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華嚴經 >

了知一切空無我,慈念眾生恒不舍……

經句出處

  了知一切空無我,慈念眾生恒不舍,以一大悲微妙音,普入世間而演說。放大光明種種色,普照眾生除黑暗,光中菩薩坐蓮華,為眾闡揚清凈法。

  ——唐·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初發(fā)心功德品第十七》

經句語譯

  明了緣起性空諸法無我,慈悲不舍任一眾生,以大悲心向有情眾生宣說,饒益世間諸有情眾生。

詞語解釋

  世間:指有情眾生為煩惱系縛之塵世。“世”,表時間遷流。“間”,表空間距離。

經句的智慧

  “無我”是指一切萬法的存在皆有賴于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這種依存關系若有所變化,便會產生幻滅、無常的現象,就是無常。

  佛使比丘在《生活中的緣起》提到:“依世俗諦的正見說明有我,至于勝義諦的正見,則沒有自我,哪里有個自我呢?這都可稱為佛教的正見,不過日常用語是用來教導一般人的道德;法的語言則用來教導那些眼睛只覆蓋著微塵的人,讓他們了解如實的真理,以便成為圣人佛陀總是用兩種語言來說法。”

  了解無我之后,菩薩出于悲心,不舍眾生,所以要留惑潤生,倒駕慈航;以大悲心入世宣說法音,饒益諸有情眾生。

  常常聽到師長們提醒:“不忘初心。”是。〔灰浟俗畛趼犅劦降佛法,哪怕只是一句一偈,都是穿破我們生命無明的第一道曙光。

隨喜思惟讀經

  《賢愚經》記載菩薩為了使眾生聞法,不惜生命的義舉。

  虔阇尼婆梨國王慈悲為懷,曾經為了求法,昭告全國大眾,若有誰能為我開示未曾有的妙法,將隨他的愿望供給一切所需。消息一傳出,果真來一位名叫勞度差的婆羅門,國王將他迎請至皇宮上座說法。

  國王與大臣們請大師開示妙法。勞度差婆羅門回答:“我所證悟的智慧是累積多年的辛勞,四處廣學經法。如何能輕易就讓你們聽聞得到?”國王立即答應:“只要您說得出口的,我絕對完全供給。”勞度差婆羅門竟說:“國王若能在身上剜燃千燈,我便答應傳法給您。”國王心想:“為了讓子民能聽經聞法,犧牲何妨?”便和勞度差婆羅門約定七日后傳法。

  人民聽到這樣的約定,紛紛跪求國王取消此約,國王安慰大眾說:“你們千萬不要澆熄我的無上道心,我所做的事是為了誓求作佛,等我成佛時一定先度你們。”

  七日后,國王向婆羅門請求先說妙法,再燃千燈,希望能在命終前得聞佛法。

  勞度差便緩緩道出:“常者皆盡,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者皆死。”一偈說完,千燈燃起。

  國王心無悔恨,反而默默發(fā)愿:“我今求法為成佛道,愿以智慧光明引導身系黑暗的蕓蕓眾生。”忽然天地大動,連天界也動搖,天人看到國王為聞法如此不惜生命,紛紛灑下天花供養(yǎng)

  連帝釋天也來贊嘆國王,關心問道:“大王自傷身體,承受大苦,是否生起悔恨之心?”國王答:“無。”帝釋天又說:“自己說毫無悔恨,有誰知道呢?”

  國王更立誓言:“若我從始至今,心中不悔;身上所有的瘡疤,自當立即回復。”一說完,果然全身毫發(fā)無傷。

  釋迦牟尼佛說:“國王就是我的前身,苦毒求法,全是為了眾生。”

  “朝聞道,夕死可也”是求法典范?喽厩蠓ǎ詾楸娚,則是大悲心的實踐。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為利益眾生而布施身體,甚至性命的記載,不勝枚舉。這種宗教情操,實難以世俗的常理測度,然而我們要學習的,是苦薩的發(fā)心與用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