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除心防 須從轉化煩惱開始
現(xiàn)代房屋的鐵窗與圍墻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與人之間的心墻,也跟著愈筑愈高。所謂的心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致彼此不能坦誠相待,這都是由每個人自己心中的煩惱所引起的。
其實不只現(xiàn)代人如此,過去的人也一樣。路不拾遺的時代,在歷史上很少出現(xiàn)過;人與人之間彼此以愛相待、以誠相交的時代也不多,尤其一旦遇上亂世,為了防范他人突然來犯,大家更是會把自己的心保持在封閉的狀態(tài),更是會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但究竟要防些什么呢?如果防的是賊,那么賊從哪里來?誰又是賊呢?其實賊的意思就是會侵犯你、讓你蒙受損失的人,但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存在,或許連家里的兄弟姊妹都有可能是賊,根本防不勝防;而且為了防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定會愈來愈遠。
之所以會把別人當作賊來看,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僅害怕自己受傷害,也不愿意把自己奉獻給別人,這是一種自私的態(tài)度,也是煩惱滋生的根源。所以,要把這一道道的心墻拆除、把內在的心賊消弭,讓彼此坦誠相待,就必須從消除自己的煩惱著手。
佛法中有五個關于煩惱的名詞:貪、瞋、癡、慢、疑,也就是貪欲、瞋恨、愚癡、驕傲及懷疑。如果能少一分貪欲,就能多一分慈悲心;少一分瞋恨,就能多一分寬諒心;少一分愚癡,就能多一分智慧心;少一分驕傲,就能多一分謙虛心;少一分懷疑,就能多一分對別人的信任。
倘若能把這五種煩惱心轉化為慈悲、智慧的心,心中所設想的賊自然無所遁形,也就可以拆掉心墻、卸除心防。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默契、形成共識,既不用擔心自己會遭受排斥、受欺壓,當然也不需要防賊了。
我常說:“人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但是要對所有人都完全不設防是很困難的,因為要和陌生人產生默契并不容易,而且有時候好人也會做壞事。不過,如果你無時無刻都在防著別人,別人自然也會處處防著你,彼此之間的隔閡就會愈來愈深,所以,防人之心固然要有,但不必把所有人都當作壞人看待,只要用誠懇、親切的態(tài)度,以人的本質來對待每個人,把每個人基本上都視為好人,就能和別人建立友好的關系。
不過,即使自己不對別人設防,別人可能還是會拒你于千里之外,此時心里不要記恨對方拒絕你,應該想到對方可能是受過太多傷害,因為害怕再度受傷,才會和你保持距離;所以要諒解他,因為他很值得同情,也需要你對他付出關懷。如果能像這樣多為別人著想,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就不會感到那么恐懼、害怕了。
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生活在平安、愉快的環(huán)境里,就要轉化心中的五種煩惱心,多和外界接觸,廣結善緣;人際互動間只要懂得尊重別人,并付出關懷、諒解和慈悲,自己的心防就不會太過嚴備,人與人之間也不會日漸疏遠,如此就能與人建立起真誠的友誼。
- 上一篇:感動是化敵為友的最好方法
- 下一篇:人生真相 自找苦吃的人生
- 仁德上人:發(fā)心做一個直心善良慈悲的明白人
- 仁德上人:了解菩薩的大慈大悲心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仁德上人:慧覺歌
- 仁德上人:敵我慈悲歌
- 仁德上人:有智慧的人會為后代留下精神財富
- 仁德上人:戀我慧凈歌
- 凈慧法師:修學佛法的關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仁德上人:歇息慧空歌
- 仁德上人:自己的心清凈了面對煩惱而不動絲毫
- 如瑞法師:怎樣增進智慧和珍惜福報?為什么要;垭p修?
- 仁德上人:到頭虛榮歌
- 仁德上人:安祥歌
- 凈界法師:修持首楞嚴王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 大安法師: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仁德上人: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而無知是真智慧
- 仁德上人:什么是“世智情見”?修“世智情見”能了脫生死嗎?
- 濟群法師:有煩惱的時候怎么辦,如何解決?
- 凈界法師: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 仁德上人:功德智慧是自己明心見性不著相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