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幸福
和諧的幸福
覺真
一群比丘在討論“幸福是什么”的話題,正當(dāng)他們熱烈討論時,佛陀來了。佛陀在明白他們討論的話題后說:“比丘們,你們所說的那些喜樂無法使人解脫苦,在這個世界,幸福的來源是:佛陀出現(xiàn)世間,有聽聞奧妙佛法的機會和比丘們和諧相處!
太好了!斗ň浣(jīng)》第十四品里有一個故事,提出的是最尊貴的人出生在什么家庭?答案是和樂興盛的家庭。後一段經(jīng)文提出的是什么才是幸福?答案是三寶俱足。這兩者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一個尊貴的人也肯定是最幸福的人。而最幸福的人也肯定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兩個故事的共同點恰恰就是佛陀都提到了“和”。一說和樂,一說和諧。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佛陀提示給我們的生命的智慧。
家庭的和諧是全家的幸福。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人的幸福。社會的和諧是全社會的幸福。一個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和諧,還有什么幸?裳?一個不幸的家庭,很可能就因為失去了和諧。而不和諧,不和合,家庭之內(nèi)的惡斗,相殘相害,內(nèi)傷內(nèi)耗,自我殺戮,對這些家庭悲劇,我們應(yīng)該有自省精神,應(yīng)該有知慚知愧的良知。人無自省,人無慚愧之心,人就要退化到“禽獸不如”了。
我們探討和諧,和諧在那里?和諧不是商品,你有錢買不到。和諧不在別人那里,你去找也找不著。和諧只能在你自心,和諧是你內(nèi)心的創(chuàng)造。這個內(nèi)心的創(chuàng)造,只能源於你對和諧的覺醒,你對和諧的穎悟。你有和諧的覺悟,你才有和諧的認知,才會有和諧的坐言起行,才有和諧的人格健康。所以,我說和諧是佛陀軟化我們的生命智慧。
和諧不是沒有矛盾,不是沒有沖突,不是沒有煩惱。有矛盾,能自我平衡;有沖突,能自我化解;有煩惱,能自我解脫。我們在面對矛盾和沖突時,“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水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路不轉(zhuǎn)人轉(zhuǎn)、人不轉(zhuǎn)心轉(zhuǎn)!毙囊晦D(zhuǎn),海闊天空,得大自在。所以,和諧就在自心,和諧就在放下自我。佛教講慈悲喜舍,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此,人只有舍棄自己,讓自己融入整體,做到“無我”,亦即放下我見,我執(zhí),才能和諧。恰切地說,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佛教的包容性,寬容性,能互諒互讓,慈悲待人。不能包容,不能自我調(diào)整,就永遠無法和諧。包容就是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別人的不同點。寬容就是寬待別人與你的分歧。只有包容、寬容,才是文明,才是禮貌。禮貌與文明就是一個人的道德習(xí)慣。我們養(yǎng)成了道德習(xí)慣,構(gòu)建了內(nèi)心的和諧心態(tài),那么,舍棄自己,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依靠自身內(nèi)在的能量,自我平衡,自我修養(yǎng),超越自我。所以,和諧就是跨越自身的障礙,就是跨越自身的樊籬。和諧就是關(guān)懷他人,利益他人。不過,利益他人,也必然利益自己。懂得“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佛法真理,和諧就是自助自強,和諧就是自愛自尊。和諧是生存的質(zhì)量,和諧是生命的養(yǎng)分。和諧就是生死相許,和諧才是人間真情。因此,從個人來說,和諧是人品識見,和諧是胸襟大度,和諧是人格風(fēng)范。從家庭來說,和諧就是平安,和諧就是健康,和諧就是清福,和諧就是好運。只有自我內(nèi)心創(chuàng)造了和諧,我們才能實現(xiàn)家庭和諧,繼而實現(xiàn)與社會的和諧,與自然的和諧,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也才是學(xué)佛者的道心、清凈心、平等心。
我們佛教是理性的宗教。我們宗教徒應(yīng)該站在人類良知的窗口,責(zé)無旁貸地做社會理性的代言人,人類良知的代言人,化解各種短見的愚癡的嗔恨與沖突,拒絕生命關(guān)懷的冷漠,走出生命意義的迷茫,拋棄生活方式的腐敗,制止行為品質(zhì)的邪惡,堅持我們的正信——把遺忘了的東西,失去了的東西找回來,這就是人的心靈的發(fā)現(xiàn),人的心靈的回歸,人的心靈的自覺。
一切從心開始。讓我們把和諧,把幸福回向人類,感恩佛陀,感恩人類,感恩一切眾生。
阿彌陀佛!
- 上一篇:珍惜大地——我們的依報
- 下一篇:佛舍利的流傳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覺真法師:什么是善惡?善與惡都是一種人的存在
- 覺真法師:心是什么?人的本體、生命力
- 覺真法師:忍辱功夫的真正成就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覺真法師:護生論是佛法中一切倫理規(guī)范的終極精神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xué)而又偉大的
- 覺真法師:慈悲與感恩,緣起論的人文關(guān)懷倫理價值
- 覺真法師:宿命論是什么意思?緣起可破除宿命
- 覺真法師:無因論是什么?四門邪見之一無因生
- 覺真法師:緣起論是什么?佛教緣起的基本內(nèi)涵
- 覺真法師:內(nèi)心創(chuàng)造和諧才是真正的解脫
- 覺真法師:真如佛性本在自心 頓悟成佛何假外求
- 覺真法師:佛陀的慈悲喜舍 比寶石更珍貴
- 覺真法師:佛教是富人的真正救星 因為布施之人受益更大
- 覺真法師:佛陀的慈悲比寶石更珍貴
- 覺真法師:佛教是富人的真正救星因為布施之人受益更大
- 覺真法師:人生經(jīng)歷許多折磨,才能走向理性成熟
- 覺真法師:人最不知什么
- 覺真法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