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仰
淺談信仰
覺真
一、 什么是信仰 ?
信仰,《辭!肥窃趺唇忉尩哪?《辭海》中說:“對某種宗教或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為行動的準則! 《辭源》是怎么解釋的呢?《辭源》中說:“信服尊敬”。它沒有指“宗教或主義”,令我更為驚訝的是《辭源》在“信仰”條下,還舉了佛教經(jīng)典中的兩個案例。一、《法苑珠林》九四:“ 生無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二、唐譯《華嚴經(jīng)》十四:“人天等類同信仰”。這兩條資料很寶貴,前者指出,人,生而無信仰心,就會經(jīng)常被他人嘲笑。后者指出:對佛陀對佛法的信仰人天等類悉同,是生命智能的共同信仰。
信仰的前提是“信”。我又想研究一下孔子是怎么說“信”的!論語·學(xué)而》:“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孔子認為信與義相近,是義的范疇,是表示一個人,有所言,有所承諾,就要經(jīng)得起檢驗。這是說,人要言行一致,而且,實踐是檢驗真言的標準。《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說,一個人,言而無信,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能立身于社會、怎么能與人相處?我又查了一下儒家十三經(jīng)中的《春秋》。在《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中云:“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言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信?”
上述三條資料,同我前引的《辭源》的資料,都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信是什么?信是正道。人不能不言,言不能不信,言而有信,就是義,就是正道。一個人,言行一致,而且經(jīng)得起檢驗,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這就是正道。一個人,不守正道,不走在正道上,他怎么能立身于社會,怎么能與人相處呢?善哉,信而不道,何以為信?
可見,信是正道。我們信仰的也必須是正道,只能是正道。
信是正道。正道是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信仰也是人的立身之本。
人,是不是堅守正道?是走在正道上,還是走在歪道、邪道上? 這是人的人格狀態(tài),也是人有沒有人生理想的標志。今天,我們常聽到有人講:“人生三大件:票子、房子、車子!卑盐镔|(zhì)生活的三大件,說成是人生三大件,我看是一種迷誤了。
二、人生三大件
人生最根本的三大件,我想,應(yīng)該是信仰、人格、理想。
人格是高尚的品格、高尚的情操。理想是人生的目標,人生的走向。
有人格,才是一個獨立的人,自主的人,大寫的人,站起來了的人。
有理想,人才有了方向,有了前進的目標,有了前進的動力。
有人格,有理想,人才能強大,人才能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能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而這兩者,都離不開信仰,決離不開信仰。因為信仰是人格和理想的源頭,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結(jié)晶。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信仰是一種精神支柱。信仰是一種崇高的信念。信仰是一種超越自我的追求。這種信念,這種追求,它高于生活,高于生命,有如頂空的日月星辰,它照耀我們,我們相信它,又仰望它,所以才叫信仰。所以,信仰是黑夜明燈,是苦海舟航,是生命的歸屬,是人生的家園。有了這樣的精神支柱,人格,理想,才有了源頭,有了根基。
一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就是一個人的人格與理想的狀態(tài)。既然信仰是人格與理想的源頭,那么,信仰就是人的生命的一種見證。我試從三個方面來說信仰是生命的見證。
三、信仰是生命的見證
1.做一個宗教徒,不等于他就有了信仰。一個人不是宗教徒,不等于他就沒有信仰。2400年前,蘇格拉底因為不信神而被判死刑。(在這里,我要指出,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總是把信佛和信神硬扯在一起,這是不同的概念,不能劃上等號。信仰佛教不是信仰鬼神。信仰佛教和信仰鬼神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蘇格拉底不是宗教徒,但他有堅定的毫不動搖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價值在于愛智能(這與佛教徒可謂不謀而合),人要用理性來觀照生活(這也與佛教相似),尤其是要有崇高的道德生活,人不能沒有道德。這就是蘇格拉底的信仰。法庭對他宣判時說,可以免除他的一死,但前提是他必須放棄他的這一信仰,也不能宣傳這一信仰。蘇格拉底拒絕了,他寧愿死去,他喝下了法庭給他的那杯毒藥。他為他自己的信仰,獻出了他的生命。這就是一個偉大的生命的見證。
2.伊斯蘭教是偉大的宗教。廣大的穆斯林兄弟是偉大的伊斯蘭信徒。但是,必須區(qū)別開來,從“九一一”事件以后,經(jīng)常有恐怖組織,專門制造向弱勢群體的攻擊、偷襲,死傷者都是無辜平民,婦孺老弱。巴厘島大爆炸,土耳其大爆炸,至今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地區(qū)的大爆炸,死傷累累,慘不忍睹。真的,至今世界上還不曾有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種文化,能成功地根除過人類自己給自己造成的苦難。物質(zhì)豐富,精神空虛,信仰缺失,理想消沉,人的需求層次越來越低,社會隱伏的道德危機、倫理危機、精神危機,大家是有目共賭的。這是不是一種生命的見證呢?
3.人生活在客觀的物質(zhì)世界,這個世界,要講一個“理”字。人,沒有理性,不行。因為生活是很理性的,世界的存在也是很理性的。累,壓力,痛苦,都是很理性的。你具備了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認知,你就能激發(fā)生命力,激發(fā)內(nèi)在的自強、自立、自力。這種理性只能從正確的堅定不移的信仰來。人又生活在一個人文的世界,這個世界要講一個“情”字。人不能太理性了。太理性了就有點冷。一個關(guān)心他人、愛護他人的人,一個有同情心有慈悲心的人,還能冷冰冰嗎?因此,在人的理性中,激情也占有一席之地。沒有激情,沒有情感因素,生命中偉大的東西也不會實現(xiàn)。人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未來,創(chuàng)造,就來自激情。只有激情的萌發(fā),才能使人一往無前。所以,信仰必須建立在理智與情感相平衡相統(tǒng)一,又牢牢地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任何單邊的、傾斜的、落入偏見的理性或情感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沒有理性,不會有堅定的信仰;沒有情感,不會有虔誠的信仰。信仰,是信仰者的理性。信仰,是信仰者的深情。信仰,是信仰者理智與情感兼具的生命力量。所以信仰者的信仰,是最能把理智和情感結(jié)合得最好的人。請看,這是不是一種生命的見證!
四、信仰是心靈的自覺
信仰,不但是生命的見證,而且是內(nèi)心的光。內(nèi)心有光,不管白天黑夜,不管走在哪里,都有方向。不辨方向,你就不知何去何從,何住何往?有了正確的方向,你就能走向你的人生目的地。從這一點來說,我們降生人間,來到這個紅塵滾滾的世界,由于自己的無知,不自覺(佛教叫“無明”),我們丟掉了自己的許多東西,遺忘了自己的許多東西。信仰,就是幫助我們找回來自己原本屬于自己的許多寶貴的東西。所以,信仰,就是尋找真理,尋找美好。向哪里尋找?佛陀告訴我們,只有向你自身去尋找,向你自心去尋找。所以信仰,其實就是人的心靈的發(fā)現(xiàn),人的心靈的回歸,人的心靈的自覺。
可是,我們有些人,心靈迷失了……
迷失在哪里呢?
我們從世界范圍來看,無論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今天的一切社會危機,都是人的精神危機。也許,有些人還沒有意識到自身潛伏的危機的存在,F(xiàn)在,有什么“時代病”、“都市病”、“亞健康”、“精神綜合癥”……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艾利克 · 弗洛姆(Erich Fromm)說過一句話:“人追隨理性主義,業(yè)已到達理性主義完全不合理性的地步了。”他為什么要這樣大聲疾呼呢?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無論是東方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還是西方的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都認為,人生活的目標,是完整的人,完美的人。而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人,卻認為生活的目標是完整的物質(zhì)生活,完美的物質(zhì)享受。物質(zhì)的欲望成了人的最高追求,物欲的追求成了人的生活目標。人的成功,也就只集中在物質(zhì)方面的成功。人,在物質(zhì)的享受之中卻看不到自己已隱伏了無法滿足的陷阱。因為,人的滿足,不僅僅是物質(zhì)所能解決的。滿足感、享受,恰恰是精神領(lǐng)域里的東西?墒,在這種時代性的變遷之中,人也把自己變成了物,生命成了物的奴仆或附屬品。請看,物質(zhì)越豐富,條件愈優(yōu)越,享受就越感官化,官能化,人就愈不快樂。事實上,有的人在他們的努力和結(jié)果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出現(xiàn)了困境和失落。高樓大廈,車子,房子,票子,你有我沒有,物質(zhì)不滿足,欲望達不到,從個人來說,心理壓抑、心情煩燥,失眠,失意,困擾不安。從家庭來說,親情淡薄,為了一點物質(zhì)利益,家庭關(guān)系變得十分脆弱,愛情變了質(zhì),婚姻不和諧,抵制不住毀滅身心的物質(zhì)誘惑。從社會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盲目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陷于孤獨、無奈、無助,甚至由躁動、絕望走向瘋狂、報復(fù),占有,劫掠,廝殺,爆炸,同歸于盡……人處于一種精神分裂狀態(tài),人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合常規(guī)的變態(tài)性格,人活得就越來越不像人了。其原因就是,人把“物”當做了自己,把自己的財產(chǎn),物質(zhì)享受,甚至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聲名,威望,權(quán)勢也當成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心靈,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一句話,信仰空虛,迷失了信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看起來是社會的危機,實際上是人的倒退,人的退化。人的心靈自覺喚不歸,正如歌手梅艷芳生前所唱:“歌聲(人生)帶著清淚(迷誤,痛苦),心結(jié)欲解憑誰?”
五、 人,為什么需要信仰?
我小時候,是在抗日的烽火中讀完小學(xué)的,我一邊逃難,一邊讀書,在作文中常常寫到的一句話,就是“流離失所”。那個“流離失所”,是很痛苦的?墒,生活失所,固然不幸,而更可怕的是人的精神失所、信仰失所啊!
人,如果“精神失所”,失去了“精神構(gòu)建”,失去了精神家園,那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啊?
人,不能沒有自己的心靈構(gòu)建、心靈家園啊!
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對世界歷史有深刻的研究,他談到自己研究世界歷史的體悟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的歷史,當其外殼被除去之后,都是屬于心靈的歷史”。多么深刻的睿智之見!
人為什么需要信仰?就因為人需要精神的強大,需要心靈的構(gòu)建。只有心靈的構(gòu)建,才有精神的強大。而心靈的強大,只能來自心靈的醒悟,心靈的自覺。而信仰,指引了你,啟示了你,支撐了你,增上了你,加強了你───改變了你。
一切創(chuàng)造,都是內(nèi)心的創(chuàng)造。只有內(nèi)部的成功,才是外部成功的動力。
我們佛教徒,不管是學(xué)禪,學(xué)凈土,學(xué)密,學(xué)天臺,學(xué)唯識,都是追求的一心不亂,一念不生,一塵不染。這就是內(nèi)心的寧靜,內(nèi)心的和諧,內(nèi)心的和平。
只有內(nèi)心的穩(wěn)定,才會有社會的穩(wěn)定。
只有內(nèi)心的和諧,才會有社會的和諧。
只有內(nèi)心的和平,才會有世界的和平。
六、 信仰三寶是正信
在佛教中,信,是心所法之名。使心澄明清凈是為信。換言之,信能使人心地澄明清凈。
請讓我再說得深入一點:佛學(xué)叫做“內(nèi)學(xué)”。內(nèi)學(xué),不是叫我們從世界外部去看世界,是叫我們從世界內(nèi)里來看世界。你看花,不是從外面看花,要從花里面來看花,只有你變成了花,你就是花,你才懂得花。只有你做了母親,你才懂得母親。只有你找回了心靈的自覺,你就是自性佛,你就是佛。所以,學(xué)佛者的生活,是把生命按生活的原樣,去感受生活,認知生活,體悟生活。“哪個臺無月?誰家樹不春?”讓我們毎個人都從生命的本源處找回人的最高境界(佛性)。
佛法信仰是無盡的寶藏。你唯有通過信仰的門,才能走進這一精神文化寶庫,才能采獲寶藏中的珍品。《大智度論》卷一中說得好:“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渡! “復(fù)以經(jīng)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也。有信人亦如是!毙叛龇鸾,是信仰三寶,必須三寶具足。三寶是寶,我們?nèi)≈槐M,用之無竭,一旦接受,受用無盡。唐代著名詩人盧仝在其《寄贈含曦上人》一詩中說:“起信中百門,敲骨得真髓。”只有信仰,才能得其真髓也。佛法的智能之光,能使熱惱者獲得清涼,迷誤者走出蒙昧,孱弱者找回勇氣,悲傷者得到撫慰,絕望者得到希望,驕傲者學(xué)得謙虛,無慚無愧者知道愧悔,果斷剛強者學(xué)會慈悲寬容,一切善良而未圓滿的心靈,都能在信仰中尋找到身心的安寧、清凈、自在,再現(xiàn)自身本有的覺性,重回自己的精神家園。
佛法是正信,是破除一切迷信,破除一切邪信的。所以,佛法才是正道。
《華嚴經(jīng)》卷六中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根,除減一切諸疑惑,示現(xiàn)開發(fā)無上道”。 可見,信仰是一種智能。除疑滅惑,增長善根,示現(xiàn)無上道,開發(fā)無上道,都靠了信仰這個功德之母。
我國古代,把佛門稱為“信門”。把信佛的人稱為“信人”。唐代另一詩人夏鴻在《和贈和龍妙空禪師》中說:“出為信門興化日,坐當吾國太平年!边@個“信門”,就是“佛門”。唯信,使社會興化;唯信,使吾國太平。又一唐代詩人謝勮《游爛柯山》詩:“惟將無住理,轉(zhuǎn)與信人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中的無住妙理,只有對信佛者說,也只有信仰者才能悟得。
自性悟,即佛。佛即是自性人格的體現(xiàn)。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覺真法師:什么是善惡?善與惡都是一種人的存在
- 靜波法師:需要有信仰和道德,才能夠拯救世事人心
- 覺真法師:心是什么?人的本體、生命力
- 明海大和尚:如何跟沒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溝通?
- 覺真法師:忍辱功夫的真正成就
- 靜波法師:不愧對自己的生命和信仰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覺真法師:護生論是佛法中一切倫理規(guī)范的終極精神
- 覺真法師: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學(xué)而又偉大的
- 覺真法師:慈悲與感恩,緣起論的人文關(guān)懷倫理價值
- 大安法師:不信凈土法門的四種特點
- 覺真法師:宿命論是什么意思?緣起可破除宿命
- 覺真法師:無因論是什么?四門邪見之一無因生
- 覺真法師:緣起論是什么?佛教緣起的基本內(nèi)涵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佛與人生]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學(xué)常識]佛教常用動物形象譬喻點明佛法
- [哲理故事]反穿襪子真實心
- [生活故事]婚姻幸福的秘訣
- [凈土論著]凈土宗所依據(jù)的經(jīng)論有哪些?
- [禪宗公案]這是什么禪義?
- [黃茶]君山銀針是一種什么茶?君山銀針的簡介
- [人物故事]不生病的人
- [佛教法器]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達摩祖師]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禪宗五家]云門宗祖庭是何寺,在哪里?云門宗祖庭云門寺介紹
- [生活故事]叫一聲爸爸媽媽
- [哲理故事]善不等于被傷害
- [佛與人生]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xué)習(xí)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佛學(xué)常識]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在家修行]在家自修佛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