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普遍存在

因果普遍存在

  世無無因之果,亦無無果之因。喻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此舉世親知親見,諦信無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罄無不盡。世間圣人,非不明示因果。以其專主經(jīng)世,欲其可繼可傳。因只局在現(xiàn)生,及先代后代。而不詳其生之以前,死之以后,及前自無始,后盡未來。后之學者不能深體圣人之意,遂謂人物之生,特天地之氣,偶爾湊泊其形骸而已。其至于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無因無果,成斷滅見。其負圣教而昧己靈也甚矣。 (增廣文鈔卷三〈紹興何閬仙家慶圖序〉)

  佛光者,心光也。此之心光,在凡不減,在圣不增。只因眾生從未悟故,不能得其受用,反承此心光之力,起惑造業(yè),輪回六道,了無止息。故佛隨眾生之機,為其說四諦,十二因緣[1],六度等因果法門,及湛寂圓融,常樂我凈等深妙理性。俾眾生依之而修,自有圓滿菩提之一日,而究竟親證此心光,得以普照法界也。因果一法,儒教亦極注重。故孔子贊周易,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末后則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余殃,則果矣。佛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乃發(fā)揮因果之究竟者。有謂因果為小乘,而不肯提倡者,是皆專事空談,不修實德者。如來成正覺,眾生墮惡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獨目之為小乘乎。(文鈔續(xù)編下〈婺源縣內(nèi)成立佛光分社發(fā)隱(民二十二年)〉)

  注釋:

  [1]十二因緣是:無明(貪嗔癡等煩惱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yè))、識(業(yè)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yè)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yè)、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于無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