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體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腳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離,身心一致。例如:

  1.在廚房中燒水、挑水、揀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動作上,心中不起其它念頭。

  2.如果在炒菜,手在動,心也要專心地在炒菜,頭腦里沒有其它的雜念。

  3.如果喂小孩食物、飲料,則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沒有其它的念頭。自己的頭腦非常地清楚、輕松、愉快。

  先計劃知道要做什么,如果已經(jīng)計劃好的事情,在做的時候就不須用頭腦想了,特別是在平常生活之中,有些是經(jīng)常性的動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臉、穿衣服等動作,不知做過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腦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須思考,若不須思考之事則不必用腦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慣性的動作,不須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亂想地想其它的事。其實根本不用亂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掃地時,一掃把一掃把地掃,而且掃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飯等都應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動作或處理事情,或者是對動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須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時候,如果不清楚時,還是要想。這樣就不會動妄念,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例如:一位母親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著如何將花插在什么位置較適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過程中就是心無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對剪花、插花的動作太習慣,結(jié)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卻在想著:“小孩在那邊做什么?嗯!奇怪呀!為什么他那么安靜,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動了,他走路的聲音為什么那么地響呢?”請問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應將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經(jīng)常保持身體的動作和心的念頭在合一的狀態(tài)。

  二、心口一致

  譬如:我正在說話,一句接一句地講給你們聽,結(jié)果我腦中卻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請問我是不是會語無倫次?當然會,因為口說心想,根本是兩回事。如果正在講這一句話,結(jié)果心里在想剛才講的第一句、第二句話,這也就是在胡思亂想。

  因此,說一句話就是這一句話,說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說什么;講完一句,下一句話自然出來,不過在講話以前,先考慮要說些什么,不是想講什么就隨便脫口而出,那就變成胡說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么;或許也沒什么話可講,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講,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講什么,表達出來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這是修行人對自己身體的動作、語言的行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會做錯事、說錯話了。

  三、心眼一如

  胡思亂想的人可從其眼神窺見,因為眼神飄忽不定,心中無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象什么都看,事實上沒有集中焦點的對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為什么要看,就是不知道將眼睛定在何處,只是腦中的思想不斷地動,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飄動。因此之故,可從人的眼神中觀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穩(wěn)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動作全部負責,也就是“一步一個坑”,腳踏實地,步步為營。走路步步為營,講話也是步步為營,任何動作都該步步為營。不是雜亂無章,不是東一榔頭西一錘,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點正念,則智能日增,可開慧眼;垩坶_了,必然是煩惱和困擾的消除。唯有心得穩(wěn)定,才能減少煩惱。唯有練習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則心中的煩惱必然日減。當外在的境界擾亂時,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眼睛在看什么?耳朵在聽什么?如此,注意觀看、聽聞等,煩惱就不存在,結(jié)果是該聽的聽到,該看的也看到。

  比如:對方打來一拳,如果注意對方打出來的動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覺,那么心里就不會起煩惱。如果聽到別人罵你,清清楚楚地聽到聲音在罵,也知道自己是被罵的人,這時心中沒有煩惱。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為什么被罵?他為什么打我?如此想的話,煩惱一定會展現(xiàn)出來,因為注意對方的緣故。反之,清清楚楚地注意自己的心念,則煩惱必定不存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