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華嚴經(jīng)》原文卷六十一至卷六十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第六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爾時,善財童子于善知識所,起最極尊重心,生廣大清凈解,常念大乘,專求佛智,愿見諸佛,觀法境界,無障礙智常現(xiàn)在前,決定了知諸法實際、常住際、一切三世諸剎那際、如虛空際、無二際、一切法無分別際、一切義無障礙際、一切劫無失壞際、一切如來無際之際;于一切佛心無分別,破眾想網(wǎng),離諸執(zhí)著,不取諸佛眾會道場,亦不取佛清凈國土;知諸眾生皆無有我,知一切聲悉皆如響,知一切色悉皆如影。
漸次南行,至師子奮迅城,周遍推求慈行童女。聞此童女是師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為侍從,住毗盧遮那藏殿,于龍勝栴檀足金線網(wǎng)天衣座上而說妙法。善財聞已,詣王宮門,求見彼女。見無量眾來入宮中,善財問言:「諸人今者何所往詣?」咸報之言:「我等欲詣慈行童女聽受妙法!股曝斖蛹醋魇悄睿骸复送鯇m門既無限礙,我亦應(yīng)入!
善財入已,見毗盧遮那藏殿,玻璃為地,琉璃為柱,金剛為壁,閻浮檀金以為垣墻,百千光明而為窗牖,阿僧祇摩尼寶而莊校之,寶藏摩尼鏡周匝莊嚴,以世間最上摩尼寶而為莊飾,無數(shù)寶網(wǎng)羅覆其上,百千金鈴出妙音聲,有如是等不可思議眾寶嚴飾。其慈行童女,皮膚金色,眼紺紫色,發(fā)紺青色,以梵音聲而演說法。
善財見已,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合掌前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時,慈行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汝應(yīng)觀我宮殿莊嚴!
善財頂禮,周遍觀察,見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鏡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一一摩尼寶中、一一莊嚴具中、一一金鈴中、一一寶樹中、一一寶形像中、一一寶瓔珞中,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fā)心,修菩薩行,成滿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zhuǎn)妙法輪,乃至示現(xiàn)入于涅槃;如是影像靡不皆現(xiàn),如凈水中普見虛空日月星宿所有眾像,如此皆是慈行童女過去世中善根之力。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所見諸佛之相,合掌瞻仰慈行童女。
爾時,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此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我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彼諸如來各以異門,令我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一佛所演,余不重說。」
善財白言:「圣者!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境界云何?」
童女答言:
「善男子!我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隨順趣向,思惟觀察,憶持分別時得普門陀羅尼,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皆悉現(xiàn)前。所謂:佛剎陀羅尼門、佛陀羅尼門、法陀羅尼門、眾生陀羅尼門、過去陀羅尼門、未來陀羅尼門、現(xiàn)在陀羅尼門、常住際陀羅尼門、福德陀羅尼門、福德助道具陀羅尼門、智慧陀羅尼門、智慧助道具陀羅尼門、諸愿陀羅尼門、分別諸愿陀羅尼門、集諸行陀羅尼門、清凈行陀羅尼門、圓滿行陀羅尼門、業(yè)陀羅尼門、業(yè)不失壞陀羅尼門、業(yè)流注陀羅尼門、業(yè)所作陀羅尼門、舍離惡業(yè)陀羅尼門、修習正業(yè)陀羅尼門、業(yè)自在陀羅尼門、善行陀羅尼門、持善行陀羅尼門、三昧陀羅尼門、隨順三昧陀羅尼門、觀察三昧陀羅尼門、三昧境界陀羅尼門、從三昧起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心海陀羅尼門、種種心陀羅尼門、直心陀羅尼門、照心稠林陀羅尼門、調(diào)心清凈陀羅尼門、知眾生所從生陀羅尼門、知眾生煩惱行陀羅尼門、知煩惱習氣陀羅尼門、知煩惱方便陀羅尼門、知眾生解陀羅尼門、知眾生行陀羅尼門、知眾生行不同陀羅尼門、知眾生性陀羅尼門、知眾生欲陀羅尼門、知眾生想陀羅尼門、普見十方陀羅尼門、說法陀羅尼門、大悲陀羅尼門、大慈陀羅尼門、寂靜陀羅尼門、言語道陀羅尼門、方便非方便陀羅尼門、隨順陀羅尼門、差別陀羅尼門、普入陀羅尼門、無礙際陀羅尼門、普遍陀羅尼門、佛法陀羅尼門、菩薩法陀羅尼門、聲聞法陀羅尼門、獨覺法陀羅尼門、世間法陀羅尼門、世界成陀羅尼門、世界壞陀羅尼門、世界住陀羅尼門、凈世界陀羅尼門、垢世界陀羅尼門、于垢世界現(xiàn)凈陀羅尼門、于凈世界現(xiàn)垢陀羅尼門、純垢世界陀羅尼門、純凈世界陀羅尼門、平坦世界陀羅尼門、不平坦世界陀羅尼門、覆世界陀羅尼門、因陀羅網(wǎng)世界陀羅尼門、世界轉(zhuǎn)陀羅尼門、知依想住陀羅尼門、細入粗陀羅尼門、粗入細陀羅尼門、見諸佛陀羅尼門、分別佛身陀羅尼門、佛光明莊嚴網(wǎng)陀羅尼門、佛圓滿音陀羅尼門、佛法輪陀羅尼門、成就佛法輪陀羅尼門、差別佛法輪陀羅尼門、無差別佛法輪陀羅尼門、解釋佛法輪陀羅尼門、轉(zhuǎn)佛法輪陀羅尼門、能作佛事陀羅尼門、分別佛眾會陀羅尼門、入佛眾會海陀羅尼門、普照佛力陀羅尼門、諸佛三昧陀羅尼門、諸佛三昧自在用陀羅尼門、諸佛所住陀羅尼門、諸佛所持陀羅尼門、諸佛變化陀羅尼門、佛知眾生心行陀羅尼門、諸佛神通變現(xiàn)陀羅尼門、住兜率天宮乃至示現(xiàn)入于涅槃陀羅尼門、利益無量眾生陀羅尼門、入甚深法陀羅尼門、入微妙法陀羅尼門、菩提心陀羅尼門、起菩提心陀羅尼門、助菩提心陀羅尼門、諸愿陀羅尼門、諸行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出離陀羅尼門、總持清凈陀羅尼門、智輪清凈陀羅尼門、智慧清凈陀羅尼門、菩提無量陀羅尼門、自心清凈陀羅尼門。
「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其心廣大,等虛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滿,住出世法,遠世間行,智眼無瞖,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虛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別一切法義,行于世行不染世法,能益于世非世所壞,普作一切世間依止,普知一切眾生心行,隨其所應(yīng)而為說法,于一切時恒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三眼;彼有比丘,名曰:善見。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戀慕瞻仰,辭退而行。
爾時,善財童子思惟菩薩所住行甚深,思惟菩薩所證法甚深,思惟菩薩所入處甚深,思惟眾生微細智甚深,思惟世間依想住甚深,思惟眾生所作行甚深,思惟眾生心流注甚深,思惟眾生如光影甚深,思惟眾生名號甚深,思惟眾生言說甚深,思惟莊嚴法界甚深,思惟種植業(yè)行甚深,思惟業(yè)莊飾世間甚深。
漸次游行,至三眼國,于城邑聚落、村鄰市肆、川原山谷、一切諸處,周遍求覓善見比丘。
見在林中,經(jīng)行往返,壯年美貌,端正可喜。其發(fā)紺青右旋不亂,頂有肉髻,皮膚金色,頸文三道,額廣平正,眼目修廣如青蓮華,唇口丹潔如頻婆果,胸摽卍字,七處平滿,其臂纖長,其指網(wǎng)縵,手足掌中有金剛輪。其身殊妙如凈居天,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樹,諸相隨好,悉皆圓滿,如雪山王種種嚴飾,目視不瞬,圓光一尋。智慧廣博猶如大海,于諸境界心無所動,若沈若舉,若智非智,動轉(zhuǎn)戲論,一切皆息。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眾生,心無暫舍。為欲利樂一切眾生,為欲開示如來法眼,為踐如來所行之道,不遲不速,審諦經(jīng)行。
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人與非人前后圍繞,主方之神隨方回轉(zhuǎn)引導(dǎo)其前,足行諸神持寶蓮華以承其足,無盡光神舒光破闇,閻浮幢林神雨眾雜華,不動藏地神現(xiàn)諸寶藏,普光明虛空神莊嚴虛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寶,無垢藏須彌山神頭頂禮敬曲躬合掌,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華,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舉體投地,常覺主晝神執(zhí)普照諸方摩尼幢住在虛空放大光明。
時,善財童子詣比丘所,頂禮其足,曲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我聞圣者善能開示諸菩薩道,愿為我說: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
善見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凈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凈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凈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歲、百歲、萬歲、億歲、那由他歲,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歲,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大劫,聽聞妙法,受行其教,莊嚴諸愿,入所證處,凈修諸行,滿足六種波羅蜜海。亦見彼佛成道說法,各各差別,無有雜亂,住持遺教,乃至滅盡。亦知彼佛本所興愿,以三昧愿力嚴凈一切諸佛國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凈修一切諸菩薩行,以普賢乘出離力清凈一切佛波羅蜜。
「又,善男子!我經(jīng)行時,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xiàn)前,智慧清凈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現(xiàn)前,經(jīng)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皆悉嚴凈,成就大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差別行皆悉現(xiàn)前,滿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佛清凈身皆悉現(xiàn)前,成就普賢行愿力故;一念中,恭敬供養(yǎng)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如來,成就柔軟心供養(yǎng)如來愿力故;一念中,領(lǐng)受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法,得證阿僧祇差別法住持法輪陀羅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菩薩行海皆悉現(xiàn)前,得能凈一切行如因陀羅網(wǎng)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三昧海皆悉現(xiàn)前,得于一三昧門入一切三昧門皆令清凈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根海皆悉現(xiàn)前,得了知諸根際于一根中見一切根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時皆悉現(xiàn)前,得于一切時轉(zhuǎn)法輪眾生界盡法輪無盡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三世海皆悉現(xiàn)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愿力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隨順燈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如金剛燈,于如來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燈無有盡滅,其身堅固不可沮壞,現(xiàn)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緣起法無量差別,隨眾生心各各示現(xiàn),形貌色相世無倫匹,毒刃火災(zāi)所不能害,如金剛山無能壞者,降伏一切諸魔外道;其身妙好如真金山,于天人中最為殊特,名稱廣大靡不聞知,觀諸世間咸對目前,演深法藏如海無盡,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若有見者,必破一切障礙大山,必拔一切不善根本,必令種植廣大善根。如是之人,難可得見,難可出世;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名聞;于河渚中,有一童子,名:自在主。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為欲究竟菩薩勇猛清凈之行,欲得菩薩大力光明,欲修菩薩無勝無盡諸功德行,欲滿菩薩堅固大愿,欲成菩薩廣大深心,欲持菩薩無量勝行,于菩薩法心無厭足,愿入一切菩薩功德,欲常攝御一切眾生,欲超生死稠林曠野,于善知識常樂見聞,承事供養(yǎng)無有厭倦;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受善見比丘教已,憶念誦持,思惟修習,明了決定,于彼法門而得悟入。天、龍、夜叉、乾闥婆眾前后圍繞,向名聞國,周遍求覓自在主童子。
時,有天、龍、乾闥婆等,于虛空中告善財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範枙r,善財即詣其所,見此童子,十千童子所共圍繞,聚沙為戲。善財見已,頂禮其足,繞無量匝,合掌恭敬,卻住一面,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愿為解說!」
自在主言:
「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xué)書、數(shù)、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善男子!我因此法門故,得知世間書、數(shù)、算、印界處等法,亦能療治風癇、消瘦、鬼魅所著──如是所有一切諸病,亦能造立城邑聚落、園林臺觀、宮殿屋宅種種諸處,亦善調(diào)煉種種仙藥,亦善營理田農(nóng)商估一切諸業(yè),取舍進退咸得其所;又善別知眾生身相,作善作惡,當生善趣,當生惡趣,此人應(yīng)得聲聞乘道,此人應(yīng)得緣覺乘道,此人應(yīng)入一切智地,如是等事皆悉能知。亦令眾生學(xué)習此法,增長決定究竟清凈。
「善男子!我亦能知菩薩算法。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yōu)缽羅優(yōu)缽羅為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喻,喻喻為一無數(shù),無數(shù)無數(shù)為一無數(shù)轉(zhuǎn),無數(shù)轉(zhuǎn)無數(shù)轉(zhuǎn)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zhuǎn),無量轉(zhuǎn)無量轉(zhuǎn)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zhuǎn),無邊轉(zhuǎn)無邊轉(zhuǎn)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zhuǎn),無等轉(zhuǎn)無等轉(zhuǎn)為一不可數(shù),不可數(shù)不可數(shù)為一不可數(shù)轉(zhuǎn),不可數(shù)轉(zhuǎn)不可數(shù)轉(zhuǎn)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zhuǎn),不可稱轉(zhuǎn)不可稱轉(zhuǎn)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zhuǎn),不可思轉(zhuǎn)不可思轉(zhuǎn)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zhuǎn),不可量轉(zhuǎn)不可量轉(zhuǎn)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zhuǎn),不可說轉(zhuǎn)不可說轉(zhuǎn)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zhuǎn)。
「善男子!我以此菩薩算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nèi)顆粒多少;亦能算知東方所有一切世界種種差別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fù)如是;亦能算知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廣狹大小及以名字,其中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眾生名、一切業(yè)名、一切菩薩名、一切諦名,皆悉了知。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諸眾生數(shù),能知一切諸法品類數(shù),能知一切諸法差別數(shù),能知一切三世數(shù),能知一切眾生名數(shù),能知一切諸法名數(shù),能知一切諸如來數(shù),能知一切諸佛名數(shù),能知一切諸菩薩數(shù),能知一切菩薩名數(shù);而我何能說其功德,示其所行,顯其境界,贊其勝力,辨其樂欲,宣其助道,彰其大愿,嘆其妙行,闡其諸度,演其清凈,發(fā)其殊勝智慧光明?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海住;有優(yōu)婆夷,名為:具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舉身毛豎,歡喜踴躍,獲得希有信樂寶心,成就廣大利眾生心,悉能明見一切諸佛出興次第,悉能通達甚深智慧清凈法輪,于一切趣皆隨現(xiàn)身,了知三世平等境界,出生無盡功德大海,放大智慧自在光明,開三有城所有關(guān)鑰;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觀察思惟善知識教,猶如巨海受大云雨無有厭足,作是念言:「善知識教,猶如春日,生長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識教,猶如滿月,凡所照及皆使清涼;善知識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諸獸熱渴;善知識教,如芳池日,能開一切善心蓮華;善知識教,如大寶洲,種種法寶充滿其心;善知識教,如閻浮樹,積集一切福智華果;善知識教,如大龍王,于虛空中游戲自在;善知識教,如須彌山無量善法,三十三天于中止。簧浦R教,猶如帝釋,眾會圍繞,無能映蔽,能伏異道、修羅軍眾!谷缡撬嘉
漸次游行,至海住城,處處尋覓此優(yōu)婆夷。時,彼眾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優(yōu)婆夷在此城中所住宅內(nèi)!股曝斅勔,即詣其門,合掌而立。
其宅廣博,種種莊嚴,眾寶垣墻周匝圍繞,四面皆有寶莊嚴門。善財入已,見優(yōu)婆夷處于寶座,盛年好色,端正可喜,素服垂發(fā),身無瓔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除佛菩薩余無能及。于其宅內(nèi),敷十億座,超出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薩業(yè)力成就。宅中無有衣服、飲食及余一切資生之物,但于其前置一小器。復(fù)有一萬童女圍繞,威儀色相如天采女,妙寶嚴具莊飾其身,言音美妙,聞?wù)呦矏偅T谧笥,親近瞻仰,思惟觀察,曲躬低首,應(yīng)其教命。彼諸童女,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若有眾生遇斯香者,皆不退轉(zhuǎn),無怒害心,無怨結(jié)心,無慳嫉心,無諂誑心,無險曲心,無憎愛心,無瞋恚心,無下劣心,無高慢心,生平等心,起大慈心,發(fā)利益心,住律儀心,離貪求心。聞其音者,歡喜踴躍;見其身者,悉離貪染。
爾時,善財既見具足優(yōu)婆夷已,頂禮其足,恭敬圍繞,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彼即告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隨諸眾生種種欲樂,出生種種美味飲食,悉令充滿。假使百眾生、千眾生、百千眾生、億眾生、百億眾生、千億眾生、百千億那由他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假使閻浮提微塵數(shù)眾生、一四天下微塵數(shù)眾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眾生;假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隨其欲樂悉令充滿,而其飲食無有窮盡亦不減少。如飲食,如是種種上味、種種床座、種種衣服、種種臥具、種種車乘、種種華、種種鬘、種種香、種種涂香、種種燒香、種種末香、種種珍寶、種種瓔珞、種種幢、種種幡、種種蓋、種種上妙資生之具,隨意所樂悉令充足。
「又,善男子!假使東方一世界中,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后身;如一世界中,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閻浮提微塵數(shù)世界、一四天下微塵數(shù)世界、小千國土微塵數(shù)世界、中千國土微塵數(shù)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微塵數(shù)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中,所有一切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后身。如于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fù)如是。
「又,善男子!東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中,所有一生所系菩薩食我食已,皆菩提樹下坐于道場,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fù)如是。
「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童女眷屬已不?」
答言:「已見!
優(yōu)婆夷言:
「善男子!此十千童女而為上首,如是眷屬百萬阿僧祇,皆悉與我同行、同愿、同善根、同出離道、同清凈解、同清凈念、同清凈趣、同無量覺、同得諸根、同廣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義、同明了法、同凈色相、同無量力、同最精進、同正法音、同隨類音、同清凈第一音、同贊無量清凈功德、同清凈業(yè)、同清凈報、同大慈周普救護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眾生、同清凈身業(yè)隨緣集起令見者欣悅、同清凈口業(yè)隨世語言宣布法化、同往詣一切諸佛眾會道場、同往詣一切佛剎供養(yǎng)諸佛、同能現(xiàn)見一切法門、同住菩薩清凈行地。
「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于此器取上飲食,一剎那頃遍至十方,供養(yǎng)一切后身菩薩、聲聞、獨覺,乃至遍及諸餓鬼趣,皆令充足。善男子!此十千女以我此器,能于天中充足天食,乃至人中充足人食。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
說是語時,善財則見無量眾生從四門入,皆優(yōu)婆夷本愿所請。既來集已,敷座令坐,隨其所須,給施飲食,悉使充足。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盡福德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功德,猶如大海甚深無盡,猶如虛空廣大無際,如如意珠滿眾生愿,如大聚落所求皆得,如須彌山普集眾寶,猶如奧藏常貯法財,猶如明燈破諸黑闇,猶如高蓋普蔭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曰:大興;彼有居士,名曰:明智。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瞻仰無厭,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得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光明已,思惟彼福德大海,觀察彼福德虛空,趣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攝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淵,游彼福德池,凈彼福德輪,見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門,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種。
漸次而行,至大興城,周遍推求明智居士。于善知識心生渴仰,以善知識熏習其心,于善知識志欲堅固,方便求見諸善知識心不退轉(zhuǎn),愿得承事諸善知識心無懈倦;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滿眾善;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生眾福;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長眾行;知由依止善知識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如是思惟時,長其善根,凈其深心,增其根性,益其德本,加其大愿,廣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賢道,照明一切諸佛正法,增長如來十力光明。
爾時,善財見彼居士在其城內(nèi)市四衢道七寶臺上,處無數(shù)寶莊嚴之座。其座妙好,清凈摩尼以為其身,金剛帝青以為其足,寶繩交絡(luò),五百妙寶而為校飾;敷天寶衣,建天幢幡,張大寶網(wǎng),施大寶帳;閻浮檀金以為其蓋,毗琉璃寶以為其竿,令人執(zhí)持以覆其上;鵝王羽翮清凈嚴潔以為其扇;熏眾妙香,雨眾天華;左右常奏五百樂音,其音美妙過于天樂,眾生聞?wù)邿o不悅豫。十千眷屬前后圍繞,色相端嚴,人所喜見,天莊嚴具以為嚴飾,于天人中最勝無比,悉已成就菩薩志欲,皆與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對,承其教命。
爾時,善財頂禮其足,繞無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令一切眾生出諸苦難故,為令一切眾生究竟安樂故,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死海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法寶洲故,為令一切眾生枯竭愛河故,為令一切眾生起大慈悲故,為令一切眾生舍離欲愛故,為令一切眾生渴仰佛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死曠野故,為令一切眾生樂諸佛功德故,為令一切眾生出三界城故,為令一切眾生入一切智城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能為一切眾生作依止處?」
長者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難得。若能發(fā)心,是人則能求菩薩行,值遇善知識恒無厭足,親近善知識恒無勞倦,供養(yǎng)善知識恒不疲懈,給侍善知識不生憂戚,求覓善知識終不退轉(zhuǎn),愛念善知識終不放舍,承事善知識無暫休息,瞻仰善知識無時憩止,行善知識教未曾怠惰,稟善知識心無有誤失。
「善男子!汝見我此眾會人不?」
善財答言:「唯然!已見!
居士言:
「善男子!我已令其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如來家,增長白法,安住無量諸波羅蜜,學(xué)佛十力,離世間種,住如來種,棄生死輪,轉(zhuǎn)正法輪,滅三惡趣,住正法趣,如諸菩薩悉能救護一切眾生。
「善男子!我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凡有所須悉滿其愿。所謂:衣服、瓔珞、象馬、車乘、華香、幢蓋、飲食、湯藥、房舍、屋宅、床座、燈炬、奴婢、牛羊及諸侍使,如是一切資生之物,諸有所須悉令充滿,乃至為說真實妙法。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
說是語時,無量眾生從種種方所、種種世界、種種國土、種種城邑,形類各別,愛欲不同,皆以菩薩往昔愿力,其數(shù)無邊俱來集會,各隨所欲而有求請。
爾時,居士知眾普集,須臾系念,仰視虛空;如其所須,悉從空下,一切眾會普皆滿足。然后復(fù)為說種種法。所謂:為得美食而充足者,與說種種集福德行、離貧窮行、知諸法行、成就法喜禪悅食行、修習具足諸相好行、增長成就難屈伏行、善能了達無上食行、成就無盡大威德力降魔怨行;為得好飲而充足者,與其說法,令于生死,舍離愛著,入佛法味;為得種種諸上味者,與其說法,皆令獲得諸佛如來上味之相;為得車乘而充足者,與其宣說種種法門,皆令得載摩訶衍乘;為得衣服而充足者,與其說法,令得清凈慚愧之衣,乃至如來清凈妙色。如是一切靡不周贍,然后悉為如應(yīng)說法。既聞法已,還歸本處。
爾時,居士為善財童子示現(xiàn)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已,告言:
「善男子!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寶手,遍覆一切十方國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資生之具,所謂:雨種種色寶、種種色瓔珞、種種色寶冠、種種色衣服、種種色音樂、種種色華、種種色香、種種色末香、種種色燒香、種種色寶蓋、種種色幢幡,遍滿一切眾生住處,及諸如來眾會道場,或以成熟一切眾生,或以供養(yǎng)一切諸佛;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功德自在神力?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師子宮;彼有長者,名:法寶髻。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歡喜踴躍,恭敬尊重,如弟子禮,作如是念:「由此居士護念于我,令我得見一切智道,不斷愛念善知識見,不壞尊重善知識心,常能隨順善知識教,決定深信善知識語,恒發(fā)深心事善知識!鬼敹Y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xué)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yīng)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