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談你說我
時間:公元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點:彰化縣政府大禮堂
一.從社會方面談你我的關(guān)系
二.從時空方面看你我的關(guān)系
三.從佛經(jīng)里面看你我的關(guān)系
四.究竟解決你我的關(guān)系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談你說我”。
在這個人世間里,人際關(guān)系是很重要的。你我彼此的交誼如果很和諧,就會有安樂祥和的關(guān)系;如果你我的關(guān)系不調(diào)和,人際的交往不順暢,就會生出許多苦惱憂煩。每一個人的生存情況,都依靠著你我彼此的合作;世間萬事萬物之所以多苦多憂多煩惱,便是發(fā)端于你、我之間的人際沖突,肇因于我們既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自知如何修持“我”的緣故。所以,在今天這個因緣殊勝的時候,我想跟各位談一談“你”和“我”。
從前有一位信徒熱心學佛,跑去問禪師:
‘禪師,什么是“佛”?’
禪師笑著看他:‘這個問題,我不敢告訴你,因為即使告訴你,恐怕你也不相信。’
那個信徒立刻恭恭敬敬的說:‘禪師的話我一定聽,怎么敢不相信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訴你吧!’禪師笑著伸出手一指:‘你,就是佛!’
‘咦,我只是一介凡夫,那里敢自居是佛呢!’
‘這是因為你有一個“我”的觀念作梗,有了我執(zhí)而不能超越,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佛。’禪師笑著解說。
信徒似懂未懂,又繼續(xù)問道:‘我有“我”的緣故,不自知是佛,那么,請問禪師:你呢?你是不是佛?’
禪師囅然而笑:‘何必執(zhí)著這么多呢?有“我”已經(jīng)不是佛了,再加上有一個“你”,那就更不是佛了!’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所以會覺得有各種迷惑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你、我”的分別對待觀念,對“你、我”既不能認識清楚,就難免產(chǎn)生無明而造作千般罪業(yè),連帶的對佛法也就難免如霧里看花、水中撈月一般,見不真切了。我今天和各位“談你說我”,將分別從社會、時空、佛經(jīng)、究竟四個方面來解說,希望能透顯出一些佛教的奧義獻與大家。
一.從社會方面談你我的關(guān)系
我們先從“你我爭斗的開始”來探討“你我計較的原因”。
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們,一直不停的互相爭斗、計較,就是從“你、我”關(guān)系的不協(xié)調(diào)產(chǎn)生出來的。佛經(jīng)里面有一個六根會議的譬喻,最能說明這種因果關(guān)系:
原來人的臉孔上,眉毛最高,依次是眼睛、鼻子,最低的是嘴巴。有一天,它們四者聚在一起開會,眼睛首先發(fā)難:
‘我是人的靈魂之窗,你們有誰比我重要?如果不是我洞觀萬事燭照萬物,你們怎么能見出形形色色?靠了我的看視,你們才知道走路;沒有我,你們就寸步難行了。像我這么有用的眼睛卻屈居沒有用的眉毛下面,我真是不服氣得很!’
眼睛剛說完,鼻子便立刻搶著說:
‘我這鼻子應該是最重要的啦,你們想想:不但是聞香聞臭要靠我,呼吸也要靠我,我如果一口氣不順,你們還有什么用啊?像我這么有用的鼻子卻長在眉毛的下面,讓眉毛高高在上,我才真不服氣呢!’
鼻子說完了,嘴巴也鼓起如簧之舌發(fā)言抱怨道:
‘人的身體上,最有用的應該是我這張嘴才對!靠了我說話,你們才知道什么是什么;靠了我張口吃飯,你們才能生存下去。像我這么有用的嘴,卻長在臉的最下面,反而是毫無用處的眉毛高踞上方,我實在太不服氣了!’
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槍我一箭的紛紛指摘,令眉毛十分為難,等大家說完了,眉毛就說道:
‘我知道我沒有你們有用,不夠資格在你們上面,現(xiàn)在我愿意到你們的下面去。’
于是眉毛就跑到眼睛下面一站。眼睛一看,吃了一驚:
‘怪了,有點不對勁,這樣不像個人了。’
眉毛只好再落到鼻子下面,大家一看,也不像個人,就又把眉毛驅(qū)逐到嘴巴下面,再怎么看更不像個人了。這樣你推我趕、你吵我鬧的議論紛紛了很久,終于決定:還是讓眉毛回到原來的上位才最妥當,最像個人。如此你高我低、你來我去了一番,徒然庸人自擾。
人也是一樣:我們有時候就是不服氣別人比我好,比我高,比我大,因此千方百計的和對方計較、爭奪、斗法,能欺則欺,能勝過別人一寸就勝一寸,能贏別人一分就贏一分,終于造成了彼此的不和諧,甚至互有痛苦,不能離相去障。這種你我斗爭的情形,就連恩愛、親蜜如夫妻都不能免,像《百喻經(jīng)》里夫妻爭餅的寓言:有一對夫妻為了爭一塊燒餅吃,你爭我奪的僵持不下,這個丈夫心里想:“女人比較愛講話,我不妨從這個弱點上去贏她。”于是提議以不講話來決勝負,誰先講話就算輸,燒餅就讓贏的人吃;太太同意了,這夫妻兩個人就面對面坐著,中間擺著那塊餅,彼此一句話都不說的對峙起來了。不久來了一個小偷,窺見屋子里坐了泥塑木雕似的兩個人,一動也不動,這個小偷不覺心里納悶起來,不知個中玄虛,可是一連幾小時過去了,兩個人還是不言不動,小偷的膽子就大了,一步一步走近太太的身邊,東摸摸、西碰碰,找不到值錢的首飾,就有意無意的對她吃起豆腐來。那個丈夫眼睜睜看著太太被人欺侮,竟然還是無動于衷,這個太太心里又氣又急,終于忍耐不住,憤然起身戟指大罵:
‘你是個瞎子是不是?沒看到我被人欺侮嗎?’
想不到這個丈夫反而欣然色喜的跳起來,一把抓起那塊燒餅就啃,還笑著說:
‘哈哈!你說話了,你輸了!這塊燒餅終于是我的了!’
像這樣一心計較人我之間的利害、得失,勝則生怨,負則自鄙,由此生出一切迷惑煩惱,是很難和平相處的,唯有去除勝負心,泯滅分別識,才能無爭自安,也才能證入虛空如實的法界。
由于彼此的互相計較、爭斗,就造成了種種愛憎。愛的時候,就愛得纏綿熱烈,恨起來也徹底恨得天地殊隔。太愛的人,愛得一分一秒也不能分離,稍一分開,就有了“愛別離”的痛苦;而對于不喜歡的人,一旦冤家路窄碰頭了,就有“怨憎會”的苦。所謂“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就正是人我關(guān)系張弛的現(xiàn)象,人我之間的種種不和諧,都是因為沒有發(fā)揚慈悲心,沒有把別人看成跟我一樣,沒有把眾生看成同胞手足,反而你我互相猜忌乖隔,爾虞我詐、我虞爾狡的,自然容易生出一切是非、糾紛、煩惱。其實,你我之間是沒有界限和鴻溝的,應該如《金剛經(jīng)》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泯卻心理上沒有意義的種種猜忌對待。
有一戶人家祖孫三代同堂,祖父和兒孫相聚的時候,小孫子調(diào)皮搗蛋,祖父看不過去,就打了孫子幾巴掌。做兒子的在旁邊看到了,心里氣憤,就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來;這個祖父十分驚訝,就問:
‘你這是干什么呢?’
那個做兒子的振振有辭的回答:
‘你打我的兒子,我當然也要打你的兒子出氣啊!’
從社會的關(guān)系來看,如果不能認清或調(diào)和你我的關(guān)系,許多類似的愚癡見解,煩惱障礙就會層出不窮;如果能洞明人我一體的道理,自化化他,那么種種的是非、種種的糾紛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你”和“我”。
二.從時空方面看你我的關(guān)系
我們所認識的“我”,從時間上講,只有幾十年的生命,這種短視的看法,使一般人充滿淺見。其實,人不是只有幾十年的光陰和生命,人不但有綿長的過去,還有無限的將來,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人天的生命是不死的,在無限中有恒久的未來;浇坛3Uf“信我者,得永生”,這話只說了一半,應該再補充為:“不信者,亦不死”──信,我們的生命固然生生死死不息;不信,也依然要在輪回流轉(zhuǎn)中出世入世,不會失去的。
我們的身體像一棟房屋,舊的房屋壞了,要搬到新的房屋去;現(xiàn)世的身體壞了,也要換一個來生的新身體。房子不管怎么換,主人翁只有一個;身體不管怎么換,自我的本性也仍然是一個。假如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有無限的未來,那么對于現(xiàn)在一時的成敗得失,又何必認真計較呢?空間上也一樣,各世有不同的因緣,有無量的造化,一個人如果時時自怨自艾他所擁有的房子只有一間,田地只有幾畝,錢財只有多少……這樣的生命就太卑微渺小了。其實我們這個真實不虛的生命,從時間上講,是“豎窮三界”的;從空間上看,是“橫遍十方”的──整個的宇宙大千都是從自我的心性之中流露出來的,一花一草一蟲一木都與我的生命息息相關(guān),蘇東坡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就是這個道理。
記得三十年前我初來臺灣時,身上一無所有。從物質(zhì)上看起來,我確實是一無所有,但是在內(nèi)心的實相觀照上,我所擁有的,可以說多至無可計數(shù),大到無法衡量。寒冷的時候,我曬太陽取暖,太陽照著我,沒有人會禁止我說:‘喂,你不可以曬太陽!’沈悶的時候,我望月自遣,月亮映照著我,也沒有人與我計較說:‘你不可以看月亮!’我看花,花自繽紛;我見樹,樹自婆娑;山河大地,任我盡情賞游,無一不照拂我、清涼我、利樂我;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包容著我,我怎么會是貧窮的呢?我們?nèi)绻麑崒嵲谠隗w會到自己的生命充滿于古往今來的無窮時光,橫布上下十方的無限空間之中,那里還會驚懼于一時的得失,恐怖于一世的生死呢?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nèi)嗽跓o窮盡的生死與五趣六道的輪回里,不知道覺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家,耽樂多瞋地生生死死一直轉(zhuǎn)下去而迷癡不覺,實在是很可惜。佛經(jīng)里有這么一段記載:有一個羅漢到一個富翁家去托缽化緣,正好遇到這家人在辦喜事,忙進忙出地沒有人理睬他;這個羅漢東張西望的看了半天,不覺慨然而歎:
‘眾生實在苦,六親鍋里煮;牛羊席上坐,孫子娶祖母。’
這個意思是說:眾生愚癡度日,實在是很悲苦的啊!你們只知道忙忙碌碌的辦事,卻不知道三界六道生死變易的輪回。現(xiàn)在鍋里煮著的魚肉,原是你們過去生的父母、親友;現(xiàn)在高坐席上大吃大喝的賓客,上輩子原是一頭頭牛,一只只羊;而今天辦的喜事,其實是過去生的孫子在娶祖母啊!
用慧眼、法眼來看這個形形色色的人間,有時候?qū)嵲谑呛芸蓱z亦可笑的。在《勸發(fā)菩提心文》里面有兩句話:“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知乃翁之痛?”這里面也有個典故:有一人家養(yǎng)了一頭驢子,拉了十幾年的車,年老力衰,終于拉不動了,主人依然日日鞭笞趕著走,不肯輕饒。有一天夜里,主人夢見驢子化成人形,悲悲切切的來托夢說:
‘我曾經(jīng)虧待你,如今是來受報還債的,我原是你前世的母親啊!這十幾年來,我日日任勞任怨的替你拉車,為你載貨,現(xiàn)在老了,實在走不動了,請你念在我們曾經(jīng)是母子的情份上,不要這樣無情地鞭打我啊!’
這個兒子一夢而醒,驚覺自己這樣虐待牲畜的罪過,就把驢子送到寺院里放生,作為對牠的報恩與補償。以同樣的觀點來看,我們平日斬殺吞食的牛、羊,又焉知不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宗親、骨肉眷屬?有一首詩形容得很好: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還有一首偈語,把六道輪回、五趣眾生的人我關(guān)系講得很明白: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族,只為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閻老斷,自揣應如何?”
是說:我的皮肉與眾生的皮肉是一樣的,只是形體不同,我是人,牠淪為動物,然而生命的本質(zhì)卻是相同的。我們對一切眾生要盡量地慈悲,不要只顧自己揀甘挑肥,而把痛苦煩惱都推給別人承受,否則不必等待死后閻王來審斷,我們自己捫著良心想想,都清清楚楚知道這樣做是太不仁慈的了。
佛經(jīng)上常說:我們要視一切眾生如唯一的佛子羅睺羅,愛護他、教育他;我們要視眾生如病痛垂危的骨肉,撫慰他、照顧他。在諸佛菩薩的眼中,眾生和我不但體不相殊,并且互為一體,關(guān)系至為親密,眾生受苦是我受苦,眾生享樂是我享樂,因此我為眾生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他人作嫁,而是為自己儲糧,這就是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崇高思想的精義所在!
三.從佛經(jīng)里面看你我的關(guān)系
過去,有一個人壽辰,請禪師為他家寫一副對聯(lián),以增喜氣,而且指定要有特殊的含意。禪師受他之托,就寫了一副對聯(lián)送去,上聯(lián)赫然是:“父死子死孫死”,這個人看了很不高興,怪禪師在壽誕喜慶的日子怎么寫出這不吉祥的話,禪師灑脫一笑說:
‘這是最吉祥的話了!’
‘一家人都死了,怎么會吉祥呢?’
‘難道你要孫子先死,兒子再死,你最后死,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嗎?’
對人我之間上下、尊卑,先后的順序沒有明辨了知,就容易生出許多類似的煩惱、糾紛。佛經(jīng)里面談人我關(guān)系的地方很多,我現(xiàn)在就舉出其中談“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的例子來和各位談談。
(一)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
佛經(jīng)里面說明朋友有四種品格:
1.有友如華。
2.有友如秤。
3.有友如山。
4.有友如地。
你們各位所交的朋友,是屬于這四種中的哪里一種呢?
朋友如華,花開美麗的時候,就將它戴在頭上;枯萎了,就棄之如敝屣。有些人交朋友也是一樣,你有辦法的時候,就同你親密來往,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和你一刀兩斷,真是“貧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還有一種同樣處處衡量你的斤兩的朋友,就象是一把磅秤一樣,你重要,他對你好,你失勢無財了,他全身而退。又有朋友如金山寶礦,內(nèi)中好花遍長,眾鳥薈萃,大家都來這里挖寶取財,交上這種朋友,會讓我們沾上一些光,受一些益。另外一種朋友,宛如大地山川,可以生長萬物,與他交往,可以增長我們智能,砥礪我們的志節(jié),使我們在這片山川大地之中欣欣向榮。
另外,在《阿含經(jīng)》里,也提到四種可親的朋友:
第一種是“止非”的朋友:他能明辨是非,分別善惡,告訴我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指示我們正當?shù)哪繕?正當?shù)耐緩?是“勸人止惡,示人正直,護彼莊重,示人天路”的朋友。
第二種是“慈愍”的朋友:他很關(guān)心我們,愛護我們,能夠給我們精神上極大的支持,是“見利代喜,慈心愍念,見惡代憂,稱譽人德”的朋友。
第三種是“利人”的朋友:他經(jīng)常給予我們協(xié)助,可以幫忙我們,與我們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在我們需要扶持的時候,能夠在一旁支柱我們,是“令不放逸,令不失財,令不恐怖,群相教誡”的那種朋友。
第四種是“同事”的朋友:“同事”不一定是指與我們在一起工作的人,而是指與我們“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種人“不惜身命,不惜財寶,互相勉勵”,是很好的益友。
另外在佛經(jīng)里面,又告訴我們有五種不可親近的朋友,辨識這五種損友也有方法:
一是“笑而不笑”的朋友:這種人面色陰沈,皮笑肉不笑,不知道他懷有什么鬼胎,什么計謀?
二是“喜而不喜”的朋友:這種朋友,陽奉陰違,也不可與之親近。比方說,我做生意賺了大錢,做事升了官,應該為我感到欣喜,而卻虛有其表的故作歡喜,在心里嫉妒我。
三是“慈而不慈”的朋友:也不可親近。比如說,冬令救濟是慈善的事,他不但不響應,反而勸我們不要做功德。這種朋友心胸狹小,只看到自己沒想到別人,不能對他人慈悲,更不會對你慈悲了。
四是“恥而不恥”的朋友:大凡做錯了事,或?qū)Σ黄饎e人時,應該感到羞恥、慚愧,他卻旁若無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種人沒有慚恥心,行事容易偏失,也不可以深交。
五是“聽而不聽”的朋友:古代的大禹,聞善言而拜服,對別人的善言能夠感謝與接受?墒,有一種朋友卻聽不進忠告善言,只當成耳邊風,不能聞善而善,又如何與之為善?所以,這種朋友也不可結(jié)交。
(二)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
佛經(jīng)里面,對于夫婦之道也有很深的闡揚。
各位在座的護法居士們,大多是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的人。那么,做先生的應該如何對待妻子?做妻子的,又應該如何與先生相處?現(xiàn)在我就把佛經(jīng)里面的微妙法義,貢獻給各位參考。
先說丈夫敬愛妻子之道,經(jīng)上記載有五事:
第一.要“敬畏有禮”:先生對太太要存著恭敬、畏懼、禮讓。胡適博士曾經(jīng)提倡說,凡是有學問的君子,有知識的男子漢大丈夫,都應該加入他的“怕老婆會”。我的意思不是要各位都怕老婆,而是要對太太存有“敬畏”的心。凡是對太太敬畏的人,大概都不會去做壞事;不敬畏太太的人,反而容易無法無天。
第二.要“悉委家事”:將細微大小的家事,都交給太太管。不僅把整個家庭交給太太,就是丈夫的荷包,也要交給太太。一般說來,太太有私房錢不礙事,先生身邊有太多的私房錢,比較容易揮霍無度,甚至做出越軌的事。
第三.要“衣食俱足”:“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面包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所以做丈夫的,要給太太足夠的衣食,這是做人丈夫的責任。
第四.要“愛威有時”:做丈夫的,一天到晚板著臉孔,一副威嚴昂揚的樣子,對太太一點愛憐都沒有,那么夫妻的感情很容易就冷漠了。但是,也不能女人似地娘娘腔,盡會談情說愛,不像個大丈夫,應該要“當愛則愛,當威則威”。
第五.要“使妻榮耀”:丈夫應該努力于事業(yè),盡心于工作,讓太太因我而感到榮耀,覺得嫁給我是最大的光榮,最大的幸福。
那么,做太太的又應該如何對待丈夫呢?根據(jù)經(jīng)典記載也有五點:
第一.要“恭敬信順”:不僅要恭敬,而且要信順。做一個太太不要常常對先生說:‘你就是不聽我的話!你就是不接受我的意見啊!’,這樣挫丈夫的威風,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心,而且,還會令他生起反感,影響家庭和諧。
第二.要“溫和愛語”:做一個好太太要對先生態(tài)度溫柔,談吐和氣。男人的性子較剛,女性較柔,要以柔才能克剛。太太對丈夫講話,也要多講鼓勵、贊美的話,千萬不可以說反諷、暗嘲的話,比方說朋友來找丈夫,你不要當著別人面前說:‘你要來找我那個死鬼啊?’。平日夫妻相稱,也不要動輒粗口惡言的說:‘死人啊!你過來!’萬一真的的死了,怎么辦呢?一個家庭的和諧,是從彼此的溫和態(tài)度、關(guān)愛言談中開始的。
第三.要“勤勞家務”:家庭的環(huán)境,要里外干凈,對于飲食三餐,尤其要妥善照顧。有些太太怨怪先生外面有外遇,每次先生一回來就嚕嚕蘇囌,閑話嘮叨一大堆,讓先生覺得這個家像個牢獄、冰庫。有些先生有外遇,是因為在那兒有人對他殷勤、贊美,他當然覺得:‘啊!這一個比較可愛!’。一個幸福的家庭,先生下班回來了,桌上已經(jīng)放好了一杯熱茶、一份報紙,餐桌上又準備了熱騰騰、美味的飯菜;那么,先生無論再怎么忙,都會趕回來喝你準備的熱茶,看你放置的報紙,吃你烹調(diào)的飯食,不會浪蕩在外徹夜不歸了。
第四.要“關(guān)護親友”:先生的朋友、親戚、鄰居到家里來,你要幫他招呼,親切款待,使他們賓至如歸。一個賢內(nèi)助知道先生的事業(yè)重要,你要讓他把朋友、客人帶到家里來,他就不必到外面去應酬了。若是先生的朋友、客戶到家里來,你對他們不歡喜,使先生事業(yè)和心情都不順遂,他只好到外面去應酬,久而久之,他可能就移情別戀了。
第五.要“縫衣善煮”:一個賢慧的太太,要細心關(guān)護先生的生活,噓寒問暖,在衣、食、行止間無微不至的照顧他,不要一天到晚責問:‘你有沒有去尋花問柳啊?有沒有金屋藏嬌啊?’這個不用去計較,要計較的是先生的興趣是什么,妥善地關(guān)心他的興趣、他的生活,那么,一個再不規(guī)矩的先生,在體貼周到、愛護備至的太太面前,也壞不到哪里里去的了。
另外在《玉耶女經(jīng)》里面,指示我們一個好太太要具備五種婦德:
1.要做“母婦”:愛夫如子,像母親疼愛子女一樣地去關(guān)心丈夫。
2.要做“臣婦”:事夫如君,要像大臣侍奉國君一樣地禮敬丈夫。
3.要做“妹婦”:事夫如兄,要像小妹妹一般把先生當兄長手足,對他友愛、關(guān)懷。
4.要做“婢婦”:事夫如妾,要像婢女侍候主人一樣地恭奉丈夫,給他自尊自信。
5.要做“夫婦”:雖然,過去有父母、兄弟姊妹、朋友親人,現(xiàn)在離開他們了,嫁給了先生。過去,彼此也許沒有很好的因緣,現(xiàn)在憑著媒妁之言,雙方情投意合而結(jié)為夫婦。雖然,結(jié)婚的典禮只在一瞬間,但是夫婦的關(guān)系卻要永遠地維持下去,恒久不變。做太太的要認為:世間上最能干、最有為、最可靠、最疼惜我的是我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這樣想:世間上最賢慧,最體諒我的就是太太。這種心理能維持多久,夫婦的恩愛幸福就有多深多長。像經(jīng)上說的:“恩愛親昵,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憍慢情;善事內(nèi)外,家殷豐盈,待接賓客,稱揚善名,是為夫婦”。
以上從佛經(jīng)中僅僅提出朋友、夫婦的例子來講“你”“我”的相處關(guān)系,事實上佛經(jīng)中對于君臣、父子等其它倫常關(guān)系,也都有精辟獨到的闡明。從經(jīng)上佛陀諄諄的教示中,我們可以了解佛教不僅對出世之學有精深圓融的思想體系,佛教對于世間綱常的詮釋,其究竟透徹,如實切要,也是各種學說難以望其項背的。
四.究竟解決你我的問題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我之間的一切關(guān)系都在緣份上維系,善緣得善誼,惡緣造惡業(yè)。那么我們?nèi)绾螐氐捉鉀Q人我的一切是非爭執(zhí)呢?我提供幾點辦法給各位參考:
(一)“你好我壞,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
我說這幾句話,各位一定覺得很奇怪:怎么和我們平常認定的道理不一樣?我們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擁有和快樂,怎么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樂的都給別人去享受呢?這就是千百年來人類功利心態(tài)的“所知障”。人與人之間,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彼此的一切不和諧,就應該奉行這四句話,這會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1.“你好我壞”:有兩戶人家,一戶張家老是吵架,另一戶李家則內(nèi)外融洽,從不吵架爭執(zhí)。日子久了,張家不免納悶,就問李家:
‘為什么我們家天天吵架,沒有一天的安寧,你們家卻和和氣氣的,幾乎從來不鬧糾紛呢?’
李家的人說:‘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所以會吵架;我們家一個個都是壞人,所以吵不起來。’
‘那有這種事?這話什么意思?’
‘比方說:有人打破了花瓶,你們家的人立刻覺得自己沒錯而錯在別人,于是一個指摘對方不小把花瓶打破了,另一個則認為不能怪他,而是你不該把花瓶亂擺,誰都認為自己對,自己是好人,自然就爭執(zhí)不休了。我們家的人則一個個怕傷害別人,寧可承認自己壞也不愿指責對方,所以打破了花瓶的人馬上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太不小心了!”,對方也立刻引咎自責說:“不怪你,不怪你,我不該隨便把花瓶放在這兒!”,我們?nèi)巳硕汲姓J自己錯、自己壞、不推諉、不卸責,家里的關(guān)系自然和諧無爭了。’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都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隨時肯謙卑自承:“對不起!”“我錯了!”“我做得不好!”……,那么,為人處事就會很順利,一切無明自然泯除,一切罣礙自然消解。
2.“你大我小”:同樣的道理,世間上每個人如果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偉大、強大,爭執(zhí)也會層出不窮;如果能懷“讓你偉大,我來渺小”的心態(tài),自然就能化戾氣為祥和。其實,要想偉大的人不一定就偉大得起來,自然渺小的人也并不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為大”“能容為大”,能包容涵納他人的人更偉大。
3“你有我無”:一般人總希望自己擁有的比別人多,而不顧別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沒有,只有你個人獨占,恐怕別人也不會讓你順順心心的安享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一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是一例。把“有”讓給別人,自己“無”有;“無”并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無限、無窮、無盡,“有”則反而有限、有窮、有盡了。從我們的精神上、道德上去與佛法相應,會發(fā)覺這世上許多無形無相的東西反而更可貴,一切價值不在于虛無的外表,而在于豐蘊的內(nèi)涵。
4.“你樂我苦”:一般人總是好逸惡勞,只求一己逸樂,不顧他人苦楚,這是世間爭執(zhí)的泉源。我們現(xiàn)在要把快樂獻給別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當別人快樂的時候,我們也會感染快樂;當眾人快樂的圍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就會更大更深。“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即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解決人我關(guān)系的辦法,就是《般若心經(jīng)》上的:
(二)“照見五蘊皆空”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在佛教里面,一切苦的根源在“我”,“五蘊”就是“我”的代名詞。“色、受、想、行、識”這五樣東西,蘊含了人的一切精神、物質(zhì)上的得失憂喜,佛經(jīng)里面記載人有八萬四千個煩惱,這八萬四千個煩惱,就好比八萬四千個盜賊;統(tǒng)領(lǐng)這八萬四千個盜賊的,有三員大將,就是“貪、瞋、癡”,而御使這三員大將的總司令就是“我”,收服了這個“我”,自然天下太平了。實在說,我們做一個人的負擔也很重,有八萬四千個盜賊盤踞在我們的身心里,這個身心就像一座大營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像六股盜賊,一個個伺機為非作歹,不容易受我們領(lǐng)導控制,那么,要怎么樣才能離苦得樂呢?這個關(guān)鍵就在一個“無我”上面。佛教講的“無我”,并不是要我們先去死、去自殺了,就沒有我,因為六道輪回流轉(zhuǎn),人是死不了的,仍然有個“有我”在;佛教講的“無我”,是“無我相,無我執(zhí)”,道理很深,我現(xiàn)在用一個譬喻來說明:
有一個人晚上趕路回家,天太黑迷了路,看到路旁有一間小屋,就進去歇一歇。
剛休息不久,就有一個小鬼揹了一具尸體進來了,那個人嚇得魂不附體,還來不及逃命,立刻又跑進來一個大鬼,兜頭扭住小鬼爭奪尸體,這個說是我的,那個也說是我的,結(jié)果兩個鬼頭僵持不下,吵得轟隆價響,把那個人嚇得悚悚發(fā)抖,不小心弄出了聲音來,被大鬼聽到了,就說;
‘好!這里面還躲著一個人,把他抓出來,叫他評評這尸首是誰的。’
順手一揪就把這人揪出來,小鬼理直氣壯的問:
‘你說,這一個尸首是誰先揹來的?’
這個人心里又慌又怕的心想:‘如果我照實說的小鬼揹來的,大鬼一定不會饒過我;如果我說這個尸首是大鬼的,說了謊作了偽證,小鬼一定發(fā)怒,并且違逆因果。唉,反正左右是一死,還是實話實說吧!’
于是心一橫,大聲說了:
‘這個尸首,我看見是先由小鬼揹進來的!’
大鬼一聽之下,大怒,就扭斷這個人的膀子,一口吞下肚子里去了;小鬼看到這個人幫了他的忙,反遭不測之禍,心有不忍,立刻從尸體上拔下來一只膀子給那個人接上。大鬼更生氣,就掰下這人的左臂來吃,小鬼隨即卸下尸體的左手接上;大鬼再拆下腿,小鬼就接上新腿;大鬼氣得不得了,一把砍下那人的頭,小鬼就又接上個尸頭;這樣撕來換去的,又吵又鬧,到最后兩鬼都含怒呼嘯而去,只留下這個人呆呆的想:‘我是誰啊?我的膀子、手臂、腿、頭都被大鬼吃了,現(xiàn)在這個換上來的膀子、手臂、腿、頭都是那具尸體的,究竟那一個才是我啊?’
現(xiàn)在的醫(yī)學已經(jīng)進步到“器官移植”的境界了:眼睛壞了,可以把別人的眼睛移植到我們的身上來;皮膚潰爛了,可以用羊皮、牛皮移補;腎臟壞了,父母、兄弟、姊妹的腎臟都可以移植給我;等到統(tǒng)統(tǒng)換過之后,這個“我”又是誰呢?人身原是一個假合的幻形空象,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不要在這個形相上計較、執(zhí)著,認為這是我的眼睛,這是我的耳朵,這是我的觀念,這是我的權(quán)利,這是我的思想,這是我的……,“有我”,是痛苦的根源;“無我”,才是解決你我問題的妙方。
最后一個解決你我關(guān)系的究竟如實之法,就是《金剛經(jīng)》上說的:
(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除了“無我”之外,還要“無你”,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四相一起捐,圣凡悉平等”,到了這個境界,沒有一切“你”“我”分別對待的假相,就會呈顯出平等自如的法,大家就能和諧相處,融洽自在了。
為什么“四相一起捐”之后,沒有你我,就會沒有苦惱呢?我現(xiàn)在舉一個譬喻來說明:假如你和一個人講話,他坐著,你站著,你一定會在心里嘀咕:‘哼,好大的架子,你有什么了不起?’覺得氣憤難平?墒腔氐郊伊,你的小兒小女一看到你回來,就纏著你說:‘爸爸!你跪下來當馬給我騎!’你不但會高高興興的跪下來讓他們騎上去,還讓他們一面騎一面打:‘快點跑!快點跑!’,樂得哈哈大笑。人家坐著你站著,你就生氣,因為有“你”“我”之分;回到家給小兒女當馬騎,跪著爬,你反而高興,因為是“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和我一樣沒有分別,也沒有“你”“我”的差異,所以能不煩惱、不生氣,一切擾擾紜紜的分別妄想就都不會生起了。
人生在世,解決痛苦的究竟之道,就是把“你”當作“我”,你我一體,你我不二,將心比心,解衣推食。像常不輕菩薩,對一切人都抱著尊重的態(tài)度:“我尊敬你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將來人人可成佛”,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能建立在互相尊敬、人我一如的妙諦上面,那么一切的紛爭平息,我們的社會也就更加安和樂利了!
今天大家不辭路遠的來到這里,共同護持這一場講座,就是因為我們能無我無你無私心,但求沾被佛法,自凈其意如虛空,而全然沒有紛爭私情。我希望大家記取眼前這一刻“一切是非莫顧”的心情,轉(zhuǎn)身踏破虛空,帶著光風霽月的心胸回去,做一個光明磊落的好人,成就三世諸佛的甚深妙法,信解歷劫如來真實意!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幸?鞓!
- 上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談因說果(一)
- 下一篇:從凡夫到佛陀 四個層次談情說愛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