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更加貼近大自然狀態(tài)的方式來生活

\

  主持人:明賢法師,您能否講解一下,佛教為何提倡素食?

  明賢法師:首先,飲食與中國的哲學觀念是分不開的,我們講究的飲食習慣,采取了一套與大自然不隔離的一種方式,素食是首選。在吃素的這個過程當中,一邊在飲食,一邊是追求一種精致的生活方式。

  佛教本身來講,在素食里追溯具體飲食的過程,有著幾重內(nèi)涵。佛教探討了人的飲食來源。凡是生命都有它們各自的飲食的方式,而人類的飲食方式最大的特點叫做段食,就是分階段飲食。比如一天分成兩次來吃飯,或者分成三次來吃飯,而其他的生命體在飲食的過程中,有的會不斷的吃,這種飲食方法是觸食,一接觸,并不吃下去,碰到才算是吃了。還有一種叫做聞香食,只是聞到香味就算是吃過了。佛教也是段食,分階段,不僅是嗅香,還要碰到它,最重要的是要吃下去,吃下去才算是吃著了。

  有一種詞匯叫做藥食,飲食是解決我們身體的需要,甚至于解決身體的疾病和障礙,所以飲食里面參與了很多其他的概念。比如我們上火比較厲害,那么飲食里面就要調(diào)劑一些能夠下火的東西。所以當人結合大自然緊密的時候,就能夠獲得大自然的回饋,讓我們更加正常,更健康的去生活。這是以素食為飲食習慣的來源。

  其次,佛教提倡素食,希望大家都來吃素,跟人的生理結構也有很密切的關聯(lián)。食肉的生命,生理結構往往腸道比較短。比如虎豹,它們的腸道特別短,吃到胃里面到排泄出去的距離非常短,所以其中所包含的毒素,生理不能接受的這些東西很快就排出去。而人的腸道大致上是人身體總高度的三倍。如果葷食和生理上消化困難的飲食在身體里長時間積累,會是一個負擔。從這個結構上來說,素食對于人來講,更輕松、營養(yǎng)、健康。

  主持人:佛教里的素菜與大眾所了解的素菜有什么區(qū)別?

  明賢法師:素食概念里面排除兩個關鍵的詞匯,一個葷,一個腥。葷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肉食這一類的東西,葷是植物,是蔥、蒜、韭菜、洋蔥這之類的。

  佛教認為,生著吃這幾類東西容易讓人生嗔恨心,經(jīng)常生吃的人脾氣比較大,跟人交流的時候容易沖撞別人。如果熟食生淫欲心,欲念會比較重,在正常的倫理關系的相處過程當中容易越格,所以葷是回避的。腥的回避則主要是為了保護生命。中國是一個人口很集中的國家,假如說大家都有吃肉的習慣,那么一定會有很多作坊專門殺害生命,這主要是從維護生命的這個角度出發(fā)的。

  葷腥這兩個部分在回避以后,我們正常的飲食,給我們帶來的作用基本上就是良性的,所以我們?nèi)说纳顮顟B(tài),就能夠在一種比較平穩(wěn)、安定,情緒不被輕易牽動的這個狀態(tài)下生活,飲食就能給我們帶來很安穩(wěn)的,可以享受的,平和安詳?shù)囊环N狀態(tài)。

  飲食要給我們帶來好狀態(tài),這樣的飲食才是首選。好的飲食,一定包含兩個元素,一個是口味的食糧,再一個是精神的食糧。人要活著,要生存的狀態(tài),只算是口腹的食糧?墒俏覀儾荒茏尶诟故臣Z很豐滿,精神食糧一直餓著。所以素食有另外的一個功用,讓我們在享受口腹食糧的時候,精神方面得到滿足,就像家宴的這個概念一樣,兩方面,精神、美食雙豐收。

  主持人:明賢法師,您宣揚的素食是哪一種,是純素嗎?

  明賢法師:對,我個人是純素。這主要還是一種選擇。其實真要選擇了比較純素的生活,問題也不大。比如我去過中國的南方、北方、西部、東部,還曾經(jīng)從中國步行到印度,中途經(jīng)歷過很多地方,我保持純素,但體制沒出現(xiàn)問題,到哪里都能夠找到讓我吃飽的東西。是否純素,關鍵是一個選擇,看自己的需要。自己如果真是這樣需要的,做了這種選擇,困難應該也不大。

  主持人:我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有些素食其實是在追求肉的口感的,就像我們后面正在做的這個糖醋鯉魚,它是通過素食做出肉的口感,您怎么看這種現(xiàn)象?

  明賢法師:其實仿葷的味道、形狀和名稱,在歷史上就有。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也和佛教有關。一些比較善意的佛弟子、居士,他們用仿葷的方式做出素食,送給那些吃葷的習慣很嚴重,但是又知道吃葷對身體特別不好的人。直接建議給他們,他們吃了以后跟肉食的口感差不多,同時對于身體無害,這種狀況就把有葷形、葷名、葷味的這些菜的傳統(tǒng)就留下來了。從更為理性的角度來說,我們最好能選擇素形、素名、素味,作為更加天然,更加貼近大自然狀態(tài)的方式來生活。

  主持人:素形、素名、素味,具體指的是什么?

  明賢法師:拿做糖醋魚來說,先把魚的形狀切開,不做魚的形狀,去刺激人對于吃生命的那種欲望。然后不單拿魚做名字,改成了糖醋魚。再次,味道上也稍微改良一下,偏向魚的味道即可。現(xiàn)在追求素形、素名、素味,就佛教界的信眾來說,很多人會朝這個方向選擇。它讓一部分適應不了全素的人,有了一種新的體驗方式,有一種過渡意義。

  主持人:您覺得您吃過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好吃的素食是什么?

  明賢法師:我寺院外的素食不是很多。寺院的素食制作非常簡單,用一口特別大的鍋,把各種青菜、蘿卜都放在里面一起煮。做出來是一種很綜合的味道。吃下去很平和。像羅漢菜,大鍋煮的菜,這些是經(jīng)常吃的。如果是講特色真的沒有什么,但是天天吃慢慢的習慣以后,就覺得這個很好。

  主持人:佛教的僧人在素食上有哪些講究?

  佛教的僧人吃飯,在飲食習慣里邊講求飯要熟透,菜要燉爛。飯不能有夾生的成份,每一個飯粒之間都要透著氣,像這樣的熟透的飯,吃下去容易消化,菜品也要講究燉爛,不要讓腸胃增加負擔。吃完飯半個小時以后坐禪,這樣腸胃會很舒適。打禪期,一天我們會吃14次,一天有20個小時在禪休狀態(tài)當中,一次禪休結束以后吃點東西,或者燉點湯什么的,以平淡為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