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為什么三勸發(fā)愿?愿的重要

如瑞法師:《阿彌陀經》為什么三勸發(fā)愿?愿的重要

  今天繼續(xù)學習凈土三資糧“信愿行”中的“”。

三勸發(fā)愿

  讀過《佛說阿彌陀經》的人都知道,經中三次勸令眾生發(fā)愿求生西方極樂凈土。這是什么原因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愿者,信之券,行之樞,尤為要務。舉愿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

  意思是,愿是信心的保證,是實行的樞紐,更是修習凈土法門的要務。發(fā)愿懇切,信心必然真實,行持自然而生。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三番殷勤勸令眾生發(fā)愿,求生西方極樂凈土。

  第一處:“眾生聞者,應當發(fā)愿愿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第二處:“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

  第三處:“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若有信者,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

愿之重要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又言:“若信愿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因此,《普賢行愿品》中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后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愿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也是在警覺我們,臨命終時,一切有形的都帶不走。只有生前發(fā)下的菩提大愿,能夠超越業(yè)力的牽引,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此可以理解,發(fā)愿是何等重要!

愿為先導

  凈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于《勸發(fā)菩提心文》中云:“修行急務,立愿居先。”

  意思是,無論修習哪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發(fā)愿。因為愿可以導行,所以說立愿是修行急務。

  修習凈土法門亦復如是。對于凡夫眾生而言,往生極樂世界是一條陌生的路,必須有大愿來引導才能到達。無始劫來,眾生因業(yè)力所感,在三界六道中翻轉輪回,持五戒修十善,得人身生天道;破五戒造十惡,失人身墮三途。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出世間法的正因,如果沒有真實的信愿,就感通不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力量,就不能往生。

  打比喻來說,猶如一頭牛,若走在熟悉的道路上,縱然無人駕馭,也不會走錯;但如果走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就必須要有牧牛者駕馭、鞭策,才能到達目的地。凡夫的心也如是,三界六道是熟路,隨著業(yè)力的牽引自然而去。西方極樂世界是生路,需要用“愿”力——內心強大的往生意愿作引導,方能前往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修行呢?念起這句阿彌陀佛圣號就是在修行。要知道,稱念阿彌陀佛圣號的當下,即是在用愿力莊嚴法身。當我們攝心念佛之時,正是對治我們的貪嗔癡煩惱之時。久久練習“一念佛心一念佛,念念佛心念念佛”,凡心定能成佛。

  最后,以一首中峰國師凈土詩與大家共勉:

十愿弘深不可量,

心心念念廣宣揚。

彌陀有愿終須到,

四色蓮花遍界香。

  讓我們一起稱念:南無阿彌陀佛。ㄊ洌┤f善同歸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