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工作中生不如死的痛楚?
站在佛法的角度看,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和福報,我們在說一句話,做一個手勢,開一個玩笑時,這個當下都會“死”掉。當然這個死是打引號的,所謂死掉,就是失態(tài)、失控,或者說出一些洋相,鬧一些笑話,氣急敗壞,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死”。死,就是不活潑,不靈動,不夠智慧。
說起工作弄到生不如死。其實把這個道理推展開來,方方面面都會這樣。就是自己過得不自在、不開心。整天沒有笑容,整天心里面很苦悶、很焦慮。這樣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不能夠用道理安慰你,或者說讓你想開一點,不能說這些套話,要起到實際作用。也就是說,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一定要吸收到營養(yǎng)。營養(yǎng)吸收下去以后,發(fā)揮到全身起到作用,才會讓我們從那個生不如死的狀態(tài)上改善過來。我們要去思考,是什么問題把我們弄到如此痛苦,把這個問題的癥結找到,然后對癥下藥。首先要知道病在哪里?有的放矢。比如說開心,開心不是傻笑一下,不是見人就在笑。是要把心里打開。心沒有打開,笑也不開心。心里打開,不一定臉上有笑。但他心里面很舒展、很愉悅,甚至睡到半夜,在夢中都會發(fā)出一種喜悅的狀態(tài),要起到這個作用,這才算達到目的。
再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能不能嘗試著先找一些佛門高僧大德開示來看一看。比如:弘一大師和印光大師這兩位高僧的一些開示,弘一大師和印光大師在著名作家老舍的筆下。贊嘆他們,弘一大師像水一樣的美,印光大師像山一樣的美。如山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在生活當中,找到這樣的感覺。就能夠解決痛苦,能夠立馬得到快樂。
- 上一篇:慧珠集 三
- 下一篇:思考工作中得不到領導滿意的原因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仁德上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并把持正念
- 崇慈法師:無論是功德還是罪業(yè),都是“一磚一瓦”積累起來的
- 大安法師: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凈界法師:如何對待痛苦?三界的三苦分別是什么?
- 濟群法師:自卑且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該怎么調整心態(tài)?
- 崇慈法師:高僧大德是完美的人嗎?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 濟群法師:痛苦促使人思考,那人應該逃避痛苦嗎?
- 本源法師: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放下貪欲才能得到快樂
- 正慈法師:林下相逢,只談因果;山中作伴,莫負煙霞的解讀
- 靜波法師:心態(tài)決定命運
- 仁德上人:對別人的缺點錯誤應持什么樣的心態(tài)?
- 宏海法師:修學法門都要有慚愧精進的心
- 仁德上人:人有兩種心態(tài),道心和世智情見
- 仁禪法師: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以凈土為舟航何愁退轉?
- 凈界法師:怎么修逼迫性?“此是苦,逼迫性”
- 凈界法師:如何才能生起出離心?觀察快樂中的痛苦
- 凈界法師:生命中的兩種力量,心態(tài)的兩個準備
- 靜波法師:一個人總是憂慮苦惱,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