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信仰─正信

  智慧信仰─正信(一)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充實,

  所以正信的佛教迷信、不邪信。

  「正信的佛教」不是迷信,更不是邪信,它是透過智慧、慈悲、定力所產(chǎn)生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心恒常在安定中,即是正信的佛教。正信也有其層次:

  (一)初信:剛剛學(xué)佛受三皈、五戒,但沒能按照三皈、五戒來用功修行,祇有事而沒有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拜觀音、拜媽祖等,祇為了保平安、求福德,所以「初信」只是一個信心而已。

  (二)正信:是初信的提升、經(jīng)過智慧思考的信,會思惟為什么要拜觀音、要拜媽祖?并進一步了解,原來拜他們是要學(xué)他們的精神,如拜觀音是要學(xué)習(xí)觀音菩薩的慈悲,拜媽祖是要學(xué)習(xí)媽祖孝道的精神,拜關(guān)公是要學(xué)習(xí)關(guān)公忠義的精神。

  有了正信的人,生命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充實,所以正信的佛教不迷信、不邪信。

  智慧的信仰─正信(二)

  「膜拜」除了表達尊敬外,

  還含有見賢思齊、希圣希賢的心念。

  「膜拜」除了表達尊敬外,還含有見賢思齊、希圣希賢的心念。例如拜觀音菩薩,除了崇拜和感念他大慈大悲的精神外,更從日常生活中去效法與實行,不但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對與父母年紀相仿的人也一樣盡孝道;對自己的兄弟姐妹關(guān)愛,也關(guān)愛與兄弟姐妹年紀相近的人,不僅愛護、保護人類及一切生物,連微小的昆蟲及花草樹木也不例外。

  民間很盛行拜「恩主公」、「土地公」等神明!付髦鞴咕褪侨龂鴷r代里的關(guān)公,后人景仰與感念他生前忠義雙全的事跡與精神,所以關(guān)公死后被尊稱為「恩主公」。而「土地公」是生前做了許多的善事,為人剛正不阿,死后被尊為「福德正神」,一般人習(xí)稱「土地公」。這些神明因為生前有種種的美德,「生而為英,死而為神」,我們除了景仰感念他們的精神與事跡,更以他們做為自己行為的模范,膜拜神明應(yīng)該具有這樣的知見,而不是在事業(yè)或身體況不佳時才想到這些神,于是就買些豬肉等牲品祭拜祂們,以換取增福、添壽、發(fā)財?shù)谋佑?若得不到感應(yīng)和祈求時,就埋怨神明不靈,這不是很不智嗎?

  智慧的信仰─正信(三)

  要相信因果是真實的,

  修一切善,具足福德資糧,

  修行或事業(yè)自易成就。

  修行乃至事業(yè)要有所成就,其中健康的身體、禪定與福德都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有甲乙兩個人同在一所大學(xué)受教育,才能、學(xué)識、健康狀況差不多,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也相當(dāng),兩人畢業(yè)后,同時間各自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了幾年,甲所經(jīng)營的公司業(yè)務(wù)鼎盛,而乙公司卻瀕臨倒閉的命運,為什么同樣的背景,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呢?關(guān)鍵就在于甲相信因果,并且有一顆慈悲、樂于助人的心,因此到他公司服務(wù)的人,也都具有這些美德與相同的心念,沒有「我執(zhí)」的為公司營運共同奮斗。而乙卻不相信因果及修善法,只相信自己的努力與才干,晉用的也偏重于有這種觀念的人,缺乏正知正見的支撐,個人主義的氣息濃厚,公司里洋溢著豪奪巧取、勾心斗角、爭功諉過的行為,老板的墻角就這樣的被挖掉了。

  所以要相信因果是真實的,修一切善,具足福德資糧,修行或事業(yè)自易成就。

  智慧的信仰─正信(四)

  從不同的因地,

  發(fā)展出截然不同的果,

  不正是印證了因果的定律與軌則嗎?

  有人會問:「佛法常說的因緣果報,眼睛又看不到,叫人怎么能信服呢?」

  人們只相信肉眼所看到的,看不見的、不知道的事物,通常皆以不相信的態(tài)度對待,其實只要細心的觀察,因果還是看得見的。譬如,你一大早準備到公園去散步或運動,沿途不管遇見陌生或熟識的人,都很熱情與誠懇的跟他們微笑、打招呼,他們是不是也報以熱情、誠懇的招呼與微笑呢?這不是一個現(xiàn)成的因果展現(xiàn)嗎?

  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一部因果史,它很清楚的記載著每個朝代興亡的原因,這些興亡的史跡,不正是因果所展現(xiàn)的痕跡嗎?

  從不同的因地,發(fā)展出截然不同的果,不正是印證了因果的定律與軌則嗎?然而豐碩甜美的果實,并非享用不盡的,如果只知道安于現(xiàn)實、享受成果的話,那又成了另一個痛苦的因、迷失的因。

  智慧的信仰─正信(五)

  宗教成了迷失、仿徨、空虛心靈的歸宿與依止處,

  但是,踏遍了全省的寺廟,

  拜盡了所有的佛、菩薩與神明,

  何以這顆浮蕩的心還是落實不下來呢?

  部份知識份子覺察到這個社會開始變質(zhì)了,有人以「貪婪之島」來形容這個社會,試圖以此喚醒人們的良知;也有人呼吁應(yīng)該重整這個社會的秩序,舉國上下交相指責(zé)、埋怨著,然而,卻不見有人冷靜與理智的去檢討問題出在哪里?我自己又能為社會做些什么?

  宗教成了迷失、仿徨、空虛心靈的歸宿與依止處,但是,踏遍了全省的寺廟,拜盡了所有的佛、菩薩與神明,何以這顆浮蕩的心還是落實不下來呢?

  佛法就是要告訴我們將這顆迷惑、仿徨、無主的心,如何依止與落實的方法,要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及完整的人格,必須依止與落實在「正知正見」與「正信」。因此,佛法絕不是迷信與消極的,相信因果的人生,絕對是一個積極、精進且充滿光明的人生,因為佛法告訴我們,要種善因才能感招善的果報,種惡因,將來必感招惡果,因此,努力種善因都來不及了,那有時間懈怠或消極呢!

  取自─靈泉月刊第十九期─老和尚開示《正知正見與正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