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湯雪筠問(二項二十則)

太虛大師:答湯雪筠問(二項二十則)

甲、問對覺社及海潮音所欲參末議者

  一:覺社宜多設支處,要多集同志,如北京、上海、廣州、星洲等處,尤為最要地點。

  二:宜在北京、廣州、上海、星洲四處,開辦日報、旬報。蓋近世無論何國及鼓吹何種主義,皆須賴報紙之力以轉(zhuǎn)移人心,然后易于籌款撥地。

  三:海潮音宜增多影片,宜多古佛、名剎、名山及印度古跡等畫像,以喚起閱者興味。并宜辟同道住址一欄,以便大眾函商。

  四:宜多辟名山游記一欄,及近代名僧、居士事略。

  五:宜以淺近之白描派文字著述,千萬不可用白話文。因中國言語不能統(tǒng)一,惟文字能統(tǒng)一,若用白話文,反難明白。且白話文若除卻哩呢的底這那等字,即是白描派文,尤覺了利直捷也。

  六:杭州交通不如上海、香港、廣州之便,宜速設支處。

  七:宜有具體由淺入深之著作,使世人不致誤趨歧途。

  八:辦日報只須籌開辦費,若在廣州開辦,瑛可決入能敷出,且多得捐款舉辦其他報業(yè)。

  九:宜提倡組織旅行印度、西藏、日本佛教旅行團。

  十:宜提倡組織旅行演講佛學團。

甲、答對于覺社及海潮音各節(jié)

  第一節(jié)尊議,原覺社之初愿。但真正發(fā)自覺覺他人心,有己利利人能力之同志,卒難多得,故尚無一處能成立,非有所靳之使然也。

  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同,要之此皆非所不欲,特未能耳。如何使能為此,尚請賜教!第三節(jié)亦因辦事無人,及辦事無財,故難期完美。

  第四節(jié)、則盡可依議,或收入雜記欄中。

  第五節(jié)、無可不可。因海潮音對于文體,原無何主張,但隨順時機之所宜耳。第六節(jié)、尊議誠然。但覺社原設于上海,嗣因無有真正同志辦事,故姑移設于杭州而已。

  第七節(jié)、編輯此項佛書,亦嘗計及,但終須有經(jīng)費及有多人幫同作事方可。實告之,現(xiàn)在覺社作種種事,僅有一二人而已,其余但自修耳。

  第八節(jié)、閣下如能本乎覺社之名義與宗旨,在廣州開辦日報,固覺社同人所極其馨香頂祝者也!

  第九、第十節(jié),以言提倡,則覺社所出之書報上,無不可盡力提倡之者。但要期其實現(xiàn)。必別有何種巧妙方法乃可,否則亦空言以提倡而已。蓋吾十余年來,凡關(guān)于宏揚佛法、振興佛教之舉,千端萬緒,應提倡者無不盡力提倡;馴至今日,乃百千萬億分中尚無有一絲一毫之成效可觀也。濁劫眾生緣淺障深,惡重如山,善輕如毛,于佛之無上甚深微妙清凈之法,絕無所能心契?v得一二向風餐化者,亦但有急求自度之懷。欲求符覺社之名義者,未之逢也。噫!此佛所由往往言菩薩道之難行歟!

乙、問所未理解者

  一:禪宗應從何入手?宜購閱何種書籍經(jīng)卷?

  二:六祖壇經(jīng),謂“以無念為體”。又云:“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云云。是六祖教人以無念為體,非如止門之百物不思,換言之即教人念本性也。且照壇經(jīng)無念二字,非連綴而讀,似屬無字一解,念字一解也。然本性無形相,如何念法?若謂去諸妄念即是本性,但去諸妄念一切皆空,則經(jīng)又云:“不著空,不著不空”。若準此言之,則念亦應不著念,不著不念矣。究竟如何為合?

  三:壇經(jīng)云:“心不住法,道即流通”。金剛經(jīng)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然則參禪者應一切不著,以心聽心之所之,以自性聽自性之發(fā)慧乎?

  四:參禪何以要起疑情?究疑何物?何以一切忌著而疑情獨不忌著?

  五:楞嚴、華嚴及印光禪師,皆言佛土黃金為地,七寶為池,凡所用度皆是化現(xiàn),無不如意,是以凈土為實有也。何以經(jīng)又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六祖壇經(jīng)云:“東方人有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罪,念佛求生何國”?又曰:“迷人念佛,求往生彼土,悟人自凈其心”,是以凈土為無也。究竟凈土是有是無?抑屬寓言!

  六:密宗所謂二乘地者,聲聞地、辟支地也。有云:“若墮二乘地,是名菩薩死;若墮地獄地,畢竟得至佛”,若墮二乘地畢竟遮佛道,其理云何?

  七:坐禪要攝六根,惟耳最難攝,敢問坐幾許年月方能有效?

  八:坐禪之經(jīng)過若何?乞法師說法師初時坐禪,由入手之日以至今日,其經(jīng)過所見之境地如何?

  九:坐禪何以著魔?魔何形相?魔是否系佛譬喻諸妄之詞?抑是實有魔鬼?乞為詳示,并示不著魔之法。

  十:古德云:“禪宗無凈土,十人九錯路;凈土無禪宗,萬修萬人去;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味其詞,是凈土、禪宗須合冶一爐始得,乞示其故!

乙、答對于所問教義各節(jié)

  一:禪宗入手,端在“發(fā)明本心”。心在何處?心是何物?于此二問題參究穿透,方有商量門路。參究時不拘行住坐臥均可,用不著閱看經(jīng)書。要參看者,則楞嚴經(jīng)、金剛經(jīng)、楞伽經(jīng)、圓覺經(jīng)等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黃檗語錄、宗鏡錄、指月錄、宗范等書,須一一反向自心研究之。

  二:但將大乘起信論“心真如門”一章,及“真如三昧”一章,熟讀深思,義無不了。三:但先“參究發(fā)明本心”,此義自了;否則終依稀仿佛,千言萬語,亦不能為解說清楚也。

  四:有疑故不得不研究,有疑故必須要求一個真明白;著即不疑,疑即不著,疑即參究,疑即要求個明白,有奮進之力,無住著之事。

  五:有凈佛土,是言其結(jié)果;自凈其心,是言其修因。譬如吾人以無始心未清凈,造諸染業(yè),生于此五濁忍土為人。人身、世界,推厥本因,皆是心業(yè)造成。但業(yè)成果生,業(yè)果未謝,則固實有此人身、世界,然則豈以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而凈土為無哉!正以身凈之故而凈土是有耳。念佛求往生,是佛為未能悟心之眾生所開之一異妙方便門,無論迷悟皆可修證。六祖則專為悟心之士,說切實得生凈土之所修因行而已,法無不相通會。我們以前造了惡業(yè),現(xiàn)在既實有這個惡濁之人身世界;諸佛諸祖心業(yè)清凈,亦便有凈佛國土。我們現(xiàn)在能依照諸佛所言而行,即便與諸佛祖清凈心行一致,豈不決定往生凈土!其義昭昭若是,何有是有是無抑屬寓言之疑惑哉!六:菩薩以能成就無上佛果盡未來際普度眾生為義。二乘地是已得到解脫眾苦之地位者,自已沒有苦惱,便不知眾生之苦,不易有所感動而發(fā)心度人,轉(zhuǎn)不若地獄中眾生以苦極之故,推己及人而能發(fā)普度眾生之心,故其說如此。然亦抑揚之談,未為了義。如實言之,應曰墮二乘地者,其菩薩心較墮地獄者尤難發(fā)耳,蓋二乘亦非畢竟不能發(fā)菩提心也。

  七:可修楞嚴經(jīng)“旋聞”法門,快則百日,遲則十年。

  八:可將憨山夢游集年譜詳細閱之。

  九:可將楞嚴經(jīng)詳細研究之。

  十:先由禪宗悟心,后依凈土修行。禪宗是頓悟法門,凈土是頓修法門。非禪宗、恐一生不能頓悟徹底,非凈土、恐一生不能頓修到家。不到家則不免蹉跎,故合之為妙。(見?痪硎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