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定

  修習禪定進程中,既可能產(chǎn)生益智開慧、優(yōu)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良好心理效應(yīng),也可能發(fā)生心理失衡、煩惱增盛、精神錯亂等有害的副作用,導(dǎo)致心理、精神上的種種弊病。

  《文殊問菩提經(jīng)》云:“禪定有三十六垢。”垢,指障礙、弊病,包括有害的副作用。禪定的負面效應(yīng),大多是因不善如法調(diào)攝自心、不理解禪定中的身心變化并對正確處理方法無知而造成的。對禪定中心理的種種不良變化、變化的機理和處理法則,佛教有詳悉的論述,列舉了多種治療精神性禪病的方法。

  佛典中所說禪定中可能導(dǎo)致的病態(tài)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煩惱妄念增盛

  禪定尤其是以佛法智慧為導(dǎo)的出世間止觀,具有伏斷煩惱的作用,伏斷煩惱,也是佛教教人修習禪定的主要目的所在。但在修習過程中,特別是初修者中,煩惱、妄念、邪見反而比不修禪定時增盛,乃至不堪制伏的情況,也非罕見,甚至有因此造作惡業(yè)、違法亂紀者。這種情況,在禪籍中不乏說明解釋。《小止觀》卷下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煩惱發(fā)相”,有性欲亢進、脾氣變大、嗔怒異常、吝嗇小氣、嫉妒心強、堅執(zhí)邪見、個人野心膨脹等表現(xiàn),與所修的禪觀往往相關(guān)。此乃阿賴耶識中所藏宿世的煩惱種子在止念澄心的過程中,浮現(xiàn)于意識層面,或被修行逼現(xiàn)于意識層面,不自覺地、往往是無緣由地滋生種種煩惱,或稍起聯(lián)想即生煩惱,或妄念、雜念泉涌,難以遏止,嚴重干擾修定,甚至導(dǎo)致心理失衡,精神失常,釀成殺害、淫亂、詐騙、偷盜等惡業(yè),稱“惡業(yè)發(fā)相”!洞蟪艘烂芗·道果延暉集》從氣脈的角度解釋密乘禪定修習中煩惱妄念增盛的現(xiàn)象,認為由于觀想心間咒字等,身中之氣集中于心臟部位,令人“無由自生種種煩惱”,修習至此,稱“自生煩惱定”。繼而,因氣進入并充滿左右二脈,精血增盛,提供了滋生妄念煩惱的生理基礎(chǔ),從而不假于境,也會自然生起種種妄念,稱“自生妄念定”。這可謂修習禪定進程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正確處理,過此階段,則煩惱妄念自會被降伏。從現(xiàn)代心理學看,佛教禪修者大多出家禁欲,在尚未證得堪以轉(zhuǎn)化性能量的初禪以上正定時,只能以持戒壓抑凡人與生俱來的性欲等人欲,再加上隨修定聚氣而來的生命能量(精氣血)的增長,人欲自然會比不修定時或比不修定者更大,甚而會導(dǎo)致性心理變態(tài)及整體的心理失衡,心理承受力太弱者則可能導(dǎo)致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來,壓抑本能的性欲,害處極大,是許多精神病和犯罪的根源,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佛教禪定處理此類問題,主要用修不凈觀、慈悲觀等相應(yīng)的禪觀和般若空觀予以對治,再加上守護根門、初夜后夜精勤坐禪經(jīng)行、修氣脈明點等方法,若修習者具備正見、善知識、有閑等條件,自不難度過這一難關(guān)。若修習者不具足獲得正定所需的諸條件,則往往難過此關(guān),可能長期被增盛的煩惱妄念所惱而不得安寧,甚至導(dǎo)致精神病。大概出于這種考慮,佛陀不教在家弟子持不淫戒禁欲而僅戒邪淫,也很少教在家弟子修不凈觀及四禪八定,《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禪波羅品》教導(dǎo)居家大乘佛教徒修習的,主要是在生活中隨時觀察、把握自心的禪定。

  2、厭世及難以入世

  觀察世間苦空無常,人身不凈,以期超出世間,是佛教禪定尤其是小乘禪的突出特質(zhì)。就其超出生死輪回宗教趨求而言,佛教禪可謂效果昭著。但修習佛教禪尤其小乘禪,若把握不當,也可能使人消極厭世,一味遁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與世俗社會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對現(xiàn)實看不慣,失去社會責任心,難以與社會合拍,難以與普通人和諧相處,喪失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導(dǎo)致家庭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緊張,可能因此使自己心理失衡,性格乖僻,甚而以自殺了結(jié)!峨s阿含經(jīng)》卷十三富樓那稟告佛:有佛弟子因厭患身體,“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以繩自系,或投深坑”。同經(jīng)卷二九載: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cè)薩羅梨林中,諸比丘修不凈觀后,極厭患身體,以各種方法自殺,或請求別人殺死自己,有一外道鹿林梵志子受魔所惑,持刀殺死自愿一死而得解脫的比丘六十人。佛從定出,知道此事,乃教眾比丘修沒有厭世自殺副作用的數(shù)息觀和十六特勝觀。又如南傳佛教禪法中的食厭想,修習不當可能傷胃厭食,損傷身體。當代美國人杰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于1967年赴泰國巴蓬寺隨阿姜查(Ajahn Chah)學習南傳佛教傳統(tǒng)的內(nèi)觀禪五年,對自己的定境和內(nèi)觀能力感到某種程度的滿意,自己覺得能止息煩惱,但當他離開共修環(huán)境而回到美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人際關(guān)系懷有莫大的恐懼心理,用學得的定慧雙修方法也未能得到改善。這種情況,在今日的不少佛教徒中大概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感。佛教對此并不乏對治之道,如修十六特勝觀、佛身觀等,觀想悅意境物,就有對治修不凈觀引起之弊端的特效。修四無量心觀和大乘的菩提心、禪宗之禪、密乘的本尊法等,為對治厭世病的良藥。大乘世間、出世間不二,“佛法在世間”的思想,及在社會生活中力修六度四攝的積極精神,尤其是當今佛教界弘揚的人間佛教,提供了針治禪修者難以入世的良方。

  3、情緒過激與心理變態(tài)

  以凈化世俗的煩惱妄心為主旨的佛教禪定,在修習過程中會引起情緒、心境的種種變化,若把握不當,或有強因障礙,可能導(dǎo)致某種情緒過激乃至心理變態(tài)。如修習不凈觀,由厭惡異性,可能導(dǎo)致同性戀癖、戀物癖等性心理變態(tài),佛教律藏中便載有多起僧尼性心理變態(tài)的事例;觀想死(死想)、觀無?赡軐(dǎo)致對死亡的極度畏懼,憂慮不安;修習慈悲觀可能導(dǎo)致變態(tài)的慈悲,修習喜無量心、舍無量心可能導(dǎo)致過度激動歡喜和不理智的施舍心;修習無我觀可能陷入自我喪失的迷霧而惶惶不安;耽著于禪定的喜樂可能因喜樂失控而導(dǎo)致精神病!楞嚴經(jīng)》卷九說,修三摩地破了色陰而未破受陰者,心理可能發(fā)生十種不良的變態(tài),或悲心過度,“見人則悲,常泣無限”,見到蚊蟲亦憐憫流淚;或狂妄自大,我慢增盛,自以為得定、開悟、證果成佛,見人自夸,成自大狂;或憂愁悲觀,極端厭世,只求早日解脫,欲遁跡深山或自殺了事;或喜不自禁,見人便笑,自歌自舞;或貪心膨脹,性欲亢奮,愛極發(fā)狂;或卒起精進,勇猛異常,自以為可一念成佛,而旋即退悔;或沉空守寂,唯樂寂靜,不求上進;或發(fā)邪見邪解,否認因果,宣揚殺盜淫騙無罪,教唆破戒,恣意飲酒食肉,縱欲無度。《小止觀》卷下說,即便是禪定中的善根發(fā)相,也都有邪正之分,忽然無端歡喜躁動、憂愁悲傷、快樂興奮等,皆邪,若不能正確對待,也可能導(dǎo)致心理變態(tài)。佛經(jīng)中講述了對治此類弊病的方法,要點在及時識破,以相應(yīng)的方法自我調(diào)節(jié),尤其是以人法二空的正見觀照,使心情歸于平靜。

  4、“魔事”與境界光影的錯認

  提起禪定修行,一般人大概都會聯(lián)想到“走火入魔”一事。這是修行人最害怕的、但也是修定者中習見不鮮的事。入魔之說,出于佛教所謂“魔事”,為修定的大障礙。經(jīng)論中所講魔事的表現(xiàn),主要是在修定時所見的種種境界:或看見佛菩薩現(xiàn)身說法,令人歡喜難禁,自以為證果,從而增長我慢,墮于邪見,乃至精神失常,嚴重者導(dǎo)致死亡;或看見可怕的魔鬼妖怪而被驚嚇致病;或看見可愛的男女而起貪著,乃至陷于相思病、精神病;或聽見某種聲音告以來事或他人隱私,教以某種修行方法,依之修習,往往出問題。這些現(xiàn)象,經(jīng)論中一般認為是天魔鬼神的干擾、附體,而被外魔所撓所附,關(guān)鍵還在內(nèi)魔,在于自己缺乏正見,貪著境界,或貪便宜,心懷快速得通成佛的非分希冀,及對名利財色的貪愛,因禪定打開了外魔侵入的渠道(密教謂打開了天魔脈),與所入定心同一層次的外魔得以乘內(nèi)魔之隙干擾和附體。佛學所舉外魔擾害的表現(xiàn),還有令人喜怒無常、多睡多病、得神通、發(fā)解悟、得少分禪定、執(zhí)邪見、自然辟谷等,其結(jié)果終歸是使人貪著名利財色,背離佛法正道。

  其實,在修習禪定中看見可愛及可怕的境界、聽見種種聲音,未必都是外魔的作用,而可能是自己心識的幻現(xiàn)。意識本來有獨自制造境相、聲音等的作用,如夢境即完全是夢中獨頭意識的產(chǎn)物。在修定進程中,由于有意停息意識的活動,當心稍趨寂靜、放松對所緣境的注意時,儲藏于阿賴耶識或腦中的各種信息,便得到了脫離意識監(jiān)督而自動組合的機會,在半醒半睡似的心中現(xiàn)出種種形相、聲音、境界,其原理與做夢十分相似。如果在這時由所念生起聯(lián)想,或在意識深處有想看見某種境界、聽見某種聲音的主觀意欲,便會起自我誘導(dǎo)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使人見所欲見,聞所欲聞,有如催眠術(shù)者的誘導(dǎo)和暗示,會使被催眠者有所見聞,甚至連人格都會發(fā)生變化。形象思維能力強的女性、體弱多病者,修禪定時往往容易出現(xiàn)意識制造的虛幻境界。若對意識的這種作用缺乏理解,執(zhí)所見聞?wù)邽閷?便會貪著或受驚,可能走火入魔,或演出笑劇,或?qū)е滦睦碜儜B(tài)、精神失常。

  修定進程中,還可能出現(xiàn)相似神通和禪宗稱為“光影”的相似悟境,相似,謂似是而非,若誤認為真,容易入魔,對修行者來說是頗為危險的事。據(jù)《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等說,在進入初級的欲界定、初禪未到地定時,尤其是刻意追求神通時,可能有相似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神通出現(xiàn),使修定者自覺能預(yù)知來事、言人前世、透視人體、發(fā)功治病,或自覺上天入地、游佛凈土等,至多偶爾靈驗,多數(shù)虛假不實,是意識制造的幻相,并非真正的神通。若執(zhí)以為實,不僅障礙修定,還可能鬧出笑話,貽誤大事,被譏為騙子、神經(jīng)病。真正的神通,須在第四禪極寂靜心的基礎(chǔ)上開發(fā),即便是真的發(fā)通,也未必自在如意,事事皆靈,若有貪著,極易障道,故佛教戒律嚴禁僧尼顯現(xiàn)神通。修定和參禪過程中,未入正定而誤認為已入,未實開悟而誤認為開悟,如認紅日升空、月光明徹、大地平沉、地陷墻倒、金光閃爍等“光影”為開悟,會陷于邪見的深坑,所謂“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無異認賊為子,會自誤誤人,若自以為是而大言“我入正定”、“我已開悟”,便犯了大妄語罪,佛教說為必墮地獄

  修定中出現(xiàn)的種種魔事和相似境界,對具正見者而言,并不可怕。只要對其有如實的了解和理解,以佛法萬法唯心、心識本空的般若正見冷眼觀察,不怕、不執(zhí)、不求、不拒,觀其如夢如幻,魔佛一如,只是心識的幻現(xiàn),皆空無自性,則一切魔事魔境,皆不足為礙,而且會轉(zhuǎn)化為菩提資糧,增進道力。佛陀于降魔后成佛,便說明必須以智慧降伏內(nèi)外諸魔,方能成就大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