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略論《法華經(jīng)》譬說周

  在大乘經(jīng)典中,素有經(jīng)中之王美稱的《妙法蓮華經(jīng)》,乃是佛陀將入滅三個月前,于三會二處為眾演說的唯有一佛乘真實大法。這不僅是佛陀一生說法的本懷,也是最上乘和開權(quán)顯實之法!法華經(jīng)。譬喻品》里所說的主要是三車一車之喻,這在天臺教學(xué)里列為三周說法之第二周。三周說法是對上中下三類弟子的說教,就是將同一之教理三種形式歸入于法華一佛乘之妙法,也是除去對一切諸法之情執(zhí),使之入于一念三千實相之妙理。

一、《譬喻品》在《法華經(jīng)》的地位

  《楞嚴(yán)經(jīng)》云:“諸有智者,以有比喻而得證悟。”釋迦牟尼佛是擅講比喻的,因此,《譬喻品》在本經(jīng)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陀第二譬說周中之正譬,目的是開三顯一。所顯的道理,即是開權(quán)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人之執(zhí)著,顯一佛乘之實義。然三乘與一乘雖有區(qū)別,若蕩盡三一之妄執(zhí),三乘所行之道,即為佛道。三乘之教理,亦即實相一乘之教理。為一佛乘而開三乘,故歸于一乘。

  佛陀在《方便品》里雖已廣明權(quán)實之教,但唯上根舍利弗了悟諸法實相妙理,理解三乘方便,一乘真實之法,故舍利弗蒙佛授記。奈因眾生愚癡成性,不易明了,尤其是中下之鈍根人,不像上根利智之菩薩聞法就悟。佛陀便起大悲,為使他們開悟,速得佛智,就以火宅喻來啟迪心靈。

  火宅喻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從前,在一個國家里,有一個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才學(xué)超群。博通古今。其擁有很多的財寶,莊園舍宅,還有很多奴仆,前呼后擁。長者已是年邁高齡。銀須白發(fā),還有數(shù)十小兒。他的家是一個深宅大院,里邊住了很多傭人,宅子四周圍墻高而堅固。長者為了安全起見,只留有小門。隨有時間的遷流,經(jīng)歷長年累月的風(fēng)雨洗禮。已變得破爛不堪了。這真是“朽木招蟲柱,梁頂?shù)粜嘣?rdquo;屋頂飛檐已朽爛,風(fēng)吹花花支落,柱子傾斜。墻壁出現(xiàn)一條裂縫,看上去整個宅子傾斜欲倒的樣子。再往下看,墻壁潰爛,彎曲好象一條蛇。室內(nèi)還傭進了無數(shù)的餓鬼饑獸,在弱肉強食,互相殘害,尸體狼籍,另有糞便充滿其地,腥臊臭氣,令人窒息。

  突然朽宅四周硝煙彌漫,象四條火龍,從四方乘空而起。吞吐舊居的火燒得梁柱噼啪亂響,震耳欲聾。燒斷櫞枳,掉滿屋地,諸鳥蟲鬼大聲嚎叫呼兒喚女,形勢萬分危急。這時,長者從遠地歸來,遙見諸子于火宅中,玩耍嘻戲,絲毫不覺危情。長者本來具足十力,完全可以采用大箱等工具將孩子托出,但房門太窄。為了救出所有的孩子,需要種種畏怖之法,使他們心生怖畏自己從房中走出來。于是長者大聲對孩子們說:“這個家已燃燒起來了,若不出來就會被燒死呀!”可是孩子們耽著游戲,不肯信受。長者轉(zhuǎn)而一想,我們以種種方便誘脫諸子出離火宅。于是說:“你們過去想要的羊車、鹿車、牛車就在外面呢?快出來看!”于是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從狹窄的門口奔出,紛紛說:“爸爸將許多的車給我們呀!”這時長者想自己這么富有,這些都是我的親生兒子,應(yīng)該給他們大白牛車才對。于是長者高興地給每個兒子一輛安穩(wěn)漂亮的大白牛車。

  這就是《譬喻品》有名的三車一車喻!斗ㄈA經(jīng)》說:“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如來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佛陀的目的是把眾生從生死的“火宅”運載到解脫彼岸,故說“三乘”。“三車”即比喻“三乘”!斗ㄈA經(jīng)》謂:若有慧根的眾生,信受佛法,努力求出“三界”。自求了脫生死,“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于火宅”,稱為“聲聞乘”。若有眾生信受佛法,喜歡隱居僻靜處,獨善其身,自然悟解因緣之理,“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于火宅,“稱為”辟支佛乘“。若有眾生,信受佛法,勤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悲憫救度一切眾生,”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于火宅“,稱為”菩薩乘“。以上所說的聲聞乘、辟支佛和菩薩乘,即小、中、大”三乘“,羊、鹿、牛“三車。”聲聞等“二乘”只求自度,相對于此“菩薩乘”而言,道行尚淺,故佛勸此二乘行者回小向大!斗ㄈA經(jīng)》又說;”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后但與大車……如來亦復(fù)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dǎo)眾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脫之。“在”火宅“中,誘出以”三車“,這就是于一佛乘分別說三乘;令眾生出離火宅后。再賜以一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一佛乘,人人平等,個個得救,教大家靠此大車而至佛地。先說三車是以三乘之譬喻,在未識本來面目以前,只能以小車誘之,實為一大白車鋪一條康莊大道,這說是會三歸一。

二、四大聲聞的心聲窮子喻

  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目犍連等四大聲聞,聽到佛陀舉出火宅喻闡明佛理后,歡喜涌躍,將其領(lǐng)悟的境界表白出來。也就是因聽佛陀的說法后,知道自己和佛陀同樣具有一切種智,毫無欠缺,如循佛陀所說的途徑去用功修行,最后總會證得佛果,他們此時已深信無疑。當(dāng)時佛陀聽到他們申述所理解的妙法后;也為之欣喜,故分別予以授記成佛。

  然而,為何四大聲聞能開悟,而其他人不能開悟呢?因為在座的大眾之機智參差不齊,有上、中、下之根機。而四大聲聞是佛的上首弟子,他們鳳植德本,智慧廣大,內(nèi)密菩薩行,外顯羅漢相,。具足威德的人,也說是在大眾中是第一的。下面分別來略述四大聲聞的生平與特征。

  須菩提。解空第一。漢譯善吉,其生之日,家中財富皆空。父母驚異,請問相師,占云,此是吉相。故名。又譯善業(yè),稟性慈善,不與物諍,爾后出家見空得道。兼修慈心,得無諍三昧。善護三業(yè),故名。又譯空生,以其生時,家宅皆空,故名須菩提出生婆羅門家庭。佛陀到他的家鄉(xiāng)布教,父母改信佛教。須菩提受父母的影響,出家做佛的弟子。他的境和胸襟豁達自大,為諸比丘所敬佩。由于他通達空性,所以能隨順世間,行大忍辱,對任何人,都能做到無諍。佛陀對他的修證,十分欣賞。在金剛般若法會上,稱贊他已讓得無諍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漢譯飲光,謂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馀光,故名。他出生于摩揭陀國王舍城郊摩訶婆羅陀婆羅門種姓家庭中,父名居拘廬陀揭波,是摩揭陀國著名富豪。八歲起,依波羅門教規(guī)定,從師學(xué)習(xí)祭祀、書畫、算術(shù)、天文、氣象等知識。由于聰明過人,所學(xué)知識,莫不精通。迦葉幼時與常兒不同,喜離群獨居,厭惡情欲。在迦葉二十多歲時,雙親先后辭世,于是出家訪師,諸師所說,都不能使他滿意。當(dāng)時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迦葉住在王舍城門外,常到竹林精舍聽法。一天佛陀在王舍城北門一棵大樹下靜坐,迦葉看到佛陀肅靜威嚴(yán)的相好,合十頂禮,要求佛陀接受他的歸依。佛陀即為他剃度,并講四諦、十二因緣等法。剃度后第八天,迦葉即證得阿羅漢果,為佛陀最器重的上首弟子,是佛陀的接班人。故在法華會上舍利弗受記后,他即蒙佛授記。據(jù)說迦葉尊者承佛付囑,現(xiàn)在雞足上中入定待彌勒下生,傳釋尊金縷袈裟給彌勒。

  迦旃延,議論第一,姓迦旃延,名那羅陀,生于印度阿提國獼猴食村婆羅門家庭。父是國師,家中擁有田地萬頃和眾多的奴仆。當(dāng)時從舅父阿私仙學(xué)習(xí),精通《吠陀》、占相術(shù),通達四禪五通。他思維敏捷,回答問題,觀點鮮明。他說法的特點,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人們的思想上的具體疑難。予以開導(dǎo),不作空泛無益的戲言,迦旃延在佛弟子當(dāng)中稱為議論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目犍連是婆羅門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樹名,其母禱神得子,因以為名。傳說目犍連在過去世中,是一個以捕魚謀生的漁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佛在街上行走,威儀具足,舉止安祥。生恭敬心,請到家中供養(yǎng)膳肴。飯后辟支佛躍身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心生歡喜,發(fā)愿來生,求得神通。因此今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迦葉等四人為酬佛恩,現(xiàn)身說法,因而迦葉說窮子喻。

  有一位長者的孩子年幼無知;離父遠游。四方求食。其父尋子不得,遷居他城,遂致大富。而思子倍切。數(shù)十年后,窮子輾轉(zhuǎn)經(jīng)過父宅,并不識父,見其家財多勢大。畏懼而走。父見其子喜甚。自念家財?shù)靡晕,遣仆追?zhí)而回,窮子轉(zhuǎn)加惶怖,父知子迷,暫不相認(rèn),雇彼除糞。父又換垢衣,與窮子一起除糞,教彼識字,逾年,情好日篤,儼然一家。父更令窮子管理家財,窮子漸除下劣之心。父臨終,當(dāng)眾與子相認(rèn),悉付家財,子大歡喜。

  以上譬喻說明,佛與眾生無有差別,如世父子天性相關(guān)。窮子喻告訴人們:

  (一)父子相失,喻法華會上這些弟子原在大通智勝佛處所結(jié)下法緣。后因這些人退大向小。

 。ǘ└缸酉嘁,現(xiàn)今釋迦佛出現(xiàn)說《華嚴(yán)》大教,比喻機熟之益。

 。ㄈ└缸幼吠副扔鳌栋⒑、《方等》之誘引與彈訶。

 。ㄋ模╊I(lǐng)受家業(yè),譬般若之淘汰。

 。ㄎ澹┱都覙I(yè),比喻《法華》之開三會一,解脫之益,窮子喻把三時五味之教說得始終次第,極盡精祥。

  窮子喻說明什么?佛陀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阿羅漢們離他而去如同窮子幼小離父。佛成道后三轉(zhuǎn)四諦*輪,十二因緣,三乘之教,令二乘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得涅槃。如同窮子在長者家多年除糞一樣。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對治不同眾生,無始劫的無明習(xí)氣,都如窮子除糞一樣。佛在臨滅度前三個月講《法華》,開三乘之權(quán),顯一乘之實,又講三車喻,都是說一法實相令三乘人回小向大,悟佛之知見。最后成佛,如同長者病重舉行認(rèn)子儀式。佛陀大慈大悲,也有不可思議的神通智慧,如來就是一切眾生法身之父,通過迦葉這個故事,法華會上的二乘人都回小向大。趣向菩提大道,令人回味無窮。

三、三車喻和窮子喻的影響及意義

  三車喻和窮子喻在中國佛教史上有極大的影響,被列入《佛學(xué)典故書》中,歷來為人們所傳揚和贊嘆。特別是它對天臺宗影響更大。天臺宗所依的經(jīng)典,就是《法華經(jīng)》,自南岳慧思受法于北齊慧文而證入法華三昧。天臺智者大師又以靈山同聽法華的宿緣,受法于南岳慧思,復(fù)證入法華三昧,天臺宗即由此建立。天臺宗之判教就是智者大師根據(jù)法華譬喻周來建立的。

  天臺之判教,是將釋迦如來一代教法分為五時,定釋迦一代就法之儀式與教法之淺深。五時者將佛成道后就法之經(jīng)分為五階段:

 。ㄒ唬┤A嚴(yán)時,說《華嚴(yán)經(jīng)》。為登地菩薩講的。

 。ǘ┞雇饡r,說四阿含,為小乘人講,

  (三)方等時,說諸方等大乘經(jīng)。為二乘人回小向大。如《維摩》、《思益》、《楞伽》、《密嚴(yán)》、《金光明》、《勝鬘經(jīng)》等。

 。ㄋ模┌闳魰r,《般若經(jīng)》。淘汰二乘人的情執(zhí),趣向無上菩提。

 。ㄎ澹┓ㄈA涅槃時,說《法華經(jīng)》與《涅槃經(jīng)》。為法華經(jīng)不悟者,說明如來設(shè)權(quán)教之原委。

  八教者,頓、漸、秘密、不定,為化儀四教,化儀者,說法教化眾生之方式,如世藥方。藏、通、別、圓為化法四教;ㄕ,說法教化眾生所說之經(jīng),辨其說之方式,不外頓、漸、秘密、不定。最后八年間,二處三會,說《法華經(jīng)》,正明圓教,暢出世本懷。開方便顯真實,會三乘歸一佛乘,令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授記作佛,收一化之始終。

  佛陀在法華會上,才把真實寶藏之門打開,把埋在心底的五十年之話,全槃托出,暢所欲言地告訴人們,過去講三乘的目的是為一佛乘。要大家成佛,可不是要你們到城里去久歇,要到寶所才是目的。佛雖講聲聞法、緣覺法,但不是為聲聞、緣覺而講聲聞、緣覺。如長者雖講給諸子三車,卻實際給的是大白牛車,如對一年小學(xué)生只講一、二、三,不能講研究生的高深道理是一樣的。雖聲聞等也屬佛法的一部分,但不是究竟法。佛陀的家業(yè)是諸法實相,即看事物生滅相,又要看到事物寂滅相,這樣才不會落于兩邊,平等地對待一切,《法華經(jīng)》是以諸法實相為體,就是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實相。佛陀一生說法皆以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化導(dǎo)三乘,最后在法華會上才顯示諸法實相,如長者對窮子,先以飲食滋生之具,令他除糞;然后讓他掌握家業(yè),認(rèn)其為子;最后臨終時財富全部交付窮子一樣。所謂開權(quán)顯實,是開除三乘之執(zhí),顯示一乘真實。

結(jié) 語

  佛陀一生說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說種種譬喻,普化眾生,令一切眾生皆入佛智。故佛陀說的開權(quán)顯實,是對不悟的中根者講的,便作三車一車之說。三車是權(quán),后賜一大牛車顯實。使之了悟一乘之理,開佛之知見,皆成佛道,暢佛之本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