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40卷。
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十三卷
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十三卷
四相品之第三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至)唯有密語無有密藏
案。僧亮曰。二密[雨/復]常。前已開發(fā)。今釋上偈云開微密。不言藏者。以佛無藏故也。自下諸譬。明無短故。所以不藏也。法瑤曰。上來廣說身口密義。似若如來必有藏積秘吝之懷。是以迦葉。明佛乃有密語。無有密藏。如來成其所說也。僧宗曰。時眾于上。粗已領解。將欲更彰身智。在萬累之表。申述昔教未說之意。是以迦葉。命言領解。但昔日[雨/復]相事多。事須廣拂。下文對佛捉昔偏教。次第開洗。所謂開微密也。唯有密語者。迦葉探取佛意。言唯有密語。無密藏也。何者。以昔常機未至。不得說常。而無常之教。乃意在于常。豈有秘密耶。寶亮曰。此下將廣解脫故。先顯圣意。唯有密語無有密藏者。即廣意密也。道慧記曰。前開身口密。此開意密也。智秀曰。此下重開口密
譬如幻主機關木人(至)諸佛世尊有秘密藏
案。僧亮曰。幻者術淺。不欲人知。如來不淺。常欲人知。豈名為藏;壅Q曰;谜咚。但令人見。不令人得。佛則不爾。常愿眾生同我所得。豈名為藏耶
佛贊迦葉善哉善哉(至)智者了達則不名藏
案。僧亮曰。此下諸譬。佛成迦葉所說也。秋月雖明。有目乃見。于無目者。名為藏也。佛法亦爾。于智者為顯。愚者為[雨/復]也。寶亮曰。佛廣說十譬。前八譬。一向明無秘藏。第九譬。釋教明所以不先說深法者。為眾生故也。第十譬。明眾生若不在此五時教中學者。非佛于彼有情故也。此第一譬也
善男子譬如有人積金銀(至)是故不得名為秘藏
案。僧亮曰。并是明佛無秘藏義
善男子譬如長者雖有一子(至)晝夜殷勤教其半字
案。僧亮曰。初說小后說大。似如有隱。故以譬申之。眾生具縛。應聞具教。理數(shù)相感。詣師之義也。心小而聞滿字教者。必不能受。譬不速成也。乃說一切諸法無常牽令入;蛉鐚⑦也。三乘偏教。喻以半字也
而不教誨毗伽羅論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
案。僧亮曰。大乘六行。滿字之譬
善男子假使長者教半字已(至)云何當言如來秘藏
案。智秀曰。明以無大機。致感小教。豈是秘吝[雨/復]藏。而不說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所謂如來常存不變
案。智秀曰。合譬結旨也
復次善男子譬如夏月(至)然佛如來實無所藏
案。寶亮曰。若不于佛五時教中學者。豈是佛咎
迦葉復言我定知如來世尊(至)常存無變是義云何
案。僧亮曰。證上半字也。僧宗曰。領解自申所懷也。但昔言未洗。人疑不除。今廣引昔偈。令釋取以施權之旨也
佛言善男子我為一切聲聞(至)云何是人舌不墮落
案。僧宗曰。廣出說偈之緣起。以顯隨時設教之不同也
迦葉復言如佛所說(至)而此去者為至何方
案。僧亮曰。證無藏也。亦欲以下。況上明二乘尚無。況如來也。僧宗曰。前偈證有余涅槃。此偈證無余涅槃也。雖復合牽一偈。意在下半偈耳。跡不可尋者。身智俱亡也。此亦昔言。故應拂也。下釋云。近于菩提。菩提涅槃。無有方所。事絕近情。謂難尋也。偈旨如此。誰能解耶
佛言迦葉夫積聚者(至)不貪食者是名知足
案。僧亮曰。明有為有資。尚無藏積。況乃無為不須者耶。寶亮曰。積聚二種。一有為二無為者。謂道積眾行。非是世間之財寶也。聲聞捉想。心中行道。不得其所。故言有為也。又協(xié)相修善。去佛果遼遠。終日生死之謂也。無為如來行者。若能謹依六行。修道進德。不取有無之相。故名無為。又若忘相行道。取佛果速。因中說果。亦言無為也
跡難尋者則近無上(至)于大涅槃而般涅槃
案。僧宗曰。去無至者。雖有出苦之名。及其造極。此處無跡。故無至也。是故于此婆羅樹間者。謂法身之跡。妙絕難尋。寄大解脫。而示滅也
佛告迦葉所言大者(至)若一人具八則為最勝
案。僧亮曰。答彼問下句云廣為眾生說也。常旨已宣。今所廣者。廣大義也。僧宗曰。名字功德品中。非不一往舉釋大體。而未釋大義。是以此中。引八大人覺。取舍容為義也。智秀曰。上云是大涅槃。能建大義。未釋所以。今明有大德故。建大義也。明駿案。正廣解脫也。上名字功德品。已略明解脫。亦粗釋今日所以稱大也。極果萬德。略舉其三。以成秘密之藏。而以解脫一德。用當經題者。涅槃是無累總名。以多義訓。取解脫。是其一也。是故問曰。云何于此經。即請經名經力及流通也。究竟到彼岸。即是問解脫也。所以前品答云。降伏一切諸結煩惱。及諸魔性。于大涅槃。放舍身命。已是略顯解脫也。闕一問說法有幾種。上四相已廣前品流通法也。從有余無余涅槃已來。至此具廣三德也。后四依品以下。廣顯流通人也
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至)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案。僧亮曰。瘡譬苦也。以無苦故。名為涅槃。若但自治。不名大滅。滅一切苦。乃名大滅也。悉治已者。謂有信也。雖未即差。已為差因也。僧宗曰。上釋大義。此釋涅槃義也。瘡疣是累。既無瘡疣。即是解脫。此中先明能治眾生。引醫(yī)師為喻。下去出體。廣明解脫也
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至)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案。僧亮曰。金剛后心。煩惱盡處。得涅槃也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至)是故涅槃名無瘡疣
案。寶亮曰。若依如下文。涅槃能為一切眾生。作解脫因緣處也。閻浮提眾生。有二種。一者有信。二者無信。釋有信者。有二種釋。一謂。從佛出世。有隨教修行。得信首根立者。悉名治已。自未立已還。有信未定。不免闡提。故束為無信人也。二者值佛。能生一念善已上。乃至信首根立。悉名治已。若不能生一念善者。并為無信也
世尊何等名涅槃善男子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案。僧亮曰。將欲明色之與智。為解脫故。致發(fā)斯問。涅槃名解脫者。昔說涅槃。是三事中。解脫今正其名也。敬遺記僧宗曰。圓德妙體。居萬累之表。故稱解脫也。涅槃是彼國語。就彼釋義。應有別辭。此間解脫。即是翻彼釋義之名也。昔曰孤滅解脫。所以稱涅槃者。以身智為累。故以滅累。為解脫也。智秀曰。此下三翻。第一出體。第二佛以譬顯其旨也。第三顯譬與所譬同異也。以昔辨解脫。身智俱無。而濫該佛果。是以此第一翻。辨正解脫之名也
迦葉復言所言解脫(至)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案。僧亮曰;蛴惺巧;蚍鞘巧摺R詿o累為解脫。身智無累。亦是解脫。先定之也。二乘解脫者。分段煩惱滅。稱為解脫。而身智有為。非解脫也。如來身智無為。得名解脫也。云何住者。謂相假名義得立住。若其無色解脫之名。依何而住。非色者。聲聞身智。亦無粗結。直以少故。說為非色耳。僧宗曰。將明無累。先正其體。體茍不無。則孤滅權顯。論其樞要。在于色耳。今言聲聞非色者。不能垂形六道也。為眾生故。說非色者。昔教但言舍身盡滅。不說三事。既無三事。則無法身垂應之色。故言非色也。云何住者。假執(zhí)昔教。無色為難。欲令佛釋二乘之人。非都無色。是故佛以非想為喻。實有細色。說為非色二乘。涅槃亦爾。小應色直是于時不得說也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至)大般涅槃行解脫之義
案。僧亮曰。眾生所好不同。廣贊解脫。明無苦不盡。無樂不備。稱情合愿。汲引多矣。僧宗曰。欲使無累之德。顯于未聞。故復重謂。即是廣為眾生說也
佛贊迦葉善哉善哉(至)是故如來不名命終
案。僧亮曰。生老病死。眾苦之本。故先明也。再說死者。前明老死。后明病死也。明駿案。此下廣名字功德品中。八味具足也。前文唯言五者不老。六者不死。略不云生之與病。此中具述四患也
如來清凈無有垢穢(至)生貪奪想解脫不爾
明駿案。廣第四清涼也。瘡疣斗諍。皆不清涼。因事而廣觸類長之余效此也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至)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明駿案。廣三者安也。夫不安者。則求等侶。無上安隱。無憂無喜。不須等侶也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至)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明駿案。廣八者快樂也。苦以逼切為義。今明無逼。以顯快樂也
又解脫者名無動法(至)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明駿案。廣一者常也。無常則流動不停也。今以廣大如海為譬。前品以常釋大。今此以大釋常。反[雨/復]為義。乃至無上上。亦如是也
又解脫者名曰恒法(至)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明駿案。廣二者恒也。常以不遷無動嶷然為義。恒以豆然不改為義。亦左右之辭耳。所以未舉虛空無際無跡。蓋言終曰恒然者也
- 上一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十二卷
- 下一篇:大般涅槃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