系實際,針對佛教同人們思想上的缺點對癥下藥。如現(xiàn)代佛學學習和業(yè)務學習,有時理論過高,不是全廠佛教同人所能接受,經(jīng)論學習又偏重在理論的分析,不能使同人們連系到自己工作行動中去。因此經(jīng)過一年多的學習,對于同人實在沒有多大的幫助。3.參加大雄麻袋廠工作的僧尼們的性質,大約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對于佛教信仰相當堅定而保守,但是缺少大乘佛教的實踐工夫。常常根據(jù)主觀的愿望,期待著一個適合自己要求的環(huán)境,得以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而不能在人我是非之中檢討自己主觀的錯誤,克服自己的煩惱,去適應環(huán)境,提高修養(yǎng)。因此對新社會的一切,有前進的心無前進的力。第二類對于佛教信仰旣不深,也沒有提高的要求,只是紡一天麻拿一天工資,其他都無所謂,有時不免因為重視個人的利益而忽略全體利益,影響生產(chǎn)。第三類是熱心佛教事業(yè)而缺乏事業(yè)經(jīng)驗,看事太易,自信太強,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失敗,致生煩惱。這都是長期在封建社會里養(yǎng)成的缺點,而我們沒有用全副精神,想辦法教育他們,改造他們,不能不引咎自責。第三個目的完全沒有做到的原因,無非是工廠初立,經(jīng)濟基礎沒有穩(wěn)定的關系,我們計劃在本年度內(nèi),對于佛教文化事業(yè)多少有所幫助。
三、由于我們的努力不夠,一年多來忙忙碌碌,并無多大成就,所以誰伸手向我們要成績;我們是拿不出來的。但是我們并沒有走錯了路,其原因有四:1.釋迦牟尼成佛以后,在鹿野苑初轉*輪度化五比丘的時候首先說明:“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我國各大叢林的齋堂大寮里也都貼上“*輪未轉食輪先”的標語,這是真理。因為一個人的生活無法維持,活都活不下去,那里還有信仰或修行可言呢?現(xiàn)在我們維持了一百多位僧尼的生活,都還保持著佛教的信仰和律儀。假定不是這樣,恐怕這一百多位僧尼當中,為生活所迫,大多數(shù)不能維持舊來的律儀了。2.現(xiàn)在做工不光是為了個人的吃飯,而是為了增加國家的財富。國家的財富增加了,全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提高生活,提高文化。但是這個道理在解放之前是沒有辦法講得通。做得到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所謂國家,其實就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私產(chǎn),工人們流盡血汘積累起來的財富,都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任意揮霍,所以從前做工不可能發(fā)揮積極的意義,F(xiàn)在,剝削工人以及我全國人民的三大敵人打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共產(chǎn)黨領導之下,真正成為全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工人階級積累的財富都為全國人民所共有共享。我們?nèi)绻鼙M一分力量,增加一分財富,全國人民就多一分受用,能盡十分力,增加十分財富,全國人民也就多了十分的受用,所以現(xiàn)在談做工確有其崇高偉大底氣度與目的的。3.既談做工,當然要把工作做好,但要把工作做好,不是很簡單的,首先必須顧全大體,使個人的利益服從全體的利益,也就是必須化私而為公。否則粗制濫造,增加了個人的利益——工資,而工廠必因賠累而垮臺。所以真正的工人階級,因為存在決定意識,必定是大公無私的。同時由于分工合作的關系,每一部門的人必須照顧全面,聯(lián)系其他各部門才能把工作做好,這里面就自然而然地應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了,也就能真正團結互助了。革命大業(yè)所以必須由工人階級領導者,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此。4佛教團體一盤散沙,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也就是說明佛教徒不能團結。為什么不能團結的呢?當然是由于不知互助,其所以不知互助,則又是由于“各人生死各人了”,忘“大公”而為“自私”的關系。這樣的修行,這樣的教理,是否出于釋迦牟尼佛?當然不是,那末又從什么地方來的呢?我們以為是封建社會壓在佛教徒身上的爛包袱,必須澈底丟棄。而丟棄的方法,除了實際參加生產(chǎn)活動,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毛主席說:
“馬克斯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于物質的生產(chǎn)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xiàn)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guī)律性,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經(jīng)過生產(chǎn)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與人的一定的相互關系。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chǎn)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實踐論)
毛主席的指示是正確的,所以不能說做工就是“蛻變俗化”,因此我們還希望全國佛教同人,大家走上生產(chǎn)路線,為增加國家財富而努力前進。不過根據(jù)大雄麻袋廠的經(jīng)驗,單純做工,不能滿足佛教徒的全部要求,負責舉辦佛教生產(chǎn)事業(yè)的人,必須發(fā)揮佛教的真精神,通過群眾路線,提高佛教的實踐或修養(yǎng)。
四、把做工當作修行,一般佛教徒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要請問,參禪念佛修行底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參禪念佛為了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清凈。那么修到什么時候能夠清凈,清凈了又做什么事情呢?又如果為了大徹大悟,了生脫死,或往生西方,那么大澈的是什么?大悟的又是什么呢?了生脫死之后又做什么呢,往生西方,親見觀音勢至和阿彌陀佛以后又將如何呢?這許多問題,如果不能解答,修行到百千萬刧恐怕還是“野狐禪”,“擔板漢”。我要告訴大家,大澈大悟,會心處不在遠,肯死才是了生死,往生西方為的是改造東土,三業(yè)清凈應從煩動惱亂中鍛煉,現(xiàn)前薦取,不用他覓?傊x開行住坐臥,搬柴運水,揚眉瞬目舉足下足的一切行而談什么修,那是“鬼窟活計”,離開廣大眾生的一切行而談什么修也是“捕風捉影”,近數(shù)十年來佛教界就是那樣修來修去,沒有修出什么人來,否則佛教又何至零落殘破到如此地步呢!我們再看看大藏經(jīng)本緣部里面,釋迦牟尼佛在因位之中種種動人的堅苦卓絕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佛決不是清閑自在,高高掛起成得了的。要清閑自在,高高掛起去成佛,那是地主官僚小資產(chǎn)階級酒醉飯飽之后,另外一種的消遣品,麻醉劑而已,與佛教根本沒有什么相干。
五、對于還俗我們旣不采取鼓勵的態(tài)度,也不用鄙視的眼光對待他,而是寄以無限的同情。為什么?大多數(shù)僧尼,都是從小或被逼迫而出家的,社會上沒有教育他們,佛教界里也沒有培養(yǎng)他們,他們的沒有文化,缺乏信仰,實在不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過失,但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欲望的,如果硬逼著他們嚴守清規(guī),不出山門,像不準寡婦嫁人一樣,那是不合人道的。有人說:“在封建社會里,不準寡婦嫁人而默許寡婦偷人,不許僧尼還俗,而默許僧尼犯戒,那是道德的休假”,這話很有道理。自婚姻法公布以后,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社會上不再以寡婦嫁人為恥。佛教界也應該如此。從今以后不要再以還俗為可恥,其實戒律上本來許可這樣做,而現(xiàn)在緬甸、還邏等佛教國家又正是這樣做的。
六、僧尼都還了俗,那不是沒有僧寶、三寶缺一了嗎?這樣的疑問等于人家問,“人人都出了家,那不是斷絕了人種”,同樣不合道理。因為世間事情沒有那樣簡單,蘇聯(lián)現(xiàn)在還有神父、牧師、還有僧眾,將來“少”則有之,“無則”未也。但是出家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甲、能夠結合政治,為人民服務。乙、通達教理,嚴凈毗尼。丙、能夠滿足人們的宗教要求。所以對于發(fā)心出家的人,我們認為旣系自愿,當然可以滿愿,但不知所謂發(fā)心究竟發(fā)的是什么心?如果是為了圖清凈,享現(xiàn)成,則早成過去,我們無法滿愿,如果是為了上弘佛法,下化眾生。那么要請他們把所弘的佛法,講給大家聽聽,做給大家看看,又化度眾生的方法如何,也不妨考慮考慮。
末了,我再談一談佛教界團結的問題。過去佛教界內(nèi)有這么兩句話:“大居士不見僧過”,“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這其實就是“互相包庇”而已,在這個基礎上談團結,有什么辦法呢。共產(chǎn)黨講團結與斗爭結合起來,通過尖銳的斗爭,把是非黑白分清楚了,大家思想搞通了,才有真正的團結可言。目前我們佛教界還有以拉攏和互相掩飾講團結的,還有強調團結而不把錯誤當一回事的,這都是所謂舊的思想色采,對于佛教前途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佛教界如果能夠應用思想斗爭,提高政治覺悟,認清佛教真精神,誠心誠意參加生產(chǎn)活動,則各級政府都能幫助我們,大雄麻袋廠的能夠得到加工訂貨就成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佛教界如果在生產(chǎn)活動中鞏固了經(jīng)濟學院等計劃都可實現(xiàn),這不就是佛教的前途嗎?
又關于僧尼的服裝問題,有的主張改,有的不主張改,改什么樣子更是意見紛岐,莫衷一是。現(xiàn)在我們提出兩個問題如下,請各地佛教同人詳細考慮后提出正確的意見,以便有所決定。
一、僧尼服裝是否需要改?
二、如果要改,用什么樣子?
《原載《現(xiàn)代佛學》1952年第2卷第8期)
- 上一篇:兩種精神
- 下一篇:東坡與禪——為東坡九百零五年生辰紀念作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貿(mào)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而又偉大的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明海法師:佛教為什么提倡吃素?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