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一法,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凈土法會(huì)課儀跋: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唯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信愿為前導(dǎo),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愿,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念佛之心,必須懇切至誠,如子憶母,縱有他境當(dāng)前,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或有忘失。當(dāng)念佛時(shí),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shì)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第二十三段文,事實(shí)上前面我們也已經(jīng)探討過相同的文意。“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門”,也就是圣道的教法。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的法門,“都必須要斷盡煩惑”,指的就是斷盡見思二惑,三界的見思二惑沒有斷盡,不能解脫生死,所以必須斷盡煩惑,“方可了脫生死”。

  “唯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這樣的話,印光大師又再說了一遍。只要說到往生這一件事情,也就一定強(qiáng)調(diào)真信切愿,也就是說做好真信切愿,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罢谭鸫攘Α,印光大師又說了一遍,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澳佛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以信愿為前導(dǎo),以念佛為正修”,這樣的開示,前面也講了很多遍,所以念佛行者,一定要把往生三法實(shí)實(shí)在在的做好。

  “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愿”,這是專求一心不亂,也就是要求念佛念到內(nèi)心不打妄想,一心不亂,所以對(duì)于信愿不講求,反而講求念佛不打妄想。這一段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這是指正部份凈業(yè)行人的修行錯(cuò)誤方向。事實(shí)上,應(yīng)該把信愿做好,佛號(hào)當(dāng)然念的越多越好,念的越有工夫越好,但不是說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可以往生;也不是說一定念到?jīng)]有打妄想,才可以往生;也不是說念到工夫成片,才可以往生。如果是這樣的道理,那一心不亂、工夫成片、進(jìn)入禪定是往生的必要條件,阿彌陀佛一定會(huì)在四十八愿的因愿文講清楚,可是我們讀一讀四十八愿,從來沒有一愿阿彌陀佛說:念我的名號(hào)要念到進(jìn)入禪定,或者工夫成片,或者事一心不亂,或者理一心不亂,我才加以救度。四十八愿有這樣的發(fā)愿嗎?沒有啊!沒有。所以,也就是說,念佛工夫好不好的人,只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不會(huì)舍棄。

  ……………………………………

  “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也有這一類人,念佛求開悟不求往生,這樣沒有愿,都不能往生。這“都不知道念佛的宗旨”,印光大師說這樣的人,“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那這樣耽誤法身慧命就大了。所以最后一句話印光大師說,“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請(qǐng)看講義第十頁。“念佛之心,必須懇切至誠”,這是念佛的心態(tài),一定要做到懇切至誠的念佛!叭缱討浤浮,前面就講過了,念佛如兒子思念母親一樣。念佛每天思念著阿彌陀佛大慈悲父:“老爸,我來了!被氐轿鞣綐O樂世界,阿彌陀佛把我們當(dāng)作孩子,我們把阿彌陀佛當(dāng)作父親,這樣父子至親,那我們念著阿彌陀佛的圣號(hào),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不就天經(jīng)地義了嗎?對(duì)不對(duì)?對(duì)。“縱有他境當(dāng)前,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或有忘失”,也就是任何境界現(xiàn)前,都是一心念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