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注十疑論(四)

  注十疑論(四)

  一信心二進心三念心四定心五慧心六不退心七戒心八護心九愿心十回向心。

  十波羅蜜等。

  一施二戒三忍四進五定六慧七方便八愿九力十智若說六度六攝后四若開十度第六唯攝無分別智后四皆后得智攝又后四度助前六度令得圓滿方便助前三度愿助進力助禪智助般若也梵云波羅蜜此云彼岸到即到彼岸也彼岸有二一者行十度究竟名到彼岸二者生死為此岸煩惱為中流涅槃為彼岸謂行此十度得菩提涅槃二轉(zhuǎn)依果名為彼岸。

  無量行愿相續(xù)無間滿一萬劫方初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進至第七不退住即種種住。

  十住者一初發(fā)心住二持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頂住廣說如華嚴(yán)瓔珞。

  此約自力此具縛身卒未得生凈土他力者若信阿彌陀佛大悲愿力攝取念佛眾生即能發(fā)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厭離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向愿生彼彌陀凈土乘佛愿力機感相應(yīng)即得往生是故十住毗婆娑論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在于五濁惡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阿毗跋致此云不退轉(zhuǎn))甚難可得此難無數(shù)塵沙說不可盡略述三五一者好道相善亂菩薩法。

  我佛正法小乘即有無常無我寂滅法印大乘則有一實相印依之行必登圣果外道則不然迷惑邪見所說之法其相似善而實非善以邪亂正人不能甄分深成障道。

  二者無[(廠@((既-旡)-日+口))*頁]惡人破他勝德。

  濁世惡人見修道者不能成人之美反宣破毀之言漢書注云江淮之間謂小兒子多詐狡獪名無[(廠@((既-旡)-日+口))*頁]。

  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

  人天之果非無漏善暫樂還苦名為顛倒梵行凈行也。

  四者聲聞自利障于大慈悲。

  慈能與樂二乘雖七品行慈而眾生不得其樂諸佛菩薩興慈運悲拔苦與樂眾生實得其樂故名大慈。

  五者唯有自利無他力持。

  前四種難非凡斥小此難大乘之行唯自無他既闕外緣故亦難也。

  譬如跛步行一日不過數(shù)里極大辛苦謂自力也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故念佛三昧愿生凈土乘佛愿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因船力故須臾即至千里謂他力也譬如劣夫從轉(zhuǎn)輪王行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zhuǎn)輪王力也。

  引十住毗婆娑論者彼論第四卷易行品中明阿毗跋致行相甚難可得因別開方便說易行道云佛法有無量門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即苦水道乘船則樂若人能念十方佛阿彌陀佛等亦可疾得阿毗跋致前列外道相善等五義是智者大師撮彼論意略述難行之事。

  若有漏凡夫不得生凈土者亦可有漏凡夫不得見佛身然念佛三昧并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隨分得見佛身粗相也菩薩見微細相。

  粗相謂劣應(yīng)身如釋迦丈六軟草為座等細相謂勝應(yīng)身如釋迦巍巍堂堂天衣為坐等。

  凈土亦爾雖是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發(fā)無上菩提心求生凈土常念佛故伏滅煩惱。

  煩惱即見修九十八使伏謂暫制不起滅謂永斷其根。

  得生凈土隨分得見粗相菩薩見微細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