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xué)習(xí)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期我閱讀了印光大師的一些資料,深為他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印光大師是近代著名的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大師出家,遍參十方叢林,又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guān)閱讀大藏經(jīng)十年。大師一生品行高潔,德才兼?zhèn),我從大師?a href="/remen/de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德行風(fēng)范中受益頗多,在學(xué)佛道路上增加了強大助緣,F(xiàn)選擇幾個側(cè)面點滴與廣大佛友共學(xué)同修。
一.平實為人
大師平和實在,嚴于律己、寛以待人。
1938年,江蘇無錫市有一家報紙宣稱皈依印光大師者有數(shù)十萬,大師聽說此消息后以其夸報而斥責(zé)曰:“無錫報道語過虛張,皈依者當(dāng)云近萬,何可云數(shù)十萬?即真有數(shù)十萬,亦宜云數(shù)萬,以免小人疑忌之禍。古人有若無,實若虛之涵養(yǎng),何可竟忘,而反虛張聲勢耶?以后切勿如此。”
印光大師對待自己非常嚴苛,不但嚴格遵守佛教戒律,即使日常生活中有人供養(yǎng)他珍美的衣食,他總是卻而不受,如不得已受之,即轉(zhuǎn)贈別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庫房,由大眾共享。
一次,有人送給印光大師白木耳等補品,他就送到觀宗寺供養(yǎng)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么不吃補品呢?”他說:“我的福報甚薄,不堪消受”。又一次,天氣嚴寒,蘇州城里有一位錢姓居士,帶著工匠到印光大師關(guān)房里給裝置洋火爐。大師堅決不受,還對居士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但這位居士卻十分誠懇,再三請求,必須供養(yǎng)。最后,大師只好說:“要安,就安在外間客廳里吧,讓大家一齊暖和。”
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關(guān)綱之居士到山中某寺打佛七,請他早課來開示,關(guān)居士在后半夜請轎子去接他,其時大師已走了一半的路,堅決不肯坐轎子。在蘇州報國寺時,真達和尚請他到靈巖山去看看,已經(jīng)準備了轎子,但他堅決不肯坐轎子,從上山到下山,寧愿拿著拐杖一步一步走。
二.勤儉惜福
印光大師一生食求充饑,不求適口;衣求御寒,不求華麗,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他的小房間里只有一床一桌,連椅子都沒有。弘一大師曾經(jīng)親近印光大師,并親眼所見大師種種勤儉惜福之舉,并做文字記載云:“大師一生,最喜自作勞動之事。余于民國十三年(1924)曾到普陀山,其時師年64歲,余見師一人獨居,事事躬自操作,別無侍者等為之幫助。直至去年,師年80歲,每日仍自己掃地、擦油燈、洗衣服。師既如此習(xí)勞,為常人作模范,故見人有懶惰懈怠者,多誡勸之。”
又載:“大師一生,于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民國13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觀察,師每日晨食粥一大碗,無菜。食畢,以舌舐碗,復(fù)以開水滌蕩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飯菜皆盡。復(fù)以舐碗、滌蕩、漱口,與晨食無異。”大師對浪費糧食極為嚴厲,有一鼓浪嶼有名的皈依弟子,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大師見其碗內(nèi)剩下二粒米飯,就不客氣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
1936年,大師赴上海護國息災(zāi)法會時,特地給屈六文居士去信,交代自己生活起居的相關(guān)事項。師云:“此次法會是護國消災(zāi),光來時當(dāng)帶來一茶頭,凡飲食諸事,歸彼料理。早午晚三飡,在房間獨食。早粥或饅頭或餅,只用一個;午一碗菜,四個饅頭;晚一大碗面。光數(shù)十年吃飯不剩菜,故只要一碗菜,吃完以饅頭將碗之油汁揩凈,切不可謂菜吃完為菜少。此外所有絡(luò)絡(luò)索索的點心通不用。七圓滿亦不吃齋。即會中辦齋,光亦不同吃,無精神相陪故。圓滿之次日,即回蘇,亦不許送,送到門外即止,若又送則成市氣,不成護國息災(zāi)之章程矣。”
有一次,高鶴年居士陪大師去上海,大師只肯在小廟掛單。高居士為大師介紹了滬上名流荻楚青、程雪樓居士見面。分別時,這些人欲送香儀禮物,大師一一謝絕不受。
三.不慕浮華
印光大師不但生活儉樸,且不慕浮華,不貪名利。正為他寫給楊樹枝居士的信中所言:“光之為人,不傲不諂,視一切有勢力者無勢力者,亦無致,······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極淡極。每見求人撰文者,心輒痛息。以故常曰:世界人多么都是好名而惡實,光豈惡名哉,以無實之名,實為大辱,故不愿有此空名也。”
有一次在重印《印光大師文鈔》時,有信眾打算在首卷附大師照片及小傳,大師知道后嚴令不可,并評曰:“照片皆屬求名恥辱之道,為光所痛恨者,祈千萬勿效近世浮夸之俗套,大家從實行儉樸,專志修持為事,則大有益矣。民國九年(1920)有數(shù)弟子于上海排列《文鈔》,即以照片小傳請,光謂為此,則并《文鈔》亦決不許印,遂止······光縱不能挽回近世虛浮奢糜之惡派,絕不肯隨波逐浪,以效彼之所為。”又有弟子為大師寫稱贊頌詞,大師亦訓(xùn)斥曰:“所作之贊,乃以凡濫圣,致汝與光均獲大罪,以后萬不可稍涉此派。······光一生不肯虛譽人,亦甚惡人之虛譽我。”
1922年,定海縣縣知事陶在東和會稽道的道尹黃涵之,以大師教化一方,匯師道行,請北京政府的大總統(tǒng)徐世昌,頒給大師“悟徹圓明”匾額方,鑼鼓喧天送到法雨寺,香花供養(yǎng),盛極一時。印光大師淡然置之,猶如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有人叩問贈匾一事,印老板下臉說:“悟尚未能,遑論圓明?瞎造謠言,增我慚愧。”
印光大師當(dāng)時所交往的人員之中,有許多是當(dāng)時著名的書法繪畫大家,欲送書法畫作給大師,大師都婉言謝絕,沒有一絲一毫貪愛之心。
1939年末,印光大師八十大壽來臨,佛教界及大師皈依弟子等計劃為其祝壽。大師聽說后,堅決反對。他說:“光老矣,決不愿人多事。有言為光祝壽者,光云我寧受斬頭之刑,不愿聞祝壽之名。”
四.謙遜守拙
印光大師非常謙遜,雖然他德被四海、萬人景仰,但依然自稱“常慚愧僧”,又謂“飯粥僧”,將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低,不給人以距離感。大師從不好為人師。季國香居士聽聞大師的德名,要拜他為師,學(xué)習(xí)佛法,而大師則誠惶誠恐,歷數(shù)自己之平庸,將自己貶得很低,又贊嘆季居士修持得法,將他人捧得很高,全無通常之好大喜功、好為人師的弊病,而這正是大師所令人稱道之處,也是一般人望塵莫及之處。
大師非常務(wù)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從不冒充人師。如在給尤弘如居士的信中寫道:“光少失問學(xué),老無所知。近三年,每有繆聽人言,有所問訊者,然只以已之所知所能者告之。至于佛法之精義、禪定之實證,則非光所知。亦不敢以不知為知,而妄為敘談也。”又在給高紹麟居士的信中,大師謙稱自己是“不慧人”,又言“人微德薄,不敢為師”。師云:“不慧人微德薄,百無一能。寄托普陀,茍延殘喘,不敢為人作師。故謝恩光在先亦有此說,皆辭而不受。閣下皈依三寶,隨于本地擇其品行端方者,拜以為師,則已得為如來弟子矣。”
大師二十一歲出家為僧,以見僧有不如法者,發(fā)愿不住持寺廟,不收徒,不化緣,不以人結(jié)社會。五十余年,不改初志。
學(xué)習(xí)了大師的范言范行,使我思考了兩個問題,即學(xué)什么,怎么學(xué)?下面談?wù)勎业恼J識和想法,與大家切磋。
一.學(xué)什么?大師言論行動的閃光點,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現(xiàn)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后條件起根本變化,我們不可能原封不動、依葫蘆畫瓢地仿照。我認為應(yīng)學(xué)習(xí)大師傳承的精神,即學(xué)習(xí)大師的為人,學(xué)習(xí)大師的根本。如學(xué)習(xí)大師勤勞節(jié)儉,不圖名利,謙虛謹慎、平等實在、是非分明等等,同時,要探究大師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品格,根本點在哪里。我體會信愿行是他的根本點,大師虔誠信仰是前提,是基礎(chǔ);由信仰發(fā)出的宏愿,是永不枯竭的動力;由愿而生行動,這行是忠實信仰、實現(xiàn)宏愿的有效途徑。這個根本點保證了大師修學(xué)成功,圓滿人格。我們學(xué)習(xí)大師,就要以法為師、以戒為師,真心實意學(xué)佛,一心一意修行,把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納入修行的軌道,不虛偽,不含糊,不懈怠,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以完美自己的人格。惟此,才是學(xué)了路子。
二.怎么學(xué)?如前面講到的我們不應(yīng)一招一式地仿照,諸如注水、滌汁、漱口,也不是把代步器打入冷宮,步行辦事,更不是學(xué)過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在當(dāng)今條件下,學(xué)習(xí)大師安貧樂道,抵制誘惑,潛心修學(xué),圓滿人格。這里我認為應(yīng)把握以下幾點:
1.嚴格自律。大師的高尚品格是外在因素,能否在自己身上起作用,還要與自己在的自覺要求相結(jié)合。發(fā)自內(nèi)心,調(diào)動自身信愿行的力量成為關(guān)鍵。因此,要嚴格要求,精學(xué)實修,學(xué)有成效,修有實果,時刻警醒自己,激勵自己,約束自己,隨時規(guī)斜糾偏。
2.常照鏡子。要熟記大師修行的模范言行,以此為鏡子,日日照,時時照,照出差距,照出慚愧心,生出懺悔心,管住自己的異思邪念,管住自己的名聞利養(yǎng),管住自己享樂奢糜的欲望,不使個人欲望失控,珍惜現(xiàn)在,珍惜當(dāng)下,珍惜創(chuàng)造的一切。
3.借重助緣。自律固然重要,但也有自覺性不夠的時候,照鏡子能清楚照出正面的問題和不足,但也存在照不到的地方,這就需要把自己置于佛法戒律,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之下,置于僧人、居士、信眾監(jiān)督之下,借助外緣,推動自己在學(xué)佛修行中不斷取得新進步。
4.帶動大家一起學(xué)。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的力量才是偉大的。弘揚佛門精神是住持的神圣責(zé)任。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利用一切時機,介紹、宣傳高僧大德學(xué)佛修行的事跡和高尚品德,以激發(fā)居士信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的正能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
- 上一篇: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 下一篇:學(xué)佛怎樣才能避免被人非議?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師: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師: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dāng)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印光大師: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印光大師: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fēng)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xué)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