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五戒,我們現(xiàn)在的人會有什么誤解?

關(guān)于五戒,我們現(xiàn)在的人會有什么誤解?

什么是五戒

  五戒的內(nèi)容,簡單地講,第一條不殺生,佛教戒律非常嚴謹,就像行為科學,它可以分析,今天沒有時間展開講。比如不殺生,它會在行為環(huán)節(jié)上,做一種細的解剖,什么是不殺生啊?不是模模糊糊的。不殺生,第一所面對的是人;第二知道是人,因為有的時候面對的不知道是人,搞錯了;第三就是有殺心,希望他死;第四用工具;第五,面前的人命斷了。就是要這五個條件都具備,就是殺人,這是殺生的根本。

  這五個條件有時候會有變化,比如面對的不是人是動物呢,那就輕了。在戒律里面叫做可悔,就輕。假如面對的是人,我以為是木頭呢,用刀砍了一下,這叫誤殺,這不構(gòu)成殺生。我面對的是人,我沒有殺心,比如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知道這是人,然后還用了工具——(手術(shù))刀啊,然后死了,他也知道是人,就是沒有殺心。他是希望病人活,結(jié)果沒辦法,那也不構(gòu)成。首要是不殺人,其次是不殺害動物,愛護生命,培養(yǎng)慈悲心。

  第二不偷盜,首先偷盜面對的是財物,有主人的東西;第二個知道它有主人;第三個有盜心,這一點很重要;第四個讓這個東西發(fā)生位移,位移是現(xiàn)在的詞,在戒律里面是“離本處”,離開它原來的地方了。你說拿了別人的東西但沒拿回家,在路上扔了,但是離開原位了,也算。還有人說我偷了,還到寺院里供養(yǎng)呢,千奇百怪,也是偷。你只要讓它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你干什么不管,你說我是要做慈善,這個也不管,你還是偷。所以戒律非常嚴謹,非常有意思?上銈儾荒出家,你們要出家了,研究這個戒律非常有意思。現(xiàn)在說有主人的東西指什么?錢財啊,有價值的杯子,像衣服這些都是。當然現(xiàn)在社會上有新情況,當然電腦上的數(shù)據(jù)、密碼,或者是一篇文章,一本書的冠名權(quán),或者是一個產(chǎn)品的商標,都算。注意,在盜戒里面涉及到物的價值,物的價值依照出家人的戒律,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什么呢?當這個物的價值達到了國家的司法過問的價值就構(gòu)成了嚴重的盜,比這個少的,那就是輕的。依照現(xiàn)在的法律規(guī)定,如果你偷東西達到了八百元,警察會來抓你。八百元以下,就是輕的,達到八百元,那就是重的,構(gòu)成了根本的盜戒。不過盜的情況還有更復雜的,戒律里面也有討論。有的人說我在美國不值八百元,拿到中國就值八百元了,就按美國的價值算,按照多的地方算。有的人說,我要把八百元分八次偷呢?全部是戒律里面討論的問題,挺搞笑的吧。八百元八個人去偷呢?八個人都去偷,每個人都犯盜。不會把這個盜分成八分,最后平分了,就變輕了。

  大家注意,在殺的戒律里面,自殺也屬于犯殺戒,安樂死屬于犯殺戒,所以要注意,特別是對父母,千萬不要施行安樂死,這個是誤區(qū)。盜里面,包括盜財物,還包括盜人,比如拐賣婦女兒童,比如盜牲口,也是。

  盜的形態(tài)非常之多,比如說一塊地,地我拿不走吧,但是我把地標移動了,這也是發(fā)生位移,也是盜;如果說我詐騙你,我跟你簽協(xié)議,東西那沒有移動啊,在簽協(xié)議的那一剎那,簽下來那就構(gòu)成了盜;還有的時候,有一個人在水上放了個東西,你把它弄到水底下,就算盜;還有的是你們同屋有個人的衣服非常漂亮,你把它偷了,馬上主人到了,又沒敢偷,后來你把他衣服弄了個洞,或者弄了墨水,也算盜;但是你們在一個屋里面,關(guān)系很好,你把東西拿去用了沒打招呼,算不算盜呢?也不算,作親厚想。比如父母跟子女,師父跟徒弟,同學之間、朋友之間,覺得關(guān)系很好——親厚想;還有的是關(guān)系很親密,很厚道,還有的是他的東西我用一下,等一下我就還給他,暫用一下,這個也不算;還有的是我以為是別人丟的呢,我以為是被人不要的呢,作糞掃想,糞,垃圾就是糞,這都不算。這是第二條不偷盜。

  第三個不邪淫。邪淫是指身體在性關(guān)系上的一種秩序。凡是和沒有婚配關(guān)系的人發(fā)生兩性關(guān)系就是邪淫。所以有的人說談戀愛,親吻這些算不算,不算。但是現(xiàn)在有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代社會中我發(fā)現(xiàn)沒有結(jié)婚就住到一起,這是個不好的習慣,是個不很健康的習慣。邪淫這一條是非常重要的,你不犯這一條,遵守好這一條,會讓你的家庭生活穩(wěn)定、清凈,會減少很多麻煩。這個性關(guān)系紊亂,從社會學來講,會對社會秩序造成很大的沖擊。很多青少年犯罪跟這個也有關(guān)系,跟家庭、父母這方面無序有關(guān);對個人來說,它也會影響個人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成就。人一生的個人成就打個比方講有一種勢能,一種動能,一種儲蓄的能量,然后把它落實到事業(yè)上,社會地位啊,名譽啊等等。一個人如果在兩性關(guān)系上混亂的話,就把那種人生的勢能瀉掉了,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在中國古代也有很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有一本書叫《壽康寶鑒》,你們可以去看看。這個往往是現(xiàn)代人不理解的。認為就是生理的一個活動怎么就那么嚴重啊?這里有個故事,說過去有個人到京城去考官,他在路上的時候要住店,住上店之后就到街上去逛,街上有相面的,他過去一看,相面的說你能考上狀元啊。后來回到酒店里,有一個女孩子,他就調(diào)戲那個女孩子,再后來上街,又碰見那個看相的,那人說:這回完了,你做了不應(yīng)該做的事,這下狀元考不上了。這事很奇怪,就是這么一件事對我們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當然也有許多有成就的人由于在這一點上非常有原則,而獲得成就。因此現(xiàn)代的人要深深體會這一點,《壽康寶鑒》這本書好像流通處就有,希望你們買來看一下。

  未來如果你們成家結(jié)婚,有了成就——注意啊,有一些人,有一些老板,他很有成就啊,他有錢之后心就花了,瞧不起原來的老婆了,然后就離婚了。很多人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以后,他的事業(yè)突然就垮掉了,很奇怪。確實,其實一個人成就是多種因緣和合而成的,有的人認識不到,忘乎所以。所以這第三條戒,我覺得很重要,尤其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如果你想你未來的家庭生活穩(wěn)定幸福,你認真地持這條戒。

  第四條叫不妄語。不妄語這條戒最嚴重的是在修行上不誠實。比如說我沒有神通說我有神通。我不是圣人說我是圣人,佛教很重視這個,這叫大妄語。其實這相當于什么呢?這相當于現(xiàn)在社會所討論的在信仰上誤導別人,這個罪很大,像李洪志這樣的,他說他的能量比佛要高很多倍啊。就是這些,佛教很重視這些。我曾經(jīng)也有疑問,為什么這么重視這個呀?你說為了錢財,為了名譽去騙別人比這個修行上的誠實還輕一點,我也不理解。后來我也體會,因為在修行上不誠實,對別人造成誤導,它會葬送別人的慧命。那些信仰邪教的人很可憐,他們自焚,他們自殺,在社會上跟周圍的人群不和諧,他們精神封閉,心的封閉。我們就懂了,哇,在信仰上誤導別人多么嚴重。大妄語就是這個意思,其他的就是小妄語了。

  第五,不飲酒,包括不吸毒。因為酒精和毒品傷害我們的理智。在我們的理智受到傷害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殺盜淫妄都可能做。

  在這五條戒里面,不飲酒戒在佛教里叫遮戒,遮擋的遮,什么意思呢?飲酒這個行為本身沒有什么錯,但是由于它傷害了我們的理智以后,會讓其他的錯誤有條件表現(xiàn)出來,做出來,所以它叫遮。前面的四條戒叫性戒,意思是這四條戒,即使你不受戒,你做了本身也有錯。因此,性戒要嚴重一點,這就是五戒的簡單內(nèi)容。

關(guān)于五戒,我們現(xiàn)在的人會有什么誤解?

  第一個誤解,把戒律等同于宗教禁忌。說我做了,做了就得受懲罰,那叫禁忌,不對,這不是禁忌。五戒簡單地講,它是五條行為規(guī)范。注意,是行為規(guī)范,只說行為,包括語言。第二個,有的人認為戒律讓我們不自由。相反,戒律給我們自由。為什么給我們自由呢?所有道路它都有指引方向的,有分車道的指示線,路邊還有欄桿。所以,有戒律的保護,我們在這個規(guī)范之內(nèi)自由行駛。如果你不理解這個規(guī)范,想干什么干什么,恰恰就不自由,因為你的行為失去自由。我曾經(jīng)打過比方,我們像開車在鄉(xiāng)間小路走,鄉(xiāng)間小路規(guī)矩多嗎?沒什么規(guī)矩,沒有說“限速”,也沒有說“靠右行”,也沒有說“不許掉頭,單行道”,鄉(xiāng)間小道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

  但是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走,大家說規(guī)矩多嗎?“快車道”“不許掉頭”“這里是出口”不是出口不能出。但是在哪一條路上走得快呢?肯定是高速公路快嘍,你在鄉(xiāng)間小路你走快試試看!所以比喻什么呢?比喻我們?nèi)松穆芬彩且粯拥,?a href="/remen/daod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道德規(guī)范,有戒律的幫助,我們也要走得更快,不是走得更慢哪!文殊閣那邊有個互動專欄,那個專欄上有句話是我寫的。因為有一個營員在上面寫的:“怎樣做一個好的俗人。”就是說,我也不想出家,但是想做個好的俗人,這問題問得很好。后來我就在上面寫了一句話,我說:“在持好五戒的基礎(chǔ)上,盡情享受人生吧!”就是說,在五戒的保護下,你就盡情的享受人生。他還是要做俗人嘛!我是按照他的目標來說的。你要唱歌就盡情地唱吧!只要不犯五戒。有人找你的麻煩,你可以理直氣壯。有麻煩降臨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不服氣“憑什么!”假如說你犯了的話,你心就虛了,不怪別人怪你自己,所以五戒給我們自由。

  戒律實際上,在佛教里講,它叫“學處”,它是個訓練方法,這就很微妙。就是戒,它是個行為訓練、它是一種修行。持戒的人會經(jīng)常觀照自己的行為,觀察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下我是不是很容易殺生啊,這個環(huán)境會不會讓我說假話呀,會不會讓我也偷東西啊,所以持戒的人呢,他的觀照力會很強,他的定力會增加。在持戒的過程中,興許他也會犯,有小小的違犯,然后他不斷地糾正自己,所以戒律就像一個老師,讓你不斷地修正自己,調(diào)整自己。在調(diào)整的過程中,你必須不斷地反觀,所以《論語》里面,曾子講“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有自省的精神,這就是一種修為。我們說每天晚上我們要自省,在持戒的人那里,光晚上自省是不夠的——白天已經(jīng)把這個事辦了,晚上還自省,那你就只有后悔的份了。而是在很多情境下,都得自省,都得觀照自己。有的人也許說,哎呀,多累呀,你要知道,觀照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在剛開始也許有點勉強,一旦把觀照的能力開發(fā)出來,你就會自自然然的。你非常自由,但是不會犯規(guī)矩。所以這就恰恰如同一個舞劍的人,很鋒利的劍在他手上,唰、唰、唰,讓我們看了這真危險,沒事,在他那里沒有任何問題。

  戒律呢,剛才講,戒律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訓練班,戒律還是我們的鎧甲,鎧甲呀,就是上陣打仗,古代打仗要穿鎧甲保護自己。其實呢,各位,真的,在人生路上我們經(jīng)常會面對很多誘惑啊,很多的人群,很多的環(huán)境,很多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讓我們不能把持,然后迷失在那里。戒律保護了我們,你們現(xiàn)在在學校,還是蠻安全的。當你們走向社會,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幫吸毒的人呢?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幫喜歡偷東西的人呢?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些有非常不良習慣的人呢?我們往往迷失自己總是從小事開始的。當你一向以來都按五戒去生活,那你就會遠離,你就會形成一種自己的感覺,在事情萌動的時候,你的感覺就很不對,你就會遠離他們,也就保護了你!其實,這個世界充滿了陷阱,在那燈紅酒綠之中有很多陷阱,在燈紅酒綠之中有很多鬼呀。我們今天講的鬼,你以為鬼是什么?鬼是青面獠牙的嗎?鬼就在那賭場上,鬼就在有些娛樂場所里面,鬼就在很多人的陰謀的謀劃之中。所以戒律會讓我們的生命,增加一份安全,會讓我們形成一種清凈的氛圍,這種氛圍自然就讓我們總是跟清凈的人往來,我們周圍的人都是清凈的人,都是善人,我們就會感應(yīng)。一旦你學佛,你就會感應(yīng)學佛的人,很多學佛的人都有這個體會,皈依以后怎么到處都碰見學佛的人呢?都皈依了。其實你想想,都在,你沒發(fā)現(xiàn)而已。這個是關(guān)于戒律的認識,那么等一下在授五戒的時候,五條戒。我說“能持否”,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這一條,你就不說話。你愿意接受,你就說“能持”,不愿意接受,你不表態(tài)。很簡單。注意,你不接受,不等于說你可以犯哦。不等于說,師父讓我不接受,我可以去做。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你接受了那一條,比如說不殺生,當你不殺生的時候,你就不僅僅簡單是一個不殺生的正人君子,你還是一個遵守了釋迦牟尼佛不殺生戒律的佛教徒。所以,你這個不殺生的這種狀態(tài),多了一層意義,如果你不受戒呢,你不殺生,你只是一個世間的一個不殺生的善人,還沒有一個佛教修持上的意義。當然反過來也是啊,如果你受了不殺生的戒,你還去殺生呢,那就多了一層意義了,你違背了你的諾言了。因此呢,受了戒的人,你對自己要求要嚴一點。不過你也不要怕,你也不要認為說,等我都做到了我就受,都做到了你不需要受了。既然是受,一定是會有犯的,一定會有反反復復地矯正,不斷地矯正,不斷地觀照自己,調(diào)整自己的過程。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們介紹的三皈五戒。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