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洝肥轻屽饶材岱鹪趹x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圣一法師】(一)
圣一法師主講
各位善知識,今天在沙田大會堂講經是寶蓮禪寺主辦,何故只講三晚?因為初時發(fā)起人是說講開示,后來覺光法師說:何不講經,我隨口答曰:若講經就講阿彌陀經。
三日時間講完此經,惟有簡略而說之。
先說經題。
【佛說阿彌陀經】
古德解釋經題,是以七種立題:
一、以法立題,如大涅槃經。
二、以喻立題,如大寶積經。
三、以人立題,是佛說阿彌陀經。
四、以人法立題,文殊師利問般若經。
五、以人喻立題,如來獅子吼經。
六、以法喻立題,妙法蓮華經。
七、以人法喻具足立題,大方廣佛華嚴經。
此經名佛說阿彌陀,能說是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所說是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說者、悅也,佛贊嘆阿彌陀成就度生功德,只要眾生往生其國,便受記作佛,眾生成佛暢我佛本懷,故名為悅。
又佛說此經在般若之后,解般若者,在法華會上,全體受記作佛,而未解未受記者,或恐有退,故佛說西方凈土彌陀宏愿,只要信具足,愿生其國,乃至十念,彌陀定來接引,一生彼國,見佛聞法,得不退轉,此法圓成度眾生未竟之志,暢佛本懷,所以名為悅。
大乘起信論云:住此娑婆世界眾生,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yǎng),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見于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見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此乃如來度生不退殊妙方便,暢佛本懷,故名為悅。
又六祖壇經,惠能說:世尊在舍衛(wèi)城中,說西方引化經,即阿彌陀經,因此土難化眾生,如來以善巧方便,接引其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彼國,便離五濁,常見佛聞法,常親近善友,即得不退轉豈不是悅我佛本懷。
經者,徑也。從凡入圣,背塵合覺,返家見慈父之捷徑也。
略解經題已畢。
次釋人題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道宣律師問天人陸玄暢云:鳩摩羅什是七佛如來譯經法師。七佛者: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既是七佛翻譯之師所翻經典,悟達佛意,臨終火化獨舌根不壞,是以其所譯經典,諸佛護念,龍?zhí)鞊硇l(wèi),人人歡喜受持。
略解人題已畢。
解釋經文
【如是】
如是是指法之辭,即是這個未落言詮,如金剛經,世尊答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領會如是義,答曰:唯然世尊,愿樂欲聞者,請佛用語,言為眾詳說。又法華經,世尊出定,告舍利弗,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未究竟等,世尊只說如是性、如是相,后來詳細解釋如是義,故有七卷靈文。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示指如是,惟迦葉破顏微笑,領會如是,如是之義,惟彼師徒兩人心心相印,別人不得而知,后來世尊用言語解釋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咐囑摩訶迦葉為第一代祖。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辭,不落言句名相。
【我聞】
是阿難尊者耳提面命,親從佛聞。
【一時】
眾生根熟,感佛說凈土法門。
【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標說法之處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彌陀法會聽眾與金剛經相同,既聞般若,空一切法,離一切相,得一切智,便應十方世界,承事諸佛,盡學諸佛無量道法,此是當機眾。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此是嘆德,內秘外現(xiàn),權教聲聞。
【長老舍利弗】
智慧第一。
【摩訶目犍連】
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
頭陀第一。
【摩訶迦旃延】
論義第一。
【摩訶俱烯羅】
答問第一。
【離婆多】
入定無倒亂第一。
【周利槃陀伽】
義持第一。
【難陀】
儀容第一。
【阿難陀】
多聞第一。
【羅侯羅】
密行第一,法華經云:我為太子時,羅侯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羅侯羅密行,惟我能知之。
- 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略解【圣一法師】(二)
- 下一篇:凈土玄門【蕅益大師】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