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

  打七這一法是克期取證最好的一法,古來的人根器敏利,對這一法不常表現(xiàn)。到宋朝時始漸開闡,至清朝雍正年間,這一法更大興。雍正帝在皇宮里也時常打七。他對禪宗是最尊重的,同時他的禪定也是非常得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揚州高冥寺的天慧徹祖,也是在他會下悟道的。禪門下的一切規(guī)矩法則,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風(fēng)大振,故人材也出了很多。所以規(guī)矩是非常要緊的。這種克期取證的法則,猶如儒家入考試場,依題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時間的。我們打七的題目是名參禪,所以這個堂叫禪堂。

  禪者,梵語禪那,此名靜慮。而禪有大乘禪、小乘禪、有色禪、無色禪、聲聞禪、外道禪等。宗門下這一禪,謂之無上禪。如果有人在這堂中把疑情參透,把命根坐斷,那就是即同如來,故這禪堂又名選佛場,亦名般若堂。這堂里所學(xué)的法,俱是無為法。無者,無有作為。即是說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為。若是有為,皆有生滅;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經(jīng)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誦經(jīng)禮懺等,盡是有為,都屬言教中的方便權(quán)巧。宗門下就是教你直下承當(dāng),用不著許多言說。

  昔者有一學(xué)人參南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們?nèi)粘4┮鲁燥垼鲎魅胂,無不在道中行。只因我們隨處縛著,不識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禪師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即佛。”師即大悟,遂禮辭馬祖,至四明梅子真舊隱處,縛茆(茅)而居。唐貞元中,鹽官會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問:“和尚在此多少時?”師曰:“只見四山青又黃”。又問:“出山路向什么處去?”師曰:“隨流去。”僧歸,舉似鹽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見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馬祖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么,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這里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師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

  可見古來的人是如何了當(dāng)和簡切。只因你我根機陋劣,妄想太多,諸大祖師乃教參一話頭,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師云:“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若將妄語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高峰妙祖曰:“學(xué)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于深潭,直沉到底為止。”我們看話頭,也要將一句話頭看到底,直至看破這句話頭為止。妙祖又發(fā)愿云:“若有人舉一話頭,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墮拔舌地獄。”只因我們信不實,行不堅,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話頭決不會隨便走失的。溈山祖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初發(fā)心的人總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實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話頭,不分行住坐臥,一天到晚把“誰”字照顧得如澄潭秋月一樣的,明明諦諦的,不落昏沉。不落掉舉,則何愁佛階無期呢?假如昏沉來了,你可睜開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則精神自會振作起來。這時候把話頭不要太松和太細,太細則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靜,覺得爽快?墒窃谶@時候,這句話頭不能忘失,才能在竿頭進步,否則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則妄想容易襲進,妄想一起,則掉舉難伏。所以在此時光,要粗中有細,細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動靜一如。

  昔日我在金山等處跑香,維那催起香來,兩腳如飛,師父們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樣,還有什么妄想昏沉呢?像我們現(xiàn)在跑香,相差太遠了。

  諸位在坐時,切不要把這句話頭向上提,上提則便會昏沉;又不要橫在胸里,如橫在胸里,則胸里會痛;也不要向下貫,向下貫則肚脹,便會落于陰境,發(fā)出種種毛病。只要平心靜氣,單單的的把“誰”字如雞抱卵、如貓捕鼠一樣的照顧好。照顧到得力時,則命根自會頓斷!這一法初用功的同參道友當(dāng)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時刻在用心。

  我再說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無方法,縱然任你把石頭打碎,火是取不出來的。這方法是要有一支紙煝和一把火刀;馃聪略诨鹗旅,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擊,則石上的火就會落在火煝上,火煝馬上就能取出火來,這是一定的方法。我們現(xiàn)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認(rèn),故要借這一句話頭,做為敲火刀。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

  我們現(xiàn)在對這個取火法則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與佛無二,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得解脫,所以佛還是佛,我還是我。你我今天知道這個法子,能夠自己參究,這是何等的殊勝因緣!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頭再進一步,都在這場中中選,可以上報佛恩,下利有情。

  佛法中不出人材,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傷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對我們所發(fā)誓愿的話,我們決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參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