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僧元凈遺事 七·真贊
宋僧元凈遺事 七·真贊
秦觀·辯才法師嘗以詩見寄繼聞示寂追次具韻
遙聞隻履去修然,詩翰纔收數月前;
江海盡頭人滅度,亂山深處塔孤圓。
憶登夜閣天連雁,同看秋崖月破煙;
尚有眾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諸禪。
周文璞·弔辯才
讀了碑文讀祭詩,冷看遺像立多時;
郎當嶺上生云處,山鳥山花憶老師。
張雨《獨游方圓庵僧照請觀五賢二開士畫像》
獨尋招提游,果得世外歡。
昔賢所棲集,畫像藏室端。
山增啟鑰魚,不待啜名乾。
修廣各異制,精彩俱生完。
堂堂蘇長公,英氣邈難干。
筇杖紫道服,天風吹袖寬。
清獻薄鬚眉,示我鐵肺肝。
尚餘所施物,片石橢而寒。
侍郎胡金華,高插侍中冠。
眉間可容掌,手版出中單。
穎濱與淮海,秋色亞層巒。
參寥獨緇衣,頷髭茁茅菅。
最后辨才師,文茵高坐安。
空山一室內,舉目皆龍鸞。
斯人為列星,下視眾沙繁。
寧不念學子,道術救凋殘。
抵舍亟摹貌,微哉難控摶。
夢中倘未遇,展詩時一觀。
趙抃
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光輝。
大士大悲,師實焉依。師乎真乎,真金琉璃。
教宗智者,法嗣韶師。須彌有壞,至道無為。
稽首慈相,仰之贊之。皆無妙幻,豈勝言思。
蘇軾
余頃年嘗聞妙法於辯才老師,今見其畫像,乃以所聞者贊之:
即之浮云無窮,去之明月皆同。
欲知明月所在,在汝唾霧之中。
楊杰
月白風情,云閑水淥。
犀柄金爐寄天竺,老龍頭角縮。
寒巖膏雨,人間沾足。
- 上一篇:宋僧元凈遺事 八·年譜
- 下一篇:宋僧元凈遺事 伍·酬倡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