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自如

  屈伸自如

  某位居士的夫人慳吝不舍,對于社會的任何善舉,從不響應(yīng),丈夫請默仙禪師給予開導(dǎo)。禪師至其家中,見到女主人,即刻伸開手掌,問曰:「我的手,經(jīng)常如此,不能收縮,如何?」夫人曰:「這是畸型!」禪師又再把手合起來,問道:「如果每天只是緊握而伸不開,如何?」夫人曰:「這也是畸型!」禪師說:「自己不愛惜東西,全部給人,這是畸型;自己對金錢緊握不放,一文不舍,這也是畸型!」

  禪師說后,即刻告辭而去。某居士的夫人這才知道,自己平時不肯為世間樂善好施,原來是一個畸型的人生。

  世間上確實有不少的人樂于助人,自己不接受別人的善意,這雖不是沽名釣譽,但也是不正常的畸型;一個人如果只想接受別人的賞賜,自己不肯回饋社會大眾,所謂一毛不拔、一錢不舍,這也是畸型。

  佛教講「結(jié)緣」,人給我,我給人,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謂「財法二施,等無差別。」如果我們接受別人的,自當?shù)嗡鳎咳詧;如果我?a href="/remen/bush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布施給人,也要感謝對方給我有個與你結(jié)緣的機會。能夠有來有去,有去有來;收受同等,屈伸自如,這才是應(yīng)有的行為。

  語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懂得財物的人,能給能舍,能舍能受。就如一個人,四肢屈伸自如,才會舒服;睡覺的時候,能夠左右翻身,才能安眠入睡。如果只能屈不能伸,或是只能伸,不能屈,當然就是畸型。所以對于財物要能「舍得」;能舍才能得,有得也要能舍。我們個人的財富本來就是取之于社會,當然也要用之于社會;能夠懂得將個人之財,化為大眾團體所共享,這才是富有的人生。

  「屈伸自如」不僅是物用之道、養(yǎng)生之道,也是人際往來之道。人生的前途,當遇到困難挫折時,你要懂得轉(zhuǎn)彎、變通,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巩斊囻傔M了死巷,你怎能不轉(zhuǎn)彎呢?當在人前應(yīng)該表示自尊的時候,你要抬頭挺胸,以示正直;當應(yīng)該對人謙虛時,你也要低頭屈身,以表示尊敬。如果只知道昂首闊步,不會曲躬彎身,不會受人歡迎;如果只知一味的卑躬屈膝,不能自持自重,也會被人輕視。所以,一個人當直、當屈,當進、當退,能夠屈伸自如,這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