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何謂“菩薩”?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于未來成就佛果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簡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發(fā)了菩提心就是“菩薩”。何謂發(fā)菩提心?廣說如四弘誓愿:“無邊眾生誓愿度,無盡煩惱誓愿斷,無量法門誓愿學(xué),無上佛道誓愿成。”但是發(fā)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習(xí),達(dá)到堅固成就的。菩薩是修學(xué)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xué),久學(xué)到最后身菩薩,淺深萬類。

  八大菩薩是佛經(jīng)中記載輔助釋迦牟尼佛教化工作、護(hù)持正法、愛護(hù)眾生的八尊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八大菩薩的名稱及排列順序在經(jīng)中的記載不一樣,共有六種不同的說法

  一、《般舟三昧經(jīng)》的記載是:

  跋陀和菩薩(賢護(hù))、羅憐那竭菩薩(寶生)、僑日兜菩薩(星藏)、那羅達(dá)菩薩(仁授)、須深菩薩、摩訶須薩和菩薩(大善商王)、因坻達(dá)菩薩、輪調(diào)菩薩(水天)!栋思樯裰鋸啞分姓f這八位菩薩慈悲喜舍,愿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想速得解脫,呼此八人名字即得解脫。壽終時,八菩薩以愿力接引往生佛剎。

  二、《藥師經(jīng)》載: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經(jīng)中說,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信心不足的,臨命終時,八大菩薩引導(dǎo)通往西方的道路。

  三、《七佛八菩薩經(jīng)》所載:

  文殊師利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賢護(hù))、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此八菩薩各說大陀羅尼,解脫眾生諸煩惱苦厄。

  四、《舍利弗陀羅尼經(jīng)》載:

  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此八菩薩住在欲天,護(hù)念受持諸法陀羅尼者。

  五、《般若理趣經(jīng)》云:

  金剛手菩薩、觀自在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cè)兴_、文殊師利菩薩、才發(fā)心轉(zhuǎn)法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此八大菩薩攝菩提心、大悲心、方便三種,包括佛教一切真言門及一切顯教大乘。

  六、《八大菩薩曼荼羅經(jīng)》所說: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這是通常所造八大菩薩像的依據(jù)。八大菩薩出自密宗典籍,在重慶大足石窟大佛灣“倒塔”第二層有八大菩薩的完整造像,是現(xiàn)存較早的藝術(shù)形象。但八大菩薩的形象特色并不鮮明,很難具體識別。

一、文殊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音譯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與般若經(jīng)典關(guān)系甚深。一謂已成佛:《首楞嚴(yán)三昧經(jīng)》載“過去久遠(yuǎn)劫有龍種上如來,于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彼佛即今文殊室利法王子。”或謂實在人物:《文殊室利涅盤經(jīng)文》謂“此菩薩生于舍衛(wèi)國一婆羅門家,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后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xué)道。”

  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法中智能的象征,在佛典中常出現(xiàn)他以智能開導(dǎo)行者;大乘佛法中,文殊菩薩開出的是重視第一義諦,不拘尋常格式的善巧法門。文殊菩薩典型法像是頂結(jié)五髻,手持寶劍,坐蓮花寶座,騎獅子,頂上五髻表示內(nèi)證五智,右手利劍表智能,即斬斷煩惱,現(xiàn)出般若之意,乘獅子表其威猛(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

二、觀世音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圣之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實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名觀世音菩薩;又因于理事無礙之境,觀達(dá)自在,故又稱觀自在菩薩。據(jù)《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所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之前已經(jīng)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由于悲愿濟(jì)度眾生,再現(xiàn)菩薩相常住西方凈土輔佐阿彌陀佛。

  唐宋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zhǔn)提觀音;另外加上圣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觀世音菩薩可以應(yīng)機(jī)作種種化身,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尤其近代常以女身應(yīng)化,也就是白衣觀音大受女眾的歡迎。

三、金剛手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金剛手,又名「秘密主」,梵名班雜巴尼,藏名恰那多杰,屬金剛部,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為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化現(xiàn),司大能力,亦稱“大力尊”,代表諸佛神通大能。金剛手菩薩象征‘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觀音、文殊三尊合為「三族姓尊」;簡言之,能具足大威權(quán),制服諸魔外,消滅一切地水火風(fēng)空等所生之諸難,一切所求,無不如愿成就等。

  金剛手形相亦有多種,但最常見者為一面三臂三日,身黑藍(lán)色,頭戴五姑骷髏冠,發(fā)赤上揚(yáng),須眉如火,撩牙露齒卷舌,三紅目圓睜,十分怖畏,右手施期勉印,軌金剛杵,左手忿怒拳印,持金剛鉤繩當(dāng)胸,以骨飾與蛇飾為莊嚴(yán),藍(lán)緞與虎皮為裙,雙足右屈左伸,威立在蓮花日輪座上,于般若烈焰中安住。

四、彌勒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彌勒菩薩,因“彌勒”的梵文意義為慈愛,所以常被稱為慈氏,其名字為“無能勝”;他出身于印度婆羅門,后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彌勒菩薩于修習(xí)菩薩行期間,有“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的不共特性;因在菩薩道中特別重布施持戒,慈悲與智能,以從事濟(jì)度眾生的利他事業(yè),是大乘菩薩之典型代表。

  彌勒菩薩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形像深受眾人喜愛;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當(dāng)胸,手掌張開,右手執(zhí)蓮花,所戴寶冠中有寶塔,塔中現(xiàn)舍利;在金剛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豎立,中指與無名指彎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五、地藏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地藏菩薩,也稱為“地藏王菩薩”;因發(fā)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愿,密宗又稱之為悲愿金剛、與愿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后,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fù)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而且常救拔地獄眾生痛苦。

  地藏菩薩形像有多種:在《大日經(jīng)》以之為菩薩型,并飾寶冠、瓔珞等;《大方廣十輪經(jīng)》以之為沙門形;一般廣為流傳之像為僧侶打扮,左手擎寶珠,右手持錫杖,或坐、或立于蓮花上。地藏菩薩相常有坐騎獨角獸,獸名“上天”、“入地”,亦名“地獄獸”,一耳向天,一耳向地。

六、除蓋障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除蓋障菩薩,又作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密教胎藏界壇城(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密號為離惱金剛,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其德行為消除所有一切煩惱之障礙,住于除蓋障三昧可除煩惱障、業(yè)障、生障、法障、所知障等五蓋障,而令一切煩惱業(yè)苦,悉皆除滅;若得此三昧者,則與諸佛菩薩同住,故《守護(hù)經(jīng)》又稱之為諸佛境界。

  除蓋障菩薩的形像為右手結(jié)無畏印,左手持蓮華,華上有如意珠,表示以菩提心中之如意珠滿足一切眾生的愿望。據(jù)《大日經(jīng)》疏中描述:此圣尊“左手執(zhí)蓮華,華上置摩尼寶珠,右手作施無畏手。”

七、虛空藏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虛空藏菩薩,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摩訶薩之一,為福德之寶藏如同虛空無限之意,又作虛空孕菩薩。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虛空藏菩薩是虛空藏院的主尊,具有賜予利樂的力量!洞蠓降却蠹(jīng)》指出:虛空藏如同富翁,相應(yīng)困苦眾生,只要到她面前,即會施予救濟(jì);因此,虛空藏菩薩是以濟(jì)度眾生為樂的菩薩。

  東密求聞持聰明法觀想虛空藏菩薩本尊形像,菩薩全身為金色,相貌莊嚴(yán),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容顏美妙而喜悅,左手執(zhí)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fā)出黃色光芒,右手結(jié)與愿。何逯赶麓,手掌向外。

八、普賢菩薩

八大菩薩的名字及排列順序

  普賢菩薩,華嚴(yán)三圣之一,又作遍吉菩薩,是騎白象行愿的菩薩,與文殊菩薩為釋尊脅侍,文殊駕獅侍如來之左側(cè),普賢乘白象侍右側(cè);梵音漢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大行、弘深誓愿,示現(xiàn)于一切諸佛剎土。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普賢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據(jù)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

  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普賢菩薩的主要特征是頭戴五佛寶冠,乘騎六牙白象,一般“手持蓮花,上有利劍”。但在不同的經(jīng)書中,對其手持法物有著不同的描述:法海寺壁畫中的普賢菩薩造像位于水月觀音造像東側(cè),右手持蓮花,蓮花上置一寶卷,衣飾華麗,裙帶飄舞;極樂寺大殿中的普賢菩薩手持如意。大殿中的普賢菩薩之相,造型為忠厚老實之貌,意為認(rèn)真處事,不為外在批評所動,以忍辱之心行菩薩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