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圣嚴法師

  法鼓山的悅眾菩薩應該要做到如《法華經.法師品》中所說,將所聽到的佛法精義說給其它人聽,也讓其它人可以受益。這樣的人便稱為「法師」。法師是以法為師、以法施人。也就是用佛法來作為自己的老師,同時用佛法來幫助他人。而一位法師應有三個條件-入如來之室,著如來之衣,坐如來之座。也就是說,要進入如來的堂屋,披上如來的衣衫,要坐上如來的座位。也可說就是,以大慈悲心為如來的堂屋,以柔軟忍辱心為如來的衣衫,以諸法的空性為如來的座位,這都是法鼓山悅眾菩薩應該要學習的。

  若能以大慈悲心為我們的房間,就會以諸佛如來的心量為心量,就能夠包容人、原諒人、體諒人,還能夠成就人。身為法鼓山悅眾菩薩一定要有慈悲心,缺乏慈悲心,便是個很自私、心量狹小的人,這就不是「入如來之室」。

  「著如來之衣」,就是要學習佛的忍辱、柔軟,當我們性格剛強,與人起沖突,跟自己過不去時,要提醒自己,這時已經不是穿著如來的衣,而是披著魔鬼的外衣了;當缺乏耐心,不接受磨難、折磨、挫折時,也已經離開如來的衣了。如來的衣是「刀槍」不入,任何苦難,都無法傷害你的身,因為你的心已柔軟如棉,柔軟如水,如何能傷得了你,亦即「柔能克剛」。當他人對你打擊、侮辱、批評、毀謗,或是遇到任何挫折,都能以歡喜心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一次次的挫折,任憑七倒八起、八倒九起、九倒十起……,即便是倒了九百九十九次,都要再站起來!這就是著如來的衣。

  所謂「坐如來之座」,并不是要我們真正的坐到蓮花瓣上,而是以「空」為座,體驗世間所有相都是如幻如化,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不是實有,「空」不是真空,不是虛空,而是經常在變化的空。事實上,只要不起是非人我之見、不執(zhí)著,徹底去除自我中心,那就是空,就是得解脫。因此如果心中與空相應,就是坐著如來的座位。法鼓山悅眾菩薩一定要學習著,要有大慈悲心,要有柔軟忍辱的工夫,而且要體驗到自我就是煩惱,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是種痛苦,當痛苦時,就趕快把痛苦看成空,痛苦自然會減少。當有慈悲心的時候,別人怎么對你,你都能夠接受,既能忍苦也能夠忍樂,亦能忍受失敗;如此一來,成功時,也不會得意忘形,因為看到一切諸法是空的。

  法鼓山的共識中,我們的精神是「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就是要以奉獻的心態(tài)為大眾服務,并且不存分別心,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法鼓山的悅眾在奉獻時,一定是以恭敬心,并且應該把所有的一切大眾,乃至于所有的眾生當成未來諸佛、現在的菩薩,為他們做任何的功德布施時,都是以恭敬的心、感謝的心、不求回報的心,為他們做誠懇親切的奉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