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臨終無法作假(文白對照)

  人生只有臨終無法作假

  原文

  接手書,知閣下宿根深厚,感得妻室兒女同皆篤信佛法,克敦孝道,欽佩無似。世人每每不修實行,專求好名。凡人在世,多多與常人無異,及其死,則稱述其平生心行,直是出格之賢人。閣下素務真修,諒不至粉飾其事。觀令夫人之臨終景相,則往生西方,可以無疑。至于扶乩所說,究不出理事判斷之外,可以無須疑豫。唯亡后只念半小時佛,即舉哀,放倒揩身,尚覺太早。光文鈔中,順人情,令過二小時后再舉行,尚屬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實則宜四五時方好。尚有經(jīng)一日者,為尤好。閣下上有老母,當與兒女輩預講此義。臨終聞佛聲,心清凈,亦可隨念。聞哭聲,心悲痛,正念便失。孝子事親,當在實際上致力,不當在世俗派調(diào)上襲行。又宜于佛教會中,與同人講談。俾各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之死時,成就其正念。彼有宿根,即可直下往生?v有不生者,亦復承此功德,生于善道。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如未斷氣,即洗澡著衣哭泣,弄得身心痛苦難忍受,說又說不出,心中必定生瞋恨及情愛。由瞋恨情愛心生,必致墮落。又用葷以祭及待賓客,為一死人,不知殺幾多活物,以撐窮架子,謂為盡孝敬客。喪禮用素,儒教自古皆然,彼尚不知三世因果輪回之道,蓋以人事而為法制。況今人悉知三世因果人畜循環(huán),何忍為親殺生,令親與己同于未來以身償此撐窮架子之惡報也。其人不謂之為癡,無可名矣。常如是提倡,則所救生命多多矣。令夫人宿世大有栽培,故能一聞即信。其修持未能常時精進者,一以無人勸進。二以未實知其生死之苦,及佛法之益。臨終所說之話,頗合觀經(jīng)三種凈業(yè)正因之第一條。文云,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念二侄之未成立,屬十善業(yè)。無夫妻母子之情愛,亦屬十善業(yè)。有此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屬助念,何慮不生。所不生者,由情愛一起,正念即失,斷不能生。勿道工夫淺,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與佛圣氣分相隔故也。世間事事可以偽為,唯臨終不能偽為。既能起坐觀西方三圣像,口念佛菩薩名,不生西方,將何生乎。況死后身有異香,面貌如生,頭發(fā)光潤,此皆系生西瑞相。若此事不實,則便難說決定往生。若一一是實,不須問乩,自可決定判其往生耳。至疑工夫淺,戒品未全,不知臨終一念之關(guān)系甚大。勿道向來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臨終果能聞善知識開導,及他人助念,己隨之念,其左右眷屬善巧將護,不使其起情愛及瞋恨心,皆可往生。善導和尚臨終正念文,當亦看過,何須致疑。生西方邊地,已得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何疑于不會寫,豈非笑話。不退轉(zhuǎn)者,謂其所修所證無有退墮,何得以臨壇說話而懷疑。將謂此即退轉(zhuǎn)乎。扶乩一事,非無實事,但假托者多。令夫人之事,據(jù)理了無疑義。豈須問乩,方始可決乎。兒女為母念誦,其功德母亦具得,而兒女自己亦具得。如以香奉親,自己亦聞其香,比不奉親,唯為己聞者無異。反是則為親殺生,自己具得殺報,親亦得殺報,如一人殺人,則罪歸本人,受人所使,并二人同意共殺,則二人同得殺人之罪矣。惜世人不知此義,每每以行孝而陷親與己于惡道,而不能出,可不哀哉。病發(fā)不省人事,因至誠念大悲咒,未終即清醒見佛菩薩。乃閣下之誠心,夫人之宿善根所致,何得謂為是魔。又何得云感佛菩薩,何不即逝世。此種語,竟成無謂之極。只因自己不識邪正真?zhèn)喂室病F渑R終既念菩薩名,所言接菩薩,便不可謂為接地方神。凡事皆有因果,若念菩薩令接神,則因果不相符矣。書此順候禪安。祈上勸令慈,下勸兒女,同得此益是幸。(四月十一)——《印光法師文鈔》之《復章緣凈居士書三》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收到你寫來的書信,知道閣下過去世中善根深厚,因此感動得妻子、兒女共同都能誠信佛法,努力恪盡孝道,對此我欽佩不已。世間的人每每不真實修行,卻專門想要追求真實修行的好名聲。大凡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往往和普通人沒有二樣,然而等到其人死后,則稱道他的平生心地和行持,簡直如同出類拔萃的英賢一般。閣下向來務實真修,想來不至于粉飾你夫人往生西方這件事。

  以你夫人的臨終跡象推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必懷疑。至于扶乩所說,終究不會超出于理和事的判斷之外,這個可以無須疑慮不決。只是死后只助念半個小時的佛,就舉行哀悼的儀式,放倒亡人擦洗身體。這樣做,還是覺得太早了。印光《文鈔》中,隨順人情,教人助念亡人,等過二個小時后再舉行哀悼,是害怕人情受不了長時持念之苦,實際上死后念四五個小時佛才好。還有念一天的佛助念亡人,這樣做才更加如法。

  閣下上有老母,應當和兒女們預先講說這個道理。以免得將來老母親往生時,做出不如法之舉。臨終聽念佛聲,心地才能清靜,也可以跟著念。臨終聽哭聲,心里就會悲痛,往生的正念于是就失去了。

  孝子侍奉父母,應當在實際的行持上著力,不應當在世俗人情的知見上沿襲。

  又應當在佛教會中,和同修們常常講說這個道理。以使得各位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臨終時,都能成就其正念。他如果有宿世的善根,就可以當下往生;縱然有不能往生的,也能夠承蒙念佛的功德,往生于善道。世間人在親人臨終的行持,往往都是在做使親人落井下石之事。如果臨終人未斷氣,就給他洗澡、穿衣,對著他哭泣,弄得臨終人身心痛苦難忍。而他說又說不出來,心中必定生瞋恨心,以及對于兒女親人心生留戀。由于產(chǎn)生瞋恨、留戀之心,必定墮落三途惡道。

  還有用葷菜祭祀亡人以及招待賓客這件事,為了一個已經(jīng)死去的人,不知道要殺多少動物,以此講求空排場、支撐窮架子,以為這是在盡孝和敬客。喪禮用素,儒家自古都是這樣實行的,儒家還不懂得三世因果輪回的道理,只是把人情事理做為準繩而已。何況現(xiàn)在的人都知道三世因果、人畜互相循環(huán)輪回的真理,怎能忍心為親人殺生害命,使得親人和自己,共同在未來世以身體償還這個撐窮架子的惡報呢。這種人如果不說他是愚癡,也實在沒有辦法形容他了。能夠常常這樣提倡,那么所救的生命就太多了。

  你的夫人過去世中培植了大善根,所以能夠一聽到凈土法門就相信。她修持未能常常精進的原因,一是因為沒有人勸誘策進,二是沒能親眼見到生死輪回的可怕,以及不知道佛法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她臨終所說的話,非常吻合《觀經(jīng)》三種凈業(yè)正因的第一條。經(jīng)文說:“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彼隣繏靸蓚侄子還未成人,是屬于十善業(yè);沒有普通人臨終時對于夫妻、母子的眷戀情愛,也是十善業(yè)。有這個凈業(yè)正因,再加上真實的信心自己念佛,家人為之助念,怎能懷疑不能往生?之所以不往生的原因,是在于情愛心一起,正念隨即失去,如此一來,就絕對不能往生。不要說功夫淺,就是功夫深也不能往生。因為以凡夫的情見用事,和佛圣的況味發(fā)生隔閡的緣故。

  世間人任何事都可以作假,只有臨終的時候沒有辦法作假。你的夫人在臨終時,既然能夠坐起來觀西方三圣像,口里念佛菩薩名號,這樣還不能往生西方,要怎樣才能往生呢?何況死后身上還有異香,面貌如生,頭發(fā)光潤,這都是屬于往生西方的瑞相。如果你說的不屬實,那么就難說絕對能夠往生。如果你所說的一一都屬實,不必問乩,自然可以判定她必定往生西方。

  至于說疑心她工夫淺薄,戒品未能具足,殊不知臨終一念的關(guān)系非常大。不要說向來修持有功夫的人,就是向來沒有修持功夫的人,臨終如果能聽到善知識開導,以及得到他人的助念,自己跟著念佛,其左右有家人善巧護持,不使臨終人生起情愛以及瞋恨心,都能夠往生。善導和尚的《臨終正念文》,你也應當看過,何必又再懷疑?即使得生西方的邊地疑城,也已經(jīng)超凡入圣、了脫生死輪回,何必懷疑你夫人不識字,就不能往生,豈非是笑話嗎?不退轉(zhuǎn),是說其人往生之后所修所證沒有退墮,為什么你夫人降臨乩壇說話而懷疑,就以為這是退轉(zhuǎn)嗎?扶乩這件事,并非沒有真的,只是冒名頂替的太多。你夫人往生的事,依據(jù)佛法道理勘驗,毫無疑議。難道必須問乩,才能決斷嗎?

  兒女為母親念佛,這個功德母親也能得到,而兒女自己也能得到。比如用香供奉過世的親人,自己也能聞到這個香味,比之于不供奉親人,只給自己聞的毫無二樣。反之則是為亡故的親人殺生,自己也得殺報,親人也得殺報。比如一個人殺人,則罪歸于本人,如果是受人指使,二個人謀劃共同殺人,那么二個人就共同都獲得殺人的罪報?上У氖鞘篱g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每每以落實孝行害親人和自己墮落于惡道,而不能出離,這怎么不讓人感到悲哀呢?

  你的夫人發(fā)病不省人事,因為閣下至誠念頌大悲咒,未到臨終就已清醒,見到佛菩薩,這是閣下的誠心,和夫人的過去世善根所致。怎能說是魔呢?又為什么說既然感應見到佛菩薩,為什么不當即就往生?這些話,終究是毫無意義的言語。只因為自己不認識邪正真?zhèn)蔚木壒。她臨終既然念佛菩薩名號,她所說接佛菩薩,就不能以為是接地方神祗。凡事都有因果,如果念佛菩薩而接神祗,就是因和果不相符合了。

  寫到這里順便問候禪安。請上勸導你的母親,下勸導你的兒女,希望將來都能共同獲得往生的利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