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念佛講話-第一講(三)
本愿念佛講話-第一講(三)
圣蘇法師
第一講本愿:我要救你 (之三)
(諸佛贊嘆愿) 法藏菩薩在第十七愿中說:
設(shè)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諸佛,都要稱揚贊嘆我的名號,如果不這樣,我就誓不成佛!”
不僅如此,十方諸佛對念佛眾生也同樣護念、同樣贊嘆,這充分說明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不可思議。
可是,即使有釋迦牟尼佛來此世界示現(xiàn)成佛說此念佛法門,即使有十方諸佛的贊嘆,證誠護念,我們凡夫的疑惑之心還是這么堅固深厚,還不能完全信靠,“哎呀,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夠不夠啊?除了這句名號之外,我應(yīng)該還要做到如何如何,往生心愿才能得到滿足:我還要加上其它的善行,還要勤苦修行,阿彌陀佛才能救度我。”
當然,善行非常值得贊嘆,可是如果把它作為阿彌陀佛救度的條件的話,就是有悖于佛法,就有謗法的嫌疑。
阿彌陀佛說:“是我名號的功德讓你往生,而不是靠你自己有漏、有為的人天福報可以往生極樂凈土的。”
彌陀的本愿,在《無量壽經(jīng)》里邊有詳細的說明。
(越多越好嗎?) 學(xué)佛不論學(xué)哪一宗,都有他所依據(jù)的根本經(jīng)典。最初學(xué)佛的人往往有這么一個認識:經(jīng)典讀的越多越好,《金剛經(jīng)》啊,《法華經(jīng)》啊,《華嚴經(jīng)》啊,《楞嚴經(jīng)》啊,凡是能找出來的,都拿來讀。?其實,這個都是在初期的摸索階段。
一切的修行法門,都必須 一門深入。
“師父,佛講這么多經(jīng)典,不都是要給我們學(xué)的嗎?”
不一定是都給你學(xué)的。佛講這么多的經(jīng)典,可以說不是都要給你學(xué)的。釋迦牟尼佛隨機施教,你是什么根機的人,就學(xué)什么樣的法。如果釋迦牟尼佛的法都是要給你學(xué),不要說在家人沒有時間,就是出家人,那好幾萬卷的經(jīng)典也學(xué)不來啊,《大藏經(jīng)》閱完,也是茫茫然然,不知道怎么樣啊,不過是瀏覽一遍而已。所以,如果說八萬四千圣教修完之后才可以解脫。那就是戲論了,就不能給我們根本利益了,那樣一來,釋迦牟尼佛在這世間示現(xiàn)一次成佛,不是給我們增添麻煩了嗎?? “經(jīng)典要讀得多才能解脫,才能往生成佛”,這豈不是貶低了阿彌陀佛的誓愿?豈不是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打了折扣了嗎?釋迦牟尼佛說:
我法如水銀珠,粒粒皆圓,
如旃檀木,片片皆香,
隨得一法,都可得解脫。
就怕你得不到,得任何一個法,都可以得解脫。沒有說一定要把八萬四千圣教都學(xué)了之后才可以得解脫。
但如果我們得不到真實相應(yīng)的法,不相應(yīng)的法讀得再多,入海算沙,也得不到解脫。
(學(xué)解學(xué)行) 善導(dǎo)大師說: “若欲學(xué)解,從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xué)也;若欲學(xué)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就是說:你想通達佛法,必須廣學(xué)多聞;但要真實行持得力,一定要選擇相應(yīng)于自己根機的教法,少少用功,多多得益。?末法眾生,罪業(yè)凡夫,有緣教法即是凈土,凈土宗正依的有三部經(jīng)典:就是 《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
(經(jīng)典依與不依) 經(jīng)典有依,就有不依了,有正依,就有傍依。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無邊的經(jīng)典,我們所依從的,是凈土宗的經(jīng)典,至于其它宗的經(jīng)典,比如說叫你開悟的經(jīng)典,學(xué)凈土就不依從了,不依從并不是反對哦!因為那不是對我們這個根機所選法門而言的,可能會混淆法門的綱宗,攪得渾掉了。因為我們這個法門是要乘著佛的愿力,別的經(jīng)典是要靠自力的修行,所以,看得越多,心里越糊涂:“哎!這個不是叫我們修嗎?你怎么說要靠佛的愿力?說我們凡夫就這樣就可以去往生了?怎么不談我們的修為、只談信佛的愿力呀?”你會覺得有矛盾。
其實,佛是沒有矛盾的。比如說,我們要到煙臺來,從大連來,那就坐船,坐船往南方走,就可以到煙臺了;象我從南方來,你就可以告訴我坐車啊,坐車往北方走,也可以到煙臺。這個都沒講錯啊。可是,我在南方聽說“坐船往南方走”,那我坐到哪里去了?
那是對不同地方的人,說不同的道路,目的是要你就路還家,剛才前邊說了,就路還家,告訴你:就到煙臺這一地點。
佛講這些法門是要我們成佛的,你是什么樣的根機,佛就給你講什么樣的法,然后,就你當時的根機,修這個法,可以去成佛。
(我們是什么根機?) 在凈土宗的立場上,我們是什么根機?我們的位置在哪里?
我們的位置,大家不知道啊,我們的位置,第一點,從空間來說,是在娑婆世界,不在極樂世界,不在諸佛的凈土,而是在穢土。
娑婆世界是怎么樣的人呢?在《悲華經(jīng)》里說: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
所謂眾生厚重煩惱。
專行惡業(yè),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
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嗔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
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yè)故,
這就是娑婆世界。說得很清楚了,被十方諸佛所擯棄之人,是斷諸善根之人,專行惡業(yè)之人,沒有善根,只有罪業(yè),就象垃圾一樣,沒人要了,這樣的人充滿娑婆世界,所以這個世界才有高山、峽谷,諸佛凈土是 “地平如掌”, 是琉璃地,我們哪有琉璃地呀?我們的世界是由污濁所構(gòu)成的,為什么?共業(yè)所感,我們這些惡業(yè)眾生共同來到這里,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感出這樣一個污穢的、不安寧的世界──戰(zhàn)爭呀、水災(zāi)呀、火災(zāi)呀、瘟疫呀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惡業(yè)所感,所以,生到這個世界會感到很恥辱,其實也是應(yīng)該的,象我們這樣的人,也只能生到這個世界,沒有別的辦法。
這個是知道我們的位置在娑婆世界。
那么,從時間來講呢,我們是生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如果生在釋迦牟尼佛那個年代,那還不錯,釋迦牟尼佛一座講法,經(jīng)典里說了,座下多少比丘得漏盡意解,多少菩薩得無生法忍,多少多少得阿羅漢,多少多少得法眼凈。很可惜,我們都沒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jīng)是滅度了,五百年正法,一千年像法,現(xiàn)在進入末法。末法時代是什么特點?五濁增盛的惡世啊!在《阿彌陀經(jīng)》里說 “五濁惡世”, “五濁”是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個講解起來很多、很復(fù)雜,總而言之,這個“濁”是骯臟的意思。末法時代,越加骯臟,越來越骯臟,只會增盛,無法減弱。
我們來到這個骯臟的世界,就沒辦法了。我們中國有一個俗話,叫做“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你再有本事,你跳到黃河里邊,洗也洗不清了,用黃河水來洗吧,越洗越黃,越洗越渾。我們跳到娑婆世界、跳到五濁惡世,對不起,你洗也洗不清了,“五濁”,不是一條黃河,是五條濤濤的濁流,是眾生惡業(yè)所感的濁流,所以,來此世界,就會覺得修行沒有力量,覺得內(nèi)心不能清凈,這個是理所當然的。為什么?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所以,身為五濁惡世眾生,說“我要如何如何”,說“我要效法古代的高僧大德那些難行苦行”,恐怕不容易。這種行為非常值得贊嘆,但是,效果可能非常微弱。
經(jīng)典里有這么一個比喻:有一塊無量無邊的大冰,將開水倒下去,開水很快就會凍住,結(jié)成一塊小冰。我們一開始修行,非常熱切、勇猛,精進得不得了,好象開水一樣,倒下去,然后惡業(yè)煩惱就來了,馬上就倒退了,不退轉(zhuǎn)永遠也達不到,可望而不可及,慢慢就退下去了。
所以,來此娑婆世界,我們的位置就在這里,就是 惡業(yè)、惡眾生、惡時代、惡世界、惡煩惱, 這就是善導(dǎo)大師在《觀經(jīng)四帖疏》里所講的。
對于這樣的惡業(yè)煩惱眾生,在《地藏經(jīng)》里說: 我觀是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我們起心動念,一點一滴,都是罪、都是業(yè),為什么?都是我執(zhí)、我見。
既然我們的位置在惡業(yè)、妄念、惡障、惡世界、惡時代、惡眾生、惡煩惱,象這樣的惡眾生,釋迦牟尼佛才給我們講了慈悲至極的凈土法門,我們懂了:我們就是站在惡這個地方,那就只能修連惡人也能成佛的法,這才和我們相應(yīng)。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位置定錯了,把自己定在善的位置上,那就修行什么法呢?那就要行萬般的善,要六度萬行去成佛,那個,惡機不相應(yīng)了。
(本為凡夫) 凈土法門有一個根本的特點,叫做:
? 本為凡夫,兼為圣人。
雖然講三根普被,但是其特色是要以救度凡夫為本,附帶地救度圣人。對圣人來說,可以選擇任何的法門修行,而我們惡業(yè)凡夫則僅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阿彌陀佛是以惡業(yè)凡夫為基本救度對象而弘發(fā)殊勝本愿,所以叫“本為凡夫”。
凈土三部經(jīng)就說了“本為凡夫”之法、非常慈悲的救度。我們也非常歡喜了:“還好,象我這樣的凡夫也有一個救度之法,我就歡喜了。”
比如說,我們在座的,有不少是老年人,年紀大了,就老花眼了。眼鏡店里賣老花眼鏡,就本為你這老花眼的,那你就不要擔心了,你就用老花眼,戴上老花眼鏡,就可以看得清了。你還擔心什么?本來就是校正你的老花眼的。
所以,我們凡夫、惡人有這樣的煩惱、惡業(yè),阿彌陀佛說:“不要擔心,我有這樣凈土的法,就是專門為你們這樣的凡夫來成就的!一法克一法嘛,我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叫無礙光,就是克服、消除你的惡業(yè)的。”
依據(jù)《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我們的學(xué)習就有綱宗了,就不會被其它的法門所飄奪。至于其它的法門,都是諸佛所說,都是佛的正法、正教,我們自己無法修行,要覺得慚愧,同時要感到佛恩的浩蕩,“象我這樣一法都修不成的人,還好,有凈土三部經(jīng),還有‘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所以,別人修其他法門,我們要贊嘆,贊嘆而不隨學(xué),因為我們學(xué)不來,我們沒法學(xué)──我贊嘆,但是我去念佛,我感恩,我也去念佛,只是 一向?qū)D顭o量壽佛。
凈土法門才是我的根本救度之道。
(三經(jīng)以《無量壽經(jīng)》為根本) 凈土三部經(jīng)略有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三部經(jīng)是以《無量壽經(jīng)》為根本的。為什么以《無量壽經(jīng)》為根本?因為它講了法藏菩薩的四十八大愿、阿彌陀佛成佛的因果和眾生往生的因果:這兩重因果的關(guān)系,就是第十八愿本愿文中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彌陀的成佛因果構(gòu)成了眾生的往生因果,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一方面代表佛的成佛因果:法藏菩薩如果沒成佛,就沒有“南無阿彌陀佛”了;另一方面代表我們眾生往生之因果:如果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我們就談不上往生了。第十八大愿自古以來稱為佛的本愿,善導(dǎo)大師稱之為“弘愿”,“弘”就是弘廣無邊的意思。
這里有必要把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念佛法門做一個介紹。
念佛法門從歷史上發(fā)展下來,是不斷地進步的,是隨著眾生根機所感,不斷地開顯出來的。
一開始的時候,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結(jié)白蓮社。所以,現(xiàn)在凈土宗也叫“蓮宗”,念佛人也稱為“蓮友”,都是從這兒來的。有十八高賢,共一百二十三人,結(jié)成蓮社,念佛往生。
慧遠大師念佛和我們現(xiàn)在的念佛不同,他是根據(jù)《觀經(jīng)》來修行的,總共定、散十六觀,從日想觀開始,水想觀、地想觀……,一一成就方可。
(“觀念”念佛) 他念佛的特點就是 “觀念”, 觀阿彌陀佛的相好、觀極樂世界的莊嚴,把它明明朗朗地在心中浮現(xiàn)出來,入定、出定,恒現(xiàn)其前,而且出定之時,與諸佛所說經(jīng)典相合,這個絕不是我們所說的一些氣功人所出現(xiàn)的境界,氣功是虛幻的,不是佛的真實,那叫邪觀,不是正觀,所以在《觀經(jīng)》里說: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觀經(jīng)》的修法,難度非常高,是根機非常猛利的人、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修的,現(xiàn)在的人很少按這樣的法門修行了。
善導(dǎo)大師也特別說明:凡夫是亂想心粗,觀不成就。彌陀的凈土非常細微、非常奇妙,凡夫的心非常粗陋,當然是觀不成就了。
打個比喻說,通過顯微鏡,我們才能看到細菌, 用我們的肉眼當然就看不到了。極樂世界微妙不可思議,用我們凡夫的心當然就觀不成就了,凡夫識神飄揚,一點也不能息慮凝心,修行觀法當然就不行了,所以,慧遠大師這樣的念佛,我們都做不到。? “觀念”法門流行的時間不長,逐漸由于眾生的根機不能適應(yīng),慢慢就消淡下去了。
(“稱念”念佛) 到了唐朝,善導(dǎo)大師突出說明佛的本愿,就是“稱念”法門──“觀念”觀佛的相好、觀極樂的莊嚴,這個都不行啊,眾生做不到啊,可是,佛的本愿不是叫我們“觀念”,而是“稱念”。就是說只要我們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了,“稱念”比“觀念”更加殊勝,這是佛的本愿。
何以見得佛的本愿是“稱念”呢?何以見得“稱念”比“觀念”更加殊勝呢?
象我本人一開始,就很難接受,總覺得“觀念”比較殊勝啊,至于“稱念”,嘴巴念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好象什么人也念得出來,實在沒什么殊勝的。“觀念”觀極樂世界那么莊嚴,阿彌陀佛那么相好,看得很清楚,這個應(yīng)該比“稱念”更好,應(yīng)該更殊勝啊,好象往生更有把握啊。
可是,善導(dǎo)大師的解釋恰恰相反,他說,稱念佛的名號,嘴上就這樣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才是合乎佛的本愿,這樣才更加殊勝。
聽了這樣的解釋,我們內(nèi)心會感到非常安慰:“還好,象我這樣的人,‘觀念’不能成就,只有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更加不可思議,那我就有救了。”
這樣的說法兒有沒有經(jīng)典的依據(jù)呢?經(jīng)典的依據(jù)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尤其是第十七愿: “設(shè)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皆悉咨嗟稱我名者”,可見,阿彌陀佛不是以觀想為本愿,而是以稱揚贊嘆他的名號為本愿。
(選擇名號) 阿彌陀佛為什么選擇稱名為本愿呢?他的發(fā)愿是經(jīng)過五劫思惟的,不是說是很貿(mào)然、很隨便發(fā)的愿,這正是他慈悲至極的體現(xiàn),因為阿彌陀佛在當初因地作為法藏菩薩的時候,觀一切眾生的根性,很多人觀想都做不到啊,如果讓我們觀想成就才能往生,那就完了,象我們這些末法年代、五濁惡世的惡業(yè)眾生,個個都沒有份了。所以,彌陀早就知道:我要成佛的時候呢,我不是靠觀想來讓你往生的;也不是靠持戒,如果靠持戒,對不起,不能持戒的人往生無份了;也不是靠讀誦大乘經(jīng)典,靠讀誦大乘經(jīng)典,不識字的人也無份了;也不是靠能夠行諸善事,有的人生下來從事捕魚等殺生行業(yè),不能修諸功德來往生;也不是靠作種種的布施供養(yǎng),如果要拿很多錢布施供養(yǎng)才能往生,窮人沒有錢,那也不能往生了。
彌陀的慈悲在什么地方?這些通通不依賴,“就靠我的名號!就靠‘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我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平等的布施,你能夠稱念這六字名號,就可以來往生了。”
這才是佛的徹底慈悲呀。所以,佛選擇名號讓我們往生、做為根本的救度,有他至極的慈悲在里邊。無論什么人,都可以聽聞這句名號,也可以稱誦這句名號,這樣最簡單了,所以,名號對我們來說,是根本救度的意義。
看到“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會懂得:“哎呀!太好了!象我這樣的瞎老太婆、象我這樣無智慧的人、戒定慧都不能修行成就的人,還好,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 上一篇:本愿念佛講話-第一講(四)
- 下一篇:本愿念佛講話-第一講(二)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