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朋好友送的活魚活雞怎么處理?

  下午呢還是進行提問吧,課下你們的問題這么多,剛才講到這個東營天寧寺,山東東營天寧寺。那個寺院很大,二百八十七畝地。光那個大雄寶殿坐地是七畝地,光那個大雄寶殿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大雄寶殿(之一)。因為今年第四年了,所以頭一段時間,省宗教局開會以后派我過去,叫我負責。實際上我個人的想法,主要是修行講經,我不愛管理寺院。中午吃飯的時候說了我的想法。以前的時候在章丘興隆寺也是。我在興隆寺呆了十三年了,一個是每年都是靜修,在寺院在那個山上,每年靜修,然后抽機會出來講法。實際上以前很多光盤啊,都是就像我們現(xiàn)在這種方式出來講法的時候錄下來的,多數(shù)是在靜修。包括以后還是靜修和講法?淳壏,我們這邊緣分如果是好的話,以后還會來,我發(fā)的愿就是講法。這些年了一直也是奔著這個目標做的。我從九八年開始講,從零三年開始出光盤。我那個簡介從零三年出了十幾個光盤了,包括文字性的。在博客上光文字性的作品現(xiàn)在得有接近一百萬字了,八九十萬字了吧。文字性的東西,每年每年都講一點。接下來還是提問好不好?有沒有問題呢?

  (問:)問題就是說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比如逢年過節(jié)吧,親朋好友互相都會送東西。有時候會送點活魚活雞。照我感覺送去的活的,能放生我都放生了,死了的該怎么處理?還有這個活雞放生也沒有辦法放。請師父開示下。

  (答:)是。這個問題就是有很多佛弟子都會碰到。比方說我們學佛了知道不能殺生,并且呢還能經常放生。但是呢就是一般的工作單位啊就是逢年過節(jié)啊,他們有福利,發(fā)放福利。發(fā)放福利吧有的是發(fā)錢,有的是發(fā)些日用品,有的吧就是可能發(fā)些活的。那怎么辦? 可以告訴單位上的負責人,你要是發(fā)活的我就不用了,我不領。如果不領不行,必須要領,領回來以后還是要放生。如果說象剛才說那個雞,那怎么辦?放生它沒有那個自己生存的能力,沒有野外生存的能力,可能是活不了。對于這種問題我們怎么去處理?哎呀,實在沒辦法你找個人帶代為養(yǎng)著吧。九九年的時候,我們章丘興隆寺,有一次是佛菩薩圣誕,開法會,開法會的時候呢,我們組織了一次放生。那一次呢,因為這個買鳥(的)這個人不懂,買了一部分野鳥。野鳥很少,然后又買了二十只肉鴿。那個肉鴿買回來以后放生了,那個肉鴿它不會跑,就在我們寺院周圍住下了。好在我們寺院是在山上,就是山洞里邊。樹林子里邊有那個鷹,老鷹。老鷹飛到高空,它盤旋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我們那里的鴿子,趁我們不注意就叨走了一只,第二次又下來的時候讓我們攔住了。老鷹下來了,我們就攔住了。攔住以后,鴿子也受傷了。那樣的話二十只就還有十九只,其中包括一只受傷的。最后沒有辦法,就發(fā)動那些居士啊,就把這個鴿子啊分發(fā)到居士家里了。但是呢,有個要求。第一是不能送人,(第二是)不能賣錢,也不能吃掉,就這么養(yǎng)著。當寵物養(yǎng)著,一直到養(yǎng)死為止。再就是死了以后怎么辦。死了以后又不能吃肉,那怎么辦?一般情況,都是得埋掉,把它埋掉。

  挖個坑埋掉,這個行為吧,不學佛的人不能理解。但學佛的人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處理,是最為恰當?shù)。你不要說一只雞、一只鴿子這種小(動物),就是這個在臨淄(山東地名)啊,有一個佛弟子,他家里養(yǎng)了一條狗,好多年了,這條狗老死了——好多年了,十多年了。老死以后,他們全家信佛,然后就挖了個坑,在坡里邊埋掉了。這個學佛的人會理解,不學佛的人難以理解。但是哪,我們處理的方式就是這一種,也不要吃它的肉。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佛經上的因緣故事。佛經上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種是因緣故事,有一種是比喻故事。有一次啊,釋迦牟尼佛發(fā)現(xiàn)一個老太太在路邊上。這個老太太呢,由于過去的善根成熟了,應該被佛法所渡了。那么釋迦佛啊,就這樣說,這樣想:誒,我能讓她看我一眼她也會得渡。因為,佛嘛,一是長得相好莊嚴;二呢,佛那種內證的功德,他又有外象的表現(xiàn)。只要是哪一個人,看一眼佛像,看一眼佛的形象,那么就會種下究竟成佛之因。所以佛啊,就想以自己的形象來渡這個老太太。當佛啊,走到老太太左面的時候,這個老太太非常不注意,非常不自覺的就扭頭往右看。佛一看,哦,因緣不成熟。那么就示現(xiàn)神通,在右邊化現(xiàn)。一示現(xiàn)神通一下子在老太太的右邊出現(xiàn)了。正好那個老太太無意間又向左看,扭頭向左看,不是故意躲他,而是一個特殊的因緣。她這個時候就正向左看,低著頭向左看也不要緊,這個佛啊就一下子化現(xiàn)一個小人在她的跟前。這個時候老太太呢就聽到天上有一只鳥叫,馬上抬頭看,這個佛就在她的底下了,她抬頭看。你抬頭看我也要讓你看到!佛啊馬上示現(xiàn)神通,一下騰空而起。正好老太太手里拿著個東西,撲啦掉地上了!(老太太)—下子看地上了。就是這幾下子全部躲開了佛陀了。就是她那個眼光就是沒有看一眼,沒有看一看佛陀。佛陀一看,唉,這個老太太和我的緣分淺啊。雖然我想渡她,雖然她被渡的因緣成熟了,但是不是我渡她。最后佛陀就放棄了,向前走。阿難這個時候就過來了,就說,阿難,這個老太太跟你緣分很深,老遠奔那個老太太就走過去了。這個老太太老遠就看到阿難了,哎呀,這個小和尚真漂亮!哎呀,這個小和尚真莊嚴!還沒走近她就贊嘆不已。然后這個阿難呢走近以后就告訴她,給她講講法,老太太馬上得渡了,馬上就得渡了。就這么簡單。最后阿難就說了,佛啊,你這么大的證德,那意思是為什么讓我去渡這個老太太呢?佛陀就給阿難講了一個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有兩個出家人,這兩個出家人是托缽化緣?斓匠燥埖臅r候就托缽。托缽嘛就是他們在一個樹林子里打坐,托缽是向村子走,走到一個溝邊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死老鼠,死去的老鼠。按佛教的這個慈悲原理來講呢,一般發(fā)現(xiàn)了那個眾生的尸體啊,像我們出家人要求是要把它掩埋了,就是挖個坑把它埋了,然后給它誦誦經,念念佛,給它回向。要求是這樣。所以,第一個出家人過來一看呢,看了一眼就走了。第二個出家人呢,他就按那個要求,他一看一只死的老鼠,挖了一個坑,把那只老鼠埋掉,然后念念佛回向了。釋迦佛就說了,那看了一眼走的那就是我,挖了坑給它埋掉的,那就是你。就是說的阿難。所以阿難你跟這個死老鼠緣分比我還深,死老鼠就是現(xiàn)在這個老太太,懂這個意思嗎?所以過去時的很細微的一點點因緣細微的一點點動作,可能導致這一生的因緣和成熟,因緣的深不深。所以我們不但不殺生,還得注意要護生,還得注意放生。剛才我們這種情況屬于放生。放生我們雖然不求被放的這個眾生以后再來救我們,不能這樣求。但是放生呢是一種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拿著這種功德當作我們往生的資糧,和成就的這種因緣,那樣的話呢就是,我們做的這一切善行,都會促成我們盡快成就。就是這個含義。能明白吧?。

精彩推薦