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社會價值
佛教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之一,其社會影響非常廣泛。首先,佛教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廣泛的弘揚,對中國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舉宋明理學為例,它是受了華嚴、禪宗等佛教理論的影響而產生的。在晚清時期,中國知識界研究佛學成為一時普遍的風氣。一些民主思想啟蒙運動者,如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學術名流,都采取了佛教的部分教義作為他們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無常、無我的思想,對中國的知識界的文化復興起到了啟發(fā)和鼓舞的作用。
其次,佛教擁有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其中如《維摩詰經》、《法華經》、《楞嚴經》,特別為歷代文人們所喜愛,被純粹地當著文學作品而研讀著。我國近代文豪魯迅曾捐款緞帶金陵刻經處,刻印了一部《百喻經》。這部經所敘的譬喻故事,常常被譯為語體文發(fā)表在今天的報刊上,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佛教為中國的文學帶來了許多從來未有的、完全新的東西——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馬鳴的《佛所行贊》帶來了長篇敘事詩的典范!斗ㄈA》、《維摩》、《百喻》諸經鼓舞了晉唐小說的創(chuàng)作!般若》和禪宗的思想影響了陶淵明、王維、白居易、蘇軾的詩歌創(chuàng)作。
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唄產生一種特殊的文學——變文,這就是把佛經內容演為便于講唱的通俗文詞。敦煌石窟發(fā)現的各種變文,都是文詞酣暢想象力都非常豐富的大眾化的文藝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這是后來的平話、小說、戲曲等中國俗文學的淵源。此外還有由禪師們的談話和開示的記錄而產生的一種特殊文體——語錄體,這種樸素而活潑自由的口語文體,后來被宋明理學家仿效而產生了各種語錄。此外還有音韻學,如過去中國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傊,佛教在中國文學領域中的表現是豐富多彩的。
再者,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建塔造像藝術很快地便風行于中國各地,F存的上海龍華寺塔和蘇州報恩寺塔,都是在公元二世紀三國時代創(chuàng)建的。四世紀到六世紀,全國各地都有壯麗的塔寺建筑。世界聞名的佛教石窟寺,如敦煌、云岡、龍門以及其它同等重要的石窟寺——這些古代雕塑壁畫藝術的寶庫,西至新疆,東到遼寧,南到江南,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動工的,隨后繼續(xù)了數世紀之久。在中國,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印度式的,但也有許多變化;一類是中國建筑藝術,寺塔是其中主要部分。至于佛教造像,在取材與造法上種類也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有金、銀、銅、鐵的鑄像,有泥塑像,有錘 像,有夾 像,有磚像,有瓷像,有繡像,有畫像。它吸收了犍陀羅和印度的作風而發(fā)展成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造像藝術,是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
佛教繪畫藝術也非常值得關注,如現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供給我們非常豐富的藝術和歷史的資料。最初盛行的佛陀本生故事畫,發(fā)展到唐代,逐漸為“經變”畫所代替。正如文學中有變文一樣,佛畫中的“經變”也就是將佛經中的故事譬喻演繪成圖,如敦煌石窟中的演繪《維摩經》的“維摩變”,演繪凈土經的“凈土變”等,都是十分精彩生動的偉大作品。經變畫的興起,使壁畫內容大為豐富起來,因而唐代佛寺壁畫之盛,達到極點。當時名畫家輩出,在姓名有記載的數十人中,如閻立本、吳道子等,大多是從事于佛畫的。由此可見佛教對當時繪畫藝術所起的作用。中國畫學中由王維一派的文人畫而發(fā)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寫意畫,則與般若和禪宗的思想,很有關系。佛教版畫,隨著佛經的刊印而很早就產生了,現在所看到的中國最早的版畫是在大藏經上面的佛畫。房山石經中有唐代的石刻線條佛畫。宋元以來的觀音畫、羅漢畫以及水陸畫等都是很流行的。
另外,佛教對天文、音樂、醫(yī)藥等的傳習,對中國的科技事業(yè)貢獻巨大。一九五五年我國發(fā)行郵票紀念的古代天文學者一行,就是八世紀初的一位高僧,他在天文學方面著有《大衍歷》和測定子午線等,對天文學有著卓越的貢獻。至于醫(yī)藥,隋唐史書上記載由印度翻譯過來的醫(yī)書和藥方就有十余種,藏語系佛教中并且有醫(yī)方明之學。再說佛教音樂,公元二世紀時,中國已有梵唄的流行。七世紀初,在今緬甸境內的驃國贈送給中國佛曲十種,并派來樂工三十二人。中國唐代的音樂中吸收了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康國樂、驃國樂、林邑樂等來自佛教國家的音樂。唐代音樂至今還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廟中。
佛教徒本著慈悲濟世的精神,廣泛地從事公益事業(yè),如有的僧人行醫(yī)施藥,有的造橋修路,有的掘義井、設義學,有的植樹造林,這在古人記載中是屢見不鮮的,F在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對佛教的慈善、福利事業(yè)的貢獻介紹如下。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慈善基金會——無盡藏。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就創(chuàng)建了這種慈善性質的金融機構,專門用以救濟貧窮等。到隋唐時的三階教,無盡藏的規(guī)模空前,影響之甚,令統(tǒng)治階段眼紅到強行沒收的程度。然而,慈善基金會的形式卻仍然在寺院里保存下來,在宋代為“長生庫”,在元代為“解典庫”,流傳到日本叫“無盡會社”。
二、世界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慈善機構——悲田院。自北魏創(chuàng)“僧祗戶”始,至唐代的“悲田養(yǎng)病坊”(則天武后長安年間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為全國性的佛教慈善組織,影響最為深遠。),宋朝的“福田院”,乃至近代的佛教慈善組織,悲田院的名稱雖有不同,但性質卻是一樣的,即有系統(tǒng)地進行社會慈善事業(yè),其中包括養(yǎng)老院、孤兒院、養(yǎng)病院、救災、濟貧、為無業(yè)人員傳授技藝以及難民收容等等。
三、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醫(yī)院——養(yǎng)病坊、疫病坊。南齊時佛教“設六疾館,以養(yǎng)貧民”,(《南齊書》二十一卷)梁武帝普通二年(521)設孤獨園,令“孤獨有歸”,(《梁書》卷三)北齊文宣帝時,北天竺的那連提黎耶舍法師在汲郡(河南)的西山建立三寺,收容疬疾患者。這些留寺醫(yī)療的方式,被認為是近代醫(yī)院之濫觴,也是我國創(chuàng)始傳染病專科醫(yī)院之最早記載。養(yǎng)病坊和疫病坊則始自隋唐,還流傳到了日本,是成熟的慈善醫(yī)院型態(tài)。
四、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佛教的菩薩行有“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之語,所以佛教有大量針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善舉,其表現主要有二兩面:一是護生止殺,以及對稀有物種的保護。放生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其動機在于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現代佛教的動物保護、生命關懷、動物救助等組織,皆應運而生。二是功德林(即佛教徒的義務植樹活動)的種植,僅以《洛陽伽藍記》的記載,佛教植樹造林活動在南北朝時期已初具規(guī)模。如景樂寺的桑林,并州(山西)武德寺慧覺法師帶領信眾種植的棗園,蘇州通玄寺慧旻法師植梓樹十余萬株,泗州(江蘇)開元寺為除水害而植松、杉、楠、檜等萬余株……
五、公共設施的建設。《佛說諸德福田經》開示了七種佛教徒的福田事業(yè),就有六項屬于公共設施的建設,在佛教徒的實際行動中,他們修建塔寺亭臺樓閣,公共浴池,造船義渡,修橋補路,掘井引水,以及建設公共廁所(古代稱為圊園)等常見的公共事業(yè)。佛教在歷史上作了大量服務人群,造福大眾的事,因而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與愛戴。
六、建立了世界最為龐大的圖書館藏系統(tǒng)。佛教寺院主要有教育、文化、修持、弘法、慈善等功能,特別重視文化教育的功能,因而全國的佛教寺院基本上都有藏經樓,即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形成世界上最龐大的圖書館藏系統(tǒng)。作為中國四大藏書系統(tǒng)(官方藏書、書院藏書、私家藏書及寺院藏書)之一,寺院藏經樓的藏品非常豐富,為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佛教尚興辦義學、開設義莊(即免費存放尸骨的地方)等多種領域的慈善福利事業(yè)。
這些事實說明佛教在中國不僅其本身發(fā)揚光大開出燦爛的花朵,而且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各個領域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佛教徒應該為我們的先輩的卓越成就和貢獻感到光榮和自豪。他們不僅在佛教事業(yè)上,而且在人類文化事業(yè)上,人類友好事業(yè)上都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不僅翻譯了幾千卷的經論和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為中國和印度及其他民族留下了寶貴的共同遺產,而且熱心地相互傳播了各自民族的勞動和智慧的花果,從而豐富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寶藏。特別是在亞洲和國的友好使用日益恢復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佛教先輩們辛勤努力所做出的許多歷史業(yè)績,不但重新顯發(fā)了它的光輝,并且繼續(xù)起著新的積極作用。
- 上一篇:佛教對中國倫理學的影響
- 下一篇: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進和諧社會到來
- 覺深法師/道堅法師/徐玉成:釋迦牟尼時代,印度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 凈界法師:佛教妙音是什么意思?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貿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師:佛教經典與道教經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