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寬柔”

  一般人說:“理直氣壯!

  師言:“理直要氣‘和\’!

  一般人說:“得理不饒人!

  師言:“得理‘要\’饒人!

  若是“理直氣壯”,會有什么問題呢?

  師言:“我們?nèi)粽J為自己有道理,什么都要爭到贏,這樣就太剛強了,太剛強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所謂‘得理不饒人\’,我有道理就要跟你爭到底的局面,因為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上,反而會使眾生造業(yè),這是錯誤的。要為眾生考慮,行道時要使眾生都能培養(yǎng)善業(yè),因此需‘理直氣和\’。”

  又問:“理直氣和”怎樣說呢?

  師言:“人是需要愛的,太嚴則沖失了愛。有理的時候,氣度更要寬和,才能圓融了‘愛\’,烘托了‘理\’;所以做人宜‘外和內(nèi)正\’!

  弟子:“作人做事要怎樣才能圓融?”

  師言:“圓就是圓滿,待人處世要用圓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為尖的會傷害到人,同時也會扎到別人的心。”

  一位師姊表示:“日常工作上常感到很傷心。”

  師言:“打開心門!如果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直暢無礙;反之,門窄了,任何人出入都會碰到的。”

  有人剛進慈濟,總會說:不知道要作什么?

  師言:“坐在那兒,起一分歡喜心,即是真功德。”

  有些人常會這樣說:“師父,當我要發(fā)脾氣時,想到您說的歡喜心,就會把氣壓下來,但卻忍得好難過喔!”

  師言:“就是因為還有忍的心才會難過,若能培養(yǎng)時時歡喜的心,放大心胸去容納一切,自然就會起清涼喜悅心,也就不需要忍得那么苦啊!這就是一步一步的修養(yǎng),如同細水長流一般,再硬的脾氣、再固執(zhí)的心,也都會被你的這份柔和善順所感化!

  一位慈濟委員請示:“每訪問急難貧戶,看他們慌然無助,不知應(yīng)如何安慰之?”

  師言:“應(yīng)先以柔和慈言愛語,溫暖其無助惶恐的心神,再慢慢建立其宗教信仰,精神有所依止,方能應(yīng)付眼前困厄。我們的工作不僅對苦難眾生作實質(zhì)上的幫忙,于精神上的舒解更為重要;救人急,救心更急!

  什么叫做柔和謙虛的“菩薩儀容”?

  師言:“我們對貧困的眾生,講話語氣要輕柔,態(tài)度要謙虛而親切;貧困的眾生,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zhì)而已,更需要愛。愛的表現(xiàn),是在于形態(tài)上。所以,不能有傲慢的表現(xiàn),對他們一定要溫和親切!

  弟子請示:“如何才能寬容他人?”

  師言:“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也無我不信任之人,無不原諒之人。如果我們能俱足此‘三無\’,則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發(fā)展,而自然會寬容人、愛人、信任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