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決疑論 形滅神存類
第三卷 決疑論 形滅神存類
形滅神存類(六問六答)
問:《尚書》說:“天道福善禍淫。”不過指活在世上的人,由于行善、作惡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報(bào)應(yīng)。若是人已經(jīng)死了,則形骸、神識都已消滅,縱然有罪,又怎能受到報(bào)應(yīng)呢?
答:人的形骸雖然會損壞消亡,心性卻依舊長存。譬如五谷,根莖雖然枯萎了,果實(shí)落到地里,來年春天還會發(fā)芽。修福的人投生到人間、天上,造業(yè)的人墮入畜生、地獄、餓鬼三惡道,情況也是如此。
漢代的賈誼說:“千變?nèi)f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漢書》)北齊的魏伯起說:“有過去、當(dāng)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魏書》)北宋的張子厚說:“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橫渠語錄》)因此談到生與死,只是就肉體而言,而與心性無關(guān)。
如果說死后神識便隨之消亡,那么大禹的父親鯀被流放到羽山,死后神識化為黃熊,見《史記正義》。呂后用鴆酒毒殺趙王如意,如意死后化為犬作祟,呂后因此患病而終,見《漢書·五行志》。鄭國大夫伯有被殺,死后變成厲鬼前來尋仇,讓鄭國人驚恐不安,見《左傳·昭公七年》。齊襄公派彭生謀殺魯桓公,為了推脫罪責(zé)又將彭生處死,彭生化作一只大豕來報(bào)怨,見《左傳·莊公八年》。以上種種史實(shí)記載,都發(fā)生在漢明帝之前?芍佛法還未傳到中國之前,神識不滅的輪回道理,已經(jīng)大白于天下。認(rèn)為人死之后生命完全斷滅的理論,可以欺騙那些愚昧的人,卻難以蒙蔽有識之士。
問:輪回的道理如果確實(shí)是有,孔子為什么沒有說過呢?
答:孔子已經(jīng)說得非常詳細(xì)!兑讉·系辭上》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所說的“精氣”是指投生后受孕,“游魂”則指投胎之前的狀況。既然能夠知道其中的“情狀”,輪回的道理便會十分明了!吨杏埂氛f:“誠者,物之終始。”而不說“始終”,就是因?yàn)榭吹缴F(xiàn)象的循環(huán)無盡,而非斷滅。可惜后來的儒者沒有明白原文的意思。
問:孔子說的“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不過是在講生命存在和誕生的原理。如果以為指的是后世轉(zhuǎn)生的情形,不是有些荒誕嗎?
答:生死輪回是人世間普遍存在的法則,見于記載的事例不勝枚舉。如果認(rèn)為這些都是荒誕,那才是真的荒誕。難道你沒聽說文昌帝君曾做過十七世的士大夫嗎?(見《文昌寶訓(xùn)》)沒聽說漢代的袁盎在以后的十世中都是戒律精嚴(yán)的高僧嗎?(見《水懺緣起》)沒聽說某樵夫轉(zhuǎn)生為梁武帝嗎?(見《金剛感應(yīng)錄》)沒聽說王曾為曾子轉(zhuǎn)世(見《文昌惜字文》),宋代的蘇東坡是五祖寺師戒禪師的后身,曾魯公是草堂青禪師的后身嗎?(見《龍舒凈土文》)沒聽說永公轉(zhuǎn)生為唐代的房琯嗎?(見《法喜志》)沒聽說遜長老后身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為陳忠肅,知藏僧后身為張文定,嚴(yán)首座后身為王龜齡嗎?(見《竹窗二筆》及諸公本傳)不能博覽群書研讀這些記載,卻只是坐井觀天,因循守舊,這又是為什么呢?
問:您所說的這些事例,雖然每一條都有根有據(jù),可惜都不是出自正史。
答:正史是相對于稗史而言,正史的記載可信,而稗史的記載不可信。然而《文昌寶訓(xùn)》等書,所闡述的都是光輝的真理,可以質(zhì)之鬼神而無疑,其真實(shí)性在正史之上,應(yīng)當(dāng)特別予以重視。如果非要認(rèn)為只有史臣的記載才可信,那么現(xiàn)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記載的三世輪回的事例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別的不用多說,僅就眾所周知的事情略舉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鄰居李氏家的兒子,見《晉書·羊祜傳》。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見《南史·梁本紀(jì)下》。劉氏女前身是李庶,見《北史·李諧傳》。劉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見《宋史·劉沆傳》。范祖禹前身是東漢大將軍鄧禹,見《宋史·范祖禹傳》。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詩人李白,見《宋史·郭祥正傳》。夏原吉前身為屈原,見《皇明通紀(jì)》。類似記載不勝枚舉。
關(guān)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間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為齊高祖蕭道成,見《南齊書·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為唐代宗,見《新唐書·章敬皇后傳》。來和天尊降生為宋真宗,見《宋史·楊礪傳》。南岳真人降生為虞伯生,見《元史·虞集傳》。文昌星降生為呂仲實(shí),見《元史·呂思誠傳》。這些在史書中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證。
還有死后多日復(fù)活,有幾年后復(fù)活,有講述陰間的事情出奇靈驗(yàn),略舉數(shù)則:如長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見《后漢書·五行志》。干寶父親墓中殉葬的婢女,見《晉書·干寶傳》。魏明帝時墓內(nèi)女子,吳永安四年安吳民陳焦,晉惠帝時杜錫的婢女,晉安帝時東陽黃氏家的女嬰,見《宋書·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見《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著變?yōu)閯游锏氖吕,如公牛哀變(yōu)榛,見《后漢書·張衡列傳》,詳見《淮南子·俶真訓(xùn)》。隋開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為猛獸,見《隋書·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間有人變?yōu)榛,見《宋?middot;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著變?yōu)閯游锏氖吕,如東漢靈帝時,江夏黃氏的母親變?yōu)辄x,見《后漢書·五行志》。魏文帝時,清河宋士宗的母親變成鱉,見《宋書·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晉惠帝時梁國女子,見《宋書·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見《宋史·列女傳》。以上這些都是史書中特別明顯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見《魏書·序紀(jì)》。韓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閻羅王,見《隋書·韓擒傳》)。辛彥之于潞州城內(nèi)建造兩座十五層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宮,見《隋書·辛彥之傳》。庾彥寶念佛誦經(jīng),往生彌陀凈土,見《梁書·庾詵傳》。王賓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見《宋史·王賓傳》。北魏京兆王太興,設(shè)散生齋供養(yǎng)眾僧,感得神僧赴會,見《北史·景穆十二王傳》。徐孝克臨終正坐念佛,異香滿室,見《陳書·徐孝克傳》。陸法和臨終坐化,棺斂時身體縮小為三尺左右,北齊文宣帝令開棺查驗(yàn),只是空棺而已,見《北史·陸法和傳》。盧景裕在晉陽獄中至心誦經(jīng),身上枷鎖自然脫落,見《北史·盧景裕傳》。張孝始設(shè)齋請僧禮誦《藥師經(jīng)》,祖父的眼睛因此復(fù)明,見《北史·張?jiān)獋鳌。如上所舉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實(shí)記錄,豈是無稽之談?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內(nèi),異聞不少。今天人們不過生活在天地間一個偏遠(yuǎn)的角落,見到的無非都是庸碌之人,讀過的不過只是世俗之書。長大后情竇初開,就要忙著娶妻生子,養(yǎng)家糊口。兒女們尚未婚嫁,便已經(jīng)夕陽斜照,暮年將至。也難怪生不知來,死不知去,日日在輪回之中,卻不信有因果輪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問:因果輪回的道理,看來確實(shí)是沒有什么問題。不過我所說的,都是某先生的某本書的觀點(diǎn),并非沒有根據(jù)。某先生說:“死者的形骸毀壞消亡之后,精神便隨之像氣一樣四處飄散消失。托生的現(xiàn)象,不過是碰上這種活著的精氣,由于偶然的原因恰好沒有消散而已。”
答:你讀過《尚書·金滕》嗎?周武王得了重病,他的弟弟周公愿意代他受死,特向他們已經(jīng)去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和父親周文王禱告說:“我非常孝順自己的祖先,多才多藝,能侍奉鬼神。”如果按照這種精神隨肉體同時消亡的斷滅觀點(diǎn),周公既然已經(jīng)代替武王而死,他的形骸便會毀壞消滅,精神也會飄散消失,即使多才多藝,也已完全消散不復(fù)存在,怎么來侍奉祖先呢?而且祖先也早已消散,怎么還能被周公侍奉呢?況且祭祀的禮儀一直為古代圣人所重視,如果祖宗都已經(jīng)消散不復(fù)存在,那么如孔子所贊揚(yáng)大禹的“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這些圣人們的行為豈不是過于迂腐了嗎?如果說某先生的話不可不信,那么堯、舜、周公、孔子的話就更不可不信。假如說堯、舜、周公、孔子的話也都不值得相信,那就更不用說是某先生了。不僅如此,某先生既然已經(jīng)去世,今天還在遵奉他斷滅學(xué)說的那些弟子們,即使某先生很賢明,現(xiàn)在也一樣消散滅盡,春秋兩次祭祀完全可以不必舉行。如現(xiàn)在還在舉行春秋祭祀,那么某先生的學(xué)說在今天他的弟子們那里就已經(jīng)不被遵守了,又怎么能使天下后世信服呢?如果說投胎托生是偶然遇到精氣沒有消散,那么眼前一切人類,難道都是由于精氣偶然不散而出生的嗎?我對他的這種說法實(shí)在是感到難以理解。
問:關(guān)于祭祀的道理,某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因?yàn)樽訉O秉承的是祖宗的氣息,二氣相合,所以能夠得到感應(yīng)。
答:那么祭祀五岳、四瀆等山川神靈時,祭祀者既然不是他們的子孫,就不會有所感應(yīng)嗎?孟子說:“讓他主持祭祀,百神都來享用。”難道舜、禹是百神的子孫嗎?若是人死之后真的消散滅盡,不會因自己的行為受到報(bào)應(yīng)。那么一生都在兢兢業(yè)業(yè)修身勵行的人,反而比不上沉迷女色、貪求錢財(cái)?shù)钠接怪叀6切┳鲪憾喽藚s又僥幸逃脫的人,其圖謀反倒得以實(shí)現(xiàn)。諺語說:“如果沒有善惡報(bào)應(yīng),造物主如何對待顏淵?如果沒有鬼獄輪回,上帝為何要偏袒曹操?”況且世道人心日趨低下,竭力宣揚(yáng)善惡報(bào)應(yīng),尚且不能有所挽回。反而為世人肆無忌憚大開方便之門,無異于江河決口卻要?dú)У舻虊危髲B將傾反而拆毀梁柱,只能更加助長世間倫理道德的淪喪。
- 上一篇:見多了人世間生死離別,令我時刻警醒自己
- 下一篇:一念之差 解開冤結(jié)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shí)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bào)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shí)行,堅(jiān)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bào)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cái)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