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簡要說明佛教徒有關的禮節(jié)

簡要說明佛教徒有關的禮節(jié)

  佛教制定了許多繁冗復雜的禮節(jié)儀范。據(jù)佛教戒律上說,佛教禮節(jié)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固然是夸大之詞,但從目前寺院現(xiàn)狀和僧人遵行的情況看來,佛教禮節(jié)的確是不少的。

  僧人從每天聞鐘起床到上殿過堂、參禪念佛、行住坐臥,隨時都在注意保持 自己應有的威儀,這是一般俗人所做不到的。

敬師拜佛札式

  佛教徒拜見長老高僧,禮敬諸佛菩薩,在不同的場合,為表示自己尊敬與虔誠的程度,有各種不同的行禮方式。這里包括了從簡單的合掌到復雜的行十方禮。

  合掌

  以兩掌相合,十指相并,平胸端直,以表恭敬之態(tài)。若指掌不合,乃是心慢禮散所致,必須糾正。念佛、繞佛、唱贊、念咒時,均應合掌。

  問訊

  以兩手相屈,彎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舉齊眉叫做問訊!兜爻终摗氛f:“當安慰舒額,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前問訊。”

  長跪 以兩膝著地,先下右膝為禮。《神足無極經(jīng)》說:“月天子即從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長跪。”尼女體弱,佛叫長跪。 ’

  禮拜

  即是五體投地,《長阿含經(jīng)》說:“二肘、二膝、頭頂,謂之五體。”禮拜時,必須并足(前距八寸,后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手牽袈裟,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以二肘著地,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頭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頂禮三拜

  即禮拜三次,表示尊敬。俗家兩拜,是法于陰陽;佛家三拜,以表三業(yè)歸敬!吨嵌日摗氛f:內(nèi)式禮拜,大約身口二業(yè);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以三拜為禮數(shù)。

  禮拜還有兩種禁忌一是拜僧,若這位僧人正在禮佛、說法、誦經(jīng)、寫經(jīng)、飲食、漱口、剃頭、裸身、大小便時不得禮拜。二是拜佛,若在大殿拜佛,不能見蒲團就用。因中間所設的蒲團,有的備上香之用,有的為主法者專用。一般人拜佛,可用靠邊的蒲團,或不用蒲團就地而拜,這樣更能表示對佛的恭敬。

  行十方禮

  多在普佛、蒙山施食等法事中行之,是將問訊和禮拜相結(jié)合,形成一組連續(xù)的動作,向各個方位行禮的方法。

  展具禮拜

  禮拜前先敷展臥具于地,全展開的稱為“大具”。展開一半的稱為“半具”,展開回摺的稱為“田字具”。展成四招的稱為“四摺具”,不展開的稱為“一字具”,又叫隨具。其中展大具是最隆重、最虔誠的禮節(jié),展半具為大和尚禮佛所專用。

  拈香禮拜

  拈香的方法是:在香案前把香點燃后,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拇指頂著香的尾部,執(zhí)于胸前。再舉香齊眉,放回胸前。先插右面,默念“誓斷一切惡”;再插左面,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間,默念“誓度一切眾生”。插完后,合掌再默念:“愿此香花云,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若是燃檀香,即先用左手拈起一瓣,雙手拇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其余手指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右手將檀香放進香爐。再用右手拈起第二瓣,如此交替,拈香三瓣。其觀想默念與上長香相同。

入寺須知

  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習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 特寫出幾條通常規(guī)矩來,作個參考。

  1、入寺——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行,進退具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的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3、閱經(jīng)——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jīng)典,自可隨便座看,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jīng)上。

  4、拜僧——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禮,不必再繼續(xù)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jīng)、飲食、睡眠、經(jīng)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鐘鼓魚磬,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

  6、聽經(jīng)——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師已經(jīng)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乎,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如何正確認識佛教

  同學們好!原定今晚舉行開幕式,因為下雨的緣故,換成講座的形式,由我給大家講第一課。

  社會上有許多人對佛教很陌生,同時又很感興趣,常常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用電話?能不能用汽車?寺院里有沒有電腦?”來寺院的次數(shù)多了,常?吹酱蠹以诠虬荨燒香、供花果、吃素齋,便覺得自己已經(jīng)了解了佛教。其實,他們只是注意到佛教一小部分的表象,僅僅接觸到佛教某一側(cè)面的內(nèi)容,并沒能正確認識佛教。為減少大家的誤解和曲解,以下略舉四點對佛教的概況作一介紹。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創(chuàng)立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教主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釋迦牟尼放棄了世間的五欲,為尋求宇宙人生真諦出家修行,并于菩提樹下覺悟真理而成為眾人所尊敬的佛。釋迦牟尼佛有很多弟子,其中象舍利弗、目犍連等經(jīng)常跟隨在佛身邊的出家弟子就有1250人。另外,還有很多出家、在家的弟子們遍布在恒河兩岸。佛和佛弟子們視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父母,用慈悲和智慧幫助了許許多多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帶給他們無比的溫暖和無限的光明。

  二、佛教的傳播

  公元67年漢明帝派人從印度請來佛像、經(jīng)典及高僧二人,并于洛陽興建了中土第一個寺院——白馬寺。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西行取經(jīng)必經(jīng)九死一生。由于翻譯、印刷不發(fā)達,取來的佛經(jīng)往往不能普遍流通。因此,學習佛經(jīng)需要有相當?shù)?a href="/remen/fub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福報。譯經(jīng)工作大多由皇帝護持,第一個有福報看到漢譯經(jīng)典的人往往是當時的皇帝。經(jīng)過歷代高僧大德的艱辛努力和無數(shù)佛弟子的默默付出,飽含著佛陀無量悲智的佛教種子不僅在中華大地開花、結(jié)果,更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善良,播撒向日本、韓國、朝鮮、菲律賓、新加坡等世界各國。佛教成為了世界性的、普及型的、平民化的宗教,真正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三、佛教的文化

  佛教文化包括佛教哲理、佛教文學、佛教音樂、佛教詩歌、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以及寺院里的莊嚴器具、壇場布置、佛事儀軌、叢林規(guī)制等等。佛教是中國化的宗教,佛教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與中國人的民族特征息息相關。可惜的是,很多同學對西洋文化的了解遠遠超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對基督教文化的了解遠遠超過對佛教文化的了解。希望大家對佛教文化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佛教的信仰

  信仰是宗教本質(zhì)的部分、核心的內(nèi)容,相當于我們常講的“思想”、“精神”。信仰與迷信不同,不僅一般老百姓不知道,文化層次高的人也不容易了解。佛教的信仰指的是堅信佛陀具有圓滿的慈悲和智慧;堅信僧團能夠住持佛陀的教法,作為我們修行的指導和依靠;堅信我們的生命有著無限的希望,只要鍥而不舍地努力實踐佛法的真理,一定能夠幫助自己同時也幫助別人完善生命。對佛、法、僧的信仰是佛教的核心部分。從信仰推及到生命的形態(tài)、身心之間的關系、三世的關聯(lián)、人與人的相處等等,就成為佛教的哲理部份,并進一步演化出文學、音樂、詩歌、建筑、雕塑等種種文化現(xiàn)象。在這一系列佛教文化的深層,蘊涵著信仰的力量。

  佛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佛教信仰對全球的穩(wěn)定和和諧起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在亞洲,佛教信仰已經(jīng)成為人們信仰的主體。據(jù)統(tǒng)計,整個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信仰觀世音菩薩。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伴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迅猛發(fā)展,人們對心靈的充實更加渴求,佛教的信仰必將更加普遍,佛教必將幫助更多的人們走出生活的誤區(qū)、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走出人生的失敗、邁向人生真正的成功,走出生命的迷茫、找到正確的生命方向。

  大家都是社會上最優(yōu)秀的中青年,很有佛緣,很有善根,好好珍惜現(xiàn)有的因緣,積極創(chuàng)造將來的因緣,一定能夠擁有;圓滿的人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