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華嚴經(jīng)》原文卷六十六至卷七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第六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爾時,善財童子于不動優(yōu)婆夷所得聞法已,專心憶念所有教誨,皆悉信受,思惟觀察。
漸漸游行,經(jīng)歷國邑,至都薩羅城,于日沒時入彼城中,廛店、鄰里、四衢道側,處處尋覓遍行外道。
城東有山,名曰:善德。善財童子于中夜時,見此山頂草樹巖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見此事已,生大歡喜,作是念言:「我必于此見善知識。」便從城出而登彼山,見此外道于其山上平坦之處徐步經(jīng)行,色相圓滿,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眾之所圍繞。往詣其所,頭頂禮足,繞無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教誨,愿為我說!」
遍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處菩薩行,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已成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我普于世間種種方所、種種形貌、種種行解、種種歿生一切諸趣。所謂:天趣、龍趣、夜叉趣、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諸趣,或住諸見,或信二乘,或復信樂大乘之道。如是一切諸眾生中,我以種種方便、種種智門而為利益。所謂:或為演說一切世間種種技藝,令得具足一切巧術陀羅尼智;或為演說四攝方便,令得具足一切智道;或為演說諸波羅蜜,令其回向一切智位;或為稱贊大菩提心,令其不失無上道意;或為稱贊諸菩薩行,令其滿足凈佛國土度眾生愿;或為演說造諸惡行受地獄等種種苦報,令于惡業(yè)深生厭離;或為演說供養(yǎng)諸佛種諸善根決定獲得一切智果,令其發(fā)起歡喜之心;或為贊說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功德,令樂佛身求一切智;或為贊說諸佛威德,令其愿樂佛不壞身;或為贊說佛自在身,令求如來無能映蔽大威德體。
「又,善男子!此都薩羅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類,若男若女諸人眾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諸眾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從何而至,唯令聞者如實修行。善男子!如于此城利益眾生,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眾住止之處,悉亦如是而為利益。
「善男子!閻浮提內(nèi)九十六眾,各起異見而生執(zhí)著,我悉于中方便調(diào)伏,令其舍離所有諸見;如閻浮提,余四天下亦復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無量世界諸眾生海,我悉于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種種方便、種種法門,現(xiàn)種種色身,以種種言音而為說法,令得利益。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如諸菩薩摩訶薩,身與一切眾生數(shù)等,得與眾生無差別身,以變化身普入諸趣,于一切處皆現(xiàn)受生,普現(xiàn)一切眾生之前,清凈光明遍照世間,以無礙愿住一切劫,得如帝網(wǎng)諸無等行,常勤利益一切眾生,恒與共居而無所著,普于三世悉皆平等,以無我智周遍照耀,以大悲藏一切觀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廣大;有鬻香長者,名:優(yōu)缽羅華。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不顧身命,不著財寶,不樂人眾,不耽五欲,不戀眷屬,不重王位;唯愿化度一切眾生,唯愿嚴凈諸佛國土,唯愿供養(yǎng)一切諸佛,唯愿證知諸法實性,唯愿修集一切菩薩大功德海,唯愿修行一切功德終無退轉,唯愿恒于一切劫中以大愿力修菩薩行,唯愿普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唯愿入一三昧門普現(xiàn)一切三昧門自在神力,唯愿于佛一毛孔中見一切佛心無厭足,唯愿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
漸次游行,至廣大國,詣長者所,頂禮其足,繞無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滿一切佛無量大愿,欲凈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見一切佛清凈法身,欲知一切佛廣大智身,欲凈治一切菩薩諸行,欲照明一切菩薩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薩總持,欲除滅一切所有障礙,欲游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長者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亦知調(diào)合一切香法,所謂: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處,又善了知天香、龍香、夜叉香,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有諸香。又善別知治諸病香、斷諸惡香、生歡喜香、增煩惱香、滅煩惱香、令于有為生樂著香、令于有為生厭離香、舍諸憍逸香、發(fā)心念佛香、證解法門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薩差別香、一切菩薩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現(xiàn)成就、清凈安隱、方便境界、威德業(yè)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達。
「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因龍斗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云彌覆王都,于七日中雨細香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凈。我知是已而為說法,令其決定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涂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涂鼓及諸螺貝,其聲發(fā)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凈。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若有眾生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我為說法莫不皆得離垢三昧。善男子!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轉輪王用;若燒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騰虛空。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凈莊嚴;若燒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于佛。善男子!須夜摩天有香,名:凈藏;若燒一丸而以熏之,夜摩天眾莫不云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薩座前燒其一丸,興大香云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yǎng)具,供養(yǎng)一切諸佛菩薩。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名曰:奪意;若燒一丸,于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
「善男子!我唯知此調(diào)和香法。如諸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永斷煩惱眾魔罥索,超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莊嚴,于諸世間皆無染著,具足成就無所著戒,凈無著智,行無著境,于一切處悉無有著,其心平等,無著無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顯其所有清凈戒門?示其所作無過失業(yè)?辨其離染身、語、意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樓閣;中有船師,名:婆施羅。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向樓閣城,觀察道路。所謂:觀道高卑,觀道夷險,觀道凈穢,觀道曲直。
漸次游行,作是思惟:「我當親近彼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成就修行諸菩薩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羅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攝眾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無障礙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除惡慧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離憍慢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滅煩惱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舍諸見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拔一切惡刺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于善知識處,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識力,得一切智道故。善知識者,難見難遇!谷缡撬嘉。
漸次游行,既至彼城,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余無量大眾圍繞,說大海法,方便開示佛功德海。善財見已,往詣其所,頂禮其足,繞無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教誨,愿為我說!」
船師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復能問生大智因、斷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遠離二乘怖畏生死住諸寂靜三昧旋因、乘大愿車遍一切處行菩薩行無有障礙清凈道因、以菩薩行莊嚴一切無能壞智清凈道因、普觀一切十方諸法皆無障礙清凈道因、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凈道因。「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凈修菩薩大悲幢行。善男子!我觀閻浮提內(nèi)貧窮眾生,為饒益故,修諸苦行,隨其所愿悉令滿足。先以世物,充滿其意;復施法財,令其歡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令凈菩提愿,令堅大悲力,令修能滅生死道,令生不厭生死行,令攝一切眾生海,令修一切功德海,令照一切諸法海,令見一切諸佛海,令入一切智智海。善男子!我住于此,如是思惟,如是作意,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我知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寶類、一切寶種。我知凈一切寶、鉆一切寶、出一切寶、作一切寶。我知一切寶器、一切寶用、一切寶境界、一切寶光明。我知一切龍宮處、一切夜叉宮處、一切部多宮處,皆善回避,免其諸難。亦善別知,漩澓淺深,波濤遠近,水色好惡,種種不同。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行度數(shù),晝夜晨晡,晷漏延促。亦知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澀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常能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我以好船運諸商眾行安隱道,復為說法令其歡喜,引至寶州與諸珍寶咸使充足,然后將領還閻浮提。善男子!我將大船如是往來,未始令其一有損壞。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于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諸愛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盡一切眾生苦海,能凈一切眾生心海,速能嚴凈一切剎海,普能往詣十方大海,普知一切眾生根海,普了一切眾生行海,普順一切眾生心海。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見我及以聞我、與我同住、憶念我者,皆悉不空。如諸菩薩摩訶薩,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諸煩惱海,能舍一切諸妄見海,能觀一切諸法性海,能以四攝攝眾生海,已善安住一切智海,能滅一切眾生著海,能平等住一切時海,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能以其時調(diào)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可樂;中有長者,名:無上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淚,求善知識心無厭足,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起大慈周遍心、大悲潤澤心相續(xù)不斷,福德、智慧二種莊嚴,舍離一切煩惱塵垢,證法平等,心無高下,拔不善刺,滅一切障,堅固精進以為墻塹,甚深三昧而作園苑,以慧日光破無明暗,以方便風開智慧華,以無礙愿充滿法界,心,F(xiàn)入一切智城,如是而求菩薩之道。漸次經(jīng)歷,到彼城內(nèi)。見無上勝在其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理斷人間種種事務;因為說法,令其永拔一切我慢,離我、我所,舍所積聚,滅慳嫉垢,心得清凈,無諸穢濁,獲凈信力,常樂見佛,受持佛法,生菩薩力,起菩薩行,入菩薩三昧,得菩薩智慧,住菩薩正念,增菩薩樂欲。
爾時,善財童子觀彼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頂禮其足,良久乃起,白言:
「圣者!我是善財!我是善財!我專尋求菩薩之行,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道?隨修學時,常能化度一切眾生,常能現(xiàn)見一切諸佛,常得聽聞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門,入一切剎學菩薩行,住一切劫修菩薩道,能知一切如來神力,能受一切如來護念,能得一切如來智慧?」
時,彼長者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處菩薩行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善男子!云何為至一切處菩薩行門?善男子!我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諸眾生中,所謂: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須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變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余一切天、龍、夜叉、羅剎娑、鳩槃荼,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村營、城邑、一切住處諸眾生中而為說法,令舍非法,令息諍論,令除斗戰(zhàn),令止忿競,令破怨結,令解系縛,令出牢獄,令免怖畏,令斷殺生乃至邪見一切惡業(yè),不可作事皆令禁止;令其順行一切善法,令其修學一切技藝,于諸世間而作利益;為其分別種種諸論,令生歡喜,令漸成熟;隨順外道,為說勝智,令斷諸見,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為其說超勝法。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中,我皆為說佛法、菩薩法、聲聞法、獨覺法;說地獄,說地獄眾生,說向地獄道;說畜生,說畜生差別,說畜生受苦,說向畜生道;說閻羅王世間,說閻羅王世間苦,說向閻羅王世間道;說天世間,說天世間樂,說向天世間道;說人世間,說人世間苦樂,說向人世間道。為欲開顯菩薩功德,為令舍離生死過患,為令知見一切智人諸妙功德,為欲令知諸有趣中迷惑受苦,為令知見無障礙法,為欲顯示一切世間生起所因,為欲顯示一切世間寂滅為樂,為令眾生舍諸想著,為令證得佛無依法,為令永滅諸煩惱輪,為令能轉如來法輪,我為眾生說如是法。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凈法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剎,得普眼地;悉聞一切音聲言說,普入諸法智慧自在,無有乖諍,勇健無比,以廣長舌出平等音;其身妙好,同諸菩薩,與諸如來究竟無二、無有差別;智身廣大,普入三世,境界無際,同于虛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輸那;其國有城,名:迦陵迦林;有比丘尼,名:師子頻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游行,至彼國城,周遍推求此比丘尼。有無量人咸告之言:
「善男子!此比丘尼在勝光王之所舍施日光園中說法利益無量眾生。」時,善財童子即詣彼園,周遍觀察。
見其園中有一大樹,名為:滿月,形如樓閣,放大光明照一由旬;見一葉樹,名為:普覆,其形如蓋,放毗琉璃紺青光明;見一華樹,名曰:華藏,其形高大,如雪山王,雨眾妙華無有窮盡,如忉利天中波利質(zhì)多羅樹。復見有一甘露果樹,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種種眾果悉皆具足;復見有一摩尼寶樹,名:毗盧遮那藏,其形無比,心王摩尼寶最在其上,阿僧祇色相摩尼寶周遍莊嚴。復有衣樹,名為:清凈,種種色衣垂布嚴飾;復有音樂樹,名為:歡喜,其音美妙,過諸天樂;復有香樹,名:普莊嚴,恒出妙香,普熏十方,無所障礙。
園中復有泉流陂池,一切皆以七寶莊嚴,黑栴檀泥凝積其中,上妙金沙彌布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滿,優(yōu)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其上,無量寶樹周遍行列。諸寶樹下敷師子座,種種妙寶以為莊嚴,布以天衣,熏諸妙香,垂諸寶繒,施諸寶帳,閻浮金網(wǎng)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妙音聲;蛴袠湎路笊徣A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香王摩尼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龍莊嚴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寶師子聚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十方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其一一座各有十萬寶師子座周匝圍繞,一一皆具無量莊嚴。
此大園中眾寶遍滿,猶如大海寶洲之上。迦鄰陀衣以布其地,柔軟妙好,能生樂觸,蹈則沒足,舉則還復;無量諸鳥出和雅音,寶栴檀林上妙莊嚴,種種妙華常雨無盡,猶如帝釋雜華之園。無比香王普熏一切,猶如帝釋善法之堂。諸音樂樹、寶多羅樹、眾寶鈴網(wǎng)出妙音聲,如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出歌音。諸如意樹,種種妙衣垂布莊嚴,猶如大海。有無量色百千樓閣,眾寶莊嚴,如忉利天宮善見大城。寶蓋遐張,如須彌峰。光明普照,如梵王宮。
爾時,善財童子見此大園無量功德、種種莊嚴,皆是菩薩業(yè)報成就,出世善根之所生起,供養(yǎng)諸佛功德所流,一切世間無與等者,如是皆從師子頻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廣大清凈福德善業(yè)之所成就。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無量眾生,皆入此園而不迫窄。何以故?此比丘尼不可思議威神力故。
爾時,善財見師子頻申比丘尼遍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威儀寂靜,諸根調(diào)順,如大象王;心無垢濁,如清凈池;普濟所求,如如意寶;不染世法,猶如蓮華;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護持凈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王;能除眾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栴檀香;眾生見者,諸苦消滅,如善見藥王;見者不空,如婆樓那天;能長一切眾善根芽,如良沃田。
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或見處座,凈居天眾所共圍繞,大自在天子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解脫;蛞娞幾,諸梵天眾所共圍繞,愛樂梵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差別清凈言音輪;蛞娞幾,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自在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菩薩清凈心;蛞娞幾,善變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善化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法善莊嚴;蛞娞幾德释犹焯熳、天女所共圍繞,兜率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心藏旋。或見處座,須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夜摩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邊莊嚴;蛞娞幾,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釋提桓因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厭離門。或見處座,百光明龍王、難陀龍王、優(yōu)波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伊羅跋難陀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等龍子、龍女所共圍繞,娑伽羅龍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神通境界光明莊嚴;蛞娞幾,諸夜叉眾所共圍繞,毗沙門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救護眾生藏;蛞娞幾Y婆眾所共圍繞,持國乾闥婆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喜;蛞娞幾⑿蘖_眾所共圍繞,羅睺阿修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速疾莊嚴法界智門;蛞娞幾,迦樓羅眾所共圍繞,捷持迦樓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怖動諸有海;蛞娞幾,緊那羅眾所共圍繞,大樹緊那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行光明;蛞娞幾,摩睺羅伽眾所共圍繞,庵羅林摩睺羅伽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佛歡喜心;蛞娞幾,無量百千男子、女人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殊勝行。或見處座,諸羅剎眾所共圍繞,常奪精氣大樹羅剎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發(fā)生悲愍心;蛞娞幾艠仿暵劤吮娚矅@;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勝智光明;蛞娞幾,信樂緣覺乘眾生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功德廣大光明;蛞娞幾,信樂大乘眾生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三昧智光明門;蛞娞幾,初發(fā)心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佛愿聚。或見處座,第二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離垢輪;蛞娞幾谌刂T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寂靜莊嚴;蛞娞幾,第四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一切智境界;蛞娞幾谖宓刂T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妙華藏。或見處座,第六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毗盧遮那藏;蛞娞幾,第七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莊嚴地;蛞娞幾,第八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遍法界境界身;蛞娞幾诰诺刂T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所得力莊嚴;蛞娞幾,第十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礙輪。或見處座,執(zhí)金剛神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金剛智那羅延莊嚴。
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一切諸趣所有眾生已成熟者、已調(diào)伏者,堪為法器,皆入此園,各于座下圍繞而坐。師子頻申比丘尼,隨其欲解勝劣差別而為說法,令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何以故?此比丘尼入普眼舍得般若波羅蜜門、說一切佛法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散壞一切障礙輪般若波羅蜜門、生一切眾生善心般若波羅蜜門、殊勝莊嚴般若波羅蜜門、無礙真實藏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圓滿般若波羅蜜門、心藏般若波羅蜜門、普出生藏般若波羅蜜門,此十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如是等無數(shù)百萬般若波羅蜜門。此日光園中所有菩薩及諸眾生,皆是師子頻申比丘尼初勸發(fā)心,受持正法,思惟修習,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時,善財童子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如是園林、如是床座、如是經(jīng)行、如是眾會、如是神力、如是辯才,復聞不可思議法門,廣大法云潤澤其心,便生是念:「我當右繞無量百千匝。」
時,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園眾會莊嚴。善財童子即自見身,及園林中所有眾樹,皆悉右繞此比丘尼,經(jīng)于無量百千萬匝。圍繞畢已,善財童子合掌而住,白言:
「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脫,名:成就一切智!
善財言:「圣者!何故名為:成就一切智?」
比丘尼言:「善男子!此智光明,于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諸法!
善財白言:「圣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比丘尼言:
「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一生所系菩薩所,一一菩薩前現(xiàn)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身,一一身作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供養(yǎng)。所謂:現(xiàn)天王身乃至人王身,執(zhí)持華云,執(zhí)持鬘云,燒香、涂香及以末香,衣服、瓔珞、幢幡、繒蓋、寶網(wǎng)、寶帳、寶藏、寶燈,如是一切諸莊嚴具,我皆執(zhí)持而以供養(yǎng)。如于住兜率宮菩薩所,如是于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于涅槃,如是中間,或住天宮,或住龍宮,乃至或復住于人宮,于彼一一諸如來所,我皆如是而為供養(yǎng)。若有眾生,知我如是供養(yǎng)佛者,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即為說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智眼明見故;聽一切語言,不分別語言相,心無所著故;見一切如來,不分別如來相,了達法身故;住持一切法輪,不分別法輪相,悟法自性故;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于自身中現(xiàn)一切剎,一念悉詣一切佛所,于自身內(nèi)普現(xiàn)一切諸佛神力,一毛遍舉不可言說諸佛世界,于其自身一毛孔中現(xiàn)不可說世界成壞,于一念中與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同住,于一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劫;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險難;此國有城,名:寶莊嚴;中有女人,名:婆須蜜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