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內(nèi)兩旁的四個武士是誰?

天王殿內(nèi)兩旁的四個武士是誰?

  天王殿內(nèi)兩旁的四個武士像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佛教護法神(俗稱“四大金剛”,是錯誤的,應(yīng)該叫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兩側(cè),天王殿因此得名。

四大天王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居須彌山腰東,黃金為地;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居須彌山腰南,琉璃為地;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居須彌山腰西,白銀為地;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居須彌山腰北,水晶為地。

  佛教把整個宇宙劃分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欲望的所有蕓蕓眾生、包括人類都生活于這有情欲界之中。而欲界中有六層天,稱之為“六欲天”。在有四萬二千由旬(一由旬即是軍隊行軍一天的路程,為古印度計算距離的數(shù)量單位)高的須彌山半山腰,就是六欲天的第一層天,名為“四天王天”的犍陀羅山,四大天王就居住在這里。這犍陀羅山有四個山峰,(天名)為帝釋之外將。須彌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羅。山有四頭,四王各居之,各護一天下,因之稱為護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處之最初也。稱為四大王天,東持國天,南增長天,西廣目天,北多聞天。長阿含經(jīng)曰:“東方天王,名多羅吒,領(lǐng)乾闥婆及毗舍阇神將,護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領(lǐng)鳩槃荼及薜荔神,護閻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領(lǐng)一切諸龍及富單那,護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門,領(lǐng)夜叉羅剎將,護郁單越人。”婆沙論謂四天王身長一拘盧舍四分之一。止持會集音義四王天曰:“東方持國天王,謂能護持國土,故居須彌山黃金埵。南方增長天王,謂能令他善根增長,故居須彌山琉璃埵。西方廣目天王,謂以凈天眼常觀擁護此閻浮提,故居須彌山白銀埵。北方多聞天王,謂福德之名聞四方,故居須彌山水晶埵。”

  在欲界護持佛法的四位天王。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又稱四大天王、護世四天王、護世天。為六欲天之“四大王眾天”之天主。居須彌山腰四方。率部屬守護佛土、護持佛法。《四天王經(jīng)》載,四天王皆從屬于帝釋天,每月之六齋日檢視人之善惡行業(yè),并勸勉守戒行善。密教之現(xiàn)圖曼荼羅,將此四天王列于胎藏界之外金剛部院。此四天王一般多作忿怒相,身著甲胄防護,手執(zhí)劍、鉾等武器,腳踏邪鬼,采武神造形。以四天王為本尊之息災(zāi)法門,即所謂四天王法。今依我國漢地佛教及藏傳佛教所傳,表列四天王之身色、持物如下︰

  四天王及其天眾之壽量皆為五百歲,且其一晝夜即相當(dāng)人間五十年。其身量為半由旬,天衣長一由旬,寬半由旬,重半兩。天人一出生即形相圓滿有如人間五歲孩童。

  為什么把古印度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塑成了中國古代的武將形象呢?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相融的結(jié)果。這四大天王塑像的原形,他們的出身并不是很高貴,而是屬于那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物。四大天王原形的由來,源于古典小說《封神演義》,就是我們佳夢關(guān)的“魔家四將”。在周武王率兵起義,反對暴虐的無道君主--商紂王的正義戰(zhàn)爭中,這魔家四兄弟曾經(jīng)率兵于佳夢關(guān)一線阻擋周武王東進的軍隊。經(jīng)過數(shù)番爭斗,結(jié)果是被周武王的軍隊盡數(shù)殲滅,魔禮海、魔禮青、魔禮壽、魔禮紅這四兄弟也亡命于周軍之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這四個助紂為虐的“魔頭”,經(jīng)姜子牙開封神榜時,就被任命為“四大天王”。高大勇猛、氣勢威嚴的天王塑像,就是根據(jù)他們的形象而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