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慧的開示
對慧的開示
什么是真理?世間上的人,都喜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是自己有理,其實,真理不在你那里,也不在我這里,真理是在公平的地方。一條馬路上,兩個女人在吵架,一個說對方:“你呀,不講真理。”另外一個就說:“你呀,才沒有良心。”王陽明先生帶著學生從那里經過,聽到以后,就對學生們說:“學生們,你們聽,她們一個人講真理,一個人講良心。”她們在跟我們傳道!學生們說:“老師,不是呀,她們在吵架呀。”王陽明先生說:“她們一個在講真理,一個在講良心,不是講道,是講什么呢?要求別人講真理、講良心,大概就是相罵、吵架。如果是要求自己,那就是講道!”佛教對真理的條件,不是你說的,要合乎條件。合乎真理的條件,才能稱作真理。第一個條件,就是這一句話,這一件事情,要有普遍性,在香港講,在香港做;在全世界講,在全界做,都是一樣的,有普遍性,這就是真理。第二個條件,是有必然性。就是這樣開始,有一定的結果,必然不會改變的,要全世界公認,等于一個共識,那就是真理。第三個條件,就是要有平等心,不能說你是大人,說的話有理,我是小孩就沒有理;你有錢有理,我沒有錢就沒有理;你男人有理,我女人沒有理,不是這樣,是不分任何什么人,要合乎平等,才是真理。第四個條件,要合乎永恒性。不是說今年講了有道理,明年講,后年講,就不是這個道理了。所有真理,在今年、明年,一百年、一千年,都是這樣一個道理。你們各位可以舉出一些什么例子來,是真理嗎?要合乎這四個條件,F在我對各位說,像我們常常講的生死,“生了要死,死了要生”。這一句話,就是真理,F在的人,生了要死;過去的人,生了也要死;中國人生了要死,外國人生了要死,有生必定要死,這個是很平等的,是很必然的,是很普遍的,永遠都是這樣,這就是真理。再舉一個例子,無常,人,生死無常,樹木花草也是無常,建個房子,幾十年、幾百年也會壞的,也是無常;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也是無常。找個常住不壞、永久存在的東西,世間沒有。所以,無常就是真理。再舉個例子,世間上所有一切,不能單獨一個存在,需要彼此大家相互依存,才能存在。比方說,假如沒有士、農、工、商,我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怎么活下去?假如說一切花草樹木,沒有水分、陽光、空氣這許多條件,怎么能生存呢?所以,緣起--因緣才生起的,這是真理。因果是真理,空是真理,般若、真如是真理,我們今天就要用智慧來判別,把真理認識清楚。
所以,用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來恒量一下,就知道這個道理,是不是真理。佛教教義真理當中,最標桿性的、最根本性的,有個叫“三法印”,什么是三法?我們中國的習慣,要取得你的信用,我要蓋個印,這就沒有錯了;要跟你簽約,為了以后信用,簽字、蓋印很重要;要買賣房子到銀行取款,要有印件做證明。佛法出世間,什么是真理呢?它有法印,你合乎這個佛法的印,就是真理,不合乎就不是真理。三法。旱谝唤兄T行無常,第二叫諸法無我,第三叫涅槃寂靜,要合乎這三個條件,它才叫真理。這個世間上,沒有靜止的東西,都是動態(tài)的。比方說,這個桌子看到它沒有動,實際上在顯微鏡下,這個桌子里面的組織一直在那里跳躍、動作,凡是有行的作用的,這個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無常的,不是永遠的常在,它是變化的。象這個紅墈體育館,一百年、兩百年、幾百年,它慢慢就變壞了;我們人,年青時美麗、強壯,慢慢歲月不饒人。但是這個無常,也不是不好,有的人聽到無常,覺得好可惜,都不能長久、都不能永在。但我覺得無常這個真理真好,因為無常是變化的。我很窮,沒有關系,窮是無常呀,我可以勤勞一些,也能發(fā)財;我很笨,也不要緊,笨是無常,我如果多用心,我也慢慢會聰明一點。所以這個無常,固然好的也是無常,壞的也會變成好的。因為世間無常,所以我們有希望。我們要努力,因為我會改變這個世間。合乎無常的,這就是有道理。諸法無我,就是一些東西,它沒有自我個體,獨自存在。無我并不是說把自己殺死,毀滅這個身體,這個也毀滅不了的,人也是死不了的。所謂這個無我,就是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即科學家講:人的身體的細胞,這個禮拜的細胞到了下一個禮拜,全部都變換了,所以這個身體,又怎么能說是我的呢?我曾經也講過,經典里面有一個很精彩的、說這個無我的一個比喻,很有趣:有一個旅行的人,傍晚錯過了旅店,看到有一個神廟,就到神廟的神龕下面,蜷曲身體住一宿。半夜三更正想要睡覺,哎呀,來了一個小鬼,還背著一個尸體進來,這個人就覺得很害怕,真是看見鬼了。隨后,又有一個高大的鬼也進來了。本來一個鬼就很害怕了,兩個鬼,更加叫人害怕。兩個鬼又吵起架來,大鬼指著小鬼說:“你把我的尸體背來做什么?”小鬼說:“這是我的,怎么能說是你的呢?”兩個鬼就在這里爭這個尸體,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那個神龕下的人,嚇得直打哆嗦,被小鬼聽到了,哎!這里還有一個人,就說:“還要怕,還要怕,出來,出來,替我們作個證明。你說這個尸體是誰拿來的?”這個人就想,糟糕,今天難逃劫數,我說是小鬼的,大鬼不會饒我;我說是大鬼的,這是偽證。∪酥畬⑺,還是誠實要緊,說一句老實話:“我看到這個尸體是小鬼背來的。”大鬼一聽,就生氣,好,你這么樣子說,上前一下就把這個人的右膀子拔下來,吃下去。小鬼一看,哎喲,這個人幫我說話,膀子被大鬼吃了,怎么辦?他就把尸體上右膀子拔下來,給這個人接上去。大鬼不肯罷休,又把這個人的左膀子拔下來吃了,小鬼又把尸體的左膀子給這個人接上去。總之,這個人的身體都被大鬼吃了,小鬼就用尸體的各個部分,給這個人接上去。兩個鬼一陣惡作劇之后,呼嘯而去,留下這個人,就想:“我是誰?我明明是張三、李四,身體被大鬼吃了,現在那個尸體換到了我的身上”。他悟到了一個問題:“身體不是我,這是假我。” 現在的醫(yī)學上,我們的眼睛壞了,可以把別人的眼睛換上;我的腸胃、腎臟、肝臟等,哪里壞了,可以作人工移植,把別人的器官換到我的身上。所以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想法,這個身體,好像是一件衣服,暫時給我們穿;好像是一個房子,暫時給我們住,我們最后都要搬家的。這個身體壞了、死了,要想把它復原不可能,但是生命之水,流在五趣六道,他是不會死的。所以無我,不是說沒有我,就是形象上這個我,不是真實的,反而人死了以后,沒有身體了,那個神識,他沒有形象,只有精神的作用,可以穿墻入壁,象電光一樣的迅速,比我們這個有形的身體拖累,更加的輕巧。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那就是不死的生命,在一個寂靜的世界里面,象釋迦牟尼佛,也不是絕對不動,從法身里面,從本體里面還會有很多的功用,動靜一如,另外有一個人生的世界,那個叫涅槃,不過那個道理比較深奧一點,我們留待將來你們來研究。
關于因果報應問題,你可以不相信佛菩薩,但你不能不相信因果,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造了因,必定有果,這個絕對不會欺人的。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末到。這個因果它是很平等的,什么因,招感什么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它不會錯亂的,F在的植物,有很多的嫁接、雜交、變種的,有變種的蘋果、芒果、香蕉,盡管有變種,但依然脫離不了因果業(yè)力關系。你們各位生活在這個世間上,會有人欺負你,甚至法律都會冤枉你,你認為好人沒有好報,不要怨嘆,因果不會欺負人的。有一個將軍,被害了以后,他身上留了五個字,非、理、法、權、天,大家不知道什么意思,后來有人慢慢悟出來了:非,就是不對、錯誤的,當然不能勝過道理;理又不能勝過法,你到法院里面,不論講了多少道理,法官說,我知道你有道理,不合法呀。所以法就勝理;法又不能勝過權,有權力的人,他可以改變法律,世界上很多的人,許多政治家,惡劣的性格,他可以改變法律。好了,到最后,權力不能勝過天,就是天理,不能勝過因果,因果是世間最后的勝利者,那現在就引伸一個問題,假如這個因果必定有報應的話,那我們一生所做的多少事情,將來都要受報,那我這個修行的功德好處什么時候才有報償呢?天臺宗有一個道理,就是我們本性里面的善惡種子,有性起和性具的不同,就是都具有這個惡事,應該有報應的,不過我因為是做功德,做好事,做得很多,就好像我的一塊田地,我不斷的施肥,不斷的保護我的禾苗,讓下面的雜草不能生長,雖然在下面有,它也不能影響我的功德的禾苗,像釋迦牟尼佛,你說釋迦牟尼佛過去所做的業(yè)力真的全部都清凈了、都受了報嗎?我想不盡然,可能他的業(yè)報,只是性具,具有,已經沒有作用了,等于地下的小草,因為沒有功德禾苗長得那么高,它在下面沒有作用。所以我們一個人,縱有做了一些惡事,難以清凈,不要掛礙,只要你的功德成長得快速、茂盛,絕對不愁你過去有一些不正當的業(yè)力來找你麻煩,就不會了。世間上還有所謂將功折罪,假如是我們拿一把鹽,放到茶杯里面,你來喝,哎喲,咸的不得了;假如把這一把鹽放到水缸里面,你來喝,可能就不是那么咸了,縱有重的業(yè)力,不過我有大愿海水的功德,所以一些“咸”的罪業(yè),不會有作用的。據現在我們偶爾在報紙上看到:在某某古墓里面發(fā)現種子,是幾千年前的,但是現在有了空氣、陽光、水分、土壤,它又能開花成長,這個所做的業(yè)力,除非是功德勝過它,不然,所謂經典里面說的:“假使百千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這個果報不容易消滅的。有人常對因果起懷疑,比方說,我有錢財被人倒閉了;我是好人,怎么那么窮呢?這個等于一個銀行,你說你是好人,不過你沒有存款。他是壞人,怎么能富貴榮華呢?他雖然是壞人,不過在銀行里面有存款,不能不給他用呀?所以這個因果關系,有時也很復雜的。有一個老和尚,到一個地方去化緣,要建寺廟,幾個月都沒有人捐錢,后來有一個癩痢頭的小孩,是給人賣燒餅的,他看到老和尚,一時慈悲,就把賣燒餅的錢全部都捐給老和尚,大家看到這么一個小孩子,這么窮苦,都有善行,于是大家就發(fā)心捐錢給老和尚建寺院,老和尚得到這么多凈財布施,就對小孩子說:“小朋友,我住在某某山、某某地方,你將來有困難了,就來找我。”這個小孩子想,我也不做和尚,我找你做什么?想不到后來,小孩把錢捐給老和尚,回去燒餅店的老板嫌他金錢不清楚,就開除他。后來他就失業(yè)了,淪落為乞丐。再后來,眼睛又瞎了,討飯也困難了,他忽然想到老和尚曾經說過讓我去找他,他就摸著路、打聽人,慢慢的去找那個老和尚住的寺廟。老和尚好像有未卜先知,他在前一天就找知客師、當家?guī)熣f:“明天,本寺有一個大施主、大護法要來,你們要好好接待呀。”到了第二天,老和尚就問:“我們的大施主、大護法來了沒有?”知客說:“大施主、大護法沒有,倒有一個小乞丐、小瞎子,我們沒有準他進來,把他趕走了。”老和尚說:“哎呀,那個就是我們的大施主、大護法。”于是大家趕緊又把小乞丐找回來,因為是大施主、大護法,就好好的供養(yǎng)他。沒有過了多久,小瞎子去上廁所,不小心掉到廁所里淹死了。一些大眾就議論:“本來這個小孩子賣燒餅好好的,就是為了捐錢,失業(yè)了,做了乞丐,眼睛又瞎了,又掉到廁所里淹死了,你說好事能做嗎?哪里有因果呢?”老和尚集合大眾,告訴大家:“這個小孩,他的罪業(yè),一世是癩頭,二世是瞎子,三世掉到廁所淹死。因為他做了功德,把三世的罪業(yè)集中在一世清了了。”所以我們看因果,不能看一時,要看三世因果。前生影響到今世,今世影響到來生。因果我們也不能混同:“我念佛,怎么不發(fā)財?錢反而給人倒閉。”念佛是信仰的因果,跟錢財不一樣。錢財有經濟的因果,有另外賺錢的方法。我素食,身體越來越不好,為什么佛祖不保佑我胖一點?素食是道德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你要保健、要營養(yǎng),這個不要錯亂因果。實際上,現在有一些人不是說沒有因果,他不認識因果,錯亂因果。在臺灣,有一個年輕人,他為了發(fā)財,對宗教也信仰,他每天都到道教的王爺廟里面去拜拜,希望王爺保佑他發(fā)財。他每天都騎著摩托車,好快呀,有一天,一不小心撞到橋上,粉身碎骨,人也撞死了。父親看到年輕有為的兒子死了,很不甘心,就到王爺廟里面,要打壞王爺的像,他說:“我的兒子不來拜你,可能就不會身亡,來拜你反而死了,你這個王爺一點不靈,要你何用?”他要把這個王爺的金身打壞?醋o廟的廟公有一些智慧,他說:“老先生,你不要怪王爺,王爺也想救你的兒子,只是他騎的白馬在后面追,追不上摩托車,還沒有追上,你的兒子就出車禍了。”所以,快有快的因果,你一面又要快,一面又說要講安全。所以要知道快的因果是什么,在今天交通事故頻繁的時候,不急不急,安全第一。
關于業(yè)的內容,我們信佛教,要有正確的認識,不可以把自己的禍福,要讓佛菩薩來擔當,禍福行為都是自我負責。所謂因果業(yè)力,我要信佛、要好,就要做好事;不做好事,不播種,哪里有收成呢?所謂這個業(yè),就是作為、行為。身體、語言、心里的念頭,身、口、意三業(yè),做出種種的事情。“十惡”,身體有三個:殺生、偷盜、邪淫;口有四個: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有三個:貪欲、嗔恚、邪見愚癡,這十種惡,就是身口意的業(yè)力。所謂善的業(yè)、惡的業(yè),當然也有無記的業(yè),就是不善不惡,沒有什么作用。有的是定業(yè),等于已經宣判了;有的是不定業(yè),還沒有宣判,還沒有罪行形起。我們常?吹斤w機失事,本來有人是乘這個飛機的,他臨時有什么事情,躲過一劫,他與這些人沒有共業(yè)。
緣起是佛教的真理,釋迦牟尼佛所開悟的也是緣起,緣起是什么道理,我們又如何認識緣起?有人常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所以這個緣,不是這么簡單,緣不是知識上的問題,甚至釋迦牟尼佛千辛萬苦的修行,開悟證果了,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什么道理--緣起。我們也懂得這個世間緣起緣滅,有時候生起了,是因緣和合;因為因緣不具備,慢慢又沒有了。所以在某時候,產生了多少的富翁,建了多少的大樓;富不超過三代,某一個時候,慢慢的又銷聲匿跡了。我們不要去算命,也不要去看相,我們用佛法的真理,就可以衡量知道,這個里面什么道理呢?我想用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所有的結果,它必定有因緣,因果之間有一個緣,所以有因緣果報,這個結果,不是光看結果,要看它的原因。這個世間上的事情,成敗得失,一期一期,事待理成。這個事情,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它一定有個理則,才會有這個結果的。所以緣起性空,因為因緣起了,它本身也沒有實在,沒有個體,本性是空的。這個空意,有依空的,因為本來就是一個空性。所以你有,在空的里面,空既是有,有既是空,我們看到有和空是兩樣東西,空有之間有一個鴻溝,空不是有,有不是空。其實,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兩者不異的,因為,有,要空才能成立。比方說:有這個空間,才有我們現在的聚會。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心,腸、胃都是空的,我們才可以活下來,口袋要空,就能放錢財,放東西。不空就沒有。我們錯誤的認識:就是把空看成是沒有,把空跟有看成是兩個事情,這個是錯誤的。假如說能把空、有調和起來,對世間的事情,比方說,多,是從一開始呀,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大就是小,小就是大,一微塵中可以現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大小也是我的一個觀念上的認知。在真理上,大小相融的。所謂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藏芥菜的子,由須彌山包容每個小東西,當然我們都懂得了;一個小小的芥子能可以藏須彌山嗎?它不是從事項上來說,從理上:一個小小的頭腦,能可以宇宙天下人間大事,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知道。
“空”跟“有”之間有什么關系,告訴各位,空才有,不空就沒有了。茶杯不空怎么裝水?體育館不空,我們怎么能在里面聚會呢?五臟六腑不空,我們怎么能活下去呢?假如我們認識空,虛空都是我的,多富有呢?空是建立有的意思,所以空既是色。零,是多少呀?零是沒有,真的沒有嗎?把它加到一百后面,就是一千;加到一萬后面,就是十萬。說它沒有,它是可大可小的?,是什么樣子,空是沒有樣子。但是,什么樣子也都是空,圓的、長的、方的、三角形的,你是什么樣子,空就隨著你的形狀。在數學里面那個“X”,“X”是多少?不一定的,它代表一,也可以代表無限?,就是這樣;空,周遭小小的空間,大大的虛空。我常常用“阿彌陀佛”來說明,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無量壽,超時間的,壽命無限;無量光,超空間的。什么超時間、超空間?真理,所以“阿彌陀佛”本身就是一個真理,什么真理呢?我現在講到這個“空”,“阿彌陀佛”可以是“空”比方說,你不擅于言詞,沒有關系,從明天起,你口不離“阿彌陀佛”,很有用?腿藖砹舜蛘泻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客人要走了,我也不會說什么,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跌了一跤,我看到了,哎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發(fā)財了,我為你高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倒閉了,很同情,“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有這么大的用處。我曾經講過一個趣談,一個老和尚在講念“阿彌陀佛”能斷煩惱,能增加;,能可以自在......一個年青人聽了就說:“哼,這么神奇,‘阿彌陀佛’四個字,有這么大的作用嗎?”老和尚看到這個青年不服氣,就跟他開玩笑說:“混蛋”。這個青年生氣了,“出家人還罵人,出家人還罵人”,想要打架的樣子。老和尚說:“你看,我才弄個‘混蛋’兩個字,你就那樣的生氣,‘阿彌陀佛’四個字,功用就更大了”?帐菬o限的,無量無邊的。虛空,什么再比虛空更大呢?“若人欲識佛境界,但凈其意如虛空”。這個空與有,我們把它分開,其實不是。就等于一塊黃金,這就是空,把它做成戒子,做成手鐲,做成耳環(huán),做成項鏈......都是黃金。有是很多,有限、有量;空,是變化無窮的?张c有,再做個比喻:父親好像是空,比較嚴格,你跟他要錢,他不肯給你;母親好像“有”,比較慈悲,所以兒女都跟媽媽要錢,媽媽就給了?諊廊舾,母慈若有,其實父母結合起來,是我們的來源,空、有能生長萬物。
在佛教經典當中,字數最多的《般若經》、字數最少的《心經》,都是講的空的道理,乃至我們最熟悉的《金剛經》,也是講了空理,這些經中都有“般若”二字,有人說:般若是智慧。那么“般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在這里講演的前一天,廣州中山大學邀請我去講演,我說講“般若”的真義,他們的教授說不行,“般若”兩個字聽不懂,太深了,把它換成“智慧”吧。“般若”有智慧的成份,但是智慧不是般若,我也不必解釋了,我想,他們大學一定有很多的教授,懂得佛法。我到那里臨時再說,我還是要講般若的真義。我這一場講演完了以后,聽到下面的聽眾在那里說:“他老是說‘般若’、‘般若’,‘般若’是什么東西?”可見他們不懂般若是什么。今天我們講佛教的慧學,慧學中般若很重要,那“般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個人,聰明不聰明,就看你有沒有般若,吃飯有般若,飯食比較香;做事有般若,事情會巧妙;做人處事有般若,會幽默風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可以成就一切,它的功用太多,我先講一個平等的功用。世間上什么東西最偉大?公平、平等最好,這個世界就是有許多的差別,產生了痛苦。假如我們要找平等,什么東西是偉大的平等?類似般若的,我們說太陽,陽光普照,它很平等;大地,任何人踩在大地上,他不嫌棄我們,很平等呀;空氣,任何人呼吸,它不是不肯,都很平等;流水,什么人焦渴,去舀一點水,水不說我不肯給你喝。世間上凡是偉大的東西,它都是很平等、很普遍,為我們享用。般若就是太陽,就是大地,就是流水、就是空氣一樣,它是一個圣人的心。般若是誰?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般若的心,你要去開發(fā)、發(fā)掘到你自性的般若?大家以后,如果有時間,每天花個兩分鐘,念一遍《般若心經》,260多個字,慢慢智慧就不一樣了。
關于苦的問題?嗍侨碎g的實相,人間有饑寒交迫、貧窮,這是苦苦;你即使是榮華富貴,它也會毀壞;青春貌美,慢慢的沒有了,這是壞苦;還有行苦,就是變異,不管什么東西,它不會停留,不會永遠都那樣,會變化不同,在這個變化里面,我們會得失、有無,就感到很辛苦?鄰哪抢飦?有的時候,物欲、物質太多、太少了,我很辛苦;我與人,我歡喜的人不能在一起,不歡喜的人老是碰頭,所謂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我的身體老了、病了,即老病死苦;毀譽心、貪心、嗔恨心、嫉妒心,很辛苦;我有欲望,想這個、想那個,求不到,真是苦惱,這是求不得苦;見解、思想不能兌現,人家說,找不到知己的人,不能實現自己的理念,感到一生庸庸碌碌,痛痛苦苦的,就這么活著過去了;我與這個社會,政治上的迫害,交通的事故,刀兵、土匪、強盜、冤枉迫害,也很苦;有時候大自然的風災、水災、地震,感到不安全,人生很苦......佛教只是講苦,佛教并不是叫人吃苦,是教人懂得佛教的道理,去排除痛苦。所以但離諸苦,得到安樂。要怎么樣才能離苦呢?像所說的真理,有佛法,有智慧,有佛法就有辦法,不要執(zhí)著;無我也可以離苦,無我,并不是等到我們死了以后,就是現在的時候,在思想、理念上,我執(zhí)、法執(zhí)要降低,不要把我的神識捆縛起來,解脫自由就不苦了。這個體育館,假如現在舉行一場球賽,球迷看得很入神,他忘我了,什么東西都不顧,只看那個球,進去沒有進去;有時候球沒有進去,他著急,哎呀,打自己一個耳光,他也不知道痛。一個吸煙的人,看球賽看得入神了,香煙把旁邊人的西裝給燒了,起火了。平時你的火燒了我的衣服,我自然要跟你吵架,但是大家現在看球,太要緊了,他忘我了,只有球存在,只是感覺:“好痛哦,好痛哦”。那個吸煙的人趕快說:“對不起,對不起,我的香煙不好,把你燒了。”那個人還是盯著球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回去再換一件。”他忘我了,看球重要,不計較了。沒想到,火又順著這個人的衣服,燒到了旁邊另外一個女士的假發(fā),她捂著頭說:“好痛呀,好痛呀。”那個吸煙的人趕忙說:“小姐,對不起,對不起。”那個女士也正在看球,只是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回去再換一頂(假發(fā))。”你看,忘我就免了爭執(zhí)吃苦,那個無我你去體會,那里面的意義,真是“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我,就是照見我空,度一切苦厄。”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星云大師]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黃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什么?
- [禪宗思想]“念佛禪”體現了禪宗怎樣的變化?
- [生活故事]小蟲負重
- [哲理故事]不謀其前,不慮其后,不戀當今
- [佛與人生]人生路人甲
- [佛學常識]回向偈是什么意思?
- [星云大師]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六祖壇經]《壇經》中的“不二法門”指什么?
- [白茶]什么是白茶,如何分類?
- [禪宗公案]禪宗公案一絲不掛
- [生活故事]背在身上的獨木舟
- [哲理故事]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
- [佛與人生]是劫還是緣,只在一念間
- [佛學常識]什么是四出偈?
- [星云大師]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烏龍茶]福建漳平什么茶最有名?漳平水仙茶餅的產地與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