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忠孝。
為臣盡忠。為子盡孝。乃天理之常。人倫之本。使為臣不忠。則君復(fù)何望于臣。為子不孝。則父復(fù)何望于子。畜生禽獸之不如。安可言人乎。
人雖應(yīng)登仙品。必須多歷歲年。惟至忠至孝。今日謝世。明日便生天界。人知忠孝為臣子大節(jié)。豈知尤為超度之本哉。
孝者先須安國。安國所以安家。安家所以行孝。故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忠孝兩全。方為至德要道也。然亦有忠孝不能同盡者。因分而論之。俾人隨事知所盡心焉。
忠者。盡心無欺之謂。凡人倫所在。如下之事上。等輩之交友。處事接物。皆當(dāng)有之。而此則專屬臣者。父子兄弟夫婦。人皆自知愛敬。至于君臣則以義合。人人易得茍且。于此說忠。所謂天經(jīng)地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耳。
潘仲謀曰。人生天地父母之外。君恩最大。無論平時踐土食毛。莫非皇恩。當(dāng)膠庠造就。以至歷官受爵。顯及祖宗。榮施三黨;虼愿剐。隆以司牧。不過欲得養(yǎng)士報耳。人非草木。孰不動心。乃身受國恩。不思報同犬馬。惟知自顧身家。問心何忍。
于鐵樵曰。士農(nóng)工商。目不見九重宮闕。似無君恩可言。然試思一方之地。萑苻竊據(jù)。亡命稱兵。則淫殺擄掠。朝不保暮。非朝廷之兵甲威福。殄滅而安全之。亦安能四海坐享太平之福也。念及此。則擔(dān)夫牧豎?棆D耕夫。處處皆君恩。時時皆帝力。當(dāng)隨分各盡其忠。何況讀書食祿之人。不識一個忠字。亦可愧矣。
臣道不一。為宰輔。則以格心佐治為忠。為言官。則以諫諍匡弼為忠。為刑官。則以執(zhí)法平恕為忠。為有司。則以愛民勤職為忠。為武臣。則以宣力靖亂為忠。當(dāng)薦舉。司文柄。則以為國得人為忠。事難枚舉。夫人臣之所以分其念。使不顧君父者。有數(shù)端焉。曰身家。曰爵位。曰權(quán)勢。曰恩怨。曰名譽(yù)。身家爵位之念。出于庸人。壞事猶小。權(quán)勢之念。多生于奸人。往往關(guān)天下國家之利害。而害亦終及于奸人。至于恩怨名譽(yù)。雖世之號君子者。亦或不免。唐宋以來。朋黨之禍?zhǔn)且。唯忠則盡心無欺。無欺則至誠。至誠則舉心動念。全不為自己身家爵位起見。不避豪強(qiáng)。不徇情面。不惜功名。并不求忠直聲譽(yù);蛭鷿(jì)事而非阿附;驁(zhí)法不回而非矯激。只要實有益于國計民生。且視吾君真為堯為舜之君。不敢萌菲薄念。方是忠敬。
韓詩外傳曰。忠之道有三。以道覆君而事之曰大忠。以德調(diào)君而輔之曰次忠。以是諫非而救之曰下忠。說苑曰。從命利君曰順。從命病君曰諛。逆命病君曰亂。逆命利君曰忠。
顏光衷曰。凡人居官經(jīng)世。大是非。大利害處。往往關(guān)著性命。暇時雖能經(jīng)綸守正。到這里囁嚅不前。依違首領(lǐng)。則殺人以媚人者有之。否則模稜首鼠。敗壞國事。而世界受其蕩軼者有之。古來干事豪杰。成大功名。大人品。俱從萬死一生中來。此中得個定力。而后國家始受其用。如諸葛公之鞠躬盡瘁。郭令公之單騎見虜。李臨淮之置刀靴中。韓蘄王之十指存四。劉順昌之積薪待盡。彼出入萬軍中。矢石交下。神氣不動。默然制勝。豈易易哉。其身已早置為國家有矣。然猶曰戰(zhàn)將也。如徐有功。狄梁公。李藩。俱陷大辟。裴晉公。張魏公。韓魏公。委身劍俠。然卒以不死。勛滿天地。名懸日月。彼固如此舍得盡。而后大用隨之耳。乃知造物鬼神。亦輒以此勘人。勘得過時。神靈供其呵護(hù)。宇宙屬其撐持?辈贿^時。身名俱敗。如王衍殷浩等。其始也。亦自負(fù)壁立萬仞。炫聲四海。然見草而悅。見狼而戰(zhàn)。羊之質(zhì)故在也。一遇事變。則嘶聲咋舌。彼又安能爭乾坤之命。而定人物之性哉。蓋其植根原假。假與假相酬;蚴艿眯┬「。已自便宜。奈享名太重。自許太過。到曳腳露手起來。一籌不展。為天下笑。以此言之。鑒臨其隱。自不容欺天罔人。僥幸成功耳。故此處急宜打得清凈。此身付與天地萬物。即不幸而死。關(guān)壯穆。張睢陽。岳武穆。文文山之死。視李林甫。楊國忠。韓侂胄。賈似道何如哉。人孰無死。惟正直忠孝。其死為神。朝廷顯贈。崇祀赫奕。子孫食蔭。未見權(quán)奸之死有如此也。毋論權(quán)奸。即如哥舒翰。蕭至忠。王涯。賈餗輩。奄奄趨附。圖保首領(lǐng)。而當(dāng)其大限到時。玉石無遺。早知亦是這等橫死。何不烈烈轟轟。頂天立地去乎。又如漢武帝。唐武后時。乾坤何等。其無事夷滅者無數(shù)。而當(dāng)時持平之吏。無一死也。阿意酷虐者。則未有不死。即不敢以是盡概禍福。然命之為命。不益可自信哉。又何必惴惴焉。惜其性命。而負(fù)君之恩。種毒于世也。
唐德宗時。李泌為相。德宗以郜國長公主故。欲廢太子。召泌告之。且曰。舒王近已長。孝友溫仁。泌曰。陛下惟一子。奈何欲廢之而立侄。且陛下所生之子。猶疑之。何有于侄。舒王雖孝。自今陛下宜努力。勿復(fù)望其孝矣。上曰。卿不愛家族乎。對曰。臣惟愛家族。故不敢不盡言。若畏陛下盛怒而曲從。陛下明日悔之。必尤臣云。吾獨任汝為相。不力諫。使至此。必復(fù)殺臣子。臣老矣。余年不足惜。若冤殺臣子。使臣以侄為嗣。臣未知得歆其祀乎。因嗚咽流涕。上亦泣曰。事已如此。奈何。對曰。此大事。愿審圖之。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國者。上曰。貞觀開元。皆易太子。何故不亡。對曰。承干謀反事覺。太宗不得已廢之。并廢魏王泰。至于武惠妃譖太子瑛兄弟殺之。海內(nèi)怨憤。乃百代所當(dāng)戒。又可法乎。臣愿陛下從容三日。究其端緒。必釋然知太子之無他矣。若果有其跡。愿陛下如貞觀之法。并廢舒王。而立皇孫。則百代之后。有天下者。猶陛下子孫也。向使楊素。許敬宗。李林甫之徒。承此旨。已就舒王圖定策之功矣。上曰。為卿遷延至明日思之。泌曰。如此。臣知陛下父子慈孝如初矣。然陛下當(dāng)自審思。勿露此意于左右。露之則彼皆欲樹功舒王。太子危矣。間一日。上開延英殿。獨召泌。流涕曰。非卿切言。朕今日悔無及矣。太子仁孝。實無他也。泌歷事四朝。為唐名相。后竟成神仙。
唐魏征。有膽略。善回人主意。事無大小。必犯顏苦諫。即上怒甚。弗輟也。上嘗得佳鷂。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故久。鷂竟死懷中。文德皇后崩。帝念不已。于苑中作層樓以望昭陵。嘗引征同登。使視之。征熟視曰。臣昏眊不能見。上指示之。征曰。臣以為陛下望獻(xiàn)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上泣。為毀樓。征勸帝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帝用其言。后頡利成擒。其酋長并帶刀宿衛(wèi)。至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皆征之力也。征為唐名臣。首封鄭公。五世孫謩。復(fù)為宰相。
則天時。法官競酷。司刑丞徐有功。獨存平恕。初為蒲州司法。不施敲撲。吏相約。有犯徐司法杖者。眾共斥之。迨官滿不杖一人。職事亦修。及為司刑丞?崂羲_構(gòu)者。皆為直之。所活無數(shù)。嘗廷爭獄事。太后厲色詰之。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太后雖好殺。知有功正直。甚敬憚之。周興等。譖毀百端。竟不能害。后擢左臺殿中侍御史。子孫屢顯。
唐郭子儀。當(dāng)安史之亂。收復(fù)兩京。功冠諸將。代宗時;鹿儆檬。子儀閑廢日久。部曲離散。猝吐蕃入寇。京師震駭。上奔陜州。大將如李光弼等。皆嫉宦官之權(quán)。擁兵不至。獨子儀召募得二十騎即行。糾合諸將。擊鼓張幟。多然火以疑吐蕃。吐蕃駭。眾悉遁去。后又同回紇以數(shù)十萬眾入寇。諸將多不時至。子儀以單騎往說回紇。大破吐蕃。子儀為大將。擁強(qiáng)兵。程元振。魚朝恩。讒毀百端。詔書一紙征之。無不即日就道。由是讒謗不行。官中書令。凡二十四考。封汾陽王。八子七壻。顯盛莫倫。
宋司馬溫公為相。以身徇國。勤勵庶政。時已得疾。而青苗免役將官之法猶在。西夏未降。嘆曰。四害未除。吾死不瞑目。賓客見其瘦。引諸葛食少事繁為戒。公曰。生死命也。為之益力。疾革。不復(fù)自覺。諄諄如夢中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魏高宗謂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過。子不作書于眾中諫之。而于私室屏處諫者。不欲彰父之惡也。如高允者。朕有過。未嘗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者。朕知其過。而天下不知?刹恢^忠乎。高允一片忠誠。不獨激烈者不能。亦諷諭者所不及也?蔀橹G法。
宋蘇昞上章論國事。竄饒州。行過洛。館尹焞所。頗以遷貶為意。焞曰。當(dāng)季明上書時。為國計耶。為身計耶。若為國家計。當(dāng)欣然赴饒州。若為進(jìn)取計。則饒州之貶。猶為輕典。昞遂渙然。張可庵曰。士子為官。若有固功名。求容悅之心。則一事做不出。誠哉言也。
歷觀古今人臣盡忠而獲報者。多不勝述。至于大節(jié)不奪。見危授命者。運際坎坷。抱恨千載。似乎天之報施獨異。不知生享當(dāng)世盛名。沒受萬民拜跪。天之報之。較身受富貴安樂者。不啻百倍。而忘君害民者。天報之慘。更不必言。今且莫論忠不忠之報應(yīng)。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蒼生者。也無好好結(jié)局?梢姞栙籂柕摗6ㄈ回(fù)不得這個字也。自宰相至百姓。多有該盡之忠。然下民性命。最關(guān)縣令。故縣令。尤不可不忠。國家立此縣令。要他養(yǎng)民。古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如此重任托付。豈容辜負(fù)。蓋人讀書之時。便真切發(fā)心救世。及當(dāng)權(quán)乘勢。務(wù)要將天地君親。時刻在念。大行善事。清慎率屬。勤訪民隱。仿美政于程朱。問良模于時彥。勿徇情。勿愛財。旌善懲兇。興利除害。倡鄉(xiāng)約。重農(nóng)桑。訓(xùn)士理學(xué)。教民勤儉。催征務(wù)思善法。刑獄每盡仁心。革刁風(fēng)。察奸吏。水旱早勘速報。災(zāi)荒設(shè)法賑濟(jì)。鰥寡孤獨。責(zé)養(yǎng)有人。圩岸溝渠。勸修有效。嚴(yán)禁溺女。掠賣。賭博。煙花。迎神。做戲。淫書。暴棺。宰牛等惡事。倡行社倉。同善會。育嬰。義學(xué)。義冢。夏藥局。冬粥廠?瘯。棲流所等善事。真如搜羅寶山一般也。前注中。已說及有司以愛民勤職為忠。今又不憚再三苦口者。誠以最關(guān)民命耳。茍能一念自持。則何事不辦。其福德烏可量耶。再專附數(shù)案。以為為民之父母者觀勸。
宋程明道。令晉城。正己率物。教民以禮義。民有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以事長上。度鄉(xiāng)村遠(yuǎn)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奸偽無所容。凡孤煢殘廢者。責(zé)之親戚鄉(xiāng)黨。使無失所。行旅出于途者。疾病皆有養(yǎng)。因立鄉(xiāng)校。凡六十余所。暇時親至。召父老而與之語。以訪民瘼。其兒童所習(xí)書。皆親為句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擇弟子之秀者。聚而教之。聯(lián)鄉(xiāng)民為社會。立科條。旌別善惡。使有勸有恥。明道視民如子。欲辦事者;虿怀蛛。徑至庭下。陳其所以。先生從容告語。諄諄不倦。在邑三年。百姓愛之如父母。去之日?蘼曊褚啊C鞯琅R政之邦。上下風(fēng)動。蓋有以協(xié)和眾情。則風(fēng)動。天地造化。風(fēng)動而已。
明道攝邑。盛夏塘堤大決。法當(dāng)稟府。府稟漕。非月余不能興作。先生恐苗槁。曰救民獲罪。所不辭也。遂發(fā)民塞之。歲大熟。
為上元主簿。河?xùn)|路。財賦不充。官有科買。則物價騰涌。歲為民患。先生度所需。使富家定其預(yù)儲之價而出之。富家不失息。而民所費。比舊不過十之二三。又民稅常移近邊。載往則道遠(yuǎn)。就糴則價高。先生擇富民之可任者。預(yù)使購粟邊郡。所費大省。民力用舒。
知扶溝。民有焚脅舟人財物。每歲必十?dāng)?shù)次。公捕得一人。使引其類得數(shù)十人。不復(fù)根治舊惡。分地而處。使以挽舟為業(yè)。且察為惡者。自是境無焚舟之患。
治畿邑。水災(zāi)民饑。先生請發(fā)粟貸之。司農(nóng)怒。遣使閱實。使者言不當(dāng)貸。先生請貸不已。遂得粟六千石。饑者用濟(jì)。司農(nóng)益怒。視貸籍戶同等。而所貸不等。檄縣杖主吏。先生言濟(jì)饑。當(dāng)以口之眾寡。不當(dāng)以戶之高下。且令實為之。非吏罪。乃得已。先生嘗曰。為令之職。必使境內(nèi)之民。兇年饑歲。免于死亡。飽食逸居。有禮義之訓(xùn)。然后乃盡。
令扶溝。率民盡力開治溝洫。惜乎未盡其事。即以別調(diào)而止。先生嘗董役。雖祁寒烈日。不擁裘。不御蓋。時所巡行。眾莫測其至。故人自致力。常先期畢事。先生凡作縣。坐處皆書視民如傷四字。常曰。顥常愧此四字。
宋朱子知漳州日。曰。予欲留意學(xué)校。請黃知錄表率諸生。又延前輩士人。同為表率。使士子識些向背。知為善之方。與一邦之人。同趨君子之域。又以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禮。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以教子弟。禁漳民賽會朝岳。曰。只是男女混淆。便當(dāng)禁約也。又除屬縣無名之征。歲免七百萬。嘗到唐石。待野叟樵夫。如接賓客。無分毫畦町。曰。此一等人。若勢分相絕。如何使他得盡其情。
知南康榜文。本軍。土瘠民稀。役煩稅重。民力日困。深可哀憐。今管下士人。父老僧道。軍民諸色等人。有能知得利病根源。次第合作。如何處置?梢詫捫簟2⒄堊屑(xì)開具著實事狀。不拘早晚。赴軍披陳。切待面加詢問。多方措置。庶幾戶口歲增。家給人足。
知南康勸諭文。佃戶耕作主家田土。用力為多。全仰主家借貸應(yīng)付。優(yōu)恤赒給。無令失所。
勸諭官戶曰。既稱仕宦之家。即與凡民有異。尤當(dāng)安分循理。務(wù)在克己利人。
勸諭伍;ハ鄤窠涫录。仰同保人。互相勸戒。孝順父母。恭敬長上。和睦宗姻。赒恤鄰里。各依本分。各修本業(yè)。莫作奸盜。莫縱飲博。莫相斗打。莫相訟訴。孝子順孫。義夫節(jié)婦。事跡顯著。即仰具申。當(dāng)依條格旌賞。其不率教者。亦仰申舉。依法究治。
知南康。五日一到學(xué)。延見諸生。力為普說。曰。今頗覺有風(fēng)動之意。少加旬月。亦當(dāng)稍變前之陋也。
官崇安。以民饑。請于郡守徐公嘉。得米六百石以貸。而因為社倉。后至三十年。積百千斛。歲歉散之。里中遂無兇年。
浙東大饑。上命朱子提舉常平諸職。既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日與寮屬。鉤訪民隱。至廢寢食;I畫既定。案行所部。窮山長谷。無所不到。撫問存恤。所活不可勝計。每出。乘單車。屏徒從。秋毫所需。不及州縣。后與建寧守劄子曰。救災(zāi)之政。與常日不同。決無靜拱而可以獲禽之理。富人多粟。使之存留分?jǐn)?shù)。以俟來歲。聽官之命。以恤鄰里之闕。何所不可喻之以仁恩。責(zé)之以大義。其不從者。示之以刑。其樂從者。報之以賞。何至憚其怨怒。慮其欺己而不為哉。又飭行屬縣曰。勸諭上戶。略備酒果。延請勸輸。厚其禮意。諭以利害。不可縱吏騷擾。上戶既是富足之家。必能體悉此意。其間恐有未能致悉之人。亦當(dāng)再三勸諭。審其虛實。量其增減。如更詐欺抵拒。即具姓名申稟。切待別作施行。又曰。少帶人從。逐一親到地頭。不可端坐寬涼去處。只憑鄉(xiāng)保。
朱子每曰。以救民而獲罪。亦所不敢辭也。
清陸稼書嘗曰。吾輩叼朝廷一命之榮。無可報效。惟愛養(yǎng)赤子。為國家培植元氣是職分。
陸公初任嘉定。催科立甘限法。令應(yīng)輸者。自限輸若干。屆期及半。即得宥。以故絕不用杖。而輸者爭至。惟積蠹頑戶。間予杖。公見輸者眾。恐民稱貸。即出示。須后限。
每逢二四六八日。堂事竣。即到學(xué)聽諸生講書。儒童有志者。皆得隨諸生聽講。試卷略加批點。不分高下。所講之書。俱要引到身心上去。不止從舉業(yè)起見。又每擬策問一道。令諸生退歸?季棵靼。欲學(xué)者兼通經(jīng)濟(jì)。
陸公折獄。不盡拘于律。聽斷時。孝弟忠信之言。不絕于口。和平惻怛。以至情相感動。嘉定踰年后。訟亦絕少。又因俗尚奢華游遨。痛禁飭之。懇切教誡。且以身先。俗乃一變。又市鎮(zhèn)有拳勇朋比。為鄉(xiāng)里所苦。公盡廉其名。不即捕。遇有控者。責(zé)而械諸門。時時勸諭之。視其情色果悔。則釋。不帀月。其黨悉散為良民。又作勸囚文。遣吏往獄講讀。諸囚俱痛哭失聲。
陸公清操飲冰。愛民如子。因詿誤被革。萬民怨恫。未去而皇皇罷市。既去而家家尸祝。
再任靈壽縣。恐鄉(xiāng)愚無知。遍赴各鄉(xiāng)講鄉(xiāng)學(xué)。使人人知善之當(dāng)為。凡與小民講解之言。匯成一冊。授之梓。嘗曰。區(qū)區(qū)一卷書。朔望一講。其遂能勝殘去殺耶。僅足以啟其端耳。若夫擴(kuò)而充之。引而伸之。使家喻戶曉。淪肌浹髓。邪穢盡滌。渣滓盡融。則視乎繼自今行之何如耳。
知靈邑。派運上供石炭。騾車以五輛。視他邑獨多。公首以為請。至以去就爭。始得更代。
知靈邑。有王魁鬻身旗下。旗人持要人札。來索印券。并取其妻徐氏同往。公毅然捐俸贖歸。
靈邑。倚山瀕河。間有可耕獲者。小民慮一行播耕。便當(dāng)起科。所入不足以完稅。利有限而害無窮。相戒不敢墾。陸公揭示遍曉。謂官長茍非病狂。不勒爾起科。以遺爾無窮之害。于是漸有辟者。
靈邑大水。陸公親至各鄉(xiāng)勘災(zāi)。多方保護(hù)。即申報上司。懇其題請蠲免。及賑荒時。公每日裹糧馳驅(qū)。窮谷遍到。凡四十五日而畢。又靈邑歲比不登。公多方賑濟(jì)。萬民安全。時有斂財演戲者。切責(zé)為首。以其所斂助施粥。公后行取。官御史。謚清獻(xiàn)。崇祀孔廟。
二程全書。及朱子文集大全。語類大全。內(nèi)載政事極詳。有心斯世者。采集一冊。則無政不有其矩矱矣。即近今陸清獻(xiàn)年譜。亦有善政可法。茲緣編隘。未為完備也。
顏光衷先生孝弟論曰。有子說孝弟為仁之本。孟子說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這孝弟。關(guān)涉甚大。橫的縱的。往古來今。無邊無際的。都是這個物事。然須曉得孝弟的。是何物。所以孝弟的。是什么根苗。人于天地間一氣耳。自有宇宙以來。無日不生。都是活活的。仁者活也。我手足活時。便知痛癢。痿痹處。便不知痛癢。天地萬物?茨腔顒拥。青翠的。跳舞飛躍的。呻吟鳴叫的。便觸著我懷抱。便有生意。疼痛與他相關(guān)。蓋所謂仁也。吾身活處。從何得來。跟著這精氣。而精氣非我自家。跟著這形色。而形色亦非我自家。都是從雙親分剖的。試看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養(yǎng)的是母胎。茹的是母血。這里自家原有軀殼否。一旦離里出懷。才有性命。然何處不傍著父母。試看小孩子家。終日醒。亦醒著父母。終日睡。亦睡著父母。終日歡歡笑笑。啼啼嗥嗥。都是歡笑啼嗥著父母。舍父母則一籌不展。一情不立。這里還自家有軀殼否。這便是一堂的生意。合一堂爹爹娘娘。哥哥姐姐。弄這小孩子。小孩子。一味無東無西。依著爹爹娘娘。哥哥姐姐。作一塊。那是爾恩。那是我怨。那是爾是。那是我非。豈不是渾然一體。這便謂之仁。仁者人也。原合父子兄弟為一人者也。迨后稍長。便不傍父母行立。自家有一種跑跳的意思。不傍父母喜怒。自家有一種戲耍頑拗的意思。不傍父母食息。自家有一種想佳味。求便宜的意思。豈不是我體日現(xiàn)。漸漸與親隔了。而為父母者。復(fù)不勘破此機(jī)。挑他撥他。惟恐他不入了世情。不成了我相。凡事則譽(yù)之曰。我的乖乖。我的乖乖。此便引動他毀譽(yù)根。務(wù)外根了。他日便成了伐善施勞。矜名飾節(jié)的氣象。對兄弟則戲之曰。這是我兒。這是假兒。這得我憐。這不得我憐。便引動他妒忌根。彼我根了。他日便成了妨賢媢嫉。同胞不和睦的氣象。
遇食物。則戲之曰。我的要多要多。便引動他饞口根。貪婪根了。他日便成了爭田爭貨。受賄納賕的氣象。遇少有得失哀啼。則語之曰。誰惹我兒子。我要打他。便引他很戾根。恩怨根了。他日便成了背公樹黨。陰鷙斗害的氣象。這等氣象。漸開漸著。連父母亦不能有其子矣。何也。父母亦不能盡是好言。亦不能盡是憐惜。物食亦不能充量。恩情亦不能無得失也。于是向之所以教其子者。皆為還向父母之具。家人父子間。便有爾非我是的意思。謀事而當(dāng)。而以之自多也。一惹物議。而曰吾父母實然也。房戶之間。笑語之內(nèi)。恩恩怨怨。贏贏輸輸。不可勝道矣。是牛李洛朔之黨。即家人而已然。而揖讓爭篡之局。自一堂而遂分也。而況乎外誘驅(qū)馳之。婦言熒惑之。子女及仆從慫恿之者哉。若是而可為仁否。自家如此。而能與他人忘物我齊順逆否。間有一二知義理有志氣的人。硬著要孝。硬著要弟。然無始以來。習(xí)心習(xí)氣。難平難釋。故百般沖下。忽現(xiàn)傲惰根。百般奉順。忽現(xiàn)蠻拗根。百般推讓。忽現(xiàn)我能我會根。此根不徹。精神氣色。倏忽流露出來。父子兄弟。必有默窺其微者。便不能歡歡喜喜。渾然無事也。故孝弟。是無皮殼的物。有皮殼的。終鼓舞不上。此無皮殼的。便會達(dá)之天下。何也。無我也。忍辱也。善下也。不言而飲人以和也。此皆在一家。則一家動。在天下。則天下動者。是故東叫母。西靠子。一一撞著孝弟。則必思所以撫喻之。老無告。幼顛連。一一撞著孝弟。則必思所以終養(yǎng)之。行役之人。邊戌之士。不遑將父將母。一一撞著孝弟。則必思所以休恤之。鯤鮞胎夭。將雛翼卵。草英木秀。帶根靠芽。一一撞著孝弟。則必思所以濡沫之。全護(hù)之。如此種種靈活。真?zhèn)是叫天天靈。叫地地應(yīng)。以至于蠻貊異類。有血性者。莫不在其聯(lián)絡(luò)中也。何有不仁。
嘗觀古來孝子;蛑龙v鳥不攫。鷙獸不搏。景星慶云。祥征瑞應(yīng)。非其順德致然哉。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一段和豫氣象。殷薦上帝。而仁天地。配祖考。而孝父母者。都在于此。此外更有何事。孟子云。堯舜。孝弟而已矣。又說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兩而已矣。煞甚關(guān)合。若孝弟。該不得求放心。求放心。該不得孝弟。便非一了百當(dāng)也。緣心不是圓腔子。原是藹然樂豫的。原是惻然疼痛的。原是油然活潑的。天霽地朗。心眼具開。天昏地黑。愁亂默默。是天地一心也。草夭木喬。鳥濯麀伏。無限欣喜。顛崖墮闕。兇創(chuàng)夭折。無限凄惶。是萬物一心也。舍此而耽彀便宜。利災(zāi)幸禍。便謂之放心。即不然而要譽(yù)惡聲的心。該博涉獵的心。矜名飾節(jié)的心?蓍录攀氐男。亦謂之放心。何也。于我心之生意不屬也。故前面分明說。仁。人心也。孝弟。便是仁根之第一透露。第一勃郁處。此處養(yǎng)得根活。便枝附葉貫。千花萬朵。一齊俱森發(fā)了。如人一身。耳聽。目視。手持。足行。何者不是一團(tuán)生意。而道家修養(yǎng)。只是神氣上煉得純。守得一。自能長生輕舉。蓋一處靈時。連骨節(jié)都靈了。孝弟之于天地民物亦然。是亦全身之神氣。修養(yǎng)之丹頭也。丹頭入手。脫凡成圣。在須臾間。更無調(diào)理骨節(jié)工夫。故嘗為之轉(zhuǎn)一語曰。學(xué)問之道。仁而已矣。仁之道。孝弟而已矣。此兩而已矣。所以貼貼合合。而無痕跡者也。
又曰。天下之所以紛擾不靖者。只是強(qiáng)心猛氣。勃而為怒。斗而為力。奔突而為攻戰(zhàn)爭逐。涿鹿之兵。七雄之虓闞。潢池漁陽之鼙鼓?创迪⑵溟g。而翻浪乾坤者。是甚么。其初只是些些戾氣。橫在胸臆間。漸漸相觸發(fā)起來。咽吐不下。于是抗拒父兄。傲慢長上。此抗拒傲慢的根苗。便是會挾持官長的。便是會椎埋報仇的。便是會不逞嘯聚的。故易傳曰。訟必有眾起。不止是訟于官長。自家有逞是非。爭勝負(fù)的心。而蹶張橫行之勢已見矣。堯說丹朱曰。囂訟可乎。而禹之戒曰。無若丹朱傲。究其訟字。只一傲字。所以事親而傲。必不能孝。事長而傲。必不能忠。治民而傲。必不能仁。只一傲字。便做成濟(jì)惡不才之歸。而不能解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驕泰以失之。驕泰的人?焊甙谅YF己而賤人。是己而非人。智己而愚人。有甚么心情。計民利病。念民疾苦。大學(xué)一書。自齊家以至平天下。都不外孝弟慈。則驕泰的人。分明是不孝不弟不慈也。然雖不孝不弟不慈。終比別人不同。故雖有至剛。而不能不為親者下。雖有至戾。而不能不為長者屈。此便是天性不可解的。試觀不孝的人。到人前。亦自檢飾些些。若使之己坐父立。他決定不安。又如道他孝則喜。道他不孝則怒。此亦是人根未斷處。此未斷處。便是血性所入。便可容吾感化。所以孝子悌弟。于其間一撥便轉(zhuǎn)。如鄭莊公把自家母娘休了。潁考叔食肉遺母。關(guān)他甚事。卻便幡然悔悟。又如子皋居喪。泣血三年。未嘗現(xiàn)齒。何預(yù)成宰政事。然卻成人之兄死。因子皋而為之衰也。此其間不知所以感。所以應(yīng)。無形相觸。翻動肺腑。正是莫為之天。莫致之命在是。前輩施佑兄弟爭田。因與嚴(yán)鳳舟次。語及產(chǎn)事。鳳揮淚不止。佑大感悟。此等事。皆是不可曉的。嚴(yán)公自家孝友。何事管著施家。為之涕淚縱橫。且不知何以一滴滴。落向施君肚里去也。
大抵天地間。有意氣。有圭角。有算計的。都會抵拒人。無根無蔕。無奈何。不自知的。偏會感動人。任是阛阓間。至愚至賤的人。有一個孝子出。不大家揄揚他。則大家欽敬他;騽t默地負(fù)愧他。此敬他愧他時。真?zhèn)是戾心平。躁心釋。一片可掬可憐境界。在一家則一家平。在天下則天下平。上而官長。上而君相。權(quán)力愈大。噓吸愈眾。又豈有不盡天下而孝子之悌弟之者哉。故曰。一家仁。一國興仁。又曰。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機(jī)正在此。天下風(fēng)俗壞時。大抵自其子弟時先做壞了。人品心術(shù)壞時。亦自子弟時先做壞了。少有拂戾。便容受不下。稍有才氣。便收斂不入。所以一到長成。放出無狀來。遂不可當(dāng)。古來灑掃應(yīng)對。奉幾侍立。都是要消除子弟的雄心猛氣。使之鞭向入微。又如天子之子。齒胄鳴謙。曰。君在則禮然。父在則禮然。長在則禮然。此是何等意思。天下不患無才干。而患無真性。不患不能為君父師。而患不能為佳子弟也。以子之道君之。在在通是可奉侍可憐惜的意思。以弟之道君之。在在通是耕讓畔行讓路的意思。昔舜禹之有天下也。天下方謳歌之。訟獄朝覲之。極其熏赫。而舜自視不過有虞之窮人耳。井廩猶存。只載莫見。于田號泣。方恨無所控訴。而天下已治矣。禹自視不過羽山之罪人子耳。父痛莫贖。洪波驚骨。路逢罪人。不覺淚數(shù)行下。而天下又治矣。以至文武之孝。莫不皆然。彼猶然日朝于王季之寢門三也。彼猶然事事關(guān)其愾僾。而在在受其提命也。故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蓋文武不終于為人君。而終于為人子也。想其惠鮮鰥寡。弔民伐暴。獨有此前人之心事。耿耿胸臆間耳。彼丹朱之啟明。豈無其才。然一傲字。已結(jié)斷天下命根矣。此五典百揆。所以屬之有鰥氏也。
又曰。圣人言孝。皆不是小可的事。禮記云。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夫子說舜之大孝。便說德為圣人。大德受命。分明是完天之所生。以天事親了。須曉得親是何物。不是一團(tuán)血肉之親。我生于親者是何物。不是一團(tuán)血肉之我。原是圓陀陀。光亮亮。大家作一塊的。親亦是這個。天地萬物。亦是這個。父母生我一身。便要把身所有者。畢羅而獻(xiàn)之父母。方是聚順。若只去用力用勞。把那個粗形相服事。而一點空靈真骨血。無邊寶貝。卻拋下不理?芍^孝子乎。我事父母。又要將父母一肢一節(jié)。一念一動。下至涕唾幾杖。無不盡情承奉。而父母一點空靈真骨血。無邊寶貝。卻拋下不理?芍^孝子乎。故才說大孝。便是順親養(yǎng)志。順親者。順其靈妙之親也。順其先天未分之親也。其汩沒情識中者。偽親也。養(yǎng)志者。養(yǎng)其大公之志也。養(yǎng)其徹地通天胞民與物之志也。其軀殼形骸中者。偽志也。然要順親養(yǎng)志。又須誠身守身。守身者。守其明善之身也。守其以達(dá)德行達(dá)道之身也。不然。則竭力顧養(yǎng)。柔顏侍養(yǎng)。亦偽身也。能認(rèn)真身。始能認(rèn)得真親。故曰。不誠乎身。不順乎親矣。曾子之身。與曾元之身。便懸隔了。故所奉諸親者。亦是不同。今且以舜孝王祥觀之。王祥之孝。至真至懇。不遺纖力。豈不幾于舜之不思不勉者。若道孝與舜一.則王祥便是堯舜了。若道品地尚懸。心量尚未完滿。又難說。堯舜之道。孝弟而已也。蓋大舜從靈明上認(rèn)親。王祥從郛郭上認(rèn)親。大舜視瞽瞍便是至神至圣。至仁至慈的。其要殺我。要不使我娶之心。都是后來習(xí)心。其真心原不乃爾。假饒從其亂命。取快一時。奉承他習(xí)心。卻把至神至圣。至仁至慈的真父母。結(jié)斷了種子。于心何堪。于性何忍。故百般維持。百般挑動。果現(xiàn)出真父母來。若王祥臥冰等項。固是天性篤摯。然其所隨順者。情識之父母也。亦緣王祥之身。未造虞舜地位。故所認(rèn)亦止此。此即是善之不明也。
明乎善。便完全那靈靈活活的。隨在出生。自有寸尺。如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不告而娶等項。非有成法可尋。自家心靈必如是而始快耳。自家如是。所以服事父母者亦如是。故云事父母幾諫。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父母原來只有一善心。則盡屬吉祥善事。就做微有轉(zhuǎn)念。而此善心。亦隱隱躍躍。未肯澌沒向盡。此亦是轉(zhuǎn)兇為吉之幾。事父母者。正從此處婉轉(zhuǎn)。幾未動。挑動他。幾甫動。接引他。幾有失。挽回他。是以心斡心。視無形聽無聲的工課。故不待行事不從。當(dāng)見志不從時。孝子已費盡心計矣。惟如是。故能心與之一。而未始有違也。如此而誠。如此而順。便把親與我聯(lián)屬一本之真原。團(tuán)團(tuán)會在這里。便把天地同根。萬物同體之真原。團(tuán)團(tuán)會在這里。何性命之不周。何位育之不行。何天下之事變經(jīng)權(quán)。不在我靈明斡運中。是謂集百順以貽之親。大舜之所以德為圣人。備福尊養(yǎng)者。此也。武周之所以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者。亦此也。此個是常存的。;畹摹赜谥卦。而貫于靈蠢的。故舜同天之命。而凝天之休。以天事親也。武祀乎其先。而達(dá)乎郊廟。以親事天也。究竟是一生字。自有天地以來。無日不生。親與我。都是一生生相續(xù)。完著這個生。便把一世有生的物事。都相觸相動了。方謂之無忝所生。張子西銘。全是發(fā)明此意。如王祥之孝。不免是個死法。會不思不勉矣。而未可謂之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也。得與中。是何物。是那天然活潑的。操無形之規(guī)矩。能盡天下之方圓。故云。規(guī)矩。方圓之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從容中道。圣人也。然即不會得。不會中。則亦謂之思勉可也。思勉者。意也。識也。性真不和盤捧出。則傍在意識上用事。若動著性諦。雖如舜之號泣怨慕。不可為人。不可為子。這樣困勉之極。依然不思不勉耳。吾人既不能生而渾全。與堯舜一般。當(dāng)思親所與我是何物。原不是目視耳聽的空髑髏。酒囊飯袋的臭東西。何堪將此抵塞糊涂。過了日子。且以此奉其親也。思及此。一躍躍出。渾身作汗。便不肯把天下第一等。饒與別人做。自家做得一分。便是孝弟盡得一分。到完完全全。修德備福。則舜武為君之孝。與周公為相之孝?鬃铀赝踔。莫不殊途同歸矣。
又曰。天下那有不孝的人。雖有不孝的人。而稱之孝則喜。稱之不孝則怒且愧。且人前矜名飾節(jié)。未敢如私居之放縱。是亦其良知不汩沒處。充此良知。便是大孝根苗。只是習(xí)心習(xí)氣。不能自化。所以依舊不孝也。剖得明白。則父識所以教子。子識所以自克。譬如攻賊。知賊所在。平定有期矣。
又曰。小不孝之所以習(xí)成者有四。一曰驕寵。為父母憐憫過甚。常順適他性子。驟而拂之。則便不堪。常讓他便宜。任他佚豫。令之執(zhí)勞奉養(yǎng)。則便不習(xí)。人前出言。稍有過失。父不忍唐突其子。而子乃敢唐突于父。文行藝能。父譽(yù)子。惟恐不在我上。而子必欲父之出我下。積此驕縱。他人處。展不出手。獨父母處。展得出手。遂真謂老成人無聞知矣。二曰習(xí)慣。語言粗率慣。便敢沖突。動作簡易慣。便敢放恣。父母分甘絕少慣。遂不復(fù)憶其甘旨。父母扶病任苦慣。遂不復(fù)問其痛養(yǎng)。三曰樂縱。見同輩不勝意氣。對雙老而味薄。入私室千般趣態(tài)。上高堂而機(jī)窒。甚且明以父子兄弟為俗物。不樂相對。則豈有孝弟之念。由中而出耶。四曰忘恩記怨。夫恩習(xí)久愈忘。怨習(xí)久愈積。人情然也。故一飯見德。習(xí)久則饜嗛起。一施感恩。常濟(jì)則多寡生。一迎面見親。累日則猜嫌重。況父母兄弟。生而習(xí)之。以親愛為固常。且有憂我而獲拂者矣。以訓(xùn)迪為聱耳。且有譽(yù)我而被厭者矣。以任勞庇護(hù)。極念經(jīng)營為平等。且有強(qiáng)預(yù)我事而怒耽者矣。眼前大恩。恬然罔識。況能推及胎養(yǎng)之勞。襁哺之苦。弱質(zhì)驚魂之痛者哉。故人情有至顛倒。至古怪。而不自覺者。子之于父母是也。不以恩獲怨者鮮矣。此數(shù)者。皆人之習(xí)情。然亦未嘗無真性。但積久不知其誤耳。是宜急急喚醒。早早克治。時時思量。勿謂親心之慈。我可自恕。勿謂世道之薄。我猶勝人。小不孝之積漸。即為大不孝?刹粦趾。
又曰。大不孝之所以習(xí)成者有四。一曰私財。財入我手。便為我有。而在父母手者。又謂我得有之也。財足則忘親。財乏則覬親。求財不得則怨親。親不能自養(yǎng)。而寄食我財。則又怨親。甚且以單父只子。而因財相夷者有矣。少長互推。而棄親不養(yǎng)者有矣。不知身誰之身。財誰之財。我不帶一財來。而襁哺無缺。以至今日。誰為者乎。乃多營幾文財。便欲與我親較算也。二曰戀妻子。妻子習(xí)狎。而父母嚴(yán)重也。有美味錢財。欲以娛妻寵子。有佳會良辰。欲以擁妻抱子。而悅親之念遂微也。不思子為我子。而我為誰子。親子我而我不顧。則我亦何賴有子哉。夫妻和好。固是一家樂事。然當(dāng)呱呱待哺。便溺未分時。豈解戀妻。豈妻能顧復(fù)得我生活耶。父母看子成人。得有室家。不勝終身之喜。乃有婦而親反不得有子耶。三曰嫖蕩。欲火正熾?驼T如狂。有倚廬傷心者。不解也。家業(yè)浪費。婦姑勃溪。有激聒誚讓者。不辨也。懷子不寐。風(fēng)雨凄永夜之魂。垂白無歡。菽水冷半生之奉。吁嗟。狂興幾何。忍令有此。四曰爭妒。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憾。父母之于眾子也。情豈無偏。乃攘臂爭分。側(cè)目奪寵;蛐值芏s觤不平;蚪忝枚嬢^纖悉。護(hù)短爭長。分曹伐異。相讒蠱而家道暌。積瞋喜而孝情薄矣。此四者。亦人之常情?中⒆硬幻。而流遂至于大不孝。吁?商柙。
又曰。有似孝而非孝者。父有過。當(dāng)幾諫。有愆。當(dāng)克蓋。若但知順親于情。而不知順親于理;蛉纹淦。而致戾于一家。或聽其恣睢。而取憎于鄉(xiāng)里;蜃o(hù)其陰私。而得罪于天地。此成親之惡者。烏得為孝。有自謂孝。而實非孝者。能服勞。能奉養(yǎng)。而有德色。在小姓人家。止此一室。父子朝夕團(tuán)圓。即有言語之傷。尋即消釋。反得真率盡情。乃有士人知書者。其于父;蛳悠淅隙Q逸以安置之;驊勂涓泄室赃`離之;蛞娖浔岸枥硪院鈮褐。遂致日遠(yuǎn)日疏。相對話少。意色冷淡。尊而不親。更有一種好游者。舍堂上之樂。結(jié)朋友之歡。異鄉(xiāng)遠(yuǎn)省。累月窮年。覬人膏潤。名曰為貧為養(yǎng)。實則畜子奉妻。烏得為孝。又有人見為孝。而神見非孝者。生亦盡養(yǎng)。事亦承歡。而備物鮮情。絕無真樂。及死亡之日。衾棺盡美?捋x隨常。亦無真哀。至覓地安葬。竭力費財。又為子孫謀蔭。非為父母求安。此神目視之甚明者也。又有一時稱孝。而不能高千古。即能千古傳孝。而不能滿一心者。其人于前弊。一無所犯。于孝行。無一不周。而未聞大道。修身盡性之事。尚有缺陷?偸菈櫬淝搀w。莫報親恩。故德為圣人。孝斯稱大。為人子者。急宜自省。
又曰。老年之取厭于子孫者。亦有數(shù)種。一曰迂闊。衣冠禮數(shù)。不合時宜。當(dāng)思斑白何以常在。到有古趣。令人愛惜。二曰惜財。勰勰持籌。禁子孫濫用。當(dāng)思為誰艱苦。日所吃用者。是誰所留。三曰尪弱。起止不便。扶持維艱。當(dāng)思欲報劬勞。養(yǎng)兒待老。正在此時。四曰昏耄。言語牽纏。重聽蹇澀。當(dāng)思己生之初。無知無言。誰為歡弄。五曰愛憐。內(nèi)外少子。推食讓服。偏護(hù)太甚。當(dāng)思愛及僮仆。尚應(yīng)體心。何況同氣。倘于此處起一厭心。入不孝而不自知。急宜回省。
又曰。又有前后之間。嫡庶之際。父母或有偏向。而為子者。亦易生嫌怨。此當(dāng)委心付之。期于必得歡心而后已。宋韓魏公云。父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獨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此古今所以稱大舜也。大略銷化最急。處此者。直須渣滓全融。不存一毫火性。比平常為子者。遜志承歡。倍加謹(jǐn)慎。有仁心之親。自然轉(zhuǎn)而憐我。若其無仁心者。感之不能。況可觸之。亦惟自盡子道。以無陷于忤逆斯已耳。若一意見親不是。火性填胸。消遣不能。擺脫不下。必將有遏抑不住之時。微根不除。遂至橫決。吾恐其時。責(zé)親者輕。而為子之罪。莫可逭也。
又曰。豈惟怨怒不可使有宿物。即要父母兄弟從天理上行。要父母兄弟愛我親我。此是好意。亦不可肚腸太急。著手太重。太重。則執(zhí)而不轉(zhuǎn)矣。
又曰。又有四等父母。待孝尤切。而不孝之罪。特甚他人焉。一曰老。二曰病。三曰鰥寡。四曰貧乏。父母當(dāng)少壯時。食息起居。猶能自理。至龍鐘鵠立。扶杖易仆。寒夜苦寂。鐵骨難挨。又如偏風(fēng)久病。坐臥不適。遺溲叢穢。席薦可憎。子所難奉惟此時。親所賴子亦惟此時。又如老境失耦。寒暖誰問。形影相對。心話莫提。丈夫猶自可。嫠婦可奈何。就使兒孫滿前。耦者耦。稚者稚。人人鼾睡去。個個樂事歸。漏聲長處不堪聞。枕邊淚濕與誰語。有孝兒孫。頗能顧養(yǎng)。猶將冷意。暫托熱腸。不幸而母我者。乘慣撒潑。姑我者。橫面阻絕。只護(hù)半點骨血?詹┮簧喑。又有撫字財匱;槿⒘摺=∩倌。經(jīng)營肥暖。老窮人。搔首躊躕。望一味以垂涎。丐三餐而忍氣。夜爨晨炊。猶罵閑食。紡績抱孫。尚咒速死。此數(shù)等父母。怨氣尤足動天。為子孫者。行孝益當(dāng)倍于常兒。勸化者。亦于斯為吃緊也。
陳成卿。勸戒全書中。又增一等云。世有婢妾而為生母者。同是一般女子。生于貧賤之家。落在富貴之手。共衾同枕之夕少。孤眠獨宿之夜多。有造化者。遇著賢惠主婦;蛘甙肭绨胗辍I锌擅銖(qiáng)度日。若逢妒悍之性。終日惡聲相加。百般凌辱。少辯一語。便罵犯分無禮。略訴半句。便恨枕邊教唆。更遇不孝媳婦。不孝子女。不思為父翁矜惜。一味向母姑搬挑。下人復(fù)從而和之。風(fēng)波起于平地。霹靂降自青天。又不幸主人情薄。冷暖不知。疾痛弗恤。閨中淚濕青衫。門外歡呼暢飲。甚有溺愛新寵。厭棄舊情。薄命自憐。幾番尋死。真可悼痛。偶爾得胎。多方掩飾。掩飾不過。受盡慚憤。坐草臨盆。誰來看護(hù)。幸而得子.妒忌不容。加意小心。動云恃子放肆。子有疾病。剜肉醫(yī)瘡。甘受凍餓。經(jīng)云。十月懷胎娘辛苦。三年懷抱母心勤。若身為婢妾。勤苦更十倍尋常也。到得長大成人。享有妻子。享有田房。全不想今日受用。都從我母血枯骨瘠。淚干腸斷中來。言念及此。能不酸鼻。為子者。常當(dāng)想此。發(fā)憤立志。誓圖一日顯揚。以酬萬苦千辛。居恒侍奉。須念母氏勞苦。風(fēng)燭可憂。早早奉養(yǎng)。若不盡心竭力。比尋常不孝子。更為大逆不道。定當(dāng)急受天誅矣。
孝道何盡。及時為貴。毋使親年日短。而悔吾之心未盡。毋使子力日裕。而傷吾親之不逮。父母待子能養(yǎng)。大約五六十歲矣。譬如持短燭而行長路。奔趨投店。尚恐不及。況敢逍遙中路哉。為人子者。擁妻抱子。飽食安眠。豈知堂上發(fā)白眼暗之老人。又復(fù)刪除一日耶。妻子之年方少。享用之日正長。而生身父母。桑榆已逼。逝川不停。萬一蹉跌。涓塵難報。上天下地。尋覓無門。徒嘆風(fēng)木以悲懷。對雞豚而隕涕。不且遺一生永恨乎。故每日間。常想父母。罔極恩深。我不能常有父母。則孝心自然感發(fā)。昔有悼亡者曰。嬛嬛不孝軀。寸寸慈親血。烏鳥正多情。百年空淚竭。悲哉此言也。幸未及此。速宜孝養(yǎng)。
宋司馬溫公曰。某事親無以踰于人。能不欺而已。其事君亦然。
孝之大綱有四。立德。承家。保身。養(yǎng)志。其間遇有不齊。才有各異。要在隨分隨力。盡所當(dāng)盡。實有一段至誠之意。行乎其中。終其身至于瞑目。無毫發(fā)之遺憾。其于孝也庶幾矣。
羅氏云。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有冷淡心。不可使吾親生煩惱心。不可使吾親有驚怖心。不可使吾親生愁悶心。不可使吾親有難言心。不可使吾親有愧恨心。
于鐵樵曰。人子全要仰體。父母望子之心。人間名利。雖非可以必得。然讀書者?炭嗦耦^。務(wù)農(nóng)者。努力胼胝。貿(mào)易者。盡心營運。置其身于可富可貴之地。使父母意中。常作一做封翁。做財主妄想。亦是養(yǎng)志之一訣。為人子而使父母無想之可妄。則其心痛矣。
溫節(jié)孝曰。堂上有白頭。子孫之福。一故舊聯(lián)絡(luò)。二鄉(xiāng)黨信服。三子孫稟令。僮仆遵規(guī)。四談?wù)f祖宗故事。與郡邑先輩典型。五解和少年暴急。六照料瑣細(xì)。
王中書勸孝篇曰。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曙嬆钢。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腹如殺戮。父為母悲辛。妻對夫啼哭。惟恐生產(chǎn)時。身為鬼眷屬。一旦見兒面。一命喜再續(xù)。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裀褥。兒睡正安穩(wěn)。母不敢伸縮。潛身在臭穢。不暇思沐浴。橫簪與倒冠。形容不顧恤。動步憂坑井。舉足畏顛覆。乳哺經(jīng)三年。汗血計幾斛。辛苦千萬端。年至十五六。性氣漸剛強(qiáng)。行止難拘束。朋友外追游。酒色恣所欲。日暮不歸家。倚門至昏旭。兒行千里程。母心千里逐。一娶得好妻。魚水情和睦?茨该嫒缤痢S^妻顏似玉。母若責(zé)一言。含怒瞋雙目。妻或罵百般。陪笑不為辱。母披舊裙衫。妻著新羅縠。不避人憎嫌。不解人羞惡。父母或鰥寡。長夜守孤獨。健則與一飯。病則與一粥。棄置在空房。猶如客寄宿。將為泉下鬼。命若風(fēng)前燭。怏怏至無常。孤魂殯山谷;觎`在幽壤。誰念膺桎梏。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財?shù)摗2蛔R二親恩。惟言我之福。咸謂此等人。不如禽與畜。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勸汝為人子。經(jīng)書勤誦讀。黃香夏扇枕。冬預(yù)溫衾褥。王祥臥寒冰。孟宗泣枯竹。郭巨尚埋兒。丁蘭曾刻木。如何今時人。不學(xué)古風(fēng)俗。勿以不孝頭。枉戴人間屋。勿以不孝身。枉著人衣服。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天地雖廣大。不容忤逆族。早早悔前非。莫待天誅戮。
唐先生親恩歌曰。我今未說淚先淋。難報爹娘養(yǎng)育恩。自是斷腸談不得。斷腸談與眾人聽。惟有懷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難過。莫言產(chǎn)育無兇吉。生死須臾可奈何。肚里如今痛得慌。叫人為我剪衣裳。千生萬死多難算。只靠神天作主張。生下兒來血奔心。牙關(guān)緊閉眼翻生。直從剪下胞衣后。再過三朝才是人。尿屎時常撒滿身。腥臊臭穢不堪聞。卻無半點嫌憎意。洗換頻番極苦辛。聽得娃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想他歲半周年內(nèi)。一覺何曾睡得成。大雪紛紛臘月天。偎頭偎臉抱兒眠。只因乳是孩兒吃。徹夜開胸在外邊。聽得孩兒出痘瘡。登時嚇得眼翻黃。一從放出標(biāo)來后。盡日何曾吃米湯。磕個頭來上炷香。聲聲只叫痘娘娘。若還叫得娘娘應(yīng)。何怕頭穿出腦漿。幸得兒生兩歲零。依臺傍凳自能行。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生得孩兒性氣歪。任他情性使將來。如何父母偏憐愛。還說乖乖這樣乖。兒今頭發(fā)已披肩。轉(zhuǎn)眼成人在面前。痛殺親心難割舍。不能常在膝頭邊。雖然掙得少田園。受怕?lián)量嗳f千。不是為兒還為女。自家吃得幾文錢。娘看爹來爹看娘。為何終日臉焦黃。只因兒女將婚嫁。相對愁眉做一房。寸寸絲絲總是恩。誰能描得半毫真。蓼莪縱使能描畫。只好依稀六七分。
孝順歌曰。母氏懷胎十月時。高低踏步恐傷兒。子將此意終身記。正己尊親兩不虧。醫(yī)兒作熱與顛寒。恨不摳心揠肺肝。父母倘然煩惱處。也須百計去承歡。怒來嚇鬼與驚神。一見孩提滿面春。為子也須常若此。對親莫帶半分瞋。抱兒教語學(xué)聲音。笑罵爹娘也快心。他日堂前來聽訓(xùn)?v然責(zé)杖莫呻吟。爹娘兒子莫分居。試看刑曹滴血書。更有不堪離異處。一聲啼破脫胎初。兄弟原來本一根。天生枝葉好扶撐。若思割裂分家計。便是推開父母恩。富貴貧窮在此身。王侯仆隸不相因。勸君窮莫呼親怨。富貴無忘生我人。孝道常移夫婦情。勸君獨認(rèn)二親明。夫死婦亡重嫁娶。那能親沒再投生。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fēng)。勸君盡力生時養(yǎng)。死后悲啼總是空。七尺軀兒世上存。終天難報二人恩。勸君葬祭勤時節(jié)。常到山頭掃墓門。
金少嵩曰。按喪禮之壞。至今而極矣。事事非古。而七中婚娶之事。尤屬不經(jīng)。古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三年且然。今之忍心害理者。反從七中謀娶。舍苫塊而筦簟。易斬衰而錦繡。置父母之喪。而謀夫妻之樂。于禮合乎。于心安乎。子而為此。是謂大不孝。父母令其子為此。是謂教以大不孝。且兇中而行吉事。其夫婦皆不祥也。不知誰為作俑。今日相習(xí)成風(fēng)矣。甚至詩禮之家;蛞嘤写。誠周孔之罪人也。當(dāng)痛絕之。
沈龍江曰。人子事親。莫大于送終一事。于此而心有不盡。則無復(fù)可盡之心矣。奈何以兄弟眾多。彼此相諉。因而草草完事。致貽日后之悔。竊以為為長子者。力能獨辦。便當(dāng)以為己任。不必更派眾子。眾子之中。力或可辦。亦當(dāng)以為己任。不必偏累長子。各人盡心。爭先致力。才是人子。若有心靠人一分。便是自己心上。有一分不能盡處。
古者喪主哀。而今人則不哀。古者祭主敬。而今人則不敬。二者非禮。而葬之失禮為尤甚。故于此深致意焉。朱在庵曰。大夫三月。士踰月。故不葬。則不變服易食。哀親之未有歸也。今人惑于風(fēng)水之說。有貪求吉地。遷延日久者。有既葬多疑。屢行啟掘者。不思古人卜地之義。惟是孝子慈孫。重親遺體。不為風(fēng)水所侵。不為蟲蟻所蝕。不為耕犁所及。他日不為道路。不為城郭溝池。如是足已。豈以親之骸骨。為子孫福利之具哉。則風(fēng)水不必貪也。又有惑于分房之說。兄弟議多。終年牽制。既擇年月日時。又疑山水偏向。則是父母多生一子。反增一日之暴露矣。豈知人之禍福。各有因緣。于山水何與。則分房不必執(zhí)也。倘若執(zhí)迷不悟。一遇利名牽逐。淹滯他鄉(xiāng)。年復(fù)一年。幾無安土之望。或遭水火。又有焚溺之虞。為人子者。獨能安然于心乎。又權(quán)厝一事。萬不可久。久則雨水侵淋。日氣下蒸。未及歸土。木已腐矣。仁人孝子。亦當(dāng)切念之。
古之孝者。如曾子讀禮沾襟。閔子一言安母。老萊戲彩娛親。華寶不冠痛父。伯俞受杖悲泣。王裒攀柏哀號。郭平傭力葬親。江革行傭供母。各具至性至情。卓然為百世典型。今再列舉數(shù)事。以告世人。共知觀法。
化書曰。文昌帝君。于周初降生吳會間。事父母至孝。母年六旬。疽發(fā)于背。帝為吮疽三日。忽口中充滿。吐視之。有膜若綿。膿乳如米。乃疽根也。母遂安。而以病久羸瘵。醫(yī)曰。此痼疾。以人補(bǔ)人。真補(bǔ)其真。庶可平復(fù)。帝因中夜刳股肉。烹而進(jìn)之。忽聞空中語曰。上天以爾純孝。延母一紀(jì)壽。果愈。帝年三十六。父母亡。自持畚鍤營葬。枕塊墓傍。終三年后。洪水暴發(fā)。帝齋戒守墳。日夜誦大洞經(jīng)不輟。并嚴(yán)事元始金像。期免水患。及水退。見墳前溪谷。變?yōu)楦吡。廣里許。自是松楸。永無恙矣。卒后。上帝命主君山。后復(fù)生于張氏。事宣王。與尹吉甫為友。即詩所謂張仲孝友也。今士人日奉文昌。而不知帝之得成圣果。全在孝友。故首錄之。以示讀書君子。
宋趙居先。父母年九十外。性嚴(yán)急。居先夫婦。侍奉勤謹(jǐn)。孝行克諧。日焚香祈親安健。百計娛樂。暮景而后已。上帝見其心專意一。七子三壻。俱賜殊科。居先夫婦。俱證仙果。
太和楊黼。辭親入蜀。訪無際大士。路遇老僧。問何往。曰。訪無際。僧曰。不如見佛。曰。安在。僧曰。汝但歸。見倒屣披某色衣者即是。遂回。暮夜叩門。母喜披衣。倒屣出戶。即僧所言佛狀也。黼驚悟。自此竭力盡親。手注孝經(jīng)數(shù)萬言。硯滴將干。水忽盈池。人謂孝感焉。彌勒佛曰。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旃檀雕刻。即今現(xiàn)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冒起宗曰。六朝高人名士。崇信孝經(jīng);蛞匝吃帷;蛞运]靈。病誦之愈。斗誦之解。火誦之止。其不可思議如是。故皇侃日誦孝經(jīng)二十遍。擬觀音經(jīng)。嗟乎。舍現(xiàn)在佛。而乞靈過去佛。違心矣。不念孝經(jīng)。而徒幸福于諸經(jīng)。神惡之矣。
寶藏經(jīng)云。孝事父母。天主帝釋在汝家中。孝養(yǎng)父母。大梵尊天在汝家中。孝敬父母。釋迦文佛在汝家中。故睒摩菩薩。割目救親。而沉痾愈于一朝。慈心童子。發(fā)愿代苦。而火輪消于頃刻。至行動天。真誠感佛。從古皆然。人當(dāng)篤信。夫從釋教者。自己遵依戒律?炭修行。又能導(dǎo)親齋戒念佛。方合如來教旨。九祖得入天堂。皈于道者亦然。今之俗道俗僧。不能如此。輒曰。吾出家度親也。適自欺耳。
崔沔。有至性。母失明。傾家求醫(yī)。不脫冠帶而奉者。三十年。每遇美景良辰。必扶持宴笑。令母忘其所苦。母卒。毀形吐血。茹素終身。愛兄姐幾于母。慈甥侄甚于子。所得俸。悉以分惠曰。風(fēng)木既悲。無由展我孝。思計親所垂念者。惟此四五人。皆厚待之。庶九泉慰安也。后官至中書侍郎。子祐甫。為賢相。噫。崔公真孝子也。生盡其歡。死養(yǎng)其志。世有身居富貴。而待同胞若路人。薄母舅如閑客。閱此。能無汗顏感化否。
呂升。幼失母。事父百歲翁至孝。年益高。便液不時。升與父同寢。承順備謹(jǐn)。每夜四五起。遭兵火。負(fù)父入山。賊感其孝而全之。父嗜美杏。鄰?qiáng)Z之。升為文求神。神即譴鄰豪發(fā)背。諭以速還孝子杏地乃已。又郭悰喪父。獨母在。常懷罔極之嘆。三十年不茹葷酒。朝夕虔禱。母壽一百四歲。耳目不衰。飲食益健。
楊乙。行乞養(yǎng)父母。所得食。雖極饑。不敢嘗。必先以奉親。得甘旨。跪進(jìn)。跳躍起舞。唱山歌以悅之。如是十年。鄉(xiāng)人感其孝。與之金。雇為傭。不受。曰。吾親烏可一日離也。親俱死。乞得棺。脫己衣斂之。雖嚴(yán)寒。赤身弗恤。葬于野。露宿棺傍。日夜哀號。歲時拜獻(xiàn)。未嘗缺失。
唐李迥秀。性至孝。母少微賤。妻嘗詈婢。母觸意不悅。即出其妻;騿栔。曰。娶妻欲事姑耳。茍違顏色。何可留。孝心格天。堂產(chǎn)芝草。中宗旌其門。
顧熊。家貧處館。每歲束修悉奉父。父多浪費。館東憐其貧。并一年修儀送之。曰。尊公未知?芍锰餅榍锸沼。熊曰。我豈忍為數(shù)石米。易平日孝心。俱持獻(xiàn)其父。生子際明。少年登第。
李瓊。娶妻有子。即移居母室。夜常十余起。母曰。汝年來頗衰。當(dāng)求婢以侍我。瓊曰。凡母所欲。不親經(jīng)手。意如有失。其母遂不之強(qiáng)。以故家人無敢怠惰。
漢上虞曹娥。父盱。為巫祝。五月五日。迎神于江。墜水而死。娥年十四。覓父尸不得。沿江號泣七日夜。跳江中。至五日。負(fù)父尸浮江面。上虞尹度尚。以其事奏聞。表為孝女。立祠江邊。至今享祀。
宋吳孝婦。夫早亡。無子。事姑至孝。姑老且病目。念吳孤單。欲招一義兒。吳泣告曰。烈女不事二夫。婦自竭力奉侍。吳為鄉(xiāng)里緝麻絡(luò)絲。獲錢。悉以養(yǎng)姑。或得美食。必懷藏歸。嘗炊飯未熟。鄰母呼之出。姑謂過熟。將取置盆中。以不能視。誤傾穢桶內(nèi)。吳還舍。不發(fā)問。亟往比鄰借飯饋姑。汲水滌污飯數(shù)過。蒸自食。一日忽夢兩青童駕云來。手執(zhí)符牒。言天帝召。引入朝謁。帝曰。汝一村婦。能奉事老姑。勤苦盡心。實是可重。賜錢一千文。得歸供膳。從今不須傭作。命兩童送還。見床頭果有千錢。嗣后用盡。復(fù)有一千。綿綿不窮。
邱鐸。葬母鳳鳴山原?拊。鐸生也。咫尺不離我母膝下。今逝矣?晌w魄于無人之墟乎。結(jié)盧墓側(cè)。朝夕上食。如生時。當(dāng)寒夜月黑。悲風(fēng)蕭颼。鐸恐母岑寂也。輒巡墓哀號曰。鐸在斯。其地多虎。聞鐸哭聲。即避去。人稱之為真孝子。
明吳璋。少孤。年十歲。母陸氏。永樂年間。奉例選入宮。隨親王分封廣東韶州。璋聞慷慨流涕。棄家訪母。舟中設(shè)觀音像禮拜。求見其母。誠心懇切。泣聲凄慘。途中患痢。晝夜百起;钁|中。猶呼娘不置。及抵韶。而母又從改封江西矣。從陸路。往饒州。奔馳沙磧。兩足俱腫臥野。有道人。自言姓焦。取藥敷之。立愈。過嶺。遇黑蛇嚙足。倒地。復(fù)見焦道人至。以藥涂之。疼止。宿孤村。未曉行。遇大雪。憩古廟。忽又見焦道人來。撫之曰。為母忘軀若是。真鐵漢也。出餅與啖。頓忘饑寒。至饒。訪知母在王府。啟本求見。不允。乃就府中賃一室。中書思親二大字。傍貼云。萬里尋親。歷百艱而無悔。一朝見母。誓九死以何辭。后得請。入見母于養(yǎng)贍所。母已病篤;璨恢。璋焚香吁天。刲股作糜以進(jìn)。母乃漸蘇。抱子痛哭。王聞而賢之。召賜金帛。命扶母還。后子洪。孫山。俱官刑部尚書。至今科第不絕。
劉洵直?偨菚r。父母俱亡。號慟幾絕?嘈暮V學(xué)。誦書輒至夜分。嘗一夕。其族父。聞其哭聲甚哀。問故曰。讀馬周傳。至其言少失父母。犬馬之養(yǎng)無所施。為悲感不能自止。族父亦為欷歔。后登第。
漢武帝時。張湯杜周。俱酷吏也。而二人之子。俱極平恕。班固于酷吏傳。特恕杜張。以有子焉故也。湯子安世。歷官三十年。忠信謹(jǐn)厚。勤勞政事。匿人過失。務(wù)從寬貸。周子延年。佐霍光。光用法嚴(yán)。延年輔之以寬。見文帝虛耗之后。數(shù)對光言。宜修孝文時政。示以儉約寬和。順天心。悅民意。光納其言。后安世官至大將軍。封富平侯。子孫相繼襲爵。曾孫純復(fù)為大司空。而延年亦以定策功封侯。又為御史大夫。子緩亦嗣侯爵。禮云。烹熟薦馨。嘗而致之。非孝也。養(yǎng)也。君子之所謂孝者。國人皆曰。幸哉。有子如此?芍^孝矣。敢以是為敬親蓋愆者勸。
宋韓忠彥。韓琦子也。琦公忠無我。而忠彥為相。蠲逋負(fù)。復(fù)流人。收用名賢。鄧洵武謂其能繼述父志。又范純?nèi)。仲淹子也。仲淹以天下為己任。而純(nèi)手獞c州。以伸冤就逮。遮馬涕泗者數(shù)萬人。歷諫議樞密以得相。凡三罷三復(fù)。以寬大廣主德。不深錄人過。疾革。猶辯宣仁誣謗事。卒謚忠宣。御書碑額曰。世濟(jì)忠直。以榮寵之。二公能承先志如此。視彼濟(jì)惡不才。辱及先世者何如哉。故禮云。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惡。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又曰。父母沒。慎行其身。不貽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可見不論父母存沒。惟心善為孝耳。且親不存者。正于此處可致孝也。若虧體辱親。受人憎惡。即是大不孝。
明楊士奇。為四朝元老。勛隆寵優(yōu)。而子稷。怙勢行惡。士奇溺愛之。不及知。及被害者。連奏其人命過惡數(shù)十條。上乃付法司。而特旨慰安士奇曰。卿子既乖家訓(xùn)。干國紀(jì)。朕不敢私。卿其以理自處。士奇不得已。論斬之。由是聲望大損。夫士奇以儒士柄國。而稷以相子棄市。敗壞家聲。羞辱父母。死有余責(zé)。彼驕貴子弟。恃父勢而橫行者。觀此能不懼否。
程惡子。順義人。得一子極愛之。性兇不尊母。母老。常被毆詈。一日抱孩誤墜地傷額。惡子歸。以為害其子。聲色甚厲。母懼。走其女家。避之?dāng)?shù)日。怒不解。匿刃而迎母曰。孩愈矣。可速歸。母從之。至半途僻地。刃其母腹。而刃反自己脅入。腸出。不知何由反也。其尸屢埋屢發(fā)。鴉犬食盡乃已。
張義。每旦告天謝過。忽被攝入冥。示以黑簿。簿中罪惡。皆已勾除。惟余一事。乃義少時因父責(zé)。怒張目反顧其父。始知不孝之罪。不通懺悔也。
羅鞏游太學(xué)。每以前程祈禱。夜夢神曰。子已得罪于冥?杉睔w。叩之曰。汝父母不葬耳。曰。某尚有兄。何獨受罪。神曰。子為儒者。明知禮義。子兄碌碌。不足責(zé)也。是年果卒。
孔子作孝經(jīng)。每夕必簪縹筆。衣絳單衣。面向北辰。磬折良久。乃拜。曾子抱河洛。七十二子皆從。蓋有禱告。及作春秋。亦復(fù)如是。一夕忽有一道黑氣。從斗而下。直落案前。既開。乃微旨也。此滿其一心之量。而為萬世人倫之極者也。孝經(jīng)一十八篇。曲盡人子事親之道。所謂日用飲食。不可須臾離者也。世儒豈可以其未列選士之科。缺焉不講哉。今論孝歸本夫子。而推原其所以作孝經(jīng)之意。蓋日望乎儒者之身體力行。以助宣教化。興起流俗者。心固良苦而切至矣夫。
- 上一篇:慈心于物。
- 下一篇:太上感應(yīng)篇注講證案匯編卷二 友悌。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hù)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xì)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jì)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jì)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rèn)果不認(rèn)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zhǔn)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jì)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jì)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jì)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yán)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