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消歸無念處,豈知無念亦為多

念念消歸無念處,豈知無念亦為多

  目前社會上的人,最高級的奢侈,就是找一個閑靜的地方,在那里待著。我們各位都是很有福報的,很高級的,能在這個閑靜處待著,非常好。

  我們能不能待得住呢?達(dá)摩無事人,來傳無事法。因為沒有事,只好干坐著。達(dá)摩祖師在那里能干坐著,我們坐得住嗎?“念念消歸無念處,豈知無念亦為多”,我們能不能念念消歸無念處呢?豈知“無念”這一念也是多余!我們能不能體會的到呢?這是個難題。唐代龐蘊居士就說:“難、難、難,十擔(dān)胡麻樹上攤”。在這里待著,在這里干坐著,坐得住嗎?他的回答是:“難、難、難”。怎么一個難呢?他比喻說:“十擔(dān)胡麻樹上攤”。這就是從生活中來的,我們在廚房里面做飯,用芝麻,用一點水,或者用一點膠,然后粘到燒餅上,是粘的上的。那么如果你站到高空中,把芝麻攤到樹葉上,攤得住嗎?我們打坐這件事,還有一個比喻:把一顆豆子放在牛角尖上。放得住嗎?難、難、難,很難。

  達(dá)摩祖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給我們提供了方便,給我們了工具,這個工具相當(dāng)于敲門瓦子。我們要入佛門,你在門外,門打不開,怎么打開門呢?你就找磚頭瓦子,敲這個門。這個磚頭在敲門的時候是有用的,沒磚頭你的門敲不響,一旦把門敲開了,這個磚頭什么樣不管它了。這意思是我們無論用什么法門,打坐也好,持咒也好,念佛也好,目的是作用在我們的心這個點上,如果這個辦法能夠有這個作用力,我們就來用。如果我們做不到,不適應(yīng)我們,我們就不用。只要適應(yīng)我們的,不管什么辦法都可以。當(dāng)然,等我們已經(jīng)達(dá)到目的了,這個辦法就不用了。所以,達(dá)摩祖師就給我們講,最根本的、最好用的、最直接的敲門瓦子,方法也很簡單,叫:“二入四行”。

  “二入”是兩個方面,“四行”是四個方面。“二入”是什么呢?第一就是“理入”,從理上面進去,就是入。就是說我們從理上來來認(rèn)識到,來體會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這是千真萬確的,為什么我是未成之佛呢?因為我沒有戒、定、慧,因為我有執(zhí)著。為什么佛是已成之佛呢?因為他已經(jīng)有了戒、定、慧,把所有的執(zhí)著都能放得下。我們從這個理上來認(rèn)識,來信仰,就是完全的認(rèn)同,沒有絲毫的疑念、雜念。既然是問題,是執(zhí)著,妄想,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我們怎么樣來戒定慧呢?就要來“行入”。

  “理入”和“行入”,“行”怎么入呢?“四行”,四個方面。第一,報冤行。既然諸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我有妄想執(zhí)著,我沒有戒定慧,既然是這個狀態(tài),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把自己當(dāng)作一個還債的人?吹轿疑磉叺娜魏稳耍叶记啡思业,也可能是欠人家的錢,也可能是欠人家的物,也可能是欠人家的命……誰讓我做什么,我都老實巴交地做,我不認(rèn)為人家是欺負(fù)我,我認(rèn)為我是來還債來了。還了你的債,我就輕松了,還了你的債,我的執(zhí)著,我的煩惱就少了,還了你的債,我的戒定慧才能增長。我背著債怎么能修戒定慧呢?欠著外債還想怎么發(fā)展呢?所以一定要做一個還債人,來修報冤行。

  這第一行,大家過去做得到嗎?我們未來做得到嗎?

  第二,隨緣行。一切的事情,都來隨緣,假如遇到好事了,沾到便宜了,得到名利了,也不要沾沾自喜,為什么呢?這就等于我們過去在銀行里面有存款,現(xiàn)在到期了,銀行通知你來取錢,你取了錢,該用的就用了,因為這是你的,有什么歡喜的?因為這是你過去的福因、福緣,現(xiàn)在結(jié)的福的果報,本身就是你的,有什么得意忘形的呢?請問,這一點,我們過去做到了嗎?現(xiàn)在能不能做到?未來能不能做到?

  第三,無所求行。我們心里沒有什么所求,我是還債人,還求什么呢?沒有求,不想得到什么。不但不想得到什么,還想來奉獻(xiàn)點什么。多來求奉獻(xiàn),多來修布施,多來幫助別人,關(guān)懷別人?纯催@一行,我們能不能做到呢?

  第四,稱法行。如法如義地來做,順其自然地來應(yīng),稱法行就是你真正的能認(rèn)識到“豈知無念亦為多”。真正的能在那里干坐著,真正的能做到無事。

  雖然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那是目標(biāo),我們要來努力。所以大家知道這“二入四行”,可以來檢點自己。自己在這里坐不住,想手機,腿子疼,過去的雜事忘掉的,現(xiàn)在又想起來了……這些都是不能干坐著,不是無事人。

  那么要知道這是為什么,這是平時的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我們做不到,平日里妄想、分別、習(xí)氣很重,我執(zhí)、我慢很突出,貪、嗔、癡不斷,要想坐到這里“豈知無念亦為多”,那怎么能知道這個事呢?所以,大家不單是在禪堂里告了生死假,打坐時拼命的來安心、觀心、修止觀……平時一定要來修戒、定、慧,一定要修六度、四攝、萬行。

摘自:禪七開示/明憨大和尚末后香開示

時間:丁酉年冬月十七晚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邢臺大開元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